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论语看孔子PPT培训资料.ppt
28页1,从论语看孔子的美学思想,2,孔子形象的复杂性,从政的失败者:奔走失意如丧家之犬 从文的成功者:整理古籍为百代之师,我们现在为什么要学孔子,3,周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时,鲁哀公亲诔孔子诔文说:“旻(mn)天不吊,不慭(yn )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左传哀公十六年) “尼”(孔子名仲尼)父(同“甫”,对男子的美称)西汉元始元年(公元元年),汉平帝刘衎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古人认为“褒成”是国名,“宣尼”是谥号,“公”是爵位北魏太和十六年(公元492年),孝文帝元宏称孔子为“文圣尼父”文圣”是尊号,“尼父”是敬称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静帝宇文衍追封孔子为“邹国公”,“邹”是国名,“公”是爵位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文帝杨坚称孔子为“先师尼父”; 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太宗李世民尊孔子为“先圣”先师”、“先圣”都是尊称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改称孔子为“宣父”,“宣”为谥号,“父”是美称乾封元年(公元666年),高宗李治赠孔子为“太师”,“太师”为官位武周天绶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封孔子为“隆道公”。
隆道”是封号,“公”是爵位唐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玄宗李隆基封孔子为“文宣王”文宣”为谥号,“王”是爵位这儿的“王”不是后世皇帝以下的侯王的王,而是周天子“武王”“成王”的王西夏仁宗三年(公元1146年)三月,西夏仁宗颁布诏令:“尊孔子为文宣帝,令州郡悉立庙祀,殿庭宏敞,并如帝制据宋史夏国传和吴广成西夏书事记载)这一封号是历朝历代最高级别的元朝 大德十一年(1307年) 元成宗 大成至圣文宣王明朝 嘉靖九年(1530年) 明世宗 至圣先师清朝 顺治二年(1645年) 清世祖 大成至圣文宣先师清朝 顺治十四年(1657年) 清世祖 至圣先师中华民国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 国民政府 大成至圣先师,孔了历代封号 圣王帝师,4,神话形象,汉代讳学孝经援神契等书中, 1、出生神奇:人神交合而生孔子父母“祷尼丘山,感黑龙之精,以生仲尼” 2、形象:“长十尺(1米8多),海口,尼首(人头象尼丘山,中低四方高 ),方面,月角(眉角)日准(鼻),河目(清澈)龙颡(额头),斗唇(伶俐)昌颜(端正光明)”,“手垂过膝,耳垂珠庭(如珠般下垂),眉十二采,目六十四理(特征),立如凤峙,坐如蹲龙”,腰围宽大。
胸膛就像矩尺一样规矩,舌上有七重纹理,手纹深长胸膛上有天生纹理像:“制作定,世符运“ 3、行如巫师:作为奉天承运的“素王”,编撰春秋、孝经,为后世制定了治理天下的大法,带领七十二位弟子朝拜北斗星,这时天空“白雾摩地,赤虹自上而下化为黄玉,长三尺,上有刻文,孔子跪受而读之,曰:宝文出,刘季握,卯金刀,在轸北,字禾子,天下服5,负面形象,戴震孟子字义正疏:“其所谓理者,同于酷吏之所谓法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章太炎订孔,儒学是“中国的祸本”,孔子“最大的污点是使人不脱富贵利禄的思想” 吴虞: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 “盗跖之为害在一时,盗丘之遗祸及万世” 鲁迅在现代中国孔夫子:“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所捧起来的,是那些权势者和想做权势者们的圣人”1974年批林批孔运动 叛徒林彪孔老二 都是坏东西,6,孔子学院,即孔子学堂(Confucius Institute),它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大学,而是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是一个非盈利性的社会公益机构,一般都是下设在国外的大学和研究院之类的教育机构里孔子学院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给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提供最正规、最主要的汉语教学渠道。
孔子学院总部(Confucius Institute Headquarters)设在北京,2007年4月9日挂牌境外的孔子学院都是其分支机构,主要采用中外合作的形式开办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选择孔子作为汉语教学品牌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标志为推广汉语文化,中国政府在1987年成立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简称为“汉办”,孔子学院就是由“汉办”承办的它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新世纪的孔子学院 中国文化的象征,7,从美学的角度读论语,8,什么是美学,鲍姆加登 Alexader Gottlieb Baumgarten 1714-1762,Aestehtics是关于感觉的学问,但这感觉不是sense而是美感(aesthetics)美感包括三个方面:外在之美(美的形式),内在之善,形上之感(宇宙人生最深邃处)西方的区分型美学 真, 善, 美 逻辑,伦理 艺术 理性 意志 情感,中国的关联型和整合性美学,美的外形与善的内容,朝廷美学 士人美学,孔子美学的位置,9,对于孔子,人最大的快乐应来自何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0,从论语看孔子的美学思想,一、礼崩乐坏:孔子美学的时代背景 二、仁的人性:孔子美学的思想基础 三、惟天唯大:孔子美学的圣人理想 四、文质彬彬:入仕之士的君子形象 五、孔颜乐处:未仕之士的心灵洁操 六、吾与点也:士人心灵的自由境界 七、诗心乐意:孔子美学的审美人生,11,礼崩乐坏:孔子美学的时代背景,天子,诸侯 诸侯 诸侯,大夫 大夫 大夫 大夫,士 士 士 士 士,,,,,,,,,,,,,吉礼 凶礼 军礼 宾礼 嘉礼,天神,地祗,,祖庙,,,,乱与篡的普遍,礼乐偏离原来的宗教政治伦理内容,新型的士阶层的出现,诸侯挟天子,大夫逐诸侯,家臣叛大夫, 