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西汉10学时封建经济的恢复与发展.ppt

92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570673883
  • 上传时间:2024-08-05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67MB
  • / 9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西汉西汉(10学时学时)封建经封建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济的恢复与发展 第一节第一节 封建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封建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一、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w1、重建封建法治刘邦入关时曾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后萧何增为《九章律》,仍较《秦律》和缓,除去了夷三族及连坐法 w 2、大规模复员军队兵皆罢归家”,“以有功劳行田宅”(《汉书•高帝纪下》)使大大小小的将领成为地主,也使一般士兵成为自耕农w 3、招抚流亡复故爵田宅”(《汉书•高帝纪下》),使旧地主和自耕农重获土地和爵位w 4、释放奴婢因饥饿自卖为奴者,“皆免为庶人”(《汉书•高帝纪下》) w 5、减轻田租实行十五税一w 6、抑制商人不许操兵乘马,不许衣饰华丽,加倍征收算赋以限制对农民的兼并w 二、黄老思想与文景之治 1、逆取而顺守 2、黄老之学 3、文景之治 w三、社会经济的发展w1、农业生产的发展 w(1)、铁器和牛耕 w(2)、耕作技术的提高 w(3)、水利工程的兴建 w2、手工业的突出成就 w(1)、冶铁业w(2)、丝织业 w(3)、漆器业 w3、商业的发展 第二节第二节 汉承秦制与中央汉承秦制与中央对诸侯国的斗争对诸侯国的斗争w一、汉承秦制w二、铲除异姓王与同姓分封w1、异姓王的分封和废除w2、同姓王的分封w三、吴楚七国之乱w1、贾谊、晁错的“削藩”之策w2、平定七国之乱 第三节第三节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w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w《汉书·董仲舒传》:“《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 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w二、改定官制和军制二、改定官制和军制w1、中外朝的形成w2、实行察举制度w3、实行“征召制”w4、建立太学w5、设十三部(州)剌史w6、扩充南、北军 w三、打击地方割据势力三、打击地方割据势力w四、财政经济政策四、财政经济政策w1、改革币制,把铸币权收归中央 w2、盐铁官营 w3、均输平准 w4、算缗告缗 w五、罢轮台屯田诏与五、罢轮台屯田诏与“昭宣中兴昭宣中兴”w1、罢轮台屯田诏w2、“昭宣中兴” 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於外,至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於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而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而乘字牝者儐而不得聚会。

      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乘字牝者儐而不得聚会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故人人自爱而重犯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故人人自爱而重犯法,先行义而後绌耻辱焉当此之时,网疏而民法,先行义而後绌耻辱焉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於乡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於乡曲宗室有土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室庐舆曲宗室有土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室庐舆服僭于上,无限度物盛而衰,固其变也服僭于上,无限度物盛而衰,固其变也 ——《史记》卷三十《平准书》《史记》卷三十《平准书》 第四节第四节 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的发展w一、对匈奴的战争w1、白登之围w2、和亲政策 w3、汉武帝三攻匈奴w4、呼韩邪内附和昭君出塞w二、张骞通西域与西域都护的设置w1、西域概况w2、张骞出使西域 w3、设置西域都护w4、西域与内地联为一体w三、汉与其他各族的关系w第五节第五节 王莽改制与绿林赤眉大起义王莽改制与绿林赤眉大起义w一、汉末的统治危机与一、汉末的统治危机与 “易姓改命易姓改命” w1、元、成、哀、平帝的腐朽统治、元、成、哀、平帝的腐朽统治w2、外戚宦官弄权、吏治腐败、外戚宦官弄权、吏治腐败 w3、师丹“限田限奴”方案w4、“易姓改命”思潮w5、王莽代汉w二、王莽的托古改制w1、改制的主要内容w(1)、王田、私属制。

      w(2)、实行五均六筦 w(3)、改革币制 2、对王莽及其改制的简单评价w (1)、王氏外戚是一个豪强集团,王莽“新朝”的建立体现了新崛起的豪强势力使自己权力稳定化、永久化的要求 w(2)、王莽进行了以土地和奴婢问题为中心的社会改革,这是比较有见识之举但一方面由于豪强势力的反对和拒不让步,使王莽为保住自己的地位而动摇并最终放弃改革;另一方面他所采取的方法是违反历史规律的复古行径,不仅行不通,反而加剧了原有的危机和矛盾,失败是必然的 w(3)、实行五均六筦,目的在限制商人及高利贷者对民众的盘剥,但负责推行五均六莞的人员,大多是富商巨贾他们与郡县官吏勾结,上下其手,牟取私利,不但没有给人民带来好处,反而增加许多不便和痛苦w三、绿林赤眉起义与东汉的建立w1、起义的兴起 w2 、昆明之战w3、王莽覆灭 w复习思考题:复习思考题:w1、简述“文景之治”的主要内容及其局限w2、试论西汉中央朝廷同王国势力斗争的性质与意义w3、西汉初年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有哪些?w4、试析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原因及其内容w5、汉武帝是如何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 w6、如何评价汉武帝时期的财政政策?w7、汉武帝罢轮台屯田诏的原因和影响是什么?w8、简论西汉末年政治腐败的表现。

