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经济史历史观与方法论.pdf

20页
  • 卖家[上传人]:艾力
  • 文档编号:36535316
  • 上传时间:2018-03-30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73.54KB
  • / 2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1年第 3期经济史: 历史观与方法论吴承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100836)内容提要: 本文是对经济史学理论的研究全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谈历史观,回溯经济史学史, 介绍西方的历史哲学, 比较中西方的历史观, 探究理性发展的道路,对理性主义作了反思第二部分着重探讨经济史方法论问题, 其中包括实证主义与 相关问题、 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史研究、 结构主义和整体史观、 经济计量学方法、 新制度学派经济史理论, 并阐发了经济发展、 制度变迁和社会与文化思想变迁的关系关键词: 经济史 历史观 方法论一、 历史观( 一) 引子: 经济史学小史 在西方, 经济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 是 19世纪后期从历史学中分立出来的其分立, 是因为经济学已发展成为系统的理论, 原来历史学中的经济内容, 可以用经济学的理论来分析和解说了 19 世纪, 西方历史学界占主导地位的是以兰克( Leopold von Ranke) 为首的史学, 被称为历史主义学派( historismus) 他们强调历史世界与自然世界不同, 自然世界是普遍一致的, 历史则有个性, 一国的意识形态、 制度、 价值观完全受自己的历史发展所决定。

      他们认为历史学就是要真实地再现和理解过去, 所以十分重视历史文献的考证, 因而是实证主义的史学他们十 分重视历史事件, 详述事件经过, 用因果关系联系起来, 成为叙述式的史学在 19 世纪后期,经济史从历史学中分立出来以后, 虽然是用经济学理论解释历史, 但仍保持着历史主义的特点如英国的阿什莱( Williams J. Ashley) 认为经济学原理不能普遍有效, 应用于本国社会需作 修正, 并需作出历史评价坎宁翰( William Cuningham) 强调经济变动中的政治、 心理因素, 不能废除传统的史学方法以施穆勒( Gustav von Schmoller) 为首的德国历史学派, 是当时经济史学中一个重要学派, 提出经济发展阶段论, 并强调作历史评价总之, 在 19 世纪, 经济史虽已成为独立学科, 但仍主要属于历史学领域1880 年代牛津、 剑桥大学开设经济史课程, 都在历史 系, 属人文科学, 相沿至今法国、 德国大学一般不专设经济史学科, 也是在人文学院讲授惟美国, 经济史课程多设在经济系, 亦有设在历史系者到20 世纪初, 已有专用经济学理论研究经济史者, 如瑞典的赫克舍尔( Eli F. Hecksher) , 并认为历代经济史的研究都应从供给与需求入手。

      但多数经济史学者仍坚守实证主义原则, 惟 因边际主义和新古典经济学兴起, 研究范围扩大, 并更多注重要素分析和数据资料如克拉潘( John H. Clapham) 的英国经济史即以考证严密、 数据精确著称; 托尼( Richard H. Tawney) 的英国#3#经济史以人口、 土地、 价格的深入考察闻世美国的米切尔(Wesley C.Mitchell) 、 厄什( Abbott P. Usher) 善于将经济理论与统计资料结合, 对经济发展的研究作出贡献荷兰的丁伯根( Jan Tin2bergen) 创行计量经济史和经济周期论同时, 个性的国别史之外, 也向通史发展汤普逊( James W. Thompson) 的5中世纪经济社会史6, 各创理论特色的桑巴特( Werner Sombart) 的5现代 资本主义6、 5无产阶级社会主义6和熊彼特( Joseph A. Schumpeter) 的5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6, 都名盛一时二次大战后, 西方发生史学革命, 实证主义受到怀疑, 历史主义几乎被推翻, 社会科学方法进入史学, 叙述的历史变成分析的历史同时, 经济学也发生革命, 凯恩斯主义盛行, 宏观经济 学兴起, 增长理论成为研究重点, 结构主义和制度学派代兴。

