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13窑炉及陶瓷烧成.ppt
75页第十三章 窑炉及陶瓷烧成,陶瓷是火的艺术 烧成(烧结)是在热工设备中进行的 这里热工设备指的是陶瓷生产窑炉及其附属设备 烧结陶瓷的窑炉类型很多,同一种制品可在不同类型的窑内烧成,同一种窑也可烧结不同的制品第一节 窑炉 (kiln)一、窑炉发展概况 陈浏在《陶雅》中说: “瓷器之成,窑火是赖 窑炉作为陶瓷烧制的重要设备,最初的型体是什么样的?1、原始烧陶的方法是不用窑的垒坯露天烧:在地面上挖一浅坑或在地面铺上小石头块,上面放上陶坯后,用干枝柴草围住周围顶部,外面涂抹较稠的黄土泥,上留通风小孔,地面点火烧制温度只能达到800℃左右我们可以从“窑”这个字来分析,它是由“穴、缶”两个部分组合, 穴就是地坑,缶是陶器这形象地说明了最初时期是“坑地为窑,复烧为缶”的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是这样“坑地为窑”烧制陶器其中有横穴和竖穴窑最为典型生活在西双版纳的傣族妇女,至今还沿用着这种原始的治陶方式2. 距今6000多年前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时期,从无窑到有窑的烧制使彩陶有了明显的飞跃 出现最早的是从西安半坡遗址中发现的“竖穴式窑”或“横穴式窑”后又影响到龙山文化以及南北各地的陶窑。
《彩陶船形壶》(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双连壶,仰韶文化时期陶器,(仰韶文化半坡类型) 《彩陶人面鱼纹盆》,,,因为当时用的燃料是植物茎秆和木柴,在烧造技术上不能完全控制烧成温度和气氛,因此,仰韶文化的出土陶器多为红陶、灰褐陶和黑陶 注:红陶--氧化气氛;灰陶和龙山文化时期的黑陶--还原气氛,温度都不超过1000度 仰韶文化时期的陶窑规模都很小,窑内面积有限,只能装少量的件数随着釉的发现和瓷发明,对窑专用功能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了,尤其是窑温的调节和空气的调控,产生带烟囱的窑就势在必行了3. 在商周时期,北方就出现了类似馒头的圆窑河南的钧瓷就出之于馒头窑4. 到了战国时期出现了馒头窑和龙窑 (1)所谓馒头窑,指窑内的空间和外形似馒头,这种窑在我国北方比较多见馒头窑窑内容积有大有小,大的有90-200m3左右,窑后有一烟囱,窑前设门,下面有通风坑道,可存灰 馒头窑靠夹墙竖烟道产生的抽力来控制窑内气氛,烧制温度可达1300度左右,也用来烧还原焰河北的磁州窑、定窑;河南的钧窑、博山窑;陕西的耀州窑都属这种窑2)龙窑是一种横焰式窑 在我国南方比较多见。
如广东石湾、浙江龙泉、福建的建阳、德化、宣兴等在景德镇湖田,也多处发现龙窑遗址龙窑一般都是依山坡建成,坡的大小缓急直接影响烧成时间和产量 一般是窑头坡度大、易上火,窑尾坡度小、易存火,低的一端为火膛,高的一端有排烟口龙窑的长度最大可达100m左右,内宽2-3m左右,内高2.5-3m左右 使用的燃料为松柴,后来逐渐改为烧煤粉 龙窑的主要特点: 升温快、降温也快,维持火焰和还原气氛时间长 宋代著名的影青、油滴、兔毫以及吉州窑的鹧鸪斑、玳瑁等,大多出于龙窑5. 秦汉时期:火膛和容积不断增大,出现了马蹄窑马蹄窑最早出现在西周晚期,那时还是属于北方的馒头窑),马蹄窑(与葫芦窑)是景德镇湖田窑系遗址的两种特殊的瓷窑,在明代生产芒口瓷其形状方中带圆,下部大,上部小,很象马蹄下部的蹄甲 马蹄窑建造简单,投资少,窑炉较小,利于产品更新换代,有灵活多变、适应市场的优点景德镇湖田窑遗址,1977年清理该窑为半倒焰式窑,长2.95米、宽2.5米-2.7米,坡度12.5°,东壁与后壁残高2.3米,有烟道6个,后烟室1个该窑可烧瓷碗2000只左右,,6. 到了唐代,窑炉的烧制气氛有所改变,但窑炉结构变化不大。
