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doc
4页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作用世界市场是指通过国际间的买卖而使各国国内市场得以联系起来的交换领域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和不断扩大,是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乃至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内容,世界市场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世界贸易从区域性贸易发展成为囊括整个世界范围的历史资本主义创造了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又进一步满足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世界市场的形成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开始形成: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也为殖民侵略创造了条件15~18世纪,早期的殖民侵略,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并不断扩大英国在 17~18 世纪先后战胜了荷兰和法国,最终于 18 世纪中期确立了殖民霸权,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2)初步形成:18 世纪 60 年代,英国首先开展了工业革命随后,工业革命扩展到法、德、美、俄、日等国家,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了的提高,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极大发展,也促使资本主义在全球各地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把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其经济附庸,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857 年,第一次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即已表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存在(3)最终形成:19 世纪 70 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
它促使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资本主义各国在得到高速发展的同时也进一步争夺殖民地和划分势力范围,开拓国外市场,至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具体发展表现如下:(一)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开始形成1、主要原因: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的开始2、表现:欧洲同亚洲、非洲之间的贸易扩大,同美洲开始形成紧密的经济联系,世界各地区的商品也逐渐在欧洲市场出现,以欧洲 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3、影响:(1)对欧洲:加速了欧洲的 资本原始积累;(2)对亚 非拉:欧洲的殖民统治给亚非拉人民带来灾难;(3)对世界:世界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开始被打破(二)19 世纪中后期:初步形成1、主要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 动,表 现在:(1)工业革命后,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进行,欧美和日本的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2)工业革命促使列强加紧殖民扩张,在世界各地建立了一系列殖民地和半殖民地;(3)工业革命中先进的交通工具的出现,便利了列强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2、表现:在资本主义侵略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原先落后、封闭的经济结构被打破,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以英国 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 场初步形成。
1857 年资本主义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的爆发,就证实了世界市 场的存在3、影响:(1)对资本主义国家:促 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 发展;(2)对亚非拉:给当地带来深重灾难,加剧了当地的贫困和落后;客观上冲击了当地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当地民族资本主义 的产生、 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3)对世界:使世界各地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三)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最终形成1、主要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 动,表 现在:(1)第二次工 业革命的开展使资本主义各国实力增强;(2)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列强加紧殖民扩张,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3)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和新通讯手段的发明便利了列强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2、表现:亚非拉绝大部分地区 沦为列强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3、影响:(1)对资本主义国家:促 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 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更趋完善;(2)对亚非拉:给当地带来深重灾难,但客 观上有利于当地的近代化 进程;(3)对世界:世界各地的联系大大加强,世界终于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作用:①促进了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蓬勃发展随着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商品交换数量和种类进一步增长,贸易往来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超越国界发展成为国际间的贸易并进而取得世界性规模,这必然会使世界各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②进一步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促使东方国家新的社会经济结构发展壮大世界市场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到世界各地,有力的冲击瓦解着各国原有的社会经济结构,加速了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③加强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相互联系,导致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前提条件商品交换的全球化,打破了各国经济的孤立性和闭关自守的割裂状态,把落后的民族卷入资本主义文明,使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生产和消费越来越具有世界性于是世界各国的社会经济逐渐联结为相互依赖的统一体,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市场与资本主义发展间的关系: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始终离不开市场工场手工业时期,早期资本主义通过殖民侵略开辟了一定的市场工业革命既是市场扩大的需要,又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而此时,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严重依赖于世界市场,以至为争夺世界市场而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同时,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衰状况也决定于市场总之,离开了市场,资本主义经济就无法生存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其经济发展既需要国内市场,也需要世界市场二、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一)经济全球化:1、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1)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1500 年前后) ,出现了经济全球化趋势2)19 世纪中后期,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3)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4)20 世纪 40 年代中后期,随着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的成立,经济全球化再次加速5)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进入全方位发展新阶段2、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的经济全球化:(1)迅速发展的原因:①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得到认可和接受,有利于商品的流通;②新科技革命的扩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③国际金融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催化剂;④跨国公司的发展,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⑤冷战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2)表现: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立① 概况:1995 年成立,总部设在日内瓦,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政府间国际贸易组织,独立于联合国,号称“经济联合国” ,其前身是 1947 年成立的关贸总协定。