      在两面冲击下, 经济史学也发生革命性变化政治因素外, 社会学、 人类学、 社会心理学进入经济史研究, 技术因素外, 地理资源、 气候环境以及文化、 民俗等受到更多注意传统的因果论受到批判, 线性发展被结构分析所代替经济史面目一新, 20 世纪 70 年代奇波拉( Carlo M. Cipolla) 主编的5方坦纳欧洲经济 史6可资代表二次大战后西方的经济史学可说有三大学派一是 20 世纪30 年代兴起的法国年鉴学派进入第二代, 形成以布罗代尔( Fenand Braudel) 为首的整体观史学二是以福格尔( Robert W. Forgel) 为首的计量史学三是以诺斯( Douglas C. North) 为首的新制度学派经济史学这三个学派在下篇方法论中再为详述此外, 希克斯( John R. Hicks) 于 1969 年出版5经济史理论6, 认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由习俗经济、 命令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 各国先后悬殊, 并有反复转换中有四个方面的/ 市场渗透0, 即新的法律、 货币、 信用制度的确立; 财政、 税制和行政管理 的改造; 货币地租和农产品的商品化; 自由劳动市场的建立。

      这个理论颇受中国学者重视(5经济史理论6有中译本, 商务印书馆 1987 年版) 以上是说西方在中国, 其实很早就有经济史, 5史记#货殖列传6中就应用了/ 善因论0的 自然主义的经济理论不过, 历代的5食货志6之类都偏重于典章制度, 未能成系统的经济史系统的经济史是 20 世纪早期学习西方建立起来的 二) 西方的历史哲学18 世纪, 西方理性主义盛行, 许多学者都对历史的演变提出理性的系统观念, 即历史哲 学它是研究历史发展中一般性、 规律性的问题, 故又称元历史( meta2history) 最早的历史哲学著作是意大利维科( Giovanni B. Vico) 1725 年发表的5关于民族共同性的新科学原理6此后重要的有康德、 黑格尔、 马克思、 汤因比( Arnold J.Toynbee) 的历史哲学马克思的历史哲学, 主 要是他的历史唯物主义, 大家都已熟悉, 我不再谈仅将其他几种略作介绍维科首先提出/ 人类自己创造历史0的命题; 由于是自己创造的, 人们能认识它这就破除了中世纪上帝创造历史的神学历史观, 也批判了 17世纪以笛卡尔( Ren†Descartes) 为首的怀疑论, 这种理论认为历史无普遍意义, 不能作科学研究。

      维科认为各民族历史的发展都经历了三个时代: 11 神祗时代: 特征是家长制、 农耕, 尚无国家21 英雄时代: 特征是贵族政府, 诗歌文学, 以勇武和忠心为基础的道德31 古典时代:特征是民主共和或代议君主制, 有了科学和工业, 诗让位给哲学, 理性道德代替了英雄主义但古典主义繁荣之后, 人们奢侈成风, 嗜杀成性, 战争不息, 人类又回到野蛮主义这将导致三 个时代的再次重演, 但思想已占支配地位, 重演不是重复, 而是在更高起点上的新过程维科认为, 造成这种规律性运动的是天意( Providence) , 而直接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人#4#性的恶, 即自私自利和自爱的暴力惟人性的恶受天意制约, 天意使人在有了家庭之后也希求 家庭的福利, 在城邦国家时代也希求本城邦的福利, 在进入公民社会后希求自己的和民族国家的福利如果各民族国家经过战争、 和约、 通商而联合起来, 也会希求自己的和全人类的福利总之, 人的本性是随着文化和物质相争相胜而演变的, 这构成历史但历史不能预示未来, 和 柏拉图不同, 史学家不要作预言维科还提出了一系列研究历史的方法, 以及史学家常犯的错误他的书简称5新科学6( Scienza Nuova) ; 有中译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6 年版) , 思想丰富, 读一下很有好处。