7. 到了元代,出现了葫芦窑葫芦形窑炉是在龙窑的基础上发展、改进而来的,在景德镇元代民窑中大量使用,在御窑(官窑)遗址中也曾被发现过清《南窑笔记》载:葫芦形窑“窑如卧地葫芦”窑因其形状而得名葫芦窑是景德镇人在元代把马蹄窑和龙窑的特点结合起来,产生的新窑体葫芦窑综合了马蹄窑半倒焰的技术和龙窑窑体结构的长处,形成了南北优势并存的产物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说:“其窑上空十二圆眼,名曰天窗,火以十二时辰为足,先发门火十个时,火力从下攻上,然后天窗掷柴烧两时,火力从上透下所烧的青花瓷,釉里红瓷以及色彩缤纷的颜色釉瓷,“驰名猎取者,皆饶郡浮梁景德镇之产8. 到了明代初期,出现了德化的阶级窑 阶级窑实际上是从龙窑发展来的,依山坡建立,不同的是靠着的斜坡筑成了阶级式窑内容量大约在200-240m3左右,整个窑由810室串联组成,每个窑室有大有小,窑头与窑尾小,越接近中间越大,每个窑室的隔墙下有通火孔,窑室的每个后顶上有排气口,同时每边各开一个窑门,窑长因各地不同而异烧成方法:当烧完第一室后,接着烧第二室,一室冷却,当一室冷却的同时,热气体散热通过其它各室,做预热使用当第二室烧时,预热的空气又通过其它各室。
阶级窑的优点是:废气利用预热,就地取材,利用地形,节省原料,而且温度可达1300℃以上9. 明末景德镇创造发明了烧制温度达1300℃以上的景德镇窑 窑身如半个瓮俯覆,又似半个蛋形覆置,也象一个前高后低的隧道 镇窑是在明末清初时期,在葫芦窑基础上演化而成的其特点是把葫芦窑两室之间的折腰取消,使之变成“形如覆瓮”的蛋型,所以也叫瓮形窑或蛋形窑,景德镇人把这个独具地方特色,独具技术优势的属于平焰式的窑叫镇窑景德镇窑外形前大后小,前面只有一个火口,窑的尾部是排除废气的烟囱,窑内火焰朝着横向走,所以又称为横焰式窑,或平焰式窑全长15~20米,窑底前端略低,倾斜度3°左右窑头有火箱,火焰经窑体至窑尾,废气由蛋形截面的烟囱排出容积大,约150~200立方米窑墙与护墙之间填以砂土作隔热层,热利用率较好小结原始陶器:无窑烧制:垒坯露天烧,温度800℃左右 仰韶文化时期: “竖穴式窑”或“横穴式窑”,温度900 ℃左右在商周时期:北方出现类似馒头的圆窑战国时期:馒头窑和龙窑,温度1300 ℃左右秦汉时期: 出现马蹄窑元代: 出现了葫芦窑 明代初期:出现阶级窑,温度可达1300℃以上明末:景德镇发明了烧制温度达1300℃以上的景德镇窑,,二、现代窑炉种类按照不同标准,窑的分类有以下几种:(1)按使用的燃料,分为: 柴窑、煤窑、油窑、气窑、电窑。
2)按窑的外形,分为: 推板窑、馒头窑、马蹄窑、龙窑、葫芦窑、圆窑、方窑、轮窑、环形隧道窑、梭子窑3)按火焰特点,分为: 直焰窑、倒焰窑、横焰窑4)按生产工况,分为: 间歇式窑、连续式窑(轮窑、环形隧道窑)、半连续窑(龙窑、德化阶级窑)5)按窑炉用途,分为: 素烧窑、釉烧窑、烤花窑当今最常用的窑炉设备是隧道窑、辊道窑和梭式窑隧道窑 隧道窑一般是一条长的直线形隧道,其两侧及顶部有固定的墙壁及拱顶,底部铺设的轨道上运行着窑车燃烧设备设在隧道窑的中部两侧在台车上放置装入陶瓷制品的匣钵,连续地由预热带的入口慢慢推入,而载有烧成品的台车,由冷却带的出口渐次被推出来窑车,燃料隧道窑包括:窑体、窑车与窑具、燃烧系统、排烟系统、冷却系统、测控系统以及附属设备隧道窑的特点生产连续化,周期短,产量大,质量高;利用逆流原理工作,热利用率高,燃料经济,热量的保持和余热的利用都很好,所以燃料节省,较倒焰窑节省燃料50~60%;烧成时间简短,普通大窑由装窑到出空需要3~5天,隧道窑约有20小时左右就可以;节省劳力;提高质量;窑和窑具都耐久,5-7年修理一次;一次性投资较大,烧制制度不宜随意变动,灵活性较差。
