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行为改变技术Ch4-25摘要.doc

28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537947253
  • 上传时间:2023-12-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08.50KB
  • / 2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行為改變技術Ch4-25摘要第四章 正增強一、正增強正增強物--指在某個行為之後出現的事物,使得行為出現的頻率或者是發生的機率增加和獎賞一詞幾乎同義可分為五類:消費性、活動性、操弄性、持有性、社交性正增強--在特定情境某人做某件事立即得到增強物,那麼下一次在遇到類似情境時,這個人就很有可能再做相同的事二、影響正增強有效性的因素1. 選擇要增加的行為--必須是特定的行為2. 選擇增強物--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增強物;撤除反應≠正增強3. 操弄--除非剝奪各按得到某個增強物一段時間,否則大多數增強物不會有效,且剝奪的時間愈久,增強物愈有效剝奪→飽足4. 立即性--為了達到最大效果,在出現可欲行為後,增強者立即給予增強物5. 立即與非立即增強--當一個行為一定會在增強物之前出現,這個增強物對這個行為就是立即增強物,如果增強在某個特定時間出現,不管行為有沒有出現,這個增強物都出現就是非立即增強物6. 撤除對方案的依賴並改成自然增強物--當需要運用正增強強化行為表現,可以利用自然情境的增強物維持行為三、正增強的缺點一般來說,清楚正增強的人可以透過正增強改善行為,而對不清楚正增強原則的人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使用它來強化了不當行為。

      表4-3)四、有效運用正增強的方針1. 選擇要增加的行為2. 選擇增強物3. 運用正增強解除對方案的依賴第五章 透過消弱減少行為一、消弱消弱的原則是:(a)當在某一個特定的情境中,某個人出現先前被增強的反應,而現在不增強此一反應,那麼(b)這個人在類似情境中再出現這個行為的機會就會減少二、影響消弱有效性的因素1. 控制行為的增強物2. 消弱行為配合使用增強替代行為3. 執行消弱的環境4. 指導語:善用規則5. 消弱在持續增強後更有效6. 要消弱的行為可能會在變好前變得更差7. 消弱可能會產生干擾方案的攻擊8. 消弱的行為可能在一段時間後重新出現三、消弱的缺點1. 愈不清楚消弱原則的人愈會沒有覺察地運用消弱原則在其親朋好友的善意行為上2. 有些人能夠運用行為改變的知識努力幫助行為有缺陷的人,他們的努力也可能被不懂消弱概念的人所破壞3. 人們會選擇性注意問題四、有效運用消弱的方針1. 選擇要減少的行為a. 所選擇的行為要一次就一個的特定行為b. 記住行為可能在變好前先變壞,且消弱期間可能會有攻擊行為出現c. 所選擇的行為是你可以控制維持不當行為的增強物2. 事前考慮a. 開始消弱方案前紀錄不當行為出現率。

      b. 嘗試找出維持不當行為的增強物為何c. 找出個案可以有的好的替代行為d. 找出個案替代行為有效的增強物e. 找出可以成功執行消弱的情境f. 方案開始前,確定所有相關的人知道要消弱哪個行為,要增強哪個 行為3.執行方案a. 在方案開始前告訴個案方案內容b. 關於好的替代行為的正增強,確定遵守第四章所提增強有效的 方針c. 開始方案後,要做到剝奪每一次不當行為後的增強物,且增強每一次好的替代行為4.從方案中撤離 a. 不當行為消弱到零時,可能偶會復發 b. 消弱程序失敗三個可能的原因: (1)你所剝奪對不當行為的注意可能不是維持不當行為的增強物 (2)不當行為可能得到他人的間歇性增強 (3)沒有適當地強化好的替代行為 c. 關於增強好的適當行為,嘗試遵守第四章所提方針以便讓學生從方案中撤離第六章 運用逐步養成一、認識逐步養成1. 逐步養成是個用來建立原來沒有的行為時所用的程序它可以定義為透過增強接近最後目標的目標,並消弱先前目標的方式發展新行為又被稱為逐漸接近目標法2. 至少有四個面向或向度可以逐步養成行為:a.形式~空間變化或反應形式(例:要小孩子從打字的反應轉化到寫字的反應)。

