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强化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_强化理论的应用.docx
4页谈强化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_强化理论的应用 摘?要:强化现象是人类行为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强化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该行为是否重复,人们可利用强化物来控制人的行为,以求得行为的改造所以,强化理论成为教师们在班级管理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激励理论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教师们采用各种强化手段(刺激方式),使学生们的行为符合班级管理的目标本文从正强化、负强化、惩罚和自然消退四个方面简述强化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强化;正强化;负强化;惩罚;自然消退 强化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他在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桑代克的联结说和华生的刺激(S)—反应(R)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又称强化理论或矫正理论行为主义学派最负盛名的代表人物——斯金纳认为,有机体有两类行为,即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已知刺激引起的,而操作性行为是由有机体本身发出的行为人的行为几乎都是操作性行为,是对其所获刺激的一种反应如果刺激对他有利,他的行为就有可能重复出现;若刺激对他不利,则他的行为就可能减弱,甚至消失所以,斯金纳认为,只有研究操作性行为才能揭示行为的本质。
现代心理学认为,伴随行为之后,并有助于增强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事件,称为强化强化从其最基本的形式来讲,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报酬或惩罚),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正因为如此,强化理论成为教师们在班级管理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激励理论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教师们采用各种强化手段(刺激方式),使学生们的行为符合班级管理的目标强化的类型可以分为正强化、负强化、惩罚和自然消退四类这四种类型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前两类可以增强或保持一种行为,后两类则会减弱或减少某种行为下面我就简要谈谈我是如何运用这四种手段来进行班级管理的 一、积极应用正强化手段 正强化,又称积极强化,是指当人们的行为能从他们那里得到令其感到愉快的结果,而这种结果反过来又成为推进他们重复此种行为的力量,也就是奖励那些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强化理论认为,大多数行为是由于强化的作用而持续发生的,一种行为长期得不到强化,就会逐渐消退根据这个规律,我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注意采用正强化刺激物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对正确的行为进行奖励,可以使这种行为持续发生。
正强化的刺激物不仅包含奖品等物质奖励,还包含张榜公布、口头表扬、提升和改善工作关系等精神奖励同学们看到自己的正确行为获得奖励,这会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去做正确的行为,以获取更多的奖励良好的行为一旦得到认可和赞扬,就会对周围的同学起着替代强化,产生示范、激励和导向作用,使他们也能按符合班级管理要求的方式去行动,以求得到奖励,从而有效地鼓励和逐步巩固学生良好的行为,并抑制或终止其他问题行为例如,我在进行师徒结对时,班上有许多同学怕影响自己的学习而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帮助后进学生,我就对那些积极主动地帮助其他后进学生的同学进行表扬,除了用语言进行表扬,并在平时表现方面进行加分,同时我还采用肢体语言,或点头微笑,或轻拍学生的头,让学生知道我对这种行为非常欣赏,学生内心会产生亲切和自豪感,师生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十分融洽,从而形成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这些同学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帮助后进生,并且也带动了其他一些同学参与这项活动,班级里形成了互帮互助的良好风气 二、适当应用负强化方式 负强化,又称消极强化,是指通过某种不符合要求的行为所引起的不愉快的后果,对该行为予以否定,并不断重复符合组织要求的行为,减少或消除施于其身的某种不愉快的刺激,如批评、处分等。
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如果单纯使用正强化,容易使学生只看到优点而看不到缺点,从而沾沾自喜,骄傲自满因此适当采用负强化措施,对某些不良行为给予否定和惩罚,进行事前规避,使之消失例如,我班有一位叫张子杨的同学,经常逃学,并且作业拖拉,屡教不改,我申请政教处给了他一个警告处分,并警告他,如果这种恶劣情形持续下去,会加重对他的处分,但是他如果能改正缺点,我们会考虑撤销对他的处分一学期过去了,张子杨同学确实痛改前非,不逃学了,作业也基本上能按时完成,成绩也大幅攀升,并考取了省重点高中长泾中学(现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就读)我们按照约定,撤销了对他的处分 三、适度应用惩罚手段 惩罚是指在消极性行为发生后,给予其不愉快的待遇,并使这种行为以后尽可能少地发生,具体措施有:降低操行等第、批评、撤销班干部职务等当然,应用惩罚的前提是事先有不利的刺激存在事实上,惩罚造成的效应往往是负面的,教师应谨慎选择采用一方面,它只告诉人们什么不该做,却不告诉什么是该做的人们为逃避惩罚,有时会造成新的不良行为正如斯金纳所说的那样: “受过惩罚的人,并不会就此改弦更张,充其量只不过是学会了如何免于惩罚而已 另一方面,过分的惩罚容易使人产生挫折感,损伤人的自尊和自信,使人背上制度的枷锁,丧失其独立性和灵活性。
例如,我们第4页 共4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