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天津卷·T8~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附答案详细解析.docx
4页文言文阅读答案详细解析完成 8~12 题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字仲任其先尝从军有功,封会稽阳亭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以 农桑为业世祖勇任气,卒咸不揆于人岁凶,横道伤杀.怨仇众多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 祖父汎举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以贾贩为事生子二人,长曰蒙,少曰诵,诵即充父祖 世任气,至蒙、诵滋甚,故蒙、诵在钱唐,勇势凌人末复与豪家丁伯等结怨,举家徙处上虞建武三年,充生为小儿,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侪伦好掩雀、捕蝉、戏钱、林熙,充独不 肯,诵奇之六岁教书,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父未尝笞,母未尝非,闾 里未尝让.八岁出于书馆,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充书日进,又无过 失手书既成,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经明德就,谢师而专门,援笔而众奇,所读文 书.亦日博多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 众乃是之以笔著文,亦如此焉;操行事上,亦如此焉不好徼名于世,不为利害见将常言人长, 希言人短能释人之大过,亦悲夫人之细非好自周,不肯自彰,勉以.行操为基,耻以材能为名 众会乎坐,不问不言;赐见君将,不及不对见污伤,不肯自明;位不进,亦不怀恨。
贫无一亩庇 身,志佚于王公;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得官不欣,失位不恨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 志不倦淫读古文,甘闻异言世书俗说.多所不安.幽处独居.考论实虑充为人清重,游必择友,不好苟.交所友位虽微卑,年虽幼稚,行苟离俗,必与之友好杰友 雅徒,不泛结俗材俗材因其.微过,蜚条陷之,然终不自明,亦不非怨其人王充《论衡•自纪篇》,有删节)8.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凶:凶险让:责备A. 岁凶,横道杀伤B. 闾里未尝让C. 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 讽:背诵D.游必择友,不好苟交苟:草率,随便【答案】A解析】此项中的“凶”是年岁不好、遭遇灾年之意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岁仓卒国绝,因家焉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B.或以书丑得鞭勉以.行操为基C.处逸乐而欲不放涂有饿莩而.不知发【答案】C【解析】题中,C项的“而”都作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然而”A项的“焉”,前句作代词, 相当于“那里”;后句作助词,置于词尾,相当于“……的样子” B项的“以”虽都作介词,但前 者表原因,相当于“因为”;后者相当于“把” D 项的“其”,前者作代词,相当于“他(的)”;后 者作副词,相当于“难道”。
10.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王充美好品德的一组是① 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② 礼敬具备,矜庄寂寥③ 以笔著文,亦如此焉④ 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⑤ 幽处独居,考论实虚⑥ 行苟离俗A. ①②④ B.①②⑥C.③④⑤ D.③⑤⑥【答案】 A【解析】回答此题,首先要根据上下文明白题中6 个句子的意思,考查它们是不是表现了王充的美 好品德;然后紧扣题干中“全都表现王充美好品德的一组”这个要求,运用排谬法在四个选项寻找 正确答案1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 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B. 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C. 