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川市申报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doc
17页吴川市申报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自评报告吴川市人民政府2014 年 12 月1均衡配置资源 推进教育公平——吴川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自评报告吴川市地处广东省西南部,是经济欠发达的县级市全市辖15 个镇(街道),193 个行政村,总面积 848.5 平方公里,总人口110 万2014 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18565 元,年人均地方财政收入 481.8 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 11225 元;全市现有公办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共 174 所,其中小学 152 所(另有教学点 141 个),初中 12 所,完中 10 所,小学在校生 72679 人,初中在校生48225 人近年来,市教育局党委先后被评为“广东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和“ 广 东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 进单位”,连续多年被评为“湛江市高考先 进单位” ,塘尾中学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印发的通知》(粤府教督[2014]13号)等文件精神,我市对照评估指标及要求,认真开展了自查自评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县域内学校达到省定办学基本标准情况对照广东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我市 174 所公办学校均为标准化学校,其办学基本标准全部达标。
其中:小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达标学校 139 所,达标率 91.4%;学校体育活动场地、实验室(科学教室)、计算机室、音乐美术教室、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教师学历均达标,2达标率 100%;班额达标学校 151 所,达标率 99.3%初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达标学校 10 所,达标率 83.3%;体育活动场地达标学校 10 所,达标率 83.3%;实验室(科学教室)、计算机室、音乐美术教室、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教师学历均达标,达标率 100%;班额达标学校 11 所,达标率 91.7%1 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已撤并完全中学初中部分生均校舍建筑面积达标学校 7 所,达标率 70%;学校体育活动场地、实验室(科学教室)、计算机室、音乐美术教室、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教师学历均达标,达标率 100%;班额达标学校 9 所,达标率 90%二、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际间差异情况全市小学校际间均衡综合差异系数 0.42414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 5.62㎡,差异系数 0.63759;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15.41㎡,差异系数 0.79185;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865.34 元,差异系数 0.37936;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 12.98 台,差异系数0.38671;生均图书 23.12 册,差异系数 0.23196;师生比全市平均值为 0.056,差异系数 0.31227;生均高学历教师全市平均值为 0.054,差异系数 0.30022;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全市平均值为 0.042,差异系数 0.35319。
全市初中校际间均衡综合差异系数 0.25545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 3.86㎡,差异系数 0.29279;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8.80㎡,差异系数 0.52292;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1081.94 元,差异系数 0.19455;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 13.83 台,差异系数30.24369;生均图书 27.01 册, 差异系数 0.11605;师生比全市平均值为 0.065,差异系数 0.10377;生均高学历教师全市平均值为 0.044,差异系数 0.19482;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全市平均值为 0.034,差异系数 0.37501三、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做法与成效近年来,我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创建教育强市为契机,以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大力实施“科教兴市” 战略,均衡配置设施、设备、师资等教育资源,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和学校之间办学水平的差距,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全力促进教育公平,努力办好每所学校,促进吴川教育均衡发展一)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健全教育均衡发展机制1、健全机制,统筹科学规划为巩固和提升“普九”成果,我市制定和实施了《吴川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 规划》、 《关于印发吴川市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中共吴川市委 吴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教育发展建设教育强市的决定》、 《关于印发吴川市 2011-2015 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和规范化学校建设规划的通知》、 《吴川市 2013-2015 年学校布局调整专项规划》等重要文件,对吴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出了中远期的规划。
2、加强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市委、市政府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予以具体规划和实施,制订《吴川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市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工作领导小组,4加强了对“创建义务 教育均衡市” 工作的 领导与协调市属各部门有专人具体负责,明确分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市四套班子领导亲力亲为,经常深入镇街、部门和学校调研指导创建工作,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履行各自创建职责各镇街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全面落实创建工作,全市上下形成重视教育、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出台学校布局调整、经费保障、师资配备、规范办学、督导评估等政策性文件,制定了教师调配与培养、关爱特殊儿童、质量与管理、城区划片招生等一系列配套方案,层层分解目标任务,扎实有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3、大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我市充分利用有线电视、广播、网站、简报、宣传栏、横额、标语口号、广告牌等多种形式,对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工作进行全方位宣传,使市委、市政府的决定、措施和要求为大家所认识、理解、接受和支持,真正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形成了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的良好氛围。
