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英语写作教学中发现的中式英语问题及解决策略.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18758871
  • 上传时间:2021-12-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0.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英语写作教学中发现的中式英语问题及解决策略(李杨 西安翻译学院,陕西 西安710105)摘要:本文通过对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作文中的存在的中式英语的问题,分析了问题存 在的原因,并提岀了解决问题的策略Abstract :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found in the Chinese studenfs composition • It states the reasons for the problems and the solutions for them.关键词:英语写作教学,中式英语;,母语迁移Key words : English teaching Chinese-English mother tongue transfer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中式英语是中国英语学习者思维方式固有化以及受母语干扰和影 响,套用汉语规则和习惯而导致的不符合英语语言文化习惯的特殊英 语1.1汉英思维方式的差异母语对第二语言或外语的习得所产生的影响,语言学上称之为 语言的迁移作用或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语言的迁移分为正 迁移和负迁移对第二语言习得起促进,推动作用的迁移是止迁移, 而对笫二语言习得起阻碍作用的迁移就是负迁移。

      该理论认为,笫二 语言习得过程中学生所犯错误的主耍原因是母语干扰,可以通过对 比母语和第二语言之间的差异来分析这些错误,汉语对英语学习的负 迁移作用或负面影响远远大于它的正迁移作用不同民族的语言形式 结构反映出不同的思维方式而思维方式就是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的文化背景,价值观等因素有关写作不仅仅是一种文字向另一种文 字的转化,同时还表现为两种思维方式的转换中式英语是汉语思维 与英语形式结构的混合体汉语是螺旋式思维,而英语是线性思维, 英汉逻辑思维顺序不一样等等原因,而导致了中式英语的产生如要表达:他坐在河边,手里拿着鱼竿,鱼很久都没有来咬鱼饵,他开始打瞌睡 To第一个分句中主语是“他”,第二个分句中主语是“手”,到了第三句是“鱼”,第四个分句则乂是“他” O汉语的思维是螺旋式的而如果用地道的英语表达这个意思的话,是这样:He was sitting at the river, holding a fishing pole ・ As no fishcame to bite the bait, he began to doze off.可以看岀,,整个句群的意思表达是顺着一个主语he而往下走的。

      其他的词如:手,鱼等词都出现在了短语和从句当中由此可见英语 的思维是直线型思维1. 2逐字翻译英语写作实质上是一个翻译的过程,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往往是用汉 语思考,先想好汉语句子,然后再依据汉语旬了译成英语这样就会 明显的看出汉语的负迁移女口: On that day, the wind was gentle and the sun is bright, birds were singing and the flowers were sweet. We learnt from Lei Feng.这种句子只有中国的英语教师可以看懂因为我们脑海里有这些汉语词语:风和日丽,鸟语花香,学习雷锋所以汉语的翻译是:那天,风和口丽,鸟语花香我们去学雷锋如果让一个外教去看,根木不知道在讲什么逐字翻译事先想好的汉语句子,是英语写作小的大碍1. 3地道的英语表达输入欠缺英语写作能力是在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词汇量和一定的知识结构之后 才能具备的一个能力这就要求一定要有足够的语言输入(input), 才能有输出(output) O最常见的错误有:In this way, I can improve my English love1.汉语翻译出來会觉得很顺,这样,我可以提高我的英语水平。

      如果有一定的英文阅读量,有足够的目的语的输入,就不会这样逐字 的翻译I can improve my English.就已经足够写上level不 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如:(错)Today is rainy.(今天下雨天气),英语语法中表示天气时间和 距离,常用 it 做主语IE) It is rainy today.1. 4文化差异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赖以传播的物质表达形 式语言和文化共生、共存,是文化本质的部分反映语言和文化相 互依存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描述文化、包含文化、象征文化,因 而对文化的发展起着明显的影响作用众所周知,中国文化属于东方 文化,它与西方文化有着巨大的差异中西文化的差异可以通过汉英 语言反映出来,从而导致了中式英语和标准英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分 支(章,2005)o在英语专业四级考试考前作文模拟考试中,要求学生写一个便条给自 己的妈妈,谢谢她给的生口礼物被抽查的200名学生I1 85%的学生 写的篇幅非常的长,感谢的内容从妈妈含辛茹苦的把他抚养长大开始 写起,一直写到把他送到大学,每天省吃俭用的供他上学,有的学生 还描述他的妈妈都长了白头发了等等这样写明显是不符合一个便条的写作格式要求。