疯狂追逐权力,在追逐中丧失了权力 弑君36,亡国52,中央集权大一统 天德礼+理性冷酷法,孔子(公元前551 前479年 ) 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12,春秋初期的诸侯国,13,14,仁的人性:孔子美学的思想基础,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学而,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里仁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去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雍也,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宪问,核心,特点,天下秩序,个人品性,安心,爱是有等差的,最符合人性,最符合现实的,墨子的失败和法家的失败,仁者是最使人感到愉快的,15,,仁的人性:中国文化的独特性,拒斥神学之天,变革家庭之爱,建立人性之基,子不语怪力乱神,子罕言性与天道,仁提出的背景,仁的人性在中国文化建构中的位置 道的世界 仁的人性 法的政治 侠的社会,16,大:天与帝之崇高,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惟天唯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泰伯),重建圣人理想,重释天道秩序,“夫天地者,古之所大也,而黄帝尧舜所共美也”(庄子天道),17,上古之大与理性之圣,美、善、義、儀、羹,养、羌、姜 羿、翟、翜、翇、翆、翌、翏、習、翚、翠、翨、都突出了上部的羽毛 太皞和少皞,作为一方领袖(巫),其装饰应与日相关,皞通昊,又通暠,还通昦,皆以日作以一神圣形象在上面,又通皓,显出了人与日之间的对话。
而昊字中下部的“天”,也可写作“大”,正是大人头戴日后来皇帝冕服上有日月的图案,应与这一来源相关 太平御览卷八十引春秋元命苞曰:“帝喾戴干”,史记五帝本纪张守节引应瑞图曰:“颛顼首戴干戈,有文德也”而后来作为天下最高统治者的“王”,就来自于玉钺之型而在各类文献、文字、图像资料中,可以看到,还有戴蛇、戴天、戴角、戴皇等各种式的头饰,所透出的应是在远古历史万国林立的演进中,各类聚落之巫的不同装饰而已美,皇,夏,王,论语明示尧、舜、禹、汤、文、武为圣人,18,神帝之天与理性之天,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阳货),诗经出现对“天”的怀疑、讽刺、诅咒子产:“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左传昭公18年)季梁说:“夫民,神之主也庄公32年内史说“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在谈到敬奥神还是敬灶神的时候,孔子说“得罪于天,无所祷也”八佾)当颜回早丧时,孔子说“天丧予”(先进),当孔子被匡人围困时,孔子说:“天之未丧斯文,匡人其奈予何?”(子罕),面对志向的未实现而年岁已高,孔子说:“凤鸟不至,河不出图,我已矣夫!”(子罕)天不用去说,也说不清楚,但却实是存在的,在这种意义上,才有孔子的“畏天命”(季氏)的强烈感受。
19,文质彬彬:入仕之士的君子形象,“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君子不器(为政),人 贝,斤,20,文质彬彬,一,反对不按政治规定地使用美感形式的乱礼者,“季氏八佾舞于庭”(八佾),服饰上“紫(杂色)之夺朱(正色)”的不容管子在府第前设反坫店)(堂屋两柱间设有土台,供放置酒器之用 ) 二,反对只有美感形式与政治规定的统一,而忽视美感形式与内在心灵的统一的人:“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提倡有德而后有言,反对有言无德的“巧言令色文:是按照礼制所规定的美感形式,服饰衣冠,旌旗车马,居室饮食 质:是出生、门第、政治地位之上并与之相应的德行,屈原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赐余以佳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21,文质彬彬,仁心、政治、美学统一 乡党一举手一抬脚无不合礼政治场合,入朝门,显得畏惧而谨慎,上堂提起衣裳下摆,恭敬谨慎,憋往气好像不能呼吸,走出来面色放松,怡然自得朝廷里说话简洁明晰,与下大夫说话,显得温和快乐,与上大夫说话,显得恭敬严肃日常生活中,吃饭不说话,睡觉不说话;坐席未摆正,不坐;上车,一定先端正站好,拉着扶手带;在车中,不向内回顾,说话不急,不用手指指划划,“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成于艺。
述尔),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的不同,22,孔颜乐处:未仕之士的心灵洁操,,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躬而枕之,乐亦在其中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人性的两种标准 富贵思淫欲,饥寒起盗心(管子) 富贵不能淫,穷贱不能移(孟子),23,人格主体性,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现),无道则隐论语泰伯)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吾与尔有是乎!(论语这而) 子曰:宁武子(春秋前期卫国卿),邦有道,则知(智);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论语公冶长),人格操守的文化意义 “人能宏道,非道宏人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卫灵公)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以夺志也”(子罕)“当仁,无让于师”孔颜乐处与隐逸文化,天道循环下的仕与隐,24,吾与点也,子路、曾皙(x )、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以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求(冉有),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公西华),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国际会盟),端(礼服之称)章甫(礼冠之称),愿为小相焉(司仪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