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前期和后期妇女地位比较浅论.doc
7页唐代前期和后期妇女地位比较浅论摘要:纵观中国妇女发展史,妇女地位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就唐代而言,唐代社会发 展的轨迹,是以天宝末年爆发的“安史之乱”为转折点,而将其历史划分为前后两个吋期同样, 这一时期妇女地位的发展变化也大致遵循这一发展的演变轨迹,分为前后两个不同的阶段这前后 两个阶段在参政、婚姻口主、家庭事务决策、受教育状况,社会交往等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这些特点都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发展到一定丿力史阶段的必然结果唐前期的妇女地位呈一 个明显上升的趋势,妇女的自然天性和社会能力在当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放,而唐后期的妇女地 位逐渐下降的趋势,对妇女的桎梏朿缚逐渐增多,妇女观向宋明理学过渡关键词:唐代前后期 妇女地位 比较 社会发展妇女作为占人类社会总人口一半,作为性别社会中的一大群体妇女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 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也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历史前进的重要力量马克思就曾经充分肯定过妇女的 历史作用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 精确的衡量 I妇女地位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到女性自身的发展,而11对这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中国历史上,唐代是以经济发达、国力强盛和社会开放而著称于世的在这 个时代,作为长期处丁•被压迫地位的女性群体,也因社会文明与进步,相应地获得了较多的人身自 由和解放,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也较后世有明显的提高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中,妇女作为受男权同 志的社会性别,其地位并非不变,而是随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这不仅表现在封建社会不同历史 吋期冇差别,而11同一•朝代不同时段因社会环境“变迁”也会出现差异就唐代而言,本人认为这 一时期的妇女地位可以以天宝末年爆发的“安史Z乱”为转折点分为前后两个不同阶段由于“安 史之乱”后唐代社会轨迹的变化,使得唐代前后期妇女地位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要想对唐代前后期妇女地位作一个大致准确的比较,就必须对什么是妇女地位作一个明确的阐 述天津师大妇女研究中心的杜芳琴女士,把妇女地位界定于:“由文化所规范了的性别关系和结 构中妇女相对于男性的位置2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陶春芳女士,则解释如下:“人(或人群)发 生社会关联中,人们依据其参与权利和发挥作用(权利)的状态而形成的社会层次位序 《共产党宣言》单行本 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第24页 刘伯红《中国妇女与发展研讨要点综述》载《妇女研究论从》1993年第4期 同2 5《通鉴》卷192太宗贞观元年(627) 7月转引自罗春雄《论唐代妇女的参政》载《江汉论坛》1989 年第5期6《唐代墓志汇编》开元040《唐冠军大将军河东郡开国公杨君亡妻独孤氏墓志铭》转引自段塔丽《唐 代妇女地位研究》段塔丽 女士将妇女地位界定于“一定时期一定社会丿力史条件下,与同时代的男子相比,妇女在家庭生活和 社会事业中,有无人身自由权和相对独立的自主权与支配权。
