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科大苗执医考试笔记.doc
28页儿科大苗执医考试笔记儿科大苗执医考试笔记1 序论围生期:妊娠 28 周到产后 1 周新生儿期:出生后脐带结扎到生后 28 天婴儿期:出生后到 1 岁幼儿期:1 岁到 3 岁学龄前期:3 岁到 6-7 岁学龄期:入小学起(6-7 岁)到青春期(13-14 岁)青春期: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生长的时期女(11、12-17、18) ,男(13、14-18、20)8 }2 生长发育:小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体重增长 出生后一周:生理性体重下降前半年:600-800g/月279前 3 月:700-800 g/月后 3 月:500-600 g/月后半年:300-400 g/月1-2 岁:3kg/年2-青春期:2 kg/年公式计算 小于 6 月 月龄×0.7+出生体重6-12 月 月龄×0.25+62 岁—青春期 年龄×2+82、身高 50 .75 .87 2‐12y 年龄×7+75;3、胸围: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 1-2cm,约 32cm;一周岁时头围和胸围相等,46cm;以后则超过头围头围:34 46 48 50 出生,1 ,2,5Y 值4、前囟门:12-18 月闭合。
闭合过早:见于头小畸形闭合过晚:见于佝偻病、克汀病、脑积水前囟饱满:见于脑膜炎、脑积水前囟凹陷:见于脱水或极度消瘦患儿后囟门:6-8 周闭合5、腕骨骨化中心 共 10 个,10 岁出齐1-9 岁的数目为:岁数+16、牙齿 2 岁以内乳牙数目=月龄-4~67、克氏征(+)——3-4 月以前正常巴氏征(+)——2 岁以前正常小儿出现的第一个条件反射:吸吮反射(生后 2 周出现)8、2 个月——抬头6 个月——独坐一会7 个月——会翻身,独坐很久, “爸爸、妈妈”2809 个月——试独站,能听懂再见,不能模仿成人的动作,但看到熟人会伸手要人抱1-1.5 岁——能说出物品和自己的名字,认识身体的部位9、克汀病 身材矮小,智力低下,不成比例,上身大于下身10、身长中点 2 岁——脐下6 岁——脐和耻骨联合上缘之间,12 岁——耻骨联合上缘3 儿童保健卡介苗 生后 2 天——2 月(﹥2 月首次接种前需作结核菌素试验)乙肝 0、1、6 月生后 2 月 脊髓灰质炎生后 3、4、5 月 白百破生后 8 月 麻疹 2 月脊灰验正好,345 百白破,8 月麻疹 2 岁乙脑4 营养性疾病糖 脂 蛋 《4 9 4 》一岁内每公斤需总能量 110,水 150 以后每长三岁减 101.测量皮下脂肪厚度的部位——锁中线平脐处皮下脂肪消减顺序:腹部—躯干—臀部—四肢—面2、营养不良 消瘦——缺能量水肿——缺蛋白质皮下脂肪厚度 轻度:0.8-0.4中度:0.4 以下'重度:消失营养不良最先出现的症状——体重不增。
重症营养不良的体液改变:总液体量增多,细胞外液呈低渗性2813、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人体维生素 D 的主要来源:皮肤合成的内源性 D3病因:①日光照射不足:冬春季易发病②维生素 D 摄入不足③食物中钙磷比例不当:故人工喂养者易发病④维生素 D 需要量增加:生长过快⑤疾病或药物的影响导致 1.25-(OH)2D3 不足临床表现初期:主要表现为神经兴奋性增高: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惊无明显骨骼改变,X 线大致正常激期:骨骼改变 ①颅骨软化:多见于 3-6 月婴儿②方颅:多见于 8-9 月以上婴儿③前囟增大及闭合延迟 3 M④出牙延迟.胸廓 ①肋骨串珠(好发于 1 岁左右,因骨样堆积所致,在肋骨和肋软骨交界处,可看到钝圆形隆起,以 7-10 肋最明显 )②肋膈沟③鸡胸或漏斗胸四肢 ①腕踝畸形:手镯或脚镯②O 形腿或 X 形腿生化检查:血清钙稍降低,血磷明显降低,钙磷乘积降低,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骨骺软骨增宽X 线:临时钙化带模糊或消失,呈毛刷样,并有杯口状改变恢复期:X 线——临时钙化带重新出现治疗:口腹维生素 D 早期:0.5-1 万 IU/d激期:1-2 万 IU/d(1 个月后改预防量)4、维生素 D 缺乏性手足抽搐症;临床表现:①惊厥②手足抽搐:幼儿和儿童期的典型表现。
