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春《视觉文化传播》在线作业一及答案参考7.docx
38页22春《视觉文化传播》作业一及答案参考1. 照片的文字说明应该包括哪些内容?照片的文字说明应该包括哪些内容?照片的文字说明应该包括三方面: (1)读者应该知道的、但照片画面本身却无法全部传递的信息 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独发表的新闻照片,必须借助文字说明来解释画面;还有一种情况是,照片要配合文字报道一同发表,这时如果照片画面本身的信息量足够,而且照片的篇幅也不是很大,比如配合人物报道发一张主人公的照片,就可以不加说明但如果这张照片不是主人公的近照,那就还需要以文字说明补充交代一下照片拍摄的时间背景 (2)有关照片拍摄者或者照片来源的文字介绍 有些照片是从其他新闻媒介上转载使用的,除了要标明拍摄者的姓名外,还应说明是转自于何处,或者是某某媒体为本报提供,这是对作者负责,也是对广大读者负责 (3)专题报道的系列照片总说明 一般情况下,如果分说明比较详细,总说明就相对简练,如果分说明比较简练,总说明则应相对详细因此,在编写系列照片的说明时,要统筹规划,全面考虑编写总说明,要注意从全部照片中提炼和概括报道的主题思想,交代必要的背景信息,同时仍要注意生动活泼、言简意赅。
2. 2012年第九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发布,2011年我国的文化产业总产值超过3万亿元,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 )A.2%B.3%C.4%参考答案:B3. 新闻总署新闻总署正确答案:新闻总署是领导与管理全国各类新闻媒介与新中国新闻工作的行政机构1949年10月19日成立由胡乔木任署长下属机构与单位有一厅(办公厅)、一社(新华通讯社)、三局(广播事业局、国际新闻局、新闻摄影局)、一校(北京新闻学校)新闻总署成立后做了很多重要工作主要有:①制定与颁布了有关新闻事业管理的法律规范性文件并对这些法规加以贯彻、落实促进了新民主主义新闻法制建设②加强和改进报纸经营管理工作指导新闻业务工作的改革推出报纸“企业化经营”与“邮发合一”的新办法③对不同新闻工具之间和不同报纸之间的分工进行统一协调主持全国各类报纸的社会分工事宜④协助进行私营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⑤召开了全国新闻工作会议1952年8月7日新闻总署被撤销新闻总署是领导与管理全国各类新闻媒介与新中国新闻工作的行政机构,1949年10月19日成立由胡乔木任署长下属机构与单位有一厅(办公厅)、一社(新华通讯社)、三局(广播事业局、国际新闻局、新闻摄影局)、一校(北京新闻学校)。
新闻总署成立后做了很多重要工作,主要有:①制定与颁布了有关新闻事业管理的法律规范性文件,并对这些法规加以贯彻、落实,促进了新民主主义新闻法制建设②加强和改进报纸经营管理工作指导新闻业务工作的改革,推出报纸“企业化经营”与“邮发合一”的新办法③对不同新闻工具之间和不同报纸之间的分工进行统一协调,主持全国各类报纸的社会分工事宜④协助进行私营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⑤召开了全国新闻工作会议1952年8月7日,新闻总署被撤销4. 易地采访(南京师大2004研)易地采访(南京师大2004研)正确答案:易地采访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采访术语是指记者到自己分工范围以外的地区去采访易地采访是一种开放式的采访活动方法可以开阔记者的眼界还可以提高记者的新闻敏感度是一种很好的采访方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易地采访已从个别新闻单位少数记者的活动变成全国性的一种有组织有领导的业务活动易地采访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采访术语,是指记者到自己分工范围以外的地区去采访易地采访是一种开放式的采访活动方法,可以开阔记者的眼界,还可以提高记者的新闻敏感度,是一种很好的采访方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易地采访已从个别新闻单位少数记者的活动,变成全国性的一种有组织有领导的业务活动。
5. 下列属于分类广告的有( ) A.礼仪 B.征婚 C.挂失 D.书讯 E.节目预告下列属于分类广告的有( ) A.礼仪 B.征婚 C.挂失 D.书讯 E.节目预告ABCDE6. 新闻价值(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北京大学,2009年;复旦大学,2011年MJC真题)新闻价值(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北京大学,2009年;复旦大学,2011年MJC真题)正确答案:新闻价值就是新闻客体的属性、功能对新闻主体的效应新闻主体是由双重主体——传播主体和收受主体构成的而新闻客体也是由双重客体构成的其一是新闻事实其二是新闻文本新闻事实价值属性主要包括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兴趣性等新闻价值就是新闻客体的属性、功能对新闻主体的效应新闻主体是由双重主体——传播主体和收受主体构成的,而新闻客体也是由双重客体构成的,其一是新闻事实,其二是新闻文本新闻事实价值属性主要包括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兴趣性等7. 简述增补的种类,并试为一篇新闻增补“回叙”简述增补的种类,并试为一篇新闻增补“回叙”1)增补即补充原稿需要交代而又遗缺的内容编辑对原稿进行增补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种: ①资料 即介绍有关新闻中的人物、事件、地点的历史、背景和知识。