      b.數量~特定行為的頻率或持續度(例:逐漸拉長每次讀書的時間長度)c.反應度~刺激出現到反應開始的時間距離(例:讓跑者對槍聲的反應更快)d.強度~反應對環境所具備或潛藏的物理力量(例:訓練退縮的小孩音量變大聲)3. 逐步養成程序的三個階段:a.標定出特定的終點行為b.找出一個可以做為達到目標的起始點反應c.增強這個起始反應,直到達到最終目標為止二、影響逐步養成有效性因素1. 指出終點行為2. 選擇起點行為3. 選擇逐步養成的步驟P.S小步驟前進4. 以正確的速度前進P.S不宜太快、太慢,要適中三、逐步養成的缺點1. 容易被不懂的人濫用例子P.88)2. 應該運用逐步養成時不知道可以運用四、有效運用逐步養成方針1.選擇一個特定的終點行為,而不是一個行為類型2.選擇適當的增強物P.49~51)3.最初計畫~列出從起始行為一直到終點行為所要增強的每個步驟,且必須是「有知識的猜測」4.執行計畫~隨時注意學生的反應第七章 透過間歇性增強發展行為的持續性案例:改善湯姆數學課的工作率稱讚的頻率安排隊湯姆的工作有正向的影響一、間歇性增強的一些定義1.間歇性增強:透過偶爾增強行為來維持行為2.增強頻率的安排:特定行為出現幾次後安排增強的規則 a.持續性增強:每次行為都增強 b.消弱:每次行為都不增強 c.間歇性增強:發生一定次數後給予增強3.間歇性增強安排:要多少行為次數才偶爾增強行為的規則(不同的安排 適合運用於不同類型)4.間歇性增強安排比連續性增強安排的優點: a.增強物的效果較持久,因飽足現象較慢出現 b.增強的行為需花更久的時間消弱 c.工作表現較好 d.轉換到自然的增強物時,間歇性增強行為較持久5.本章討論四種頻率安排: 比率間距 簡單間距 有限制間距 持續間距 每種方式都可分為固定及變動兩種,所以有八種安排方式。

      二、比率方式1.固定比率(FR):行為出現一定次數後才進行增強<本章湯姆的案例>答對2題鼓勵FR2、FR4、FR16比率壓力:比率增加太快而危及行為表現2.變動比率(VR):增強所需要的反應數隨每次安排改變<挨家挨戶的推銷員>3.變動比率與固定比率的差異:a. 變動比率安排可突然的增加而不會有比率壓力的問題b. 變動比率安排可維持較高的反應c. 相同的值,變動比率安排較不易被消弱三、簡單的間距安排1.固定間距(FI):在前次增強後一段固定時間在增強首次出現的反應注意-特定時間結束前出現的反應對增強物沒有任合作用<小孩吃點心>早餐兩小時後點心、再兩小時後中餐,增強回到廚房的行為<支票兌現><等定時的郵差送信>2.變動間距(VI):每次增強的間距隨每次增強而改變<查看信箱、不定時的收到信>四、有所限制的間距安排間距安排加上有所限制(IH)1.有所限制的變動間距(VI /IH):行為只能在特定內的時間出現才能得到增強物<計時器遊戲>2.有所限制的固定間距(FI /IH):<等公車><打電話給電話佔線的朋友>行為改變的應用-計時器遊戲 喜歡遊走的國中生 (VI30分鐘/IH0秒鐘)五、持續間距1.固定持續間距(FD):這次增強到下一次增強的間距是固定的FD值-行為必須維持的時間長度<按小時計薪>2.變動持續間距(VD):兩次增強之間的間距時間是不固定的VD安排時會標明間距的平均值<摩擦兩根棒子生火><開車經過壅塞的道路>行為改變的應用-只有行為在能持續評量與增強時才有用<讀書或練琴一小時給予增強>發展障礙與自閉症兒童的訓練方案-增強眼神接觸行為*圖7-1(p.98)時間為主的安排差異圖解六、回顧增加及維持行為的八種間距安排表7-1(p.104)七、同存增強安排1.配對理論(1961年 赫史):一個人會花多少時間在某活動,是受到這個環境某個活動所得增強的比率與其他活動所得增強的比率來決定a.增強安排的類型b.增強的立即性c.增強的強度d.不同選擇所需的努力八、閒歇性增強的缺點1.不一致運用消弱<孩子的發脾氣行為>家長原要忽略,因受不了而給糖,反而成了VD(變動持續間距)或VR(變動比率),增強了負面行為。

