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秋部编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考试(参考答案).doc
5页2022年秋部编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考试说明:本试卷五个大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题序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献血能够挽救更多的生命,下列有关献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B.任何人都可以参加献血C.提倡公民自愿献血 D.健康人一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2、图是人体在平静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曲线,以下正确的是( )A.ab段曲线表示膈肌舒张,膈顶部下降,吸气B.bc段曲线表示肋间肌收缩,助骨向上向外运动,呼气C.cd段曲线表示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D.ab段和cd段曲线都表示呼气3、“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首诗被央视《经典咏流传》播出后,广为传唱诗中的“苔花”指的是苔藓植物,有关其描述错误的是( )A.苔藓体内无输导组织B.苔藓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C.苔藓是绿色开花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D.苔藓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4、肺是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外界气体经过呼吸道进入肺B.肺泡数量多,气体交换面积大C.肺泡与毛细血管气体交换后肺泡内氧气含量增加D.胸廓容积变小时,肺收缩,气体从肺内排出5、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吃饭时不能大声谈笑是有科学道理的,其主要原因是( )A.流经消化器官的血量减少 B.食物容易由咽误入气管C.唾液腺分泌唾液的量减少 D.有利于保护声带6、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河蚌的贝壳,可以保护柔软的身体 B.鲤鱼的鳃,利于在水中呼吸C.蜥蜴体表的鳞片,可减少水分散失 D.蜜蜂的外骨骼,适于飞行生活7、下列各项物质中,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呼吸作用的产物是:( )A.二氧化碳和水 B.有机物和氧气C.氧气和二氧化碳 D.有机物和水8、生产生活中,下列采取的措施与目的不一致的是( )A.水淹后的农田及时排涝促进根部对无机盐的吸收B.给玉米植株进行人工辅助授粉避免其果穗出现缺粒现象C.利用冰箱冷藏新鲜蔬菜、水果降低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D.园艺工人在移栽树苗时去掉部分枝叶降低移栽树苗的蒸騰作用9、下列关于营养成分与其主要食物来源的搭配中,你认为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A.脂肪——米饭 B.糖类——马铃薯C.蛋白质——牛奶 D.铁质——瘦肉10、中医说的“望、闻、问、切”中的“切”指的是号脉,这里的“脉”是指( )A.动脉 B.毛细血管 C.静脉 D.经络11、下列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 )A.向日葵 B.海马C. 香菇 D. 烟草花叶病毒12、呼吸道不具有的功能是( )A.温暖气体 B.湿润气体 C.清洁气体 D.交换气体13、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子种皮的是( )A.胚芽 B.胚轴 C.胚根 D.子叶14、下列是显微镜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应的解决办法,正确的是( )A.视野较暗-改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B.物像偏右下方-向左上方移动玻片C.物像模糊-调节粗准焦螺旋 D.镜头污染-用干净的纱布擦拭15、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原因是( )①鼻毛可阻挡吸入的尘埃②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清洁、湿润③嗅细胞接受气味的刺激④鼻黏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③④16、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中,应用了光合作用原理的是( )A.移栽树苗时,根部带有一小块土坨B.播种玉米时,应做到合理密植C.早春播种后,使用塑料薄膜覆盖地表D.移栽树苗时,剪去树苗的部分树叶17、新鲜牡蛎体内的锌元素含量远远高于它所生存的海水,这是因为细胞中的( )在起作用。
A.细胞质 B.细胞膜 C.液泡 D.细胞壁18、皮肤在人体表面起到保护作用,当皮肤划破时人会感到疼痛,甚至会流血,说明皮肤属于人体结构层次中的( )A.细胞 B.器官 C.组织 D.系统19、下列关于食物的营养成分和消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糖类、脂肪、蛋白质是细胞的构成物质,而且都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B.胆汁不含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不起作用C.胃液和肠液都能参与牛奶的消化D.牙齿咀嚼米饭会觉得有甜味,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20、读清代诗人袁枚的优美诗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体会到其中包含的生物特征是( )A.生物能进行呼吸 B.生物有变异的特性C.生物都能繁殖 D.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21、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沿着食物链的单向传递叫做( )A.能量输出 B.能量流动 C.能量交换 D.能量输入22、在观察临时装片时,如果在视野中看到中央发亮、周边黑暗的圆圈,该圆圈最可能( )A.气泡 B.污物 C.细胞 D.墨水23、请你选出对相关植物正确的描述( )A.肾蕨、墙藓、满江红都靠孢子繁殖B.苔藓植物只由一层细胞构成,可以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C.银杏和卷柏都属于裸子植物,种子外无果皮包被D.玉米种子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和胚乳组成24、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现象中,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蚯蚓能疏松土壤 B.水质污染造成赤潮C.荒漠中生物种类稀少 D.鼠妇生活在阴暗的环境25、“海带炖排骨”和“紫菜蛋花汤”是人们喜爱的佳肴,海带和紫菜都属于(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10分)1、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_______。