在新闻中介绍必要的资料,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内容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由于图书资料缺乏,时间又紧迫,往往难于寻觅到必要的资料,而编辑是在编辑部工作,获得这方面的资料就比较容易,因而编辑作这种增补就是经常的 ②回叙 回叙是连续报道中对已发表的报道的简要复述报纸对一个在不断发展中的重要事物往往要进行连续报道连续报道中的每一篇报道,主要是反映事物的最新发展但对已经报道过的重要内容有必要作简要的交代,以便读者承上启下对事物的整个发展过程和基本面貌有比较全面、清晰的了解 ③新闻事实 其中主要又有两种,一种是必要的新闻要素,如人名、地名、时间等缺少必要的新闻要素,新闻就是残缺的,必须进行增补另一种是读者阅读新闻时可能提出的问题此种问题是由新闻所引发的,而又未予回答,是新闻的“漏洞”,也应尽可能增补 (2)试为一篇新闻稿增补回叙 略 8. “大跃进”(清华大学2007研)“大跃进”(清华大学2007研)正确答案:“大跃进”是指1958年至1960年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极“左”路线的运动是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及其以后不断地错误批判1956年反冒进的基础上发动起来的是“左”倾冒进的产物。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总路线提出后党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在生产发展上追求高速度以实现工农业生产高指标为目标;在建设上追求大规模提出了名目繁多的全党全民“大办”、“特办”的口号大跃进”运动是建国后的中国所经历的一场空前的经济灾难9. 经济消息是指新近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经济活动或经济事实的简要报到,最常见的从内容上有( )种A.经济动态消息;B.经济简讯;C.经济综合消息;D.经济述评消息参考答案:ABC10. 苏联新闻改革后广播事业出现了什么变化?苏联新闻改革后广播事业出现了什么变化?苏联是广播电视事业起步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实验性电视开播较早的国家之一在苏联实行改革后,和报纸一样,广播作为官方喉舌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 (1)从中央到地方不再遵循“舆论一律”的宣传方针,人们可以听到各种与官方不一致、甚至是相反的看法和意见 (2)1990年新闻法的出台使私人办电台成为可能,并为私营电台提供了法律依据 (3)1990年7月14日,戈尔巴乔夫发布“关于电视和广播民主化的命令”此法令使广播不再由中央政府垄断控制,各个政党、各个政治团体和组织都有权利使用广播。
(4)新闻的公开性原则扩大了广播的批评报道面,宣传禁区逐步缩小,从生产、生活中的缺点、社会阴暗面、党内腐败到现行制度的弊端都在批评之列 (5)停止干扰西方广播,采取与西方合作的态度1991年“8.19”事件后,“美国之音”、“自由电台”加紧渗透,并在莫斯科设立常务办事处同年10月10日,英国广播公司成为西方第一家在莫斯科直接播音的电台 (6)在广播风格和形式方面趋向亲切、自然、活泼、多样 (7)改变了以往联邦一级电台不播广告的传统,“全苏广告公司”负责分配广播中的全部广告节目 11. 手抄小报为什么首先在威尼斯兴起?手抄小报为什么首先在威尼斯兴起?14~15世纪,由于意大利处在与近东贸易有利的地理位置上,当时它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各地政客商人需要了解当地情况,这就促使威尼斯逐渐出现一批以供应新闻为生的人这批人自己收集、抄写、发行新闻,他们是世界上第一批真正靠新闻为生的职业新闻工作者由于社会对信息的需求,手抄新闻很快从威尼斯流行开来,直到17世纪才逐渐消亡手抄新闻的内容主要是商品行情、船期和交通信息,间或也报道政局变化、战争消息和灾祸事件,因为这些都会影响贸易和交通。
手抄新闻是公开发行的发行的办法有这样几种:(1)贴在公共场所,用绳子围起来,翻阅读者需付一铜元2)把新闻张贴在一间房子里,进屋阅读者付一铜元3)抄写多份,沿街兜售4)受人要求打听的新闻5)定期寄给订阅者 12. 张季鸾(清华大学2013、2005研;四川大学2009研)张季鸾(清华大学2013、2005研;四川大学2009研)正确答案:张季鸾是民国时期著名报人、政论家1905年他官费留学日本任《夏声》杂志编辑开始走上“言论救国”的道路1910年任上海《民立报》记者1913年张季鸾受命北上创办北京《民立报》最先在报纸上披露袁世凯政府与五国银行团签订的“善后大借款”合同全文引起轩然大波并因此被捕出狱后他回上海《大共和日报》主持国际版后又任《民信日报》总编辑积极进行反袁宣传1916至1924年任北京、上海两地的《中华新报》总编辑1926年张季鸾与吴鼎昌、胡政之合作成立新记公司接办天津《大公报》任总编辑兼副总经理主要负责评论工作文笔犀利酣畅在标题制作和版面安排上有独到之处张季鸾是民国时期著名报人、政论家1905年,他官费留学日本,任《夏声》杂志编辑,开始走上“言论救国”的道路,1910年任上海《民立报》记者。
1913年,张季鸾受命北上创办北京《民立报》,最先在报纸上披露袁世凯政府与五国银行团签订的“善后大借款”合同全文,引起轩然大波,并因此被捕出狱后,他回上海《大共和日报》主持国际版,后又任《民信日报》总编辑,积极进行反袁宣传1916至1924年,任北京、上海两地的《中华新报》总编辑1926年,张季鸾与吴鼎昌、胡政之合作,成立新记公司,接办天津《大公报》,任总编辑兼副总经理,主要负责评论工作,文笔犀利酣畅,在标题制作和版面安排上有独到之处13. 张季鸾(四川大学,2008年)张季鸾(四川大学,2008年)正确答案:张季鸾(1888一1942)名炽章中国新闻家、政论家1908年回国在于右任主办的上海《民立报》任记者辛亥革命后担任孙中山先生的秘书负责起草《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等重要文件并且发出了中国近代报业史上第一份新闻专电在上海先后任《大共和日报》编译和《民信日报》总编辑1916年任上海《新闻报》驻北京记者1916—1924年任北京、上海两地的《中华新报》总编辑\r\n 1926年与吴鼎昌、胡政之合作成立新记公司接办天津《大公报》任总编辑兼副总经理主要负责评论工作张季鸾在主持《大公报》笔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