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十现代诗歌上.ppt

57页
  • 卖家[上传人]:jiups****uk12
  • 文档编号:45374626
  • 上传时间:2018-06-16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12MB
  • / 5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 现代汉语诗歌的发展 • 主要诗歌流派 • 代表诗人及其创作 • 现代诗歌作品鉴赏方法• 世纪初:新诗的“尝试”• 20年代:徐志摩与新月派• 30年代:戴望舒、卞之琳与现代派诗• 40年代:穆旦与九叶派(一)尝试中的新诗:胡适作品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二)徐志摩:新月派的绅士风情• 关于“新月派”• 徐志摩诗歌:“爱、美、自由”• 代表作:《偶然》• 音乐美1923年3月,徐志摩在北京成立新月社其成员有胡适、陈西滢、杨振声、林徽因等,多有欧美留学经历稍后闻一多、余上沅、梁实秋、熊佛西、沈从文等亦加入 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代表是闻一多、徐志摩,闻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反帝反封建精神,徐的理想主义、人道主义影响颇大后期由于闻的兴趣逐渐转向学术研究,徐为新月领袖,作品多有徐式苍白迷惘的倾向 徐去世后新月派走向衰落新月诗派在新诗发展史上,突出的贡献在于新诗的格律性方面的理论探索和艺术实践 • 启发者:泰戈尔• 开创者:闻一多、徐志摩、梁实秋• 理论主张:“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三女杰:凌叔华、方令孺、林徽因• 后起之秀:卞之琳徐志摩,現代诗人、散文家。

      名章垿,笔名南湖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 大学1918年赴美國学习銀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別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 派詩人的影响 • 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小说散文集《轮盘》,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 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散文也自成一格,《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1927年为界• 前期(1921——1927),是“理想—浪漫”期,在此期间,写作并结集出版《志摩的诗》和《翡冷翠的一夜》,前者侧重对理想的追求,后者则主要表现爱情思绪 (《雪花的快乐》等)• 后期(1927——1931)为“迷惘—沉落”期,由于其资产阶级政治理想的破灭,加上个人生活上的种种不愉快,思想日趋沉落,而诗作也倾向于感伤苍白。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等)• 两个时期的分界之作:《偶然》、《丁当——清新》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形式的完美全诗两节,上下节格律对称每一节的第一句,第二句,第五句都是用三个音步组成如:“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每节的第三、第四句则都是两音步构成,如:“你不必讶异,”“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音步的安排处理上显然严谨中不乏洒脱,较长的音步与较短的音步相间,读起来纡徐从容、委婉顿挫而朗朗上口 张力结构:(1)诗题与文本 “偶然”是一个完全抽象化的时间副词,写的是两件比较实在的事情 ,构成抽象和具象之间的张力 (2)诗的内部;“你/我”就是一对“二项对立”,或是“偶尔投影在波心,”或是“相遇在海上,”都是人生旅途中擦肩而过的匆匆过客;“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都以“二元对立”式的情感态度,及语义上的“矛盾修辞法”而呈现出充足的“张力”象征性在“偶然”这样一个可以化生众多具象 的标题下,“云——水”,“你——我”、“黑 夜的海”、“放的光亮”意象及意象与意象之 间的关系构成,都可以因为读者个人情感阅 历的差异及体验强度的深浅而进行不同的理 解或组构。

      这正是“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 《易·系辞》)的“征”以少喻多、以小喻大、 以个别喻一般的妙用或人世遭际挫折,或 情感阴差阳错,或追悔莫及、痛苦有加,或 无奈苦笑,怅然若失……人生,必然会有这 样一些“然”“逢”“会”而这“会时互放的光亮” 必将成为永难忘怀的记忆而长伴人生 《》》《假如我是一朵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潇洒, 我一定认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 ,飞扬飞扬 ,飞扬飞扬 ,—— 这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怅—— 飞扬飞扬 ,飞扬飞扬 ,飞扬飞扬 ,——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飞舞, 认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 ,飞扬飞扬 ,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洄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她的温存,我的迷醉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 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When I am dead,my dearest, Sing no sad songs for me; Plant thou no roses at my head, Nor shady cypress tree; Be the green grass above me With showers and dewdrops wet; And if thou wilt,remember, And if thou wilt,forget. I shall not see the shadows, I shall not feel the rain;我坟上不必安插蔷薇, 也无需浓荫的柏树; 让盖着我的青青的草, 淋着雨,也沾着露珠; 假如你愿意,请记着我, 要是你甘心,忘了我 我再不见地面的青荫, 觉不到雨露的甜蜜;I shall not hear the nig htin gale Sing on,as if in pain; And dreaming through the twilight That doth not rise nor set, Haply I may remember, And haply may forget. 再听不见夜莺的歌喉, 在黑暗中倾听悲啼, 在悠久的昏暮中消沉; 阳光不升起,也不消翳。

