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义乌市充电桩布局“十四五”规划.docx
40页义乌市充电桩布局“十四五”规划2022年6月12前 言充电基础设施是新型的城市基础设施,是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保障,也是新基建的重要方向之一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大力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难题,培育良好的新能源汽车应用环境十四五”时期是义乌推进交通运输领域尽早实现碳达峰,促进交通运输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时期为加大义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确保充电基础设施布点符合用地、电力负荷、安全等方面的要求,特编制本规划本规划主要编制依据包括:《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年-2035年)》(国办发〔2020〕39号)《浙江省新型机车实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浙政办发〔2020〕32号)和《浙江省“十四五”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浙能源〔2021〕6号)等相关规划规划年限为2021年—2025年,规划范围为义乌市域总面积1105平方公里,8个街道、6个镇、454个行政村、94个社区的充电基础设施进行详细布点规划2目 录一、电动汽车及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基础 1(一)发展现状 1(二)问题与挑战 9(三)面临形势 11二、总体要求 14(一)指导思想 14(二)基本原则 14三、发展目标 15(一)整体目标 15(二)分领域发展目标 16(三)分区域发展目标 17四、主要任务 20(一)统筹充电基础设施布局 20(二)建立健全智能服务平台 24(三)提高充电设施利用效率 26(四)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28五、保障措施 30(一)加强组织领导 30(二)强化规划实施 31(三)完善政策法规 31(四)强化要素保障 31(五)加强宣传示范 32六、实施效果 32(一)投资规模测算 32(二)社会效益分析 33七、近期建设计划 33附件 3425一、电动汽车及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基础(一)发展现状1.城市基本情况义乌市隶属于浙江省金华市(下辖县级市),地处长三角城市群、浙江金义都市区、杭金衢和金丽温城市带,是浙江四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
义乌市下辖8个街道、6个镇,全市总面积1105平方公里,截至2020年底,户籍人口85.34万人,城镇化率达到80%十三五”以来,义乌市坚持和深化“义乌发展经验”,加快建设“两个样板”,抢当“重要窗口”模范生,完成了从经济大市向经济强市、从对内对外开放向深度融入全球、从总体小康向高水平全面小康的跃变综合实力稳步提升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近1500亿元,GDP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和金华市1.7、0.4和1.2个百分点,位于全省十七强县(市、区)第6位,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超过全省0.2个百分点,位于全省十七强县(市、区)第4位十三五”期间,全市GDP年均增长7.1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百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20年相较于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由2:36.1:61.9调整为1.6:28.4:70,第三产业占比增长了8.1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水耗、碳排放量分别下降19.1%、33%、21%,高质量的完成目标任务,为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高质量高水平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奠定了坚实基础图1 义乌市2020年经济发展情况2.交通发展现状城区交通网络不断完善截至2020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1559.0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4.12公里,一级公路289.33公里,二级公路97.48公里,公路密度141.09公里/百平方公里,基本形成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综合交通网络。
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以普通国省道为支撑形成市内干线交通网络,正在构建市域1小时交通圈建成义乌站、国内公路港物流中心等一批大型综合客货枢纽,枢纽集疏运网络逐渐完善,综合交通衔接转换能力逐步增强农村公路建设完成公路路面大中修765公里,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十三五”期间,公交车数量和线路、公交场站数量和规模都得到了大幅增长其中公交车数量增加至1451辆,公交线路增加至189条,公交场站数量增加至51个,公交场站规模增加至150890平方米全市共有公交企业4家、巡游出租汽车企业12家、公路货运企业833家、国内物流企业1550家、驾培机构16家公共交通服务得到了全面提升,实现所有乡镇运输服务站全覆盖,综合客运枢纽3个,分别为义乌火车站、商贸城客运中心、龙回枢纽3.电动车及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截至2020年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76.48万辆,电动汽车保有量达8570辆,其中共有公交车1451辆,出租车1379辆,营运货车3590辆十三五”以来,全市共推广新能源汽车8570辆,新能源汽车占比不断扩大,扩大至1.2%,占金华18.42%其中,电动公交车880辆,占金华市55.63%,电动出租车737辆,占金华市75.13%,电动汽车推广数量居金华市前列。
