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吉首市民族中学《现代教育技术和化学教学创新》项目研究阶段性总结.docx
9页吉首市民族中学《现代教育技术和化学教学创新》项目研究阶段性总结 吉首市民族中学《现代教育技术和化学教学创新》 项目研究阶段性总结 吉首市民族中学化学教研组 201*年9月27日 吉首市民族中学是一所我省民族地区的教研教改先进学校,自1998年我校开展科研兴校活动以来学校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教研教改之风越来越浓烈,201*年与湖南长郡教育集团结为远程教育合作单位,由于合作取得显著成就,201*年8月全省远程教育研讨年会在我校召开,201*年9月全省远程教育国家级专家培训讲座也在我校举行,借此东风,我校化学教研组在承担省科研课题“启发---探究式化学教学系列模式”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又积极参与了《现代教育技术与化学教学创新》的课题研究,在州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指导下,在学校教科室的领导下,从201*年起共进行了三个阶段的研究,从有初三、高一两个年级的直接参与到全校化学教师的全员参与,两年多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一系列的成果,现将基本情况总结如下 一、思想动员,周密计划 首先,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在肯定了我校化学教研组“启发---探究式化学教学系列模式”课题研究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组织全体化学教师多次召开了课题准备会,统一思想,鼓足干劲,并对课题申报立项、课题实施计划、课题研究资金等做了详细的安排,而且由主管教学的谢开旺副校长担任课题组的组长,确立了课题组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安排。
课题实施计划分为三步 第一步201*年3月至201*年7月,选定课题和试点年级,经研究讨论,课题实施小组先在初三和高一两个年级进行试点,并组织有关老师进行培训 第二步201*年9月至201*年7月,在初三、高一年级开展实验,分年级备课组每周重点研究一堂课,学校课题实验组每月进行一次研讨交流,每学期进行一次课题工作总结 第三步201*年9月至201*年7月,在初三、高一试点年级的课题研究基础上,在全校所有有化学、数学任务的班级进行推广按照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的要求,通过研究实践,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和优秀教学案例,建立一些优秀教学积件,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进行总结 二、加大投入,立竿见影 我校在201*年申请州级示范性中学成功后,加上化学、生物、地理三科教学都承担省级课题《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创新》的项目研究,学校在现代教育技术上的投入大幅度增加201*年建成了校园网,学校建成了课件制作室,48个教室都装了多媒体设备,教研组的每间办公室都配备了两台电脑,从201*年起陆续装备了四间卫星远程教育直播教室,学校在一系列现代教育技术领域共投资170余万元硬件上的投入带来了学术研究上的生机勃勃。
首先,所有的化学组教师都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三期多媒体技术培训,201*年暑假还接受了市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电脑培训,所有的实验组成员都拿到了计算机高级证书,电脑基础技能的夯实为能比较自如地制造多媒体课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办公室的电脑的配备,多媒体教室、远程直播班的建立为现代教育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大开了方便之门,也为本实验项目的深入研究和蓬勃开展打下了基础 三、合纵连横,分层推进 [一]、加强与兄弟学科的交流与合作 我校有化学、生物和地理三门学科参与了〈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教学创新〉的实验研究,一方面我们加强了本组老师的沟通与交流,另一方面,生物与地理两学科的实践、做法以及获得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在我们课题组的安排里,除了有本小组的每学期的课题实验总结会之外,还安排了与生物、地理两学科的学科课题实验经验交流会,例如,我们利用地理组的“图导法”的多媒体教学经验,迁移到化学的化学平衡图象教学和晶体结构教学上来,收到了好的效果;利用生物学科用多媒体展示时间耗费较长的实验的经验,我们改用多媒体演示钢铁生锈的模拟,并用铁锈实物进行展示,教学效果很好,我们组的经验也同样地为兄弟学科所用,就这样在实验进程中,进行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互相取长补短,这叫“连横”。
[二]、加强对以往课题经验的吸收 我校化学组的教学科研气氛一直都很浓厚,在201*年至201*年间参与了省课题“启发---探究式化学教学系列模式”的实验,在省、州专家的带领和指导下,取得了圆满成功,受到了省、州教育科学院的表彰,特别是在这次课题研究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对教育科研与教育创新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启发---探究”式教学实验课题给予我们的最深启示是-------“问题启发,实验探究,师生互动,自主学习”是现代化学课堂教学的精髓和灵魂 众所周知,问题启发即是提出恰当的问题,创设与之相应的问题情景,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激起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探究问题和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在过去的课题研究中,老师只能通过挂图、小故事、小实验或者教师的语言情景描述来进行问题启发,而现在可以将现代教育技术用到教学中去,已经方便多了,而且效果更好,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引用或自设更加引人入胜的问题情景,采用丰富多彩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它那明亮的投影屏幕,刺激的音响效果,鲜明的色彩变化以及流畅而富有动感的动画都给了问题启发这个教学环节极大的支持,使得“启发---探究”式教学模式能收到更佳的效果,真正做到“启”而能“发”。