      w9、试论王莽改制的内容和失败原因w10、简述绿林赤眉大起义的经过及特点 w参考书目参考书目w翦伯赞:《秦汉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w林剑鸣:《秦汉史》(上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w【英】崔瑞德、鲁惟一:《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w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中华书局1993年版 w第八章第八章 东东 汉(汉(12学时)学时) 第一节第一节 东汉前期的政治与经济东汉前期的政治与经济 w一、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w1、退功臣进文吏w2、控制外戚、打击藩王w3、“虽置三公,事归台阁”w4、罢州郡兵,加强刺史权力,集军权于中央w5、提倡儒学,宣扬谶纬w二、封建经济的发展w1、释放奴婢,实行“度田”,减轻赋役、假民公田 w2、农业生产的发展:w(1)农耕技术有所改进,短辕一牛挽犁代替了回转不便的耦犁(二牛抬杠),它操作灵活,便于在小块农田上耕作 w(2)黄河的修治,是东汉前期发展农业经济的一项重大措施 w(3)蓄水灌溉工程在一些地区也有很大发展 w3、手工业的发展:w(1)东汉铁制生产工具的进一步推广,使铁制工具的需要量增加,从而推动了冶铁技术的改进。

      w(2)在制盐技术方面,井盐的生产已采用机械提卤的方法 w(3)东汉纺织业的发展 w(4)造纸业的发展 w4、商业的发展:东汉城市商品交换关系也有所发展 w 三、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 w1、豪强地主势力的增长w2、豪强地主田庄的特点w(1)规模大,多种经营 w(2)聚族而居,宾客相附 w(3)带有浓厚的宗族宗法色彩,田庄主常常以宗主的名义对族人进行安抚慰问 w(4)拥有私人武装豪强为了田庄的治安,组建了田庄武装w(5)具有很强的生存与发展能力 … … … …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琦赂附万计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琦赂宝贷,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妖童美妾,填宝贷,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妖童美妾,填乎绮室;倡讴伎乐,列乎深堂宾客待见而不敢去,车骑交乎绮室;倡讴伎乐,列乎深堂宾客待见而不敢去,车骑交错而不敢进三牲之肉,臭而不可食;清醇之酎,败而不可错而不敢进三牲之肉,臭而不可食;清醇之酎,败而不可饮。

      睇盼则人从其目之所视,喜怒则人随其心之所虑睇盼则人从其目之所视,喜怒则人随其心之所虑 … … …… —— ——《后汉书》卷《后汉书》卷4949《仲长统传》《仲长统传》 第二节第二节 东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东汉时期的民族关系w一、东汉与匈奴的关系w1、匈奴的分裂与南匈奴的内附w2、东汉对北匈奴的战争w二、班超出使西域w1、东汉与匈奴对西域的争夺w2、班超出使西域 w三、东汉与其他各族的关系w1、蛮族概况及与东汉的关系w2、西南夷内附 第三节第三节 东汉中后期的腐朽统治与黄东汉中后期的腐朽统治与黄巾大起义巾大起义一、外戚与宦官的交替专权1、分期 (1)、第一期:89-159年,计70年 和帝(肇,年10岁即位,89-105);殇帝(隆,“时 诞育百余日”即位,106年在位);安帝(祜,“章帝孙也”,“年十三”即位,107-125);顺帝(保,“安帝之子也”, “年11”即位,126-144);冲帝(炳,“顺帝 之子也”,“年2岁”即位,145年在位,崩,“年三岁”);质帝(缵,“章帝玄孙”,“年八岁”即位,146年在位,崩,“年九岁”);桓帝(志,章帝曾孙,“年十五”即位,147-167年在位)。

