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网瘾学生心理问题成瘾分析及策略.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467676017
  • 上传时间:2023-05-1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4.35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网瘾学生心理问题成瘾分析及策略摘 要:作为信息社会化和全球化标志之一的网络,对青少年的成长、发展起着很大的促进 作用,也有明显的负面影响本文试从学校教育者的角度来审视和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主 要表现极其危害,进而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进行归因,并从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方面就如何有 效预防和矫治青少年网络成瘾做了一些探讨关 键 词: 学生 网络成瘾 预防和矫治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席卷全球并在改变着人类传统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 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互联网如一把“双刃剑”,在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 响,引发了一系列网络心理问题其中,最严重、最常见的就是网络成瘾综合征面对网络 的巨大诱惑,学校的正面教育显得苍白和无奈,老师的教化往往处于尴尬的境地面对不可 阻挡的学生上网热潮,如何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如何解决学生网瘾现象,已经不容忽视,需 要引起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关注美国广播电视网一项最大规模的调查表明,有6%以 上的网络使用者有成瘾症状《报告》显示,截至2013 年12 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 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其中,网民规模达5 亿,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网民规模的 持续增长促进了端各类应用的发展,成为2013 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大亮点。

      调查还 显示,这些网瘾学生中有 66.80%已经休学或退学;他们中绝大多数有 5 年以上网龄,经常去网 吧上网的占了74.32%,64.86%的人曾连续上网5 小时以上89.86%的人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为 玩网络游戏46.62%的人最喜欢角色扮演的游戏,《梦幻西游》是占用他们游戏时间最长的 一款游戏64.19%的网瘾学生认为上网行为管理软件并不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上网时 间为什么会出现网络成瘾现象?如何正确引导和解决网瘾学生心理问题?围绕上述问题, 本论文着重从心理学的角度对网瘾学生心理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综合论述了网络本身的 特性及个体人格特质这两方面因素对网瘾学生心理问题成瘾的影响,同时,在此基础上提出 了一些具体的应对措施一、网瘾学生心理问题成瘾的主要表现1、网瘾学生心理问题成瘾的内涵 (1)基本内涵网络成瘾及临床诊断网络成瘾又称因特网性心理障碍或“网络成瘾综合症” (Inernet addictive disorden 简称 IAD),有的称病态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简称 PIU),于 1994年由纽约的一位精神医生Goldberg提出,随后,匹兹堡大学的金伯利•扬博士 (Dr. Kimberly Young)发展完善了他的这一概念。

      根据其临床特点、严重程度及预后把其分为网络 成瘾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和 网络成瘾综合征(Internet addictive syndrome,IADS) 两大类AD临床上是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络过度依赖而导致的一组心理性异常症状以及伴 随的一组生理性不适的现象美国心理学家Kimberly S.Young认为IAD与沉溺赌博、酗酒、 吸毒等无异,导致的损害是多方面的一般来说,上网行为具有阶段性:第一阶段是成瘾阶段,新用户往往完全沉浸其中,在 网络中寻求和发现新颖和刺激,使自己迅速适应网络这一新的环境;第二阶段是觉醒阶段, 大部分用户开始减少网络的使用,对网络的依赖性开始降低;第三阶段是平衡阶段,此时绝 大多数用户开始进入正常的使用状态,基本上能做到人机和谐如果不能顺利跨过第一阶段 而被网络“俘获”时就是网民所指的网瘾患者,他们需要在他人的帮助下才能进入第三阶段 但一个已经度过第一阶段并顺利进入第三阶段的网络“老手”,也仍然有可能出现网络滥用, 因为他需要在网络这个虚拟天地中寻找更大的空间,以便发挥和实现他天才般的理想或幻 想,实现自己的价值。