2、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________的过程3、植物体内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是______;运输有机物的结构是______.4、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5、合理营养是指__________而__________的营养三、识图分析题(共3个小题,共21分)1、根据下面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1)在图一所示的玉米种子的剖面上滴上一滴碘液,变成蓝色的部分是_______,说明该结构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2)图二是菜豆种子的结构,结构〔 )________为植物发育提供营养,结构(8)将来发育成植物的_________.(3)从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的来源看,它们都是由花结构中的___________发育而来的2、根据下面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1)在图一所示的玉米种子的剖面上滴上一滴碘液,变成蓝色的部分是_______,说明该结构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2)图二是菜豆种子的结构,结构〔 )________为植物发育提供营养,结构(8)将来发育成植物的_________.(3)从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的来源看,它们都是由花结构中的___________发育而来的。
3、下课铃响了,同学们匆匆地跑出教室,直奔餐厅同学们看到了饭菜的颜色,闻到了饭菜的气味,尝到了饭菜的味道,手指感觉到了馒头的温热请据图回答问题1)同学们由明亮的室外进入相对较暗的餐厅,瞳孔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以便进入更多的光线2)能够看到饭菜的颜色,是因为光线经过[ ]____的折射,在[ ]____上成像,并最终在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形成了视觉3)能够听到下课铃声,是因为声波引起[ ]_____的振动,刺激了[ ]______内的听觉感受器,并最终在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产生了听觉4)看到饭菜的颜色,闻到饭菜的气味,尝到饭菜的味道,手指感觉到馒头的温热,都是靠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感受器获取信息,这些感觉最终都是在_______形成的四、实验探究题共2个小题,共14分)1、某校生物科技活动小组利用学校空地建立了一个小型农业生态园.在园内,同学们开展了一系列植物栽培和科学探究活动1)在移栽植物幼苗时,常常会选择阳光不好的阴雨天或者傍晚,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植物的________,有利于幼苗成活2)为了探究提高生态园内蔬菜产量的科学方法,同学们选择萝卜作为研究对象行实验.他们在三个温室中分别种植了相同的萝卜幼苗,温室内的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控制情况如表所示(每个温室的光照、土壤、水分等其他条件均相同):温室ABC二氧化碳浓度0.03%0.15%0.15%温度20℃20℃32℃①为探究温度对萝卜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他们应选择________两组进行对照实验。
②温室B中的萝卜幼苗比温室A中的萝卜幼苗长得快,其原因是温室B内________③为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萝卜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能否选用A、C两组进行对照实验?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3)经实验探究,他们认为夜晚适当降低温室内的温度,也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原因是__4)同学们收获的萝卜,由于存放时间较长,出现了“空心”现象,这是因为________的缘故2、在下列培养皿内分别放入等量的纸巾,再将相同数量的豌豆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培养,结果如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培养皿(组别) 甲 乙 丙 丁 场所 阳光下 阳光下 黑暗中 阳光下 温度(℃) 23 23 23 5 纸巾干湿度 潮湿 干燥 潮湿 潮湿 发芽率 98% 0 98% 0(1)探究“光照对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可选用甲组和_____组构成对照实验2)甲组和丁组的实验结果说明适宜的_____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外界条件3)几周后萌发的种子能发育成幼苗在种子中_____是新植物体的幼体,它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四部分组成4)每个培养皿中都放入一定数量的种子即不是1粒种子,其目的是_____5)本实验设计中共包含了_____组对照实验。
五、资料分析题(共5分)1、风景优美的大洲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金丝燕的栖息地东方珍品”大洲燕窝就产于此金丝燕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气囊辅助肺呼吸调查发现,由于过度采集燕窝,金丝燕已处于极度濒危状态请据资料回答问题:(1)从生态系统的类型看,大洲岛周围的海域属于________生态系统2)根据金丝燕的结构特征,它在分类上属于脊椎动物中的________类3)大洲岛海域生长着丰富的藻类资源,浅水处长绿藻,稍深处长褐藻,再深处长红藻,影响藻类的这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从阳光、温度和盐度中三选一)4)退潮后,露出栖息在礁石上的各种动物,它们与环境融为一体,不易被发现,这说明生物能够________环境5)金丝燕的灭绝将会对________多样性造成影响6)大洲岛物种虽丰富但数量较少,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一旦被破坏将难以恢复,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是有限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B2、C3、C4、C5、B6、D7、A8、A9、A10、A11、D12、D13、C14、A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