      (2)、第二期:从159-189年,计30年 桓帝(志,章帝曾孙,“年十五”即位,147-167);灵帝(宏,章帝玄孙,“年十二”即位,168-189);少帝(辩,灵帝子,“年十七”即位,189年在位,寻为董卓所废);献帝(协,灵帝中子,“年九岁”即位,189-220年在位) 皇皇帝帝和和帝帝殇殇帝帝安安帝帝少少帝帝顺顺帝帝冲冲帝帝质质帝帝桓桓帝帝灵灵帝帝献献帝帝继继位位年年龄龄10岁岁百百日日小小儿儿13岁岁不不详详11岁岁2岁岁8岁岁15岁岁12岁岁9岁岁 2、特点 (1)、前期以外戚擅权为特点,至梁翼时达到高峰后期以宦官擅权为特点,至张让、赵忠诛杀何进而达到高峰 (2)、斗争的规模和激烈程度后期较前期为剧再后期,各种政治力量差不多都卷入了这种斗争,其中官僚、士大夫的大多数以及太学生都不同程度地站在宦官的对立面,与宦官的擅权进行了斗争,在客观上具有反黑暗势力的意义,但是,它的本质仍是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权夺利的斗争 w3、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评价w二、累世公卿集团的形成w1、累世公卿集团形成的原因w(1)征辟制对于累世公卿集团的形成起了有力的杠杆作用w(2)累世公卿集团形成的另一个原因,是私人讲学之风的盛行。

      w2、门阀大族的形成 w 三、反宦官斗争与“党锢”事件w1、官僚士大夫、太学生与郡国生徒反对宦官的斗争w2、党锢事件w四、黄巾大起义w1、阶级矛盾的激化 2、黄巾大起义的特点 (1)、黄巾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利用宗教组织形式的大规模农民战争 (2)、起义前进行长期而周密的组织准备 (3)、提出了明确的战斗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简称“黄天太平” 3、起义的历史作用 (1)、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消灭了一大批官僚贵族、大地主,削弱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使其名存实亡 (2)、黄巾起义暂时遏止了土地兼并,调整了生产关系,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 第四节第四节 秦汉时期的文化秦汉时期的文化w一、科学技术w1、天文、历算学w2、地理学w3、农学w4、医学w二、两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w三、秦汉时期的艺术 w复习思考题复习思考题w1、试述刘秀加强专制皇权的内容和影响w2、试析东汉时期大地主田庄的特点w3、简述班超通西域的经过和意义w4、简述“党人”和太学生反对宦官专权的斗争经过和性质w5、黄巾大起义的特点及失败原因有哪些?w6、简述董仲舒思想的主要内容。

      w7、汉代谶纬和反谶纬的思想斗争包括哪些内容?w8、列举汉代科学技术进步的主要成就 w参考书目参考书目w翦伯赞:《秦汉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w林剑鸣:《秦汉史》(上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w【英】崔瑞德、鲁惟一:《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第九章第九章 三国、西晋(三国、西晋(8学时)学时) 第一节第一节 三国鼎立三国鼎立w一、董卓之乱与军阀割据w二、曹操统一北方w三、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 第二节第二节 三国的政治与经济三国的政治与经济w一、曹魏的统治与北方经济的恢复w(一)曹魏的政治措施w1、打击豪强、整顿选举、改善吏治,克服汉末以来的腐败状况 w2、曹操大力整顿选举制度,打破东汉以来察举选官过于重视门第的传统,实行“唯才是举”的选人政策 w3、曹操注意改善吏治、严明赏罚曹操是以法驾驭和管理官吏队伍 w(二)曹魏的经济措施w1、曹操在经济上实行屯田制和租调制w2、颁行户调制w(三)北方经济的恢复 w二、诸葛亮治蜀w(一)诸葛亮在治理蜀汉过程中,采取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政治、经济措施w1、在政治上诸葛亮针对入蜀之前懦弱无能的刘璋大力加强法制,打击豪强,任用贤才。