      九、閒歇性增強有效的方針1. 選擇一個適合目標行為的安排2. 選擇一個方便執行的安排(符合1)3. 使用適當的工具或方式幫助你判斷增強安排是否適當與方便4. 增強頻率由高至低,每階段停留足夠的時間使行為穩定5. 告訴個案你所要運用的方式,使其有規則可依循,行為通常可表現更 好第八章 減少行為的間歇性增強類型摘要一、案例:“湯米你少說一些話!”1.湯米,11歲,智能障礙孩子 行為改變目的:減少湯米的不當發言(問題本身不造成太大困擾而是 出現太頻繁造成干擾上課)2.步驟: a.紀錄 b.訂定計畫並實施 c.撤除增強物的安排二、減少行為的間歇性增強類型1.區別性增強低頻率(DRL) a.使用情境: (A)行為出現次數是可以忍受的範圍 (B)行為少一點會更好 b.主要設計方法: (A)有限反應(Iimited-responding) (B)固定距離(spaced-responding)2.區別性增強零反應(DRO) a.使用情境: 不當行為經常發生且每次持續很長 ex:孩子發脾氣、咬指甲﹔抓皮等 b.主要設計方法:  由短時間開始設定,達成後給予獎勵,再漸進式延長時間 ex:DRO兩 分鐘~DRO四分鐘..3.區別性增強不相容行為(DRI) a.使用情境: 想消除某個行為,但當DRO會強化不當替代行為時使用。

      b.主要設計方法:  消弱不當行為且同時增強替代行為或不相容行為三、減少行為的增強安排的缺點缺點:施行者可能因孩子行為改善或是表現良好因而減少增強,最後這個孩子可能學到好行為要少一點,才會得到較多增強建議方針:施行者應該清楚定義出他們所希望維持高表現的好行為何,並提高獎勵的層級四、減少行為的間歇性增強有效方針 1. 決定要運用哪種安排減少行為2. 決定增強物3. 決定增強安排與增強物的順序第九章 刺激區辨學習─在適當時間與地點做適當的事案例:”同學們,現在開始工作”一、 刺激區辯學習與刺激控制行為大都受行為結果控制,受到增強的行為就會增加,然而只有出現的時間與環境適當才有意義行為出現的情境可分為三個事項:a. 刺激在行為出現之前出現,稱為前事b. 行為本身c. 行為的結果※確定行為的前事與結果有時可被稱為ABC評估 刺激控制─指因為某個刺激存在而行為得到增強,刺激對行為的控制有效的刺激控制是指某個刺激的存在與行為的出現有高相關同時,有些刺激是增強特定行為的穩定預測物,而有些刺激是不會增強行為的穩定刺激物刺激區辨學習─學習刺激出現,行為出現與否的過程這些刺激稱為區辨刺激二、 區辯刺激:SDS與S△s 前者指只有在某個刺激存在時,行為才會得到增強,此刺激稱SD,反之,會消弱行為,此刺激稱S△正增強:SD→反應→增強物消弱:S△→反應─沒有增強物1.增強的制約關係: a. 反應出現的情境 b. 反應 c. 增強結果。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