在“实验探究”这个环节上,许多“启发---探究”式模式的经验和方法可以运用到现代教育技术指导的化学创新课堂上来,另一方面我们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重现功能多次重复实验过程与现象,或者展示一些化学工业的生产流程,或者研究化学反应的微观粒子运动,这样就不仅使得“实验探究”有了“启发---探究”式模式理论和经验的指导,而且使得“启发----探究”式教学也得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充分完善和升华,这叫“合纵” [三]、重视课前研究,有的放矢,分层推进 现代教育技术指导辅助课堂教学的思想认为多媒体技术并不是运用得越多越好,也不是堂堂课鼠标一按到底,多媒体辅助教学应该做到的是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演示实验的可视度、突出教材中的重点、突破教学中的难点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课题实验中,在课堂教学中要精心策划,强化课前研究,做到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时有的放矢,该用就用,用就要用到点子上我们课题组的做法是将课题组成员分成四个实验小组(初三,高一,高二,高三),每个小组都有一个重点的研究方向,例如高三小组就确定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大复习课的容量,如何提高复习课的效益,如何突破难点的复习等方面,初三就着重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 研究,高一、高二就着重于利用多媒体技术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研究,而且在这样的一分层推进为主的基础上,并不是拘泥于层次的死筐筐,我们允许有层次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另外课题组规定每周提前重点研究一堂课,从授课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精心设计,哪个地方用多媒体,怎么用都做出要求,然后指定一个人制好课件,再预演上课流程,再到课堂实施,最后总结得失并做好反思和记载课题组就这样把实验课题的研究纳入常规的管理中来,两年多来做了大量的实践、探索和材料、经验的积累,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取得了很多的成就 四、课题研究的效果分析 (一)学生对化学课堂的满意度调查 实验课题组从学校的学生评教档案中,调查得到以下数据年级满意度初三高一高二高三时间201*70%69%66%61%201*72%70%67%64%201*90%89%70%69%201*96%93%90%89%通过开展课题实验前后学生满意度的对比,以及试点和非试点年级的学生满意度对比,可以看出,化学课堂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创新后,受学生欢迎程度大幅度上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 (二)化学教学质量提高分析初中会考合格率高中会考合格率高考理综平均分时间201*年75%61%130.6201*年83%75%142201*年92%96%156201*年96%98%169数据说明一切,开展现代教育技术与化学教学创新的课题研讨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有着显著的作用。
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提倡,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三)在201*年至201*年三届中吉首市科技创新大赛上,共有150件“化学与生活”的创新作品入围,23人次获得二等奖以上奖励,陈生壮同学的“水果电池”更是获201*年科技创新大赛特等奖 (四)教师研究论文成果显著两年多来,每一位实验参与者都积极探索,认真总结,撰写相关论文二十余篇,其中获省级以上奖的统计如下项目论文标题获奖级别获奖等第论文作者含多媒体在化学易志华数学中应用的几国家级二等奖点体会化学教师如何运李艳玲用多媒体技术于省级一等奖课堂教学 多媒体技术在初曾彤云中化学课堂中的运用走出化学多媒体张前教学的误区多媒体课件与化舒满英学课堂教学向顺达利用现代教育剑术优化课堂教学省级省级省级二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省级二等奖另外,夏香平老师201*年10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参加州化学创新课大赛获州一等奖,曾彤云老师201*年6月参加州实验创新课大赛获二等奖 总之,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与化学教学创新》的课题研究与实践,使学校化学课堂教学得到了优化,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成长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努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创新化学教学。
扩展阅读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 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其目的是通过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一)、用好信息技术,提高教学和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发展 1、通过教学实践我们感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不等于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简单应用,它是附着在新的教学方法之上,为新的教学方法的实施提供工具和信息资源,发挥信息技术的不可替代作用,例如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成为了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工具课件内容对教学内容显示的多媒化,改善了信息的多元表达方式,较好的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学习课件在应用过程中的交互性,构成了师生之间适时交流课件超文本的组织方式,提供了“因材施教”与“因材施学”的条件经过近两年多的实践,目前我校大部份教师,已经离不开校园网教室里的多媒体设备,例如只要出现停电等特殊因素,多媒体不能正常使用时,就感觉难以上课的样子而且不仅多媒体设施使用率不断提高,在使用效果上,如多媒体的制作上也有了很大提高。
2、传统的“技术”整合,仅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的辅助工具,缺少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认知、自主探究、自我评价、互助交流的工具通过教学实践,我们看到信息技术的整合功能,在教学的应用中可以有三个层面,一是作为一种技术手段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二是作为一种学习资源与丰富课程的整合;三是作为学习方式整合于教学体系之中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整合,要从符合学科特点、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发展水平出发学校选择一部份基础好的教师作为学科带头人,力争以点带面在实验中,我们力求突出信息技术的特点,围绕教学内容的难点,寻找整合实验的关键点两年来广大教师在情境探究、自主发现、协商合作、问题解决、开发创造等数字化学习方式中,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①情境探究的学习,即利用数字化资源进行情境探究学习 利用信息化学习资源创设情况的各种问题情境以及虚拟实验环境来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我们说情景是可以操作的如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几何画板可为学生提供自我动手、探索问题的机会当面对问题时,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和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