      2) 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上网时间较长的都是网络成瘾者,真正的“网瘾”只是极少 数,家长、社会不要随便给他们贴上网瘾的标签此外还必须注意网瘾群体和非网瘾群体的 区分对于已经被界定为网瘾的个案,要考察他的网瘾程度有多深;而对于尚未成瘾的个案, 就要考察他是否具有网瘾倾向网络在学生生活中已经不是可有可无,一些学生上网时间长 并不等于成瘾,而在某些网瘾学生心理问题依赖的表象下,是家庭和社会出现了问题给孩 子贴上“网瘾”的标签,是成年人的语言暴力,不利于对学生的帮助为此,必须出台关于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美国心理学会1997 年正式认可“网络成瘾” 研究,并专门讨论IAD的诊断标准2007年在“全国网络成瘾矫治专家高峰学术研讨会” 上,一些专家提出了8 条标准来判断孩子是喜欢上网还是“网瘾”成灾这 8条标准分别是: ①沉溺于互联网(头脑中一直浮现和网络有关的事,回忆上一次上网或期待下一次上网);②要 花更多的时间上网才能满足;③曾经努力过多次想控制、减少或停止上网,但没有成功;④当 想要减少或是停止上网时,便感到沮丧、心情低落或是容易发脾气,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和 不良生理反应;⑤花费于上网的时间比原定时间要长;⑥为了上网而不顾人际关系、工作、学 习或工作机会面临危险,或已造成负面影响;⑦会对家人、朋友或心理咨询人员,通过撒谎 来隐瞒涉入网络的程度(包括上网的真实时间和费用等);⑧将上网作为逃避问题和排遣消极 情绪(如无助、罪恶感、焦虑或沮丧)的一种方式。

      专家称,在一年中,如果符合其中的4个 标准,即为“网络成瘾”,需要进行矫治2、网瘾学生心理问题成瘾的现状 2005年11月3日,中国网瘾学生心理问题协会在京发布了《中国学生网瘾数据报告(2005)》 报告重点反映了我国学生网瘾的规模、网瘾群体的分布状况、网瘾的形成过程与上网倾向的 关系等问题1) 从年龄分布状况来看,未成年人网瘾比例较高13-17 岁的学生网民中网瘾比例(17.10%)最高,从总体趋势看,随着年龄的增长,上网 成瘾的比例逐渐降低, 30-35岁的学生网民中网瘾比例(12%)最低2) 从性别分布状况来看,男性高于女性在具有网瘾倾向的网民中男性学生比例高于女性目前我国学生有网瘾的比例达 13.2%,另有 13%的学生存在网瘾倾向其中,男性学生有网瘾比例为17.07%,女性学生有 网瘾比例为10.04%男性比女性高出7个百分点男性学生缘何比女性学生更易于沉溺网 络?一般认为基于生理差异及传统社会文化的规范,男女两性就群体而言在学生时期存在着 行为差异3) 从群体分布状况来看,初中生和职高学生网瘾现象严重上网成瘾的群体以初中生、失业或无固定职业者和职业高中生等群体比例较高(此 3 项 比例均达到 20%以上),初中生(23.2%)、失业或无固定职业者(21.0%)、职高学生(20.5%)中 网瘾的比例均达到20%以上;而政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9.1%)、高中生(10.1%)中的网瘾比例 则较低。

      网瘾群体上网目的以玩网络游戏为主,更倾向于娱乐性4) 区域分布状况来看,与地理位置和经济因素关系不大 通过对国内除西藏以外的26个省(自治区)的省会城市和 4个直辖市的调查,从网瘾群体的 区域分布分析,其比例高低与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无明显关系调查显示,在地区分布 中,东部地区学生网民中网瘾比例(14.5%)略高于中部(14.0%)和西部(13.0%)地区,但较之具 体地区间的差异(如:北京 23.5%,上海 8%),其差值并不明显但随着这些年来网络的普 及和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开始出现从东部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从城市向农村比例逐渐 倾斜的趋势5) 从学历分布状况来看 总体上来说,只要具备一定的网络技术和经济能力的人都可能成为网民,但网瘾患者在 学历层次较低的初中生或职中生的群体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其次是大中专院校学生,在较高 层次的网民中所占的比例较小,这部分人个性上较内向、敏感,要么成为十足的网瘾患者,要么 属于技术迷恋型.3、网瘾学生心理问题成瘾的主要危害 一般而言,网瘾学生心理问题成瘾的危害主要表现在躯体、心理、人格、行为等方面, 但这些方面往往又交织在一起,因而具有复杂性的的特点。

