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丝绸之路与当今“一带一路”.docx
4页一、古代陆海丝绸之路的发展变迁 丝绸之路的正式开通是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本意是欲与 大月氏联合对抗匈奴,张骞的出使,虽然没有达到原定目标,但自此以后,连接欧亚的陆 上丝绸之路正式开通随着西汉逐步确立对西域的控制,陆上丝绸之路趋于繁荣中国的 商品如丝绸等沿着这条通道传入西方,而西域的大量物产也传入中国与此同时,东西方 文化交流也沿着陆上丝绸之路蓬勃开展在汉代,海上丝绸之路也出现并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国的动荡与分裂, ,丝绸之路的发展处于低潮因河西走廊被 割据政权占领,南朝与西域间的交往主要通过青海到了隋唐时期,中国大一统封建王朝 重新建立,丝绸之路的商贸往来重新繁荣并到达顶峰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国力大不如前, 逐步失去对西域的控制,陆上丝绸之路开始衰落,其东西方交流的主要通道的地位逐渐被 海上丝绸之路取代在唐代,中外贸易呈现海陆并举的特征,海上丝绸之路也取得了长足 发展 宋代河西走廊被西夏占据,中外交流主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指南针在这时开始应用 于航海,极大推动了中国航海事业的进步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达到顶峰,中外海 上贸易繁荣宋代沿袭唐代制度,在主要对外贸易港口设市舶司,主管对外贸易。
宋英宗 时,北宋政府市舶收入达到 63 万贯,南宋初年更达到 200 万贯泉州成为当时的世界第一 大港中国商人与日本、朝鲜、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等地区建立了直接海上联系 海上丝路出现了繁荣局面到元朝,海上丝绸之路基本维持了繁荣局面,同时由于元朝建 立了版图空前辽阔的大一统帝国,陆上丝绸之路也回光返照,重新繁荣但自元朝以后, 陆上丝绸之路再也没有恢复往日盛况 明朝政府为防范倭寇,实行海禁政策,这使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受到很大影响随着 西方新航路的开辟和隆庆元年明政府解除海禁,海上丝绸之路还是取得了一定发展而清 代虽然在统一台湾后一度放开海禁,但乾隆年间又重新闭关锁国,使得海上丝绸之路彻底 衰落 纵观陆海丝绸之路的变迁史,我们可以看到: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受到社会经济状 况、中国和沿线国家政局的显著影响,这使得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不断变化,状态不稳定, 时起时落而海上丝绸之路受政局影响小,并且更加安全,指南针等先进航海技术的应用, 更使海上丝绸之路如虎添翼,因而在历史上能最终取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地位,成为东西方 贸易的主要通道二、古今丝绸之路的区别 从时代背景上来讲,古代丝绸之路出现在农业社会的自然经济条件下;今天一带一路 则出现在工业化、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从范围上讲,古代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欧 亚的陆上通道,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印度洋各国间的海上通道;而当今的一带一路则是 覆盖全球,包括南北美洲的经济文化交流网络从经济交流方式看,古代丝绸之路是商品 输出,即东西方物产、商品的贸易往来;而今天则在商品输出的同时,资本输出,即对外 投资,也成为经济交流的重要手段从交通方式来看,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主要利用古帆船, 陆上丝绸之路则利用人力和畜力;当今丝绸之路则利用公路、铁路(欧亚大陆桥) 、航空、 远洋航运等现代交通技术以及现代通讯技术展开了高效便捷的交往古代丝绸之路现代丝绸之路时代背景农业社会的自然经济工业化、信息化、经济全球 化范围亚欧大陆和非洲全球(包括南北美洲)经济交流方式商品输出商品和资本输出贸易方式中转贸易直接贸易交通通信方式人力、畜力、帆船现代交通技术和现代通信技 术三、“一带一路“和马歇尔计划的区别 (1)时代背景不同 美国推出“马歇尔计划”是为了使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尽快实现战后复兴,防止希腊、 意大利等国共产党借战后百废待兴、政治混乱之机夺取政权,以对抗苏联和共产主义国家, 是经济上的“杜鲁门主义” ,是为最终实现美国全球霸权服务的。
“马歇尔计划”为北约组 织的形成奠定了经济基础,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色彩 “一带一路”则无冷战背景和意识形态色彩作为古丝绸之路的现代复兴, “一带一路” 是开放的、包容的,它继承和弘扬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 路精神,欢迎世界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积极参与;作为国际合作倡议, “一带一路”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作为世界经济增长重要推动力量的中国,将自身的产能优势、技术与资 金优势、发展经验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的结果,是中国推进全方位开放的结果 (2)实施意图不同 “马歇尔计划”通过美国援助恢复欧洲经济,使之成为抗衡苏联的重要工具,同时也 使美国更方便地控制和占领欧洲市场 “马歇尔计划”附加了苛刻的政治条件,欧洲所有亲 苏国家都被排斥在外即使是盟国,美国也为进入该计划的国家制定了标准和规则,受援 国只能无条件接受 “马歇尔计划”充分展示了美国控制欧洲的战略意图,肩负着稳固欧洲 以对抗苏联的战略使命 “一带一路”本质上是有关国家共同合作的平台,是中国提供给国际社会的公共产品, 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倡导新型国际关系准则和 21 世纪地区合作模式 “一带 一路”合作倡议建立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提倡沿线国家进行平等友好的经济往来、文化 交流,实现共同发展。
