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生缘》赏析.doc
1页作为著名的女性作家,张爱玲用她犀利的眼光审视着当时的社会人情,映入她眼帘的是女人们的苦痛与挣扎,家族的兴衰和个人的际遇赐予了她一枝锋利的笔,让她可以写出她所见的世情冷暖、女性所遭受的折磨不幸张爱玲用她女性的视角来观察男性掌握绝对话语权的男权社会,将女性面临的困境诠释的淋漓尽致;她不仅揭示了女性被压迫的现实,还把女性对男性形成的惯性依赖和女性之间相互厮杀的状况描述了出来在她的小说《半生缘》中,这样的思想倾向也可见一斑《半生缘》原名《十八春》,张爱玲旅美期间,进行改写,删掉了略带政治色彩的结尾,易名为《半生缘》故事主要讲了顾曼桢和沈世钧两人的爱情悲剧,当中交织着几对都市男女的感情纠葛;尽管曼桢和世钧真心相爱,但是命运捉弄,最终没能走到一起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自然是顾曼桢的姐姐顾曼璐和姐夫祝鸿才,祝鸿才伙同顾曼璐强奸并幽禁了曼桢,也直接导致了曼桢爱情悲剧的发生而顾曼璐作为小说的主要人物,张爱玲这样的思想倾向在这个人物的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曼璐为了家庭生计被迫出卖肉体,做了舞女,她所得来钱的代价是沦为那些有钱男人的玩物之后嫁给祝鸿才也并不是爱他,不过是在自己年老色衰之前,找到一张能养活她与家人的长期饭票。
可以说,无论顾曼璐如何在这个社会中挣扎、找出路,也逃不过成为男人附属品的命运可尽管顾曼璐是男权社会的受害者;可她却没有觉悟,反而自觉成为男权社会的维护者,去屠戮自己的亲妹妹曼桢,把她推给了祝鸿才她就像是《红楼梦》里的贾母一般,拆散了曼桢与世钧的姻缘在我看来,《半生缘》的艺术特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多重悲剧的设置整部小说设置了四重悲剧:其一是曼桢与世钧的悲剧,其二是曼璐的悲剧,其三是翠芝与叔惠的悲剧,其四是豫谨与曼璐的悲剧这四重悲剧相互交叉,紧密联系,即是促进情节发展的线索,也使得整部《半生缘》结构紧凑,笔法细腻张爱玲是一位出色的上海世情的描摹者,在《半生缘》中,她将这几对男女的爱恨情仇放在上海这个大背景下叙写;开篇就交代了顾曼桢与沈世钧的相知相爱以及姐姐顾曼璐下嫁祝鸿才的基本情况然后在这样的情节基础上,逐步展开人物悲剧人生的叙述第二,是出色的心理描写曼璐的心理变态刻画非常成功擅曼璐的心理变化叙写的很成功,真实自然,让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曼璐在人生不幸和对妹妹的疯狂嫉妒下日渐扭曲的心灵张爱玲十分擅长捕捉人物的心理活动,生动化的语言来将它描摹的丝丝入扣第三,是苍凉的语言和悲哀的主题生于乱世”的张爱玲因家族和个人的际遇使其作品中总是笼罩着悲凉感,这成为她作品的底色;她的作品是一个又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
《半生缘》中,对各色人物的语言、心理以及细节描写,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这一点尤其是小说末尾顾曼桢与沈世钧的诀别、石翠芝和许叔惠的对话,那句“我们回不去了”将人生的悲凉揭示的一览无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