      康德是二元论者他认为, 人类的活动就其本体说是精神的, 和自然界的本体( 物自体) 一 样, 是不可知的历史研究, 即史学家所看到的, 是这种精神活动的现象一切现象都属于自然, 因此, 人类历史可以看作是大自然的一项隐蔽的计划, 它按照自然规律演进, 目的在实现一个理性的/ 世界公民0的社会这种规律, 按照康德的认识论, 是人们根据先验的理性原则, 对于历史现象( 以及自然现象) 的认识, 也可以说, 是人的理智赋予客观的 康德认为, 人的本质是自由, 人有天赋的善良意志, 按照善良意志展开自由, 就是历史的使命但人又是自然的生物, 自然赋予他自求生存和享乐的本能这就形成了道德与幸福的矛盾, 这种矛盾又表现为人的社会性与非社会性的矛盾人的自私自利, 即人性的恶, 推动人勤 奋努力, 克服自然障碍, 享受幸福人的非社会性, 使人与人处于对抗状态, 导致战争和犯罪这就需要人们进入理性的/ 自律0, 即进入制定宪法和法制的国家, 使个人在不侵犯他人的自由的前提下享有自由这也就是迄今人们按照理性发展的历史但是,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野蛮对抗仍在继续, 那要等到在世界范围内建立理性的自律才能解决, 即康德所称/ 世界公民0的 / 目的王国0。

      然而, 那将是在遥远的未来, 照康德看, 人类的/ 目的王国0只能是在/ 彼岸0的事康德的历史哲学有篇 1784 年发表的论文5一个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6, 中译本见5历史理性批判文集6( 商务印书馆 1990 年版) 黑格尔破除了 18 世纪流行的二元论, 把精神、 自然界和历史描绘成一个统一的辩证法运动过程他以/ 绝对精神0为一切事物的本原绝对精神的逻辑的运动, 外化为自然界, 有了物质世界; 物质世界的运动, 产生人类, 有了历史; 人类历史的运动, 又发展出一个更为完善的精神世界这就是/ 正反合0恩格斯说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头脚倒立的, 把它颠倒过来就意味着: 精神或者思维, 在物质和人类历史的发展中, 显现和完善自己而这就是马克思历史哲学的思路了黑格尔认为, 自然界是一次又一次地重复自己, 人类历史则决不重演, 每次都有新的东西, 历史就是旧事物的消亡和新事物的取代黑格尔认为, 人的本质是自由, 世界历史的历程也就是自由发展的进程在古代东方王国, 只君主一人是自由的, 所有臣民无异奴隶到希腊罗马世界, 人们认知了一部分人的自由,并肯定于法律到今天日耳曼世界( 指普鲁士王国) , 便认知全体人都是自由的了。

      他说, / 国 家乃是自由的实现, 也就是绝对的最后目的的实现0他把中世纪神学的/ 天国0搬到人间, 把康德的/ 目的王国0从遥远的未来搬到现世而他所说的自由是严厉的普鲁士法律下的自由,与马克思所说的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统一的/ 自由王国0完全不同黑格尔认为绝对理性( 绝对精神) 是历史发展的原动力, 但它要通过直接动力才能发挥作 用, 直接动力就是人类对自我利益的/ 热情0/ 理性的狡黠0命令热情驱使人们奋斗, 推动科学进步, 控制自然界, 牺牲他人以利已, 世界充满斗争恩格斯说, / 在黑格尔那里, 恶是历史的发#5#动力0其实这是西方哲学的传统在中世纪神学, 历史的动力源于人类有/ 原罪0, 需神来拯 救在维科和康德那里, 历史的动力是人性的恶黑格尔把人性的恶归之于/ 理性的狡黠0, 这就把它合理化, 与自由同质所以他说,/ 在( 普鲁士) 国家里, 自由获得了客观性, 并且生活在这种客观性享受之中0 以上引语见黑格尔的5历史哲学6( 有中译本, 三联书店 1956年版) 汤因比是最后一位历史学家, 他的5历史研究6发表已是 20 世纪 30 年代他以社会文明作为研究历史的单位, 共考察了自古埃及到当代的 21 种文明。

      他认为, 在人类几十万年的历史中, 文明的出现不过是短暂的几千年的事情, 因而这些文明都可视为同时代的他考察了这 些文明的渊源和其相互关系, 结论说, 在哲学上, 所有文明都是等价的( 价值相等) 这就突破了中世纪以来的历史一元论、 康德以来的主体历史论、 工业革命以来的欧洲中心论这是史学思想的一大贡。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