(3)参与国构成不同 “马歇尔计划”的参与国包括美国和英法等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是第一世界对第二世 界的援助,社会主义国家及广大第三世界国家被排除在外 “一带一路”则以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为主,并拓展、延伸到 其他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也有发达国家这一合作倡议有助于促进发展中 国家间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推动各类国家实现优势互补和经济整合,开创南南合作、 区域合作与洲际合作的新模式 (4)具体内容不同 “马歇尔计划”的主要内容是美国对西欧提供物质资源、货币、劳务援助和政治支持 根据“马歇尔计划”的要求,受援国接受的资金援助须用于购买美国货物,受援国须尽快 撤除关税壁垒,取消或放松外汇限制;受援国须接受美国监督,把本国和殖民地出产的战 略物资供给美国;设立由美国控制的本币对应基金(作用是将“马歇尔计划”的援助资金 转换为由当地货币构成的资金) ;保障美国私人投资和开发权利其结果是美国获得大量对 欧出口,美元成为西欧贸易主要的结算货币,推动建立了美国战后金融霸权此外, “马歇 尔计划”还包含削减同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放弃“国有化”计划等较强冷战色彩的内容与“马歇尔计划”的单方面输出不同, “一带一路”是中国与丝路沿线国家分享优质产 能、共商项目投资、共建基础设施、共享合作成果,内容包括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 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通” ,比“马歇尔计划”内涵丰富得多。
(5)实施方式不同 “马歇尔计划”于 1947 年 7 月正式启动,持续了 4 个财政年度在这段时期内,受援 国总共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 130 多亿美元,相当于马 歇尔演说那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 5.4%左右,占整个计划期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 1.1% “马歇尔计划”依靠战后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通过对西欧各国提供援助,快速实现 受援国的经济重建,体现了“美国—西欧诸国”的一对多援助形式 “一带一路”是由中国发起倡议、沿线国家共同参与的伟大事业沿线国家积极开放 边境口岸,共同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体现的是丝路沿线国家多对多的合作模式 “一 带一路”特别强调沿线国家发展战略、规划、标准、技术的对接,旨在将中国的发展机遇 变成沿线国家的发展机遇,谋求不同种族、信仰、文化背景的国家共同发展通过设立丝 路基金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周边国家和区域合作提供金融支持;通过中亚、中东、 东南亚、南亚等多条线路从陆上和海上同时开展经济走廊、工业园区、港口建设等项目, 逐步实现欧亚非互联互通的美好蓝图综上所述,在二战结束后的特殊历史时期, “马歇尔计划”对稳定欧洲局势、恢复欧洲 经济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其背后渗透的美国霸权图谋是显而易见的。
时至今日,冷战早已 结束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彻底摒弃了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旧框框,顺应 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新潮流,其内涵和意义远远超越了“马歇尔计划” 四、丝绸之路经济带前景的展望与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域辽阔,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土地资源和宝 贵的旅游资源,被称为 21 世纪的战略能源和资源基地,但该区域交通不够便利,自然环境 较差,经济发展水平却与两端的经济圈存在巨大落差,整个区域存在“两边高,中间低” 的现象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可以综合交通通道为展开空间,依托以沿线交通基础设施和中 心城市,对域内贸易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和 社会同步发展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深化经济技术合作、建立自由贸易区 从国家层面来看,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 ,有利于深化区域交流合作,通过互利共赢 的经贸文化交流,密切我国同中亚国家的关系,进而推动欧亚大陆经济合作的深化 “丝绸 之路经济带”的形成和拓展将使中亚国家可以便利地通往世界上经济发展最活跃的亚太地 区同时,也将促进中国的向西开放而在欧美市场普遍不景气的背景下,拓展中亚、西 亚和南亚市场,无疑对我国的出口具有积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