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阅读附答案.docx
2页[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阅读附答案 读:〔共15分〕〔一〕(11分)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礼记·礼运》〕[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假设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选自?桃花源记》〕【小题1】解释以下文言句中划线的词语〔3分〕(1) 选贤与〔〕能(2)货恶〔 〕其弃于地也(3) 故〔〕外户而不闭(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5〕屋舍俨然 〔〕〔6〕悉如外人〔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分〕〔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小题3】文中“大道〞“大同〞分别指什么?(2分)大道: 大同:【小题4】[甲] 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2分〕答案【小题1】〔1〕“与〞通“举〞,选拔〔2〕憎恶〔3〕所以〔4〕类〔5〕整齐的样子〔6〕全、都〔意思对即给分〕【小题2】〔1〕老人小孩都充斥喜悦,并自得其乐。
〔意思合乎即给分〕〔2〕所以人们不仅仅把自己的亲人当亲人,把自己的孩子当孩子小题3】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理想中的社会【小题4】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结合语句分析也可〕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注意文言词汇的各种文言现象,如“与“这里是通假字,通“举〞选拔;“俨然〞 “然〞是形容词词尾,这里是整齐的样子;“属〞应理解其一词多义现象,这里是“类〞考点: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假设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文句应注意关键词和文言句式,这里应注意〔1〕“黄发〞“垂髫〞的借代义〔2〕“亲其亲〞“子其子〞的理解,这里第一个“亲〞“子〞是动词,是一种意动用法;第二个“亲〞“子〞是名词考点:这是文言文句子理解并翻译考点点评:翻译文句是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之一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叙述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存法、增补法、删削法等方法进行翻译。
小题3】试题分析:“道〞,这里是指儒家的政治理想,“大道〞那么是儒家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大同〞那么是人们心目中的理想社会,用文中的话来说,就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考点:这是文言文内容理解考点点评:首先在于对语段的整体理解即,读懂文本内容然后,要先审题干,审出命题点和做题要求与范围,再进行理解内容,进行比拟区分,这样才能写出正确答案小题4】试题分析:两篇文章都反映了人们对一种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考点:这是考查对文言文中心主题理解和叙述点评:学生亮出的观点要明确,最好能围绕原文观点,理解作者的感情,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内容所包含、叙述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感情是统领全文的“神〞,学生应学会理解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