辊道窑 辊道窑是一种不用窑车的隧道窑,突出特点是用许多平行排列的转动的辊子组成的辊道来代替窑车作为烧制坯件的运载工具坯体可直接放在辊道上,也可放在热垫板上,传动系统使辊子转动,被烧制的坯件沿通道向前移动,经预热带和烧成带,再经冷却带冷却后出窑辊道窑包括:窑体、燃烧系统、排烟系统、冷却系统、传动系统及测控系统六部分辊道窑的特点:温度均匀,窑内温差较许多窑炉小;适于快速烧成—釉面砖35~50分钟;日用瓷12小时;卫生洁具8~10小时;瓷质砖50~100分钟;节约燃料;不必用窑车、匣钵,有的仅用耐火垫板或不用垫板;有利于实现烧成工序的机械化和自动化,便于上下工序衔接,提高生产效率;操作简便,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减少占地面积和投资少等优点梭式窑 梭式窑是一种现代化的间歇窑,其结构与隧道窑的烧成带相近,由窑室和窑车两大部分组成,坯件码放在窑车棚架上,推进窑室内进行烧制,在烧成冷却后将窑车和制品拉出窑室外卸车,窑车的运动犹如织布机上的梭子,故称为梭式窑梭式窑窑室工作条件相当恶劣,它要从室温迅速升至1000多度,在高温下保持一段时间,然后再急速冷却到600-700℃,随后冷却至室温。
窑炉要经受高温以及在高温下炉尘,炉气,坯体与釉料的低熔挥发物的侵蚀作用,还要经受频繁的急速加热与冷却的热胀冷缩作用梭式窑的特点:在生产中灵活性大,可随被烧制制品的工艺要求变更烧成制度;窑内温度分布比较均匀,容易烧出要求严格的优质产品;生产安排灵活,可在周末和节假日停窑休息,烧成周期短;窑炉造价低,占地少,基建投资少;随着制品的加热冷却窑炉温度随之要变,窑体蓄热损失大,排烟温度高,排烟热损失大,增加了产品的燃料消耗量第二节 陶瓷烧成 坯体经过成型及干燥过程后,生坯中颗粒之间只有很小的附着力,因而干燥强度相当低要使颗粒相互结合形成较高的强度就必须通过高温处理,使坯体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形成预期的矿相组成,从而达到固定外形并获得所要求的性能,这种使坯体经高温处理的工艺过程称为烧成人们常称陶瓷艺术为火的艺术烧制是陶瓷工艺上的一个最重要的技术和环节烧成的方法由坯胎和创作意图来决定的按烧成次数可分一次、二次和多次烧成;按氧化还原环境可为氧化焰烧成、还原焰烧成及中性焰烧成烧成的次数越多,制瓷成本就越高一、烧成中的名词解释(一)火焰的性质1. 氧化焰 在烧制时使空气中的氧气充分自由流入火焰中的燃烧。
也就是说,进入窑内的氧气量远远大于使煤气中的一氧化碳及氢气完全燃烧所需的氧气量这种性质的火焰,称为氧化焰2. 还原焰 除去燃烧时所必须的氧气量,绝对不让多余的氧气进入即进入窑内的氧气不能使煤气中一氧化碳和氢气完全燃烧,这种火焰称还原焰 其作用是使三价的铁还原成二价的铁,使瓷器更加洁白3. 中性焰 进入窑内的氧气刚好使煤气中一氧化碳和氢气完全燃烧,这种火焰称中性焰4. 素烧 干燥后的坯胎,用低温690-1020℃烧成,称为素烧目的是增加坯体强度5. 釉烧 经素烧后的坯胎,再上釉,经900-1000℃以上烧成,使釉子全部熔融,成为釉烧6. 本烧 上釉的坯体,经高温1100-1320℃一次烧成,使坯体完全烧结,釉子全部融化,称为本烧二)保温 烧成温度不变,窑内保持一阶段的温度,既不升温也不降温 目的:为了使坯体收缩一致,使窑内的产品完全瓷化,增加坯体强度,消除不均匀应力,减少坯体开裂与变形三)升温曲线 升温曲线表示了窑内温度与烧制时间的关系 曲线越陡表示升温越快,越缓则表示升温越慢,达到水平则表示恒温。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