充电基础设施快速发展十三五”以来,义乌市按照“桩站先行”的要求,截至2020年底,全市已建成公共领域充换电站90座、公共领域充电桩1308个,自用充电桩938个,分别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的135.54%和61.71%,远高于其他各县市区(如图4)其中,公交车专用充换电站9座,公交专用充电桩279个从车桩匹配的情况来看,义乌市公共充电桩密度达到1.18个/平方公里,公共充电桩服务半径为1.19公里,核心区域充电桩服务半径在0.97公里之间,车桩比6.55:1,相较于浙江省和金华市的9:1和14.55,充电服务半径和车桩比居全省前列图2 义乌市“十三五”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走势图和占比图3 义乌市电动汽车保有量情况表1 义乌市公共领域专用充电桩(站)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新能源公交车保有量(辆)129398612714880公交车专用充电桩(个)7121130158279公交车专用充换电站(座)06111新能源出租车保有量(辆)00050733出租车专用充电桩(个)0000116出租车专用充换电站(座)00008图4 金华市公共充电桩布局图图5 义乌市公共充电桩布局图表2 义乌市车桩匹配的情况2020年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台)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万辆)车桩比充电站(座)综合供能服务站国家807000492663600/浙江省411284392707/金华市31994.65314.5522243义乌市13080.8576.55901图6 义乌市公共充电桩服务半径图(1公里)图7 义乌市核心区域公共充电桩服务半径图(0.5公里)4.充电基础设施运营现状随着义乌市电动汽车保有量日渐增多,在义乌开展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的企业不断涌现,包括恒风集团、供电公司、城投集团、资天集团、市场集团等5家。
目前,对外经营充电基础设施运营服务平台主要有“网上国网”APP、“e充电”APP、“义乌充电”APP、“特来电”APP、“星星充电”APP和“派诺”APP等,均运营正常,公交充电桩由公交公司自行运营维护目前,义乌市充电桩运营商已经将数据逐步接入金华绿行电动汽车服务平台,接入比例远高于其他县市区表3 义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企业建设情况表公共领域充电桩(个)公共领域充电站(座)城投集团3349恒风集团26516供电公司40333资天集团19123市场集团1159合计130890图8 金华市公共充电桩接入平台情况(二)问题与挑战义乌市内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存在实际利用率不高、行业规范性不够、相应的配套政策不够完善、管理平台不健全等短板实际利用率不高目前,义乌市共有公共领域充(换)电站90座,其中正常运营占92%左右,受公共停车位不足等影响,公共领域充电车位被燃油车占据导致无法正常提供充电服务的情况比较突出在市场竞争初期,部分运营商为了抢占市场,不计成本和投资回报,行业竞争导致部分充电桩布局不合理,利用率低从义乌市充电桩热力图(23时截取)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义乌国际商贸城、电力大厦等核心区域,周边区域实际利用率偏低。
存在“僵尸桩”“故障桩”等普遍问题,场站建成后运营管理滞后,充电桩可用率、安全性及场站环境没有保障图9 义乌市公共充电桩热力图行业规范性不够在国家层面,我国已经进行电动汽车传导式充电和换电的标准化工作,无线充电作为向电动汽车提供能量的第三种方式,其标准化工作初步开展,标准体系尚未建立但地方层面,省建设厅于2016年发布《民用建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配置与设计规范》(DB33/1121-2016),新形势下该标准亟需修订同时,我省能源业联合会发布的《电动汽车充电站(桩)建设预验收规范》《电动汽车充电站(桩)运营及服务规范》仅在技术、检验试验方面起到规范辅助的作用,缺乏对硬性指标的约束配套政策不完善十三五”期间,充电基础设施财税支持政策与电动汽车支持政策不匹配,对社会资本吸引力不足,普遍缺乏建设积极性对充换电设施的报建、审批、运营等方面的政策不够明确,缺少配套支持政策在城市建设及相关规划中对充电基础设施考虑不足,充电基础设施的长期用地政策有待进一步明确和细化,面对居民区、社会停车场等安装困难的场所协调推动力度不够运营商充电服务费成本偏高,充电价格普遍偏高,缺少相应的峰谷电价政策,缺乏市场活力管理平台不健全。
目前,义乌市大部分充电桩运营商已经建立了相应的充电基础设施服务平台,但不同运营商在信息共享、充电服务资源融合、运营管理、智能检测、智慧监测等功能方面缺乏互联互通省市级均未形成有效统一的智能管理平台,行业数据统计不全面,制约了行业信息精准分析和相关政策制定,充电基础设施统一监督管理缺少有力抓手,亟待打造全省充电设施“一张网”三)面临形势碳达峰碳中和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新需求一方面,新能源交通工具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将再次迎来快速增长期2020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另一方面,充电基础设施作为新基建的重要领域之一,投资需求大为落实国家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决策部署,我省制定《浙江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加快布局充电桩网络及平台,充电桩的发展将进入加速阶段充换电模式创新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带来新契机十三五”以来,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升级持续推进,不断突破相关核心技术,充电基础设施基本以充电技术模式为主,但近期随着工程车、渣土车、重卡等新场景出现,逐步向鼓励“充电、换电”模式并行的趋势发展,逐步出现新型充电模式。
《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到“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支持“充电、换电”模式发展同时,集光伏发电、储能、数据中心、5G基站、北斗基站等功能于一体的电动汽车充换电站逐步出现此外,超级充电桩已开始布局,充电峰值功率可达250kW部分企业已全面推广即插即充、无感支付,一键充电,大幅减少充电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