      英语的表达开门见山 非常直接Dear Mum, Thank you for the birthday gift.就足够好了王墨希、李津对中国学生语篇思维模式进行了调查,并同英美本 族语的语篇结构做了比较,发现“中国学习者最缺乏的语篇思维方式 是一般特殊型”,而比较突出的却是“隐伏型思维模式”(王,李, 1993) o我们人从小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形成了典型的东方 圆式思维方式,与西方的直线型思维方式完全不同母语对英语的消 极影响很大,汉语在词汇、语法结构以及表达方式各个层次上特有的 诸多特征,总是被学生有意无意地迁移到英语中去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中式英语所以学生在用英语表达自己思想的时候,应尽量用英语的 地道表达方式来写作二、解决写作中中式英语的对策在中国学生的日常写作和生活应用中,中式英语的出现是极为频 繁和止常的,应为在我们的思维中已经形成了机械的将英语通过汉语 定式翻译过来的思维,这样不仅会闹出笑话,让外国读者感到费解和 疑惑,也非常不利于自身英语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久而久之,就形成 了固定的中式英语模式,那样,对于纠正和改进就会增加更多的难度 和时间解决中式英语问题,是现在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任 务的难题,对于中国学生,中式英语在很多方面影响了他们提高英语 水品,无论是写作还是翻译,口语等方面的能力,所以解决中式英语, 养成英式英语思维模式是非常重耍和无比解决的问题,把中式英语减 少到最低限度,应该从以下方面做起。

      在教学实践中,针对不同文体的文章,多介绍一些地道的、常用的表 达方式,以及东西方人在遣词造句上的不同,同时,让学生背诵一些 常用的名言警句在写一个题目之前一定要对相关话题有英语阅读材 料的文本输入过程如果说把写作中的中式英语现象只是归咎于两种 思维模式的不同也不合理,因为很多中国人可以写漂亮的英语文章, 所以说阅读量和对英语的掌握程度也是一个决定因素2. 2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因素的渗透我们在学习英语中,教师应把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教学纳入其中, 让学生认识到文化差异对英语的影响在课堂上讲解教材吋,导人西 方文化内容,并与中国文化进行比较,使学生意识到英汉两种文化对 语言的不同影响培养学生对西方文化的敏感性,并善于发现总结其 特点克服母语负迁移心理,逐步养成学生们用英语思维的习惯老 师应该让学生熟悉常用汉英词汇的文化内涵使其能在英语写作和翻 译中恰当地应用文化教学可以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外语教学 实际上包括了语言形式的教学和文化意义的教学2. 3用英语思维在词汇,短语,表达方式等方面打下相当坚实的基础的同时 尽量用英语思维美国心理语言学家和教学法专家克拉中(Krashen) 总结性地提出了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的心理过程为:输入——过滤 ——吸收一一组织——监控——输出。

      语言输入量越大,学生运用英 语表达自己的能力就越强,最终英语写作能力就提高.2.4教学中提高学生中英表达差别的意识使学生有意识地摆脱母语的影响,克服中式英语老师应该让学生熟 悉常用汉英词汇的文化内涵在教学实践中,针对不同文体的文章, 多介绍一些地道的、常用的表达方式,以及东西方人在遣词造句上的 不同,同时,让学生背诵一些常用的名言警句,使其能在英语写作和 翻译中恰当地应用文化教学可以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外语教 学实际上包括了语言形式的教学和文化意义的教学这种不断的积累 会在头脑中形成一种知识结构,有意识地克服“中式英语”教师在 讲授语言的同时,应该注意文化差异的对比讲解,运用对比分析的方 法,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和汉语的文化差异从事英语教育的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中式英语进行分 析和总结,要给学生区分中英表达不同的意识,在写出一个句子之前 检查是不是套搬汉语的思维模式逐字翻译,是不是地道的英语表达参考文献:[1] 陈洁.浅析中式英语•文教资料•北京;外研社,2001[2] 陈三东.中式英语特点浅析•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15期[3] 涂传娥.大学英语写作中的“中式英语”及对策.河西学院学报.2003年183期[4] 王碧颖.简析中式英语•长沙大学学报.2008年188期[5] 王墨希.李津中国学生英语语篇思维模式调查.北京;外研社.2006[6] 章国军.透视中式英语.韶关学院学报.2005年11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