八我比较同意段女士的观点妇女地 位所探讨的对象相对广泛,包括妇女参政议政、婚姻情况、家庭事务决策、社会交往、受教育情况 等本文想从妇女参政议政、婚姻情况、家庭事务决策这几个主要方面去探讨,以求对唐代前后期 妇女地位变化进行分析唐前期(高祖——玄宗)是唐代封建政治、经济和文化高度发展的吋期,同时也是人的个性得 以相对口由开放和宽松的社会环境下,广大女性纷纷从封建礼教的束缚卜•解脱出來,在一定程度上 获得了身心的自由和解放,精神而貌为Z焕然一新,并以一种封建时代女性少有的开拓精神,为改变自身地位和实现个人价值而努力奋斗唐后期(肃宗——哀宗)在经历了 “安史之乱”的空前浩 劫之后,社会经济开始FI益衰退,特别是北方黄河流域在遭到长期战乱之后,人口锐减,土地荒芜, 经济萧条战乱平息后,这里再度陷入藩镇割据势力的天下,唐中央所能掌握控制的地区,惟仰“东 南八道”与此同时,中唐以后,周边少数民族如吐蕃、回纥、南诏等势力崛起,乘唐王朝国势衰 弱之际相继寇边唐后期统治者基本上就是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维持着统治为了维护 这一四面危机的封建统治,李唐统治者竭力在朝廷上大力提倡儒学,企图通过恢复儒学的正统地位, 來维护尊卑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作为社会群体的唐代女性,其地位也可是由 上升状态逐渐呈现出下降趋势唐前后期的妇女地位相比有如下几个主要的变化趋势一)参政前期的参政意识普遍,参政规模空前一后期参政意识减弱,参政人数减少封建社会,参政被视为女性的一大禁区但在唐前期无论是宫廷的女性,还是一般的妇女, 普遍具有一种参政意识特别是宫廷女性,她们基本上是皇帝的心腹之人,近侍而参政,加之她们 多数受过良好的教育,故参政意识较Z社会上的其他阶层的女性更为突出如武则犬在政治上的作 为众所周知太宗皇后长孙氏,作为太宗的“贤内助”,当她述是秦王妃时就一直对政治报冇很大 的热心,参与了玄武门之变太宗即位后,劝谏太宗采纳忠言,信任功臣,对朝政举措发表一己之 见她戒奢侈尚俭约,不允许子女越礼奢华史载“长孙皇后性仁孝俭素•…训诸子,常以谦俭为先” 5太宗的贤妃在贞观末目睹太宗讨伐四夷、大兴土木,也曾上疏极谏,疏文载入史册唐前期的公 主热衷政事的大有人在如李渊的平阳公主为反隋建唐作出过贡献,安乐公主曾私门奏请中宗立她 为皇太女最典型的是太平公主,她先后诛“二张”、诛灭韦氏势力,这是两次关系到李唐王朝安 危存仁 此外,一些官员诸如节度史、都督、别驾、长史等夫人,她们进行社交,协助丈夫处理好 公务、上下级关系和同僚关系。
如中宗神龙初,河东郡开国公杨某,为权臣武三思所构,外迁泌州 刺史其夫人独孤氏,“乃乘列步障,激扬枉直”,执政者“感而贤之”,其夫竟因此而迁职唐前期的女性不仅参政意识旁边,而且参政规模上也是空丽的从时间和看见來看,唐丽期 王朝统治时间从618——755,冇140年,女性参政现彖历朝皆有,且几乎贯穿整个唐前期尤其 是高宗、中宗、睿宗三朝,基本上都处于女性掌权的统治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从高宗上元元年 (674年),武则天与高宗同掌国政,史称“二圣”以来,到玄宗先天二年(713年)诛灭太平公主 为首的中央实力派为止,这40年,恰好是初唐向盛唐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这意味着在中 国封建社会最辉煌的14()年中,女性参政进而掌管大权的时间就占了将近三分Z—的时间,充分说 明了唐前期的女性参政的广度和深度,超过了封建社会丿力史上任何一个朝代唐后期,因世风逆转,儒学势力抬头,礼教的“紧篩咒”被重新戴到了女性的头上,她们的 思想和行动自由开始受到较多的限制,参政意识明显减弱,参预政事日益减少如穆宗末年,因服 饵而暴崩,太子年幼即位,不谙政事吋中官中曾冇人议请颇冇威槊的郭太后朝听政不料郭太后 知大怒道:“吾效武氏(武则天)?今太了虽幼,尚可选重德为辅,吾何与外事哉? ”还有顺宗王 皇后,史称她:“言容恭谨•深抑外戚,无丝毫假贷,训厉内职,冇母仪Z风”。