      要求执法者做到严正公允,赏罚必信w2、为了进一步加强集权统治,诸葛亮采取措施打击横行不法的巴蜀豪强,还通过实行盐铁官营,严禁私家煮盐冶铁,采取经济手段限制和打击豪强势力w3、在用人政策上,诸葛亮采取按照实际需要和量才取用的“为官择人”(《诸葛亮集·举措》)办法,坚持任人唯贤,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w(二)在经济上诸葛亮注意劝课农桑,发展生产w1、在入蜀之初,诸葛亮就实行休养生息,奖励农耕的政策,对战乱中逃亡的流民在他们返回故地时,一律归还田宅,使其安居复业 w2、手工业方面,对治铁、煮盐和纺织都加强了管理设立司金中郎将和司盐校尉,专管盐铁之利w3、诸葛亮特别重视织锦业,蜀中几乎家家养蚕织锦w4、诸葛亮创制的木牛流马,非常适用于山地的运粮需要 w(三)对“西南夷”采取“和抚”政策w(四)诸葛亮一贯奉行联吴抗曹的策略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阳,苟全性命於乱世,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阳,苟全性命於乱世,不求闻达於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不求闻达於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於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三顾臣於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於败军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於败军之际,奉命於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年矣先之际,奉命於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讬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夙夜忧叹,恐讬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陛下之职分也 ————陈寿《三国志》卷三五《诸葛陈寿《三国志》卷三五《诸葛亮传》亮传》 w三、孙吴开发江南w1、孙吴对曹魏和蜀汉采取灵活多变的外交策略 w2、军事征服山越人 w3、在内政上,孙权能够“举贤任能”,并注意协调统治集团内部关系,使各级官吏忠于职守“各尽其心”w4、孙权重视社会经济的发展,治国理政主张放宽刑罚,减轻赋税,奖励农耕 w5、优容世家大族 第三节第三节 西晋的门阀统治西晋的门阀统治 w一、西晋的短期统一w1、司马氏势力的崛起w2、蜀汉、曹魏的灭亡w3、西晋统一全国 w二、门阀世族的统治w1、西晋初年对土地的赋税制度进行变革,废除了屯田制,全面推行户调式。

      w2、晋武帝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w3、门阀世族制度的形成w4、统治集团的腐朽 w三、八王之乱w1、分封宗室,藩王拥兵w四、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和西晋的灭亡w 1、西晋末年的流民起义,首先发生在巴蜀地区,賨人首领李特、李流领导 w2、南方爆发了张昌在荆州领导的流民起义w3、少数民族内迁w4、刘渊反晋,西晋灭亡 复习思考题复习思考题w1、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形成的原因有哪些?w2、略论三国时期的几次著名战役及其影响w3、试析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简要过程和原因w4、评述曹操及其集团形成的统治政策w5、分析曹魏屯田制的内容及作用w6、诸葛亮治蜀的政治、经济措施有哪些?w7、简述西晋户调式的主要内容w8、试析门阀世袭贵族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w9、试析八王之乱发生的原因及影响 参考书目参考书目w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w韩国磐:《魏晋南北朝史纲》,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w万绳楠:《魏晋南北朝史论稿》,安徽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w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及《续编》、《拾遗》),三联书店 1955、1959年,中华书局1983年版 w张承宗:《六朝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w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w马植杰:《三国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w何兹全:《三国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w朱大渭主编:《中国魏晋南北朝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第十章第十章 十六国、十六国、 东晋(东晋(6学时)学时) 第一节第一节 淝水战前的北方各族政权淝水战前的北方各族政权 w一、前、后赵的统治w1、匈奴汉国的建立与分裂w2、前赵的建立与统治w3、后赵的建立与统治 w二、前燕兴衰与前秦统一北方w1、前燕建立与慕容氏的汉化w2、前燕的强盛与灭亡w3、前秦政权建立与强盛w4、前秦统一北方w5、前凉、代(即北魏的前身)和南方巴蜀地区的成汉政权 第二节第二节 东晋在江南的统治东晋在江南的统治w一、东晋的建立与统治政策w1、永嘉南渡与东晋的建立w2、“侨置”与土断w3、门阀政治的典型化w4、东晋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更为错综复杂 w二、东晋的北伐w1、祖逖北伐w2、恒温北伐w3、北伐失败的原因与作用w三、淝水之战w1、前秦南伐w2、淝水之战及其影响 w四、孙恩、卢循起义w1、东晋后期,统治集团的矛盾斗争w2、东晋后期,伴随着统治阶级的奢侈腐朽,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山林川泽也多为大族所垄断,贫苦农民樵采渔猎也要纳税。