二)加大投入,优化配置,夯实教育均衡发展基础1、加大投入,确保经费增长我市经济欠发达,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教育事业,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全面落实“分 级 管理,以 县为 主” 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将 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体系,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增加教育投入,做到教育经费优先考虑,优先安排,优先到位,依法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 长” 、“两个提高”2012、 2013、2014 年,我市义务5教育预算内经费拨款分别为 54627 万元、62761 万元、73256 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32.93% 、14.89%、16.72%;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分别为 77568 万元、82398 万元、86669 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6.93%、6.23%、5.18%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实施城乡免费教育和教师绩效工资制度2012、2013、2014 年,我市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小学分别为 2743.55 元、3786.27 元、4606.73 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62%、38.01%、21.66%,初中分别为 3088.66 元、3612.13 元、4250.11 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 45.16%、16.95%、17.64%;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小学分别为 868.08 元、880.56 元、1053.86 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 62.11%、1.44%、19.68%,初中分别为 1378.09元、1381.91 元、1618.71 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89.78%、0.28%、17.14%。
近年来,我市在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时,教育经费投入坚持城乡兼顾,向农村学校及薄弱学校倾斜如在公用经费划拨方面对学生数不足百人的按 100 人标准划拨,为农村学校加快发展提供有效经费保障2、优化配置,科学调整布局我市原来教育资源分散,城乡教育差距大我们从市情实际出发,根据人口向城区聚集的趋势及城镇化建设的进程,科学做好学校布局规划,按照“高中学校向城区集中、初中学校向中心镇集中、中心小学向乡镇所在地集中” 的思路,积极稳 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2012 年来,我市对原有的 399 所义务教育学校重新调整布局,把 141 所“麻雀学校”调 整为小学教学点,新建小学 2 所,撤并小学 19 所、初6中 29 所全市现有公办义务教育学校 164 所,其中初中 12 所,小学 152 所,另设教学点 141 个使我市教育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实现了教育资源的相对集聚,为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创造了条件3、四大工程,夯实教育基础一是实施校安工程2009 年至2011 年,我市投入校舍安全工程资金 4841 万元,新建校舍 10 幢,建筑面积 39046 平方米,大大改善了我市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二是实施教育创强工程。
自 2012 年以来,我市共投入 5.55 亿元资金实施创建教育强市强镇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现有 13 个镇街通过了广东教育强镇督导验收,1 个镇街已通过督前检查,创强镇街学校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得到了质的飞跃,校容校貌焕然一新,环境优美;学校的各种功能室齐全,教学仪器设备设施完备;多媒体教学平台、电脑室等一应俱全,四年级以上的班级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校校接通了互联网,建起了校园网,实现了数字资源全覆盖,加快了基层学校向信息化、现代化发展的步伐,提升了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缩小了城乡教育的差距三是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根据《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基本标准》要求,我市制定了《吴川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新一轮标准化学校评估验收工作开展绿色学校、特色文化校园、德育示范学校等创建活动,措施得力,成效显著,全市现有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1 所,省一级普通高中 3 所;德育示范学校省 1 所、湛江市 30 所、吴川市 40所;省绿色学校 2 所,湛江市绿色学校 4 所;湛江市特色文化校7园学校 57 所;标准化学校 174 所,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 100%,全市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得到大大改善。
四是实施校园安保工程落实人防、物防、技防要求,全市中小学保安人员、报警器、视频监控系统、防范器械的配备覆盖面达 46%,有效提升了城乡学校的安保防护水平三)强化培训,优化结构,提升队伍专业化水平1、加强管理,优化师资结构我市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根本,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和教师聘任制度,坚持按照师生比核定学校编制,为小规模学校配齐配足教学和教辅人员抢抓机遇提前招聘具有师范类本科以上学历的大学毕业生补充缺额教师,近年来共招聘本科教师 342 名,提高高中师生比例在新招聘教师中,注重招聘音体美、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优化学科教师结构2、抓好培训,提升业务能力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全面加强教师和校长队伍建设,着力抓好教师培训和骨干教师研修提高,不断提升教师业务能力2011 年 9 月以来,特别是2013 年以来,我市实施“强师工程” ,培养培 训一批名校长、名教师和骨干班主任,全市共有 55000 人次的教师参加了市内外培训机构学习培训,组织 188 名中小学校长参加校长提高班,组织 340 名骨干教师参加省市骨干教师培训班,有效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我市校本研修工作走在全市前头,成为湛江市校本研修示范市。
主动与省实验中学、高州中学等名校结成友好合作单位,采用“ 请进 来、走出去” 的方式,积极开展教育合作交流83、重视农村,稳定教师队伍我市高度重视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采取提高待遇、职称倾斜、先进激励等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激励优秀教师安心偏远农村教学,为农村学校的有序发展提供师资保障一是实施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制度,从2013 年 1 月份起,凡城区以外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人均享受每月 500 元的农村任教津贴;从 2014 年 1 月起,我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津贴提高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