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基于认知语用学的语篇连贯研究.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33709804
  • 上传时间:2022-01-0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7.66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基于认知语用学的语篇连贯研究    赵蕴萱摘 要:本文试图在认知语用学的背景下对语篇连贯研究进行具体的考察,分别从关联理论和范畴理论的认知角度出发对语篇连贯进行分析旨在建立一种科学的、解释力强的、动态的语篇连贯研究模式,以加深我们对语篇连贯实质的理解关键词:认知语用学 关联理论 范畴理论 语篇连贯:H019 :A :1672-3791(2014)08(c)-0250-01自20世纪50年代起,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语篇连贯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早期的语篇连贯研究多为静态研究,即从语篇形式结构,如词汇、句型、语法层次上研究语篇连贯钱汝敏指出:“近年来,在包括语篇语言学在内的整个语言学界发生了一种‘认知转向,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倾向于从心理学角度来解释语言过程(钱汝敏,2001)”这种认知转向对语篇和语篇连贯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语篇连贯研究不能仅仅局限在语言形式之上,而应从语义层面上去探索,因此,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对语篇连贯进行研究比其他方法更加有效1 从认知语用学角度研究语篇连贯的必要性基于认知语用学的语篇连贯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这与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语篇连贯的研究中,语言形式只是表象,真正揭示连贯本质的是语言之外的内容。

      解读语篇连贯仅靠形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摆脱语言形式的束缚,去寻找语言形式背后的语境,因为语境对理解语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影响语篇理解的语境因素包括说话人与受话人所处的时间、地点、话题、说话方式、交际特点等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对语篇连贯的分析能更清晰的描述语言形式与语境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语篇连贯并非仅仅是表层词汇和语法结构的衔接手段,而是在动态交际的过程中由交际双方共同努力达到的因此,我们可以说,语篇连贯是语篇构建者的知识和经验与语篇受用者的知识和经验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语篇理解的过程中,新信息不断被融入到背景知识中,语言运用者不断运用认知能力,激活存储在大脑中的相关背景知识,重新认识新信息、生成语篇2 认知语用学视角下的语篇连贯研究2.1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语篇连贯研究关联理论是由Sperber和Wilson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1986)一书中提出的关联理论是基于认知科学的角度探讨语言交际,从某种意义上说,关联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国外的专家学者将这一理论称为认知语用学关联理论认为,认知语境不仅仅指传统意义上的上下文和说话时的社交环境,它还是一组可以用来解释发话人意图的假设(王军,2011)。

      例如:Catherine的老师对Catherine的母亲说:“Catherine hasnt played computer games for a long time.”老师的话可以产生如下理解:(1)Catherines computer has broken down.(2)Catherine does well in her studies recently.(3)Catherine has lost interest in computer games.那么哪一个假设才是Catherine的老师意图表达的交际信息呢?这就需要Catherine的母亲根据各种语境假设,结合 Catherine最近的行为表现进行推理以明确Catherine的老师所期待的理解和语境效果这一认知过程就是关联性,它能够帮助话语接受者明确对该话语的唯一解释,排除其他理解所以说,关联性是语篇连贯的内在本质关联理论的应用使得语篇连贯理论的发展日趋完善,对人类的交际做出了贡献2.2 范畴理论视角下的语篇连贯研究Labov(1973)认为语言学所涵盖的各类研究本质上都是在研究范畴Taylor(1989)也肯定了语言与范畴的密切联系,指出范畴是人类思维、行动和语言的起点。

      张玮(2014)指出,范畴认知是人类体验世界的基本手段和方式,语言作为认知的载体和符号工具必然受到范畴机制的约束范畴理论体现了认知主体在认知语篇过程中的能动性语言系统受控于使用者的主观因素,这一主观因素突出表现了某些语言要素的使用倾向或注意程度进一步讲,语言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就会展现出动态性、辐射性、连续性等特征然而,范畴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以及人类认知活动研究的基石在语篇连贯研究中却相对滞后语篇在语言范畴理论中占据着特殊地位,它既是语言系统中的一个普通单位,又可作为使用中的一个语言缩影有研究指出,范畴理论研究可以解析为“范畴观”和“范畴体”那么,语篇本身可以在这两种范畴观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一个特定的范畴,即“语篇范畴体”和“语篇范畴化”语篇范畴体”是由构成语篇的基本要素组成而成的范畴,而“语篇范畴化”是语篇参与者针对语篇本体实施的范畴化的谋篇过程在范畴层级的每一个级别上,语篇接受者都在试图向语篇生成者靠拢,接受者和生成者之间的认知距离会随着范畴级别的提高而缩小张玮指出:“在范畴理论中,语篇连贯可以被解读为一种在语篇属性的制约作用下,语篇认知的接受者依次在语篇的实体、关系和结构三个范畴体层次向语篇认知的生成者接近的范畴化过程,而语篇参与者与认知体系的融合程度是衡量连贯性的标准(张玮,2014)”。

      3 结语语篇连贯是一种复杂的多维概念,越来越多的学者试图通过新的研究视角来阐释语篇连贯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蓬勃发展,语言学界出现一种认知转向,越来越多的学者借鉴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来对语篇连贯做出新的动态解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篇连贯是语篇生成者的经验和知识与语篇接受者的经验和知识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关联理论和范畴理论的视角下对语篇连贯进行研究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参考文献[1] Sperber D,Wilson 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2] 钱汝敏.篇章语用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3] 王军.关联理论视角下语篇连贯的动态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10):90-93.[4] 张玮.范畴理论视角下的语篇连贯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2):177-189.endprint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