      1) 在躯体方面的主要危害 由于长时间沉迷于网络而导致正常的睡眠周期被打破,出现视力下降、肌肉劳损、生物 钟紊乱、进食过多而活动过少导致肥胖、体能下降、免疫功能下降,停止上网时失眠头痛、 双手颤抖、疲乏无力、注意力不集中、消化不良、恶心厌食、体重下降长时间上网会使大 脑中的化合物多巴胺水平升高,这种化合物令个体呈现短时间的高度兴奋,沉溺于互联网的 虚拟世界不能自拔,但今后的颓废感和沮丧感却更为严重时间一长,这些影响会带来一系 列复杂生理和生物化学变化学生如果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就会影响他们身体的健康成长2) 在心理方面的主要危害 患者一旦停止上网随即就又会产生上网的强烈渴望,难以抑制上网的需求和冲动由 于长时间沉迷于虚拟世界而导致视觉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混乱,会出现注意力不能集中和持 久,记忆力减退,对其他活动缺乏兴趣,与现实疏远,为人冷漠,缺乏时间感,情绪低落、 悲观、消极、焦虑等心理障碍3) 在人格方面,造成人格的异化 网络双重人格一般认为是指“个体在网络中和现实中分别具有彼此独立、相对完整的 人格,二者在情感、态度、知觉和行为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有时甚至是处在剧烈的对立面” 学生的网络双重人格主要是对网络人格的虚拟化,即凭空想象出自己所希望的、感兴趣的或 者好奇的人格特质,并以此作为网络交往的基本个体特点,如同自己真的拥有这些人格一样。

      久而久之,这种虚拟人格固定下来,在心理上形成某种程度的分离网络人格一旦形成,往 往进入潜意识的层次,使现实人格有时也难以觉察到它的存在网民以一个“虚拟”的“我” 来与对方自由说谈或网络互动,这种交往方式更随意、没有压力,既避免了现实中交往的紧 张、不适应心理,又满足了交往需要,于是逐渐地乐此不疲,由于自闭与防御心理、自卑心 理、交往恐惧、自我为中心等长期作用的结果,必然导致忽视现实生活的存在和现实交往的 失败,交往需要得不到满足,进而出现虚拟的和现实的双重人格特质4) 在行为方面,会出现品行障碍,产生攻击性行为过度使用网络常常会导致学生出现情绪障碍和社会适应困难人际关系淡漠,交际范围 逐渐变小,重者出现孤独和忧伤、自闭封锁而成为“装在套子里的人”,再严重者可能会出 现品行障碍,产生攻击性行为以及自残或自杀行为 4、网瘾学生心理问题成瘾的主要类型(1) 网络游戏成瘾这是最早引起人们注意的网络成瘾症,患者长时间地沉迷于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根据 对学生上网目的的调查显示,玩游戏成为绝大多数学生上网的首选目的,所占比例高达 40% 以上2) 网络交际成瘾网络交际成瘾者就是、MSN、OICQ、等各种聊天工具及网站的聊天室进行人 际交流,沉迷到了成瘾的程度。

      网络交际成瘾又可分为交友成瘾和网恋成瘾两种与网络交 友成瘾不同的是,网恋成瘾者交谈的双方通常是异性关系,并在网上确立了恋爱关系、甚或 建立起虚拟的婚姻,享受着恋婚恋爱情带给他们的快乐和幸福,以至与越陷越深3) 网络色情成瘾在网络中,各种淫秽文字、声音、图像、视频、互动信息泛滥,可以毫无障碍地在网络 中传播,各种与性和色情有关的站点比比皆是,极力地吸引着学生的眼球,作为正处在身体 发育过程中的学生,性萌动被激活,就可能着魔似的不能自拔4) 强迫信息收集成瘾这类成瘾者经常强迫性地从网上不能自制地搜索或下载过多的对现实生活没有多大意 义或价值的资料与数据,具有强迫症特征5) 网络技术成瘾这类患者强迫性的沉溺于电脑编程或游戏程序中,不能自拔,而他们所做的一切往往带 有目的的不确定性这与专业的电脑程序员的工作有本质的区别6) 其他强迫行为如不可抑制地参与网上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