282③喉痉挛④隐性体征 面神经征、腓反射、陶瑟征面神经征:用叩诊锤轻叩颧弓与口角间的面颊部,出现眼睑和口角抽动为阳性,新生儿可呈假阳性治疗:止惊——补钙——维生素 D;止惊:苯巴比妥,水合氯醛补钙:10%葡萄糖酸钙 5-10ml ,加入到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稀释,缓慢静脉注射惊厥反复发作者每日可重复使用钙剂 2-3 次小结:发病机制 佝偻病——甲状旁腺代偿功能升高VD 缺乏性佝偻病——甲状旁腺功能不足5、体重 6kg ——每日 8%糖牛奶量 660ml,水 240ml5 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1、足月儿: 胎龄﹥28 周,﹤42 周早产儿: 胎龄﹥28 周,﹤37 周过期产儿:胎龄﹥42 周新生儿: 指出生后到生后 28 天婴儿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IgG出生后抱至母亲给予吸吮的时间:生后半小时足月儿 出生体重:2500g—4000g出生后第 1 小时内呼吸率:60-80 次/分睡眠时平均心率:120 次/分血压:9.3/6.7kPa(70/50mmHg)3、新生儿神经系统反射:原始反射——觅食反射、吸吮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病理反射——克氏征、巴氏征均阳性腹壁反射、提睾反射不稳定新生儿消化系统下食管括约肌压力低胃底发育差,呈水平位幽门括约肌发达——溢奶283肠壁较薄,通透性高,利于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新生儿胎便生后 24h 内排出,3-4 天排完由肠粘膜脱落上皮细胞、羊水及消化液组成,呈墨绿色新生儿黄疸生理性黄疸:生后 2-5 天出现,足月儿 14 天消退,早产儿 3-4 周消退血清胆红素水平 足月儿﹤205mol/l早产儿﹤257mol/l)病理性黄疸:生后 24h 内出现持续时间长,足月儿大于 2 周,早产儿大于 4 周黄疸退而复现血清胆红素水平 足月儿﹥205mol/l早产儿﹥257mol血清结核胆红素﹥25mol母乳性黄疸:生后 4-7 天出现,胆红素在停止哺乳 24-72 小时后即下降继续哺乳 1-4 月胆红素亦可降至正常。
不影响生长发育,患儿胃纳良好,体重增加正常新生儿黄疸的加重因素:饥饿、便秘、缺氧、酸中毒、颅内出血7、新生儿溶血病:ABO 溶血:指母亲为 O 型,婴儿为 A 或 B 型临床表现:胎儿水肿黄疸:生后 24 小时内出现贫血胆红素脑病(核黄疸) 生后 2-7 天出现诊断:ABO 溶血:血型抗体(游离-释放试验)阳性Rh 溶血 :患儿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治疗:产后治疗 光照疗法常用(光照 12-24 小时)第一关(生后 1 天内):立即用压缩红细胞换血,以改善胎儿水肿,禁用白蛋白(清蛋白)—加重血容量,加重心衰284第二关(2-7 天):降低胆红素,防止胆红素脑病 (光照疗法)第三关(2 周-2 月):纠正贫血ABO 溶血换血时最适合的血液:O 型血细胞和 AB 型血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症状:嗜睡,肌张力减退,瞳孔缩小,惊厥轻度:出生 24 小时内症状最明显中度:出生 24-72 小时最明显重度:出生至 72 小时或以上症状最明显治疗:控制惊厥首选——苯巴比妥钠(20mg /kg)新生儿缺氧缺血性闹病多见于足月儿新生儿缺氧缺血性所致的颅内出血多见于早产儿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葡萄球菌(我国)感染途径:产后感染最常见。
早发型:生后 1 周尤其 3 天内发病迟发型:出生 7 天后发病新生儿窒息新生儿 Apgar 评分(生后 1 分钟内)呼吸 心率 皮肤颜色 肌张力 弹足底0 分 无 无 青紫 or 苍白 松弛 无反应1 分 慢,不规则 ﹤100 身体红,四肢青紫 四肢略屈曲 皱眉2 分 正常,哭声响 ﹥100 全身红 四肢活动 哭,喷嚏新生儿窒息 轻度:评分为 4-7 分.重度: 0-3 分治疗:新生儿窒息复苏保暖,用温热干毛巾揩干头部及全身摆好体位,肩部垫高,使颈部微伸仰立即吸干呼吸道黏液——最重要触觉刺激:拍打足底和摩擦后背,促使呼吸出现如心率小于 80 次/分时,可胸外心脏按压 30 秒2856 遗传性疾病1、21-三体综合征(先天愚型或 Down 综合征)常染色体畸变.临床表现:智力低下,身材矮小,眼距宽,眼裂小,眼外侧上斜,鼻跟低平,舌常伸出口外,流涎多韧带松弛,通贯手诊断:染色体检查,核型:标准型 47,XX(XY),+21异位型 D/G 易位 46,XX(XY),-14,+t(14q21q)G/G 易位 t (21q 21q) 或 t (21q 22q)发病率:母亲 D/G 易位 每一胎 10%风险率父亲 D/G 易位 每一胎 4%风险率大多数 G/G 易位为散发,父母核型大多正常21/21 易位 下一代 100%发病2、苯丙酮尿症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病因 因肝脏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临床表现 生后 3-6 个月初现症状。
