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文言知识整理(2).docx
4页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文言知识整理(2) 五、特别句式 (一)推断句 ① 死生亦大矣(语意上构成推断) ② 固知一生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③ 其致一也 (二)倒装句 1.状语后置 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⑵当其欣于所遇 ⑶终期于尽 ⑷不能喻之于怀 ⑸亦将有感于斯文 2.定语后置 ⑴仰观宇宙之大 ⑵俯察品类之盛 ⑶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三)省略句 1、(众人)列坐(于)其次 2、(众人)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3、悟言(于)一室之内 4、放浪(于)形骸之外 【古今异义】 1.其次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 次第较后;其次 ② 次要的地位 2.斯文 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如:亦将有感于斯文 今义:文静;文化或文人 3.怀抱 古义:胸怀理想。
今义: ①抱在怀里;② 胸前; ③ 心里存着; ④ 准备 4.以为 古义:把作为如: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今义:认为 5.所以 古义:①所用来如:所以游目骋怀;②的缘由如:所以兴怀 今义: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相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6.俯仰 古义:形容时间短暂 今义:低头抬头 7.品类 古义: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 今义:物品的种类 【涉及成语】 群贤毕至、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游目骋怀 中学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原文 作者:王羲之 【魏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中学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赏析 文章首先记述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及与会人物,言简意赅接着描绘兰亭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四周景物,语言简洁而层次井然描写景物,从大处落笔,由远及近,转而由近及远,推向无限先写崇山峻岭,渐写清流激湍,再顺流而下转写人物活动及其情态,动静结合然后再补写自然物色,由晴朗的碧空和轻扬的春风,自然地推向寥廓的宇宙及大千世界中的万物意境清丽淡雅,情调欢快畅达兰亭宴集,真可谓四美俱,二难并 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有聚合必有别离,所谓兴尽悲来当是人们常有的心绪,尽管人们取舍不同,性情各异刚刚对自己所憧憬且最终获致的东西感到无比欢欣时,但刹那之间,已为陈迹人的生命也无例外,所谓不知老之将至(孔子语)、老冉冉其将至兮(屈原语)、人生天地间,奄忽若飙尘(《古诗十九首》),这不能不引起人的感慨。
每当想到人的寿命不论长短,最终归于寂灭时,更加使人感到无比凄凉和悲伤假如说前一段是叙事写景,那么这一段就是争论和抒情作者在表现人生苦短、生命不居的感叹中,流露着一腔对生命的憧憬和执着的热忱 魏晋时期,玄学清谈盛行一时,士族文人多以庄子的齐物论为口实,故作放旷而不屑事功王羲之也是一个颇具辩才的清谈文人,但在政治思想和人生志向上,王羲之与一般谈玄文人不同他曾说过:虚谈废务,浮文妨要(《世说新语言语篇》)在这篇序中,王羲之也明确地指斥一死生、齐彭殇是一种虚妄的人生观,这就明确地确定了生命的价值 这篇文章具有清爽朴实、不事雕饰的风格语言流畅,清丽动人,与魏晋时期模山范水之作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文心雕龙明诗篇》)迥然不同句式整齐而富于改变,以短句为主,在散句中参以偶句,韵律和谐,乐耳好听看了<中学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文言学问整理>的人还看了: 1.高一语文必修2《兰亭集序》文言学问整理 2.中学语文必修2文言文学问归纳 3.中学语文文言文《兰亭集序》学问归纳 4.中学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学问梳理(含答案)(2) 5.高一语文必修2文言文 兰亭集序 6.中学语文必修二《赤壁赋》文言学问梳理 7.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学问点梳理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4页 共4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