中国于 2001 年加入该组织② 宗旨:削减贸易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扩大商品生产与交换③ 意义:标志着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囊括当今世界经济各领域的多边贸易体制的建立,促进了国际经济的发展3)特点:生产的全球化;资本的全球化;市场的全球化;科技开发与应用的全球化;信息传播的全球化(4)实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5)影响:① 积极影响:有利于各国经济与科技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世界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有利于其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对外贸易,从而加速其工业化进程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使相互协调日益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推动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新型经济即知识经济的兴起② 消极影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不平等,加剧了世界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南北差距扩大发展中国家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其经济安全与经济主权面临空前的压力与挑战,给一些国家的社会稳定以及地区和平带来威胁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并转移重污染企业到发展中国家,进一步引发全球性生态危机。
3、经济全球化对近现代中国的影响(1)经济全球化对近代中国造成了双重影响:一方面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成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造成中国的贫穷落后,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另一方面也在客观上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瓦解了旧的社会结构,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出现了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救国救民的探索和社会实践;促使先进的中国人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2)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中国共产党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了对外开放,并相继加入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等区域性经济集团和全球性经济组织,为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二)经济区域化1、迅速发展的原因:①两级格局的解体,加速了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进程,促进了世界经济区域化的发展;②现代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国际分工的发展,促使地理位置相近的一些国家和地区间的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程度加深,这些国家和地区为了实现经济的共同繁荣而成立区域经济组织2、表现:三大区域经济集团的形成(1)亚太经合组织(APEC):1989 年成立,成员国有美、俄、加、日、澳等,是当前面积最大的区域经济集团。
1991 年,中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加入2001 年,第 13 届 APEC 会议在上海召开2)欧盟:1993 年成立,其前身是 1967 年成立的欧共体,经历了从经济一体化到政治一体化的进程,欧洲单一货币欧元于 1999 年成功启动,该组织是当前合作水平最高的区域经济集团3)北美自由贸易区:1994 年成立,成员国有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3、特点:排他性4、影响:(1)积极影响:促进了集团内部的贸易增长、国际分工和生产专业化,有利于推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和贸易自由化,也有利于形成多极世界(在三大区域经济集团的基础上,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了)(2)消极影响:使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同时也加剧了地区间的不平衡发展三)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化的比较经济区域化 经济全球化原因 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 生产力的发展和推动表现 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 国际组织的建立;国际贸易的增长;生产国际化程度的加 深;经济管理制度的国际化关系二者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共同形成对世界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的影响相互促进:经济全球化在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从而产生经济区域化的趋势;经济区域化是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的具体步骤和途径,即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区域化的最后归宿。
相互制约:经济全球化加快了世界经济的统一性,这就制约了经济区域化的发展;经济区域化具有排他性,这就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四)知识经济的兴起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新型经济即知识经济,在美国首先出现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同时,知识经济也促进了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五)可持续发展观念随着经济增长主要动力的变化,人类社会发展的观念,从注重速度和熟练转向注意效益和生活质量1992 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会议把人类面临的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树立了环境与发展相互协调的观点,找到了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的正确道路,也就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它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由理论和概念变为行动可持续发展观念提出的必要性在于:无论是农业经济时代,还是在工业经济时代,人们根深蒂固的一个基本价值观念就是所要利用和开发的资源是物质的,尤其是工业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就是以谋求最大的经济利益,和以对物质财富的最大占有为目的,而很少顾及自然环境、环境容量以及生存与发展空间是否有限,很少考虑环境、生态和社会效益,这使得许多自然资源几近耗尽,环境危机日益加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终于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严重问题。
而随着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的变化,特别是知识经济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与传统的发展模式的根本区别在于:可持续发展模式不是简单地开发自然资源以满足当代人类发展的需要,而是在开发资源的同时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