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浅析机构编制科学化规范化管理.doc
5页25.浅析机构编制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机构编制是党和政府的重要执政资源如何提高机构编 制科学化配置水平,合理规范管理机构编制,用好用活现有 资源,努力实现机构编制效益的最大化,成为十八届三中全 会以来机构编制管理工作面临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一、机构编制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必然性十八界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提 出“约法三章”以来,各级机构编制部门都存在着机构编制 资源供需矛盾一方面机构编制必须控制严格,确保财政供 养人员只减不增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 众对公益服务需求的增加,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民生保障、 生态管理等领域增设机构、增加编制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要 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机构编制实施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提高使用效益从河口区近5年的管理实践看,河口区共300多个行政 事业机构,机构编制事项有过调整的超过70%当然,这与 2010年以来陆续进行的政府机构改革、行政审批事项清理规 范、乡镇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改革及其他行业体制改革等有密切关系但是,随着改革与 发展的不断深入,未来类似的动态调整在一定时期内肯定不 少,调整不能随意进行,迫切需要一套完善的规则,建立相 关机制,形成制度规范,来指导机构编制管理工作。
二、制约机构编制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因素近几年,中央、省陆续颁布了一些机构编制相关规定, 但是大都缺少具体、灵活、可操作的执行标准有的标准核 定过老、过宽,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有的标准缺乏弹 性,不利于综合考虑实际情况后执行一直以来,我们对机 构编制的管理,主要靠三种方法,一是靠政策,二是靠经验, 三是靠比较这些方法虽然在一段时期内,有其一定的合理 性和可行性,但面对机构编制管理对象门类广、单位多、差 异大等新情况,这样做毕竟缺乏科学性、准确性和说服力, 从而经常遇到人为干预、条条干预等问题,出现了编制部门 管理缺少权威、编制工作纪律难以得到遵守等现象很明显, 机构、编制、人员布局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从其本身的配置 机制来说在精细化上有缺失三、机构编制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对策措施(一)超前谋划,主动作为机构编制科学化规范化管 理不是简单的数字调整机构的设立、编制的核定必须以职 能为依据工作中,机构编制部门必须以更加主动的态势, 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机构编制管理的规律,深 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做到未雨绸缪,提出具有超前 性、前瞻性的机构编制管理建议,在机构编制动态管理中主 动作为。
既要适应现实情况又要着眼未来发展,既要强化重 点问题的突破又要善于整体科学研究,既要注重内部调剂又 要放眼外部统筹,既要纵向衡量又要横向对比,既要有长又 要有消,既要坚持集中统一管理又要吸收有关部门的合理建 议,既要顺势而为又要敢于克难,主动适应和服务经济社会 发展大局,该控就控,该减就减,该增就增,该办就办,充 分发挥机构编制部门牵头作用、调控作用、协调作用、权威 作用,提升机构编制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同时,也要注 意基层机构编制部门人员编制偏少的问题,如果根据经济社 会发展、人口等数据对各级机构编制部门的编制核定、人员 配备统一标准,将更加有利于机构编制动态管理工作的开 展二)布局科学优化,调整规范化调整布局要有全局 眼光、统筹意识从时间的角度上,既要有近期计划又要有 中长期规划,立足现状,着眼长远,着力增强党委、政府社 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动机构编制资源向事关民生的教 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倾斜,向直接服务社会的基层一 线倾斜,确保机构编制整体布局与经济社会发展状态和趋势 相适应从空间的角度上,纵向建立整体区域内、行业系统 内和同质机构不同层级间的机构编制调整机制,形成上下互 补格局。
优化结构要有精细化思维一要通盘考虑管理、专 业技术等职位的整体比例结构;二要合理确定领导班子和内 设机构职数;三要根据工作任务类型及其轻重科学确定所需 相关专业技术职位的专业结构比例;四要建立梯次用编机 制,实现老、中、青各年龄层次人员的合理搭配;五要实行 用编结构审查,把好人员入口三)标准规范化,管理科学化一要深入推进机构编 制标准框架体系研究一方面,不断提高现有机构编制标准 的科学性,例如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统一就是很好 的改进另一方面,根据不同地域、不同层次、不同行业、 不同性质、不同类别机关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探索确定机 构、编制、领导职数等科学量化的理论与方法,制定覆盖全 面、相对统一的标准,为机构编制的核定、现有机构编制的 增减提供数量制式型标尺二要建立机构编制效用评价机 制以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对应的职责任务为基础,健全 评估指标体系,规范程序和措施,科学评价既定机构编制的 任务负荷和产出,为现有机构编制的增减提供质量制式型标 尺三要建立动态调整制度在认识上,提高部门单位对机 构编制集中统一管理的认知,破除部门所有观念在机制上, 要有定期研究调整制度,可一年或两年全面评估研究一次, 对有必要的统一予以调整;还要有随机调整制度,及时掌握 机关事业单位职责等各种“变情”,依情而动,根据职责变 动程度统一机构编制增减标准。
在操作上,按照既保证行政 需要和事业发展、又减轻财政负担的原则,张弛有度地确定 机构编制调整量坚持“层层外延”的调整办法,先在部门 内调剂,不能在部门内调剂的,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 跨层级调剂;坚持“顺向流动”的管理办法,确保不增加不 必要的财政负担;坚持“建一撤一”、“对应置换”的办法, 此长彼消,保持总量的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