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析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l****6
  • 文档编号:38587124
  • 上传时间:2018-05-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6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浅析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摘 要】由于互联网具有受众广、时效强、多功能、交互式等多种特点,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重要的现代载体但是,网络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从而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本文分析了这种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 一、互联网走进大学生活 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和 Internet 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影响日渐扩大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网络改变了世界Internet 已经成为重要的思想舆论和国际舆论斗争的新领域,也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是最先接触和最先接受互联网络的群体之一,因而,他们所受到互联网络的影响也就最早、最普遍的互联网络极大地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但同时,隐藏在互联网络中的某些不良因素也在悄然增长,给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带来了许多影响和冲击,并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二、网络的发展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 1.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形象性 电脑网络语言具有声色俱全、图文并茂等特点,通过这种信息表述,可为人们提供真实的表现效果,感染力极强。

      特别是“多媒体”技术使大学生的多种感官同2时感知,学习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感官感知的学习效果 2.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 网络的交互性沟通,将吸引人们由传统的被动式接受“灌输”教育变为主动参与思想交流,在这个不论地位、身份、年龄,人人一律平等的网络中,一切交流都是交心讨论式的,交流的形式也是见字不见人,这就有可能使最内向的学生也能毫无顾忌地敞开心扉发表见解,使得人际心理距离缩到最短,各种观点和情感交流更具有真实性、直接性 3.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范围的广阔性 由于网络没有地理上的界限,使交互式远程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广阔的传播途径不同地点的高校学生,既可通过网络共享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又可在网上自由地向老师咨询思想问题,与其他同学开展思想交流与讨论,因此,网络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变得更为广阔、更为开放 三、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 1.加剧了青年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政治信仰、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选择的复杂性 互联网的产生源于美国,所使用的语言技术都来自于美国,面对互联网上滚滚而来的、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冲击,我们的青年学生一方面缺少理论根基与人生阅历,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另一方面我国现在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时期,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也正处于激烈的动荡和交锋之中,长期接触互联网,易于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出现思想上的混乱和动荡,很容易受到网上内容所隐含的意识形态的影响,不同程度地消解我们民族的文化影响力,在价值观上产生倾斜,甚至会盲目地认为“西方的一切就是比中国好”。

      32.信息污染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是非判断和行为选择 网络中充斥着各种不健康甚至反动的东西,泛滥着色情、枪杀、打斗、盗窃、诈骗等一些境外的“民运”分子和西方反动势力以及“”邪教组织,大肆利用因特网恶毒攻击社会主义制度,散布政治谣言,诽谤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进行反动宣传和思想文化渗透,误导一些缺乏鉴别力的学生,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是非判断和行为选择 3.网络技术虚拟和现实的矛盾容易导致人格异常和心理障碍 一方面,在网络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是面对面的、实实在在的交往,而是通过计算机间接的交往,人人都有可以在网络中成为“隐形人”这种情况长期下去,必然会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新的人际障碍,使行为主体冷漠,人际关系淡漠,人际距离疏远,使人产生孤独、苦闷、焦虑、压抑,甚至情绪低落、精神不振等情绪另一方面,在因特网上,每个人可以匿名存在,匿名发布消息,削弱了发布者的责任感和受到社会惩戒的担心,甚至诱发一些人的破坏欲望青年人,特别是一些缺乏自控力的青年人包括大学生,或出于无聊,或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能量,或为了发泄自己心中的愤懑,往往做出一些出轨的网络行为,如发布虚假信息欺骗他人 四、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策 1.建立具有正确政治导向的网站,占领网络阵地 鉴于当代社会高度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及大学生对信息的强烈要求,高校应根据实际建立自己的“校园信息网”,显得非常迫切和需要。

      这既可以监控、过滤、消除可能侵入学校的消极信息,更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各种信息,通讯手段为学生提供全面、完整的信息,引导学生在分析和评判中选择并吸收正确信息 42.加强对信息网络的监控和管理,防堵有害信息对大学生思想的侵袭 面对国际互联网上的泥沙俱下,汹涌而来的信息潮流,有必要通过技术、行政、法律等手段,控制信息源头,以达到正本清源,给信息空间以一片“蓝天”的目的政府要对网络信息做好入境防范,强化对上网信息的监控,过滤虚假、有害、错误、反动的信息;制定网络规范,纠正网上违章,惩治网上犯罪;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杜绝一切有害信息的滋生和蔓延 3.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网络道德素养 在我国上网人群中,大学生占了多数,网络上的自由言论将对他们产生的影响,必须引起重视在这个以平等为口号的自由交互空间,如果社会主义价值观和信念不去占领,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潮就会乘虚而入,因此,重视网络空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则显得尤为必要 4.培养一支既懂思想政治艺术又懂网络技术的新型政工干部队伍 这支队伍应具有深厚的政治理论水平,具有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自觉维护这种价值观和道德观的责任感;深入了解网络的特征,熟练地使用网络、驾驭网络,及时解决网络传播中的问题,从而使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生动形象,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有快速的反应能力,能够以敏锐的思维、敏捷的行动,迅速地抓住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要有强烈的开拓进取精神,走出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不断克服困难,勇于探索规律,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杨泽宇.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云南高教研究,2000,(2). [2]吴汉德.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江苏高教,2001,(3). 5[3]林晓海,陆永平.网络文化与大学生道德教育[J].江苏高教,2000,(4). [4]汪有荣.青年道德教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5]张金彦,王建军等.大学生心里素质教育.石油大学出版社,2002.。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