凡此均表明唐 后期以宫廷后妃为代表的女性参政意识己相当淡漠,远不能与前期宫廷女性颇为强烈的参政意识相 比由于参政意识明显减弱,因而导致女性参政人数急剧减少两《唐书•后妃传》所列唐后期21 位后妃中,参政者仅肃宗张皇后和武宗王才人2人而已约占后妃总数的1%而唐前期14为后妃 中,参政人数多达7人,参政后妃占到唐丽期后妃总数的50%其次,除宫廷后妃外,公主参政者 除肃宗女和政公主外,英余未见预闻政事者造成唐后期后妃参政意识减退、参政人数锐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以上所提到的世风逆转的 因索外,还冇如后期后妃不如前期文化索质高,家庭岀身不如前期后妃高贵,以及中唐以后王室多 故、王朝政治呈现多元化的特点等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本人在段女士的《唐代妇女地位研究》中 摘录了她根据两《唐书•后妃传》等冇关资料编写的唐前后期宫廷后妃人物及其生平事迹表中的一 部分:时间后妃名称籍贯家庭击身主要事迹史料来源刖期高祖皇后 窦氏京兆始平人北周外 戚冇才貌,工篇章规诫,善书,劝高祖避祸, 生太宗《旧唐书•后妃传》太宗皇后长孙氏京兆长安 人关陇贵族好读书,多次劝谏太宗,赞相大业,生高 宗撰《女则》十卷,自为序《旧唐书 •后妃传》太宗徐贤妃湖州长 城人一般仕 家子博学善属文,撰〈劝谏太宗疏〉、〈小山篇〉 等。
《旧唐书•后妃传》高宗皇后 武氏并州文 水人高官显贵本为太宗才人,太宗崩,出家为尼高宗 即位,遂召还宫,立为昭仪与王皇后 争宠,击败对手,册封为皐后有权谋, 又善翰墨,著述宏富生中宗、睿宗及太 平公主等辅国政树十年,权势与帝无异< 后废太了口立为帝,改唐为周《旧唐书•则天皇后 纪》《宣和书 谱》卷五中宗皇后 韦氏京兆万年 人名门望族中宗为太子时,选为妃中宗即位后立为 后参与朝政,后与女安怎公主毒死涪临 朝摄政后被李隆基等杀《旧唐书 •后妃传》中宗上官 昭容陕州陕人高官显贵冇文词,明习吏事武后吋,多参政中 宗时,专掌制诰善作诗,有文集22卷《旧唐书 •后妃传》后代宗沈皇后吴兴人尅族开元间,以良家子选入宫为广平王妃生 德宗安史之乱“,陷于贼中收两京, 亡失所在德宗即位,追谥皇后《旧唐书•后妃传》代宗独孤 皇后籍贯不详一般仕家 子以美丽入宫,宠于专房代宗立,册为贵 妃生韩王迥、华阳公主追谥为皇后《旧唐书 •后妃传》期顺宗王皇后琅珈人高官显贵幼以良家子选入宫,为才人顺 宗为太子册为良娣宪宗即位,册为皇太 后言容恭谨训厉内职,母仪Z风追 谥为皇后《旧唐书 •后妃传》宪宗郭皇后华州郑县 人高官显贵 (郭子仪之孙)宪宗为广陵王时纳为妃。
以母贵,父、祖 有大功于皐室,有宠于顺宗宪 宗吋,册为贵妃穆宗吋,册为皇太后, 敬宗时尊为太皇太后,历位七朝,五届太 后Z尊,然于政事皆无所闻《旧唐书 •后妃传》《新唐书・ 后妃传》宪宗皇后 郑氏丹杨人出身微贱 (身份侍 女)本李锚侍人,李锚诛,宪宗宠Z,生宣宗< 宣宗立,尊为皐太后后追谥为皐后《新唐书・ 后妃传》后穆宗皇后 萧氏闽人出身微贱 (身份宫 女)穆宗吋为建安王时入侍,生文宗文宗 立,尊为皐太后,追谥为皐后O《旧唐书 •后妃传》《新唐书・ 后妃传》期武宗王 贤妃邯郸人出身微贱 (身份歌 妓)以善歌舞入宫中,性机焙武宗即位, 进号才人帝崩,才人自为殉追赠 为贤妃《新唐书・ 后妃传》懿宗呈后 王氏籍贯不详出身寒微咸通时,册为贵妃,生僖宗,追尊为 皐太后,追谥为皐后《新唐书・ 后妃传》虽然只是一小部分,但是从表中可以看到,(1)唐前后期后妃北方女性占多数,后期北方女 性比例有所提高2)从家庭出身來看,唐前期大多数后妃都出口高门显贵Z家,后期出身寒微的 后妃非常多特别自宪宗以后3)从文化素质方而来看,前期后妃文化素质普遍较高,冇文学才 能和其它才华的人比较多后期多数后妃罕闻有才学者总之,唐后期后妃由于参政的地域优势(北 方)、家庭出身、以及整体的文化素质水平均不如前期的后妃,从而限制和阻碍了她们的参政能力。
唐后期女性参政人数的锐减也于这一•时期的王朝政治有很大的关系首先,皇权的专制体制, 权利虽来口皇帝,但皇权的运行要通过内廷到外朝、由中央到地方这样一套复杂的体系后妃因身 处权利机构的核心,平时又有机会接近皇帝和王公大臣,从而为干预朝政捉供了便利的条件唐前 期宫闹不严,尤其是中宗朝,从而为女性结交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