      w3、孙恩、卢循起义 w第五节第五节 淝水战后北方诸国的兴亡淝水战后北方诸国的兴亡w一、北方再分裂中各族建立的政权w1、关东和东北地区的诸燕(后燕、北燕、西燕、南燕)w2、关中陇西的后秦、西秦、大夏w3、河西诸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 w二、拓跋部的兴起与北魏统一北方w1、北魏统一北方的历史背景w2、拓跋部发展历史w3、北魏的建立与统一北方 复习思考题复习思考题w1、简述前秦苻坚的统治政策及其成效w2、试析东晋建立的历史背景及其初年的政策措施w3、分析东晋时期门阀势力进一步发展的原因和表现w4、略述祖逖、桓温的北伐及其失败原因w5、分析淝水之战晋秦双方胜负的原因w6、论述孙恩、卢循起义的原因及历史作用w7、北魏统一北方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参考书目参考书目w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w韩国磐:《魏晋南北朝史纲》,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w万绳楠:《魏晋南北朝论稿》,安徽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w唐长儒:《魏晋南北朝史论丛》(及《续编》、《拾遗》),三联书店1995、1959年,中华书局1983年版 w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w朱大渭主编:《中国魏晋南北朝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w张承宗等:《六朝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南朝、北朝(南朝、北朝(8学时)学时) 第一节第一节 南朝政权的更迭与门阀势力南朝政权的更迭与门阀势力的衰落的衰落 w一、刘裕建宋与“元嘉之治”w二、南齐的兴衰w三、萧梁的统治w四、陈的兴亡w五、门阀势力的衰落与寒人地位的上升 第二节第二节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发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展w一、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w二、江南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第三节第三节 北魏的统治与孝文帝改制北魏的统治与孝文帝改制w一、北魏前期的统治与社会矛盾w二、孝文帝改制w①十五岁以上男子受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人受露田二十亩露田加倍或三倍授给以备休耕露田年满七十还官,桑田身终不还 w②地主可按其奴婢、耕牛数量受田,奴婢受田与良人同,耕牛一头受三十亩w③土广民稀之处,任力耕垦,不受限制w④官吏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县令、郡丞六顷 w三、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w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 第四节第四节 北朝政权的更替与北朝政权的更替与北方的统一北方的统一 w一、各族人民起义与北魏的分裂w二、东魏与北齐w三、西魏与北周w四、北周统一北方与民族大融合 第五节第五节 魏晋南北朝文化魏晋南北朝文化w一、科学技术w二、玄学的兴盛与反玄学思想的发展w三、佛教、道教的传播与反佛斗争w四、史学、文学和艺术w五、社会生活习俗w六、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复习思考题:复习思考题:w简述南朝时期门阀势力衰落与寒人地位上升的历史原因。

      w简述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大土地所有制发展的情况w评析北魏孝文帝改革 参考书目:参考书目:w1、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版w2、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w3、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北京:三联书店,1955年版、1959年版 w4、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版w5、高敏主编:《魏晋南北朝经济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隋隋 朝(朝(4学时)学时) 第一节第一节 隋朝的建立和短暂的繁荣隋朝的建立和短暂的繁荣w一、隋朝的建立与统一w二、加强中央集权w三、发展社会经济w四、稳定边疆形势w1、突厥汗国的建立、分裂及与隋朝的关系w2、吐谷浑兴衰与隋王朝建河源四郡w3、隋与西域的密切联系w4、隋加强了与台湾的联系 第二节第二节 隋朝的灭亡隋朝的灭亡w一、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一、隋炀帝的残暴统治w1、繁重的徭役和兵役、繁重的徭役和兵役w2、奢侈腐朽与朝政败坏、奢侈腐朽与朝政败坏w3、社会阶级矛盾的激化、社会阶级矛盾的激化w二、隋末农民大起义和隋朝的灭亡二、隋末农民大起义和隋朝的灭亡w1、山东农民起义与杨玄感起兵、山东农民起义与杨玄感起兵w2、农民起义灭亡隋朝、农民起义灭亡隋朝w3、隋末农民大起义的历史意义、隋末农民大起义的历史意义 w隋末农民大起义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一次规模空前的农民起义,有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w首先,它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敢于向任何不可一世的祸国殃民统治集团作勇猛冲击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w其次,在隋炀帝愎谏饰非,不顾民生国力而一意孤行,危及社会正常发展的历史关头,隋末大起义以摧枯拉朽之势较迅速地结束了隋王朝的残暴统治,从社会机体上割去了这个不可救药的政治毒瘤 w第三,隋末农民起义在客观上也起到了遏制土地兼并迅速发展的积极作用 w第四,隋末农民大起义又直接消灭了一大批官僚地主,“得隋官及士族子弟皆杀之”(《资治通鉴》卷182) 复习思考题:复习思考题:w评析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w试析隋炀帝时期社会矛盾激化的原因w评析隋末农民大起义的历史意义 参考书目:参考书目:w魏征等:《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版w王仲荦:《隋唐五代史》(上、下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w韩国磐:《隋唐五代史纲要》(修订本),北京:三联书店,1979年版w【英】崔瑞德等编:《剑桥中国隋唐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