智力发育落后为主,可有行为异常、多动、肌痉挛、癫痫小发作、惊厥、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尿有鼠尿臭尿三氯化铁试验阳性治疗 低苯丙氨酸饮食 每日 30-50mg/kg7 免疫性疾病:1、T 细胞免疫(细胞免疫)胸腺 3-4 岁时胸腺影在 X 线上消失,青春期后胸腺开始萎缩T 细胞细胞因子 干扰素 肿瘤坏死因子B 细胞免疫(体液免疫);骨髓和淋巴结B 细胞免疫球蛋白 唯一能通过胎盘 IgG IgA 含量增高提示宫内感染的可能免疫缺陷病286(1)抗体缺陷病 发病率最高①X 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常见各种化脓性感染,如肺炎、中耳炎、疖扁桃体和外周淋巴结发育不良②选择性 IgA 缺陷:反复呼吸道感染,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SLE、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过敏性疾病(哮喘、过敏性鼻炎)体液免疫缺陷的检测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白喉毒素试验同族血型凝集素测定淋巴结活检,查找浆细胞(2)细胞免疫缺陷病胸腺发育不全:生后不久出现不易纠正的低钙抽搐,常伴有畸形,如食道闭锁、悬雍垂裂、先心病、人中短、眼距宽、下颌发育不良、耳位低等细胞免疫的实验室检查 结核菌素试验(-)植物血凝素(-))末梢血淋巴细胞﹤1.2L 淋巴细胞转化率﹤60%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治疗:免疫缺陷病输血—只能输经 X 照射过的血,不能输新鲜血。
否则易发生移植物抗宿主反应3)抗体和细胞免疫联合缺陷病小儿扁桃体发育规律2 岁后扁桃体增大,6-7 岁达到顶峰发病率最高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抗体缺陷病选择性 IgA 缺陷禁忌输血或学制品急性风湿热病原菌——A 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临床表现主要表现 心肌炎、多发性关节炎、舞蹈病、环形红斑、皮下结节(五环星光下)次要表现 发热、关节痛、风湿热病史血沉加快、CRP 阳性、周围血白细胞升高PR 间期延长287(分项简述)心肌炎 体征:心动过速,心脏增大,心音减弱,奔马律,心尖部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心电图:1 度房室传导阻滞,ST 段下移,T 波平坦或倒置心包炎 体征:一般积液量少,临床很难发现,有时可听到心包摩擦音少有心音遥远、肝大、颈静脉怒张、奇脉等大量心包积液体征X 线:心搏动减弱或消失,心影向两侧扩大,呈烧瓶状,卧位则心腰部增宽,立位时阴影又变窄心电图:早期低电压、ST 段抬高,以后 ST 段下降和 T 波平坦或倒置风湿性心脏炎最常受累的是——左心瓣膜)风湿热二尖瓣闭锁不全形成时间——半年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形成时间——2 年风湿热心瓣膜已发生不可逆损害需观察——半年~2 年关节炎 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以膝、踝、肘、腕等大关节伸侧为主。
环形红斑 多见于躯干及四肢屈侧,呈环形或半环形,中心肤色正常,红斑出现快,数小时或 1-2 天内消失, 消退后不留痕迹舞蹈病 多见于女性患者以四肢和面部为主的不自主、无目的的快速运动兴奋或注意力集中时加剧,入睡后消失病程呈自限性实验室检查血沉增快——风湿活动的重要标志C 反应蛋白——提示风湿活动抗链 O 增高——只能说明近期有过链球菌感染,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