才高而不尚苟作/ 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D. 才高而不尚苟作/ 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答案】 C【解析】此题的断句标志,可主要根据句式的对偶关系来考虑:“才高”相对“口辩”,“苟作”相对 “谈对”,于是可知“苟作”和“谈对”之后都应断句再根据动词来判断:动词“非”的宾语“其 人”后应断句12.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王充极少说别人的短处,而愿意说别人的长处他为人清高自重,被人诬陷,也不加辩白。
B. 王充幼年时恭顺仁厚,未曾受父母责备鞭打他追求好名声,喜欢结交杰出高雅的朋友C. 王充做官时不计较俸禄的多少和官位的高低,国君和将领召见时他考虑不周到就不对答D. 文章从生活、读书、做官等多方面来写王充的为人处事,多采用对偶句式,既使人物形象鲜明, 又言简意赅,富有节奏感答案】B【解析】题中,B项错误在于,该项“他追求好名声”的说法同文本中“不好徼名于世”的说法相悖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 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3 分)(2) 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3 分)(3) 淫读古文,甘闻异言2 分)【答案】(1)又赶上兵荒马乱,怕被仇人捉住关键词:会、扰乱、“为……所……”的被动句式, 全句大意2) 他的言论初听时似乎很古怪,与众不同,直到把他的话听完了,大家才认为说得很正确关 键词:若、诡、是,全句大意3) (王充)爱广泛地阅读古书,喜欢听不同于流俗的言论关键词:淫、甘,全句大意 【解析】第(1)句的“会”是恰好碰上、正赶上的意思;“扰乱”是社会不安定、兵荒马乱之意;“为……所……”表被动第(2)句的“若”相当于“好像”;“诡”是“诡异、古怪”之意;“是” 作形容词,“正确、对”之意。
第(3)句的“淫”是多之意;“甘”作意动,相当于“喜欢” 【参考译文】王充,是会稽郡上虞县人,字仲任他祖上曾从军立有军功,被封为会稽郡的阳亭侯才一年, 因变乱而失去了爵位和封地,于是就在那里落了户,以种地养蚕为业曾祖父王勇好意气用事,结 果跟很多人都合不来灾荒年头,他曾拦路杀伤过人,因此仇人众多又赶上兵荒马乱,怕被仇人 捉住,于是祖父王汎领着全家肩挑车载家当,准备到会稽郡城去安家,但中途在钱唐县留了下来, 以经商为业祖父有两个儿子,长子叫王蒙,次子叫王诵,王诵就是王充的父亲王家祖祖辈辈好 讲义气,到了王蒙、王诵就更厉害了,所以王蒙、王诵在钱唐县又依仗自己的勇力欺凌别人后来, 又与土豪丁伯等人结下了怨仇,只好全家又搬到上虞县居住建武三年,王充出生王充小时候,跟同辈的伙伴一起玩,不喜欢随便打闹小伙伴们都喜欢 捉鸟、捕蝉、猜钱、爬树,只有王充不愿玩这些,王诵对此感到很惊奇王充六岁时,家里就教他 认字写字,王充恭厚友爱孝顺,很懂礼貌,庄重寡言,有成年人的气派父亲没有打过他,母亲没 有责备过他,乡邻没有指责过他八岁进书馆学习,书馆里的小孩子有一百多人,都因为有过失而 脱去衣服受责打,或者因为字写得难看而被鞭打。
只有王充的书法日见进步,又没有什么过失学 完了识字书写课程,就离开了教写字的老师,去学习《论语》和《尚书,》每天能背诵一千字读通 了经书,品德也修养好了,就又辞别经师而去自己专门研究,王充一写出文章,就得到许多人的好 评,所读的书也一天比一天多王充才能虽高但不喜欢随便写作,口才很好可是不好与人谈论对答 不是志同道合的人,他可以整天不说话他的言论初听时似乎很古怪,与众不同,直到把他的话听 完了,大家才认为说得很正确王充写文章也是如此,行事为人和侍奉尊长也是如此王充不图在 社会上出名,不为个人的利害去求见长官经常说别人的长处,很少说别人的缺点他能够原谅别 人的大错,也惋惜别人细小的过失他喜欢隐蔽自己的才能,不好自我炫耀尽力把修养操行作为 做人的根本,而羞于靠才能来沽名钓誉众人聚会坐在一起,不问到自己便不说话;被长官接见时, 不问到自己就不作声受到污蔑中伤也不愿自我辩解,官位不升迁也不怀恨穷得连蔽身的简陋住 宅都没有,但胸怀比王公大人还要宽广;卑贱得连斗石的俸禄都没有,而情怀却与吃万钟俸禄的人 差不多做了官不格外高兴,丢了官也不特别悔恨处在逸乐之中时不放纵自己的欲望;处在贫苦 的时候也不降低自己的气节。
他爱广泛地阅读古书,喜欢听不同于流俗的言论当时流行的书籍和 世俗传说,有许多不妥当的地方,于是就深居简出,考查论证世书俗说的虚实真伪王充为人清高稳重,结交朋友很注意选择,从不随便与人结交结识的人地位虽卑微,年纪虽轻, 但只要他的品行不同于世俗,就一定和他交朋友王充好结交一些有才能有道德的人,不喜欢滥交 一些庸俗之辈因此,有些庸俗之辈,就抓住王充一些微小的过失,匿名攻击陷害他,但王充始终 不去辩白,也并不因此而怨恨那些人。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