      我也许,也许我记得你, 我也许,我也许忘记 Christina Rossetti(1830- 1894)的诗作Song /徐志 摩 译 戴望舒• 关于“现代派” • 戴望舒其人 • 《雨巷》赏析 • 现代人的体验:孤独感、寂寞感 • 戴望舒诗歌的艺术特色命名:施蜇存受现代书局委托创办文艺刊物《现代》 诗人群:戴望舒、施蛰存、金克木、何其芳、林庚等发展:卞之琳于北平编文艺杂志《水星》,与《现代》呼应,共同推动发展高潮:36年10月戴望舒主编《新诗》杂志,并邀卞之琳、冯至、孙大雨、梁宗岱等参与,把现代诗派推向高潮 衰落:抗战爆发后,急剧分化,走向衰落,其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则为40年代的“九叶诗派”所继承和发展 艺术渊源:法国象征派诗歌、美国意象派诗歌和以T·S·艾略特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诗潮 ;唐五代温李一派内容:与社会公众主题相疏离,多聚焦于内心世界,抒写自我情绪与感觉撑着油纸伞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长,悠长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样地结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样的颜颜色,丁香一样样的芬芳,丁香一样样的忧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纸伞像我一样样,像我一样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像梦中飘过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飘过这 个女郎; 她静默地远远了,远远了,到了颓颓圮的篱墙篱墙 , 走尽这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怅撑着油纸伞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长,悠长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飘过一个丁香一样样地结结着愁怨的姑娘• 流动的音韵全诗七节,首尾两节复沓,构成前后的跌荡回环,强调情绪的重点是“希望”每节由二——三个诗句割断为六行诗行与诗行之间不一定压韵,诗句与诗句之间基本上压ang韵这种疏韵,构成了全诗舒缓而沉重的主旋律但是它并不单调和板滞在诗句与诗句之间, 利用具有ang韵为脚韵的复沓诗行,大量运用诗行 中的韵(内韵),即诗行里以ang韵母的字词;选 择有ang韵的词尾组成的双声叠韵的词汇,如“芬 芳”、“惆怅”“迷茫”和“彷徨”等凡诗中的复沓成分,内韵和双声叠韵,大都附着在诗的主体意象 (雨巷、姑娘、丁香)上,达到了声、义、情、景 相互融合,使ang的音响在全诗流动,谱写了浏亮舒缓,飘忽蕴藉的节奏。

      • 朦胧的意象从诗的意境构成看,这首诗不是客观现实的写实,而是抒写诗人主观的“希望”,把在悠长雨巷中飘忽独行的姑娘作为自己感情的对应物姑娘这一意象是全诗艺术表现的重心诗人以丁香作喻,以通感的手法,把姑娘的颜色(视觉)、芬芳(嗅觉)、忧愁(感觉)、梦中飘过的丁香一般的行态(幻觉)表现出来与古典诗词中的丁香相比,《雨巷》中的丁香已经大大的拓展了艺术容量丁香在这里不仅是喻体,而且同喻体是相互依存相互叠加的一个意象,在姑娘的意象上投射着丁香的意象,彼此渗透交融,以致形成姑娘的意象中有着丁香意象的特点,丁香的意象中有着姑娘意象的神韵 • 卞之琳生平与创作简介• 《断章》赏析• 课外阅读(1910—2000)现代诗人、翻译家生于 江苏海门汤家镇1930年开始 写诗193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 《三秋草》,1935年出版《鱼 目集》,1936年与李广田、何 其芳合著的《汉园集》出版• 卞之琳是30年代中国文坛“现代派”诗歌的重要代表人物卞之琳的创作与提倡格律诗的新月派有关联,但他的风格实际上更接近于象征派,曾与象征派代表诗人戴望舒一起编过《新诗》杂志这一时期的诗作表现出当时青年知识分子对现实的不满与思考。

      • 他感觉敏锐,又善于将情思与理念深藏于诗意之中,有时却不免给人隐晦之感他的诗作讲究音节的整饬,追求文字的奇巧,不少篇章还弥漫着忧郁惆怅的情绪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十月三日• 第一节:(一)画面“你”是画面的主体人物,画的中心视点围绕他,有桥、有风景、有楼上看风景的人作者把这些看来零乱的人和物,巧妙地组织在一个框架中,构成了一幅水墨丹青小品或构图匀称的风物素描 二)哲学沉思:这宇宙与人生中,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而一切事物又是互为关联的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的时候,“你”理所当然的是看风景的主体,那些美丽的“风景”则是被看的“客体”;到了第二行诗里,就在同一个时间与空间里,人物与景物依旧,而他们的感知地位却发生了变化同一时间里另一个在楼上“看风景人”已经变成了“看”的主体,而“你”这个原是看风景的人物此时又变成被看的风景了,主体同时又变成了客体 • 第二节(一)画面:现实与想象图景的结合也许是看风景归来的人, 或许径是无关的另外的人,总之这“你”可以是“他”, 也可以换成“我”,这些不重要重要的仍是主客位置 的互换所表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