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巢湖地质实习地理专业.doc
3页巢湖地质实习报告——巢湖北部地区的地质构造汪鹏飞(资源环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1班)实习时间:2010年10月16日至10月19日实习地点:巢湖北部地区指导老师:徐先海老师—、地质实习的目的和任务:1、 实习目的:通过野外实习巩固课本地质学基础他识,加深对地质学知识的理解,学会 观察,描述,综合分析地质现彖,培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实习任务:(1) 学会对岩石的肉眼判别;(2) 了解麒麟山山麓地层与岩石组成及其颜色等、凤凰山的地貌类型、马鞍 山与平顶山的地层与断层;(3) 平顶山的“金钉子”;(4) 王乔洞与紫薇洞的地下喀斯特地貌与断层二、安徽巢湖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情况:1位置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环抱五大淡水湖Z—巢湖全市总而积9423平方 公里巢湖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芜湖■巢湖公铁两用大桥和铜陵■巢湖公路大桥 横跨长江天堑2地貌巢北地区山脉走向10—40 ,平面M型展开,最高海拔350m,最低20m□ 3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季风性湿润气候,但夏季非常炎热,7、8月最 高气温可达39摄氏度,一刀可降到J3度4资源巢湖资源丰富已发现的矿藏有34利A其中磁铁矿、硫铁矿、明矶石、石 灰石和石膏矿等储量巨大。
巢湖风景区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素有“皖小明珠” Z称:800里巢湖烟 波浩渺,似“一•面宝镜”;姥山岛、天门山,宛如“两颗宝石”;半汤、汤池、香 泉三大温泉,像撒落的“三串珍珠”;太湖山、天井山、鸡笼山、冶父山4个国 家级森林公园,有如“四块翡翠S王乔洞、紫微洞、仙人洞、华阳洞、泊山洞被喻为五座龙宫”三、 巢湖北部地区地质情况:其地理坐标大致为东经117 477〜117 54’ ;北纬31 36’〜31区 内三面环山,南面近郊巢湖平面图上呈” M”形延伸,主要由龟山、马家山、 平顶山、碾盘山、凤凰山等组成最高峰大尖山海拔350m, —•般山区海拔高程 100〜300m,最低处狮子口海拔高仅20mo实习区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 区,六合一巢县地层小区震旦系一第四系均有出露,尤其是志留系一三叠系地 层发育连续,出露基本齐全;太古界一元古界主要出露在实习区西部的鄰庐断裂 带中实习区内地层厚度不大、发育齐全、出露连续,易观察;接触关系清楚, 接触带典型,标志层清晰;古生物化石丰富、易观察、易采集;沉积构造多样, 覆盖少,加之大量采场、路基坡,露头极好四、 地质构造-褶皱1凤凰山背斜 位于本区中部,分布于凤凰山•麒麟山•朝阳山•碾盘山一带。
规模较大,总体构 造线的方向NEE-SWWo风凰山背斜枢纽起伏,大致向SW方向倾伏,轴面倾 向NW并有绞扭现象根据里卡德褶皱分类法,可命名为斜歪倾伏褶皱核部由志留系地层组成,两翼依次为泥盆系(D)、石炭系(C)、二叠系(P) 东翼地层倾角较大,局部倒转,西翼地层较缓,倾角一般30由于核部 志留系地层多为泥岩、粉砂岩,抗蚀性差,两翼泥盆系五通组(D3w)地层多 为石英砂岩,抗蚀性强,常形成背斜谷这样一种特殊地貌,血两翼则由泥盆系五 通纽(D3w)石英砂岩形成单斜山,如:麒麟山、大尖山、朝阳山等该背斜转折端出地层产状明显放射状小断层和节理特别发育,形成向倾伏端撒 开的扇形断层组合凤凰山背斜出露长约7公里,宽约4公里在其北端大尖山的西麓,可见核部 地层的转折部分背斜核部的大部分由于是志留系页岩构成,剥蚀强烈,形成小 型山间盆地,并被第四系(Q)松散沉积物覆盖2、平顶山位于本区西部,分布于马家山■平顶山■向核山(石灰山)一带,出露规模仅次于 俞府大村向斜,总体构造线方向为NEE-SWWo向斜核部为三叠系东马鞍山组(T2d)、南陵湖组(Tin)中部地层;两翼为南陵湖组(Tin)下部、殷坑组 (T1y)、和龙山组(T1h)和二叠系大隆组(P2d)的地层,两翼岩层产状: 平顶山南坡山脚下东翼277 Z52 ,西翼132 Z83 ;山顶东翼261 Z 51 ,西翼 150 Z44 o该向斜扬起端出露清晰,西翼(平顶山曲南坡)岩层直立,局部斜转,山顶北坡 转折端清楚,其瘤状灰岩挤压破碎,但未发生位移。
北坡转折端产状:东翼235 Z46 ,西翼 146 Z44 影响平顶山向斜发育的因素有:%1 核部扬起端岩层产状很陡(50 -80 ),风化剥蚀主要沿着岩层节理面进行1 三叠系殷坑组(T1y)岩层软,抗蚀性差,易风化,即岩性差异造成的 同样,由于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其向斜形态复杂多变,并被许多断层破坏 在向核山(石灰山)转折端正是受到一条右行平移正断层的影响,而使石炭系地 层向下跌落,地形上表现为向东扭转特别是平顶山向斜的次级褶皱极为发育,主要分布于耙子山•马家山•巢湖水泥厂 一带,典型的次级褶皱主要有以下三个:(1) 水泥厂扇形背斜位于巢湖水泥厂的北西方向、平顶山向斜南西倾伏端附近的圆形采坑内2) 耙子山小向斜位于耙子山的西南麓3) 马家山■耙子山倒转背斜位于马家山与耙子山之间二、断层本区由于多期构造活动,特别是鄰庐深大断裂带的影响,断层极为发育,性质尤 为复杂根据前层的延伸方向,本区断层大致可分为四组:第一组:NWW・・SEE向断层(300左右);第二组:NNE-SSW 向断层(25 -30 );第三组:NEE--SWW 向断层(60 -70 );第四组:NE--SW向断层(45。
左右) 其中第一组发育最强烈,第四组最不发育1、 独立石逆断层凤凰山五通组的底砾岩,仔细观察可看到断层角砾岩、两组节理,我们可知 着块“独立石”是由于断层造成的接着量断层要素:①断层而产状313 Z45②下盘124 Z46 (D3W)③上盘11 8 Z59 (S2f)④两组节理产状 分别为9 Z40 、24 Z64 ,见剖面图4・42、 平顶山西南方149.6高地逆断层马家山向斜的西翼平顶山西南方149.6高地一带D3w与C1h直接接触不 仅缺失了 C1j、C1g,而且还缺失了大概100多m的D3w顶部页岩夹砂岩判断:可能存在断层验证:接着追踪断层存在的证据,在山的另一侧乂看到地层缺失,而且见到 了很薄的一层C1j、C1g透镜体从而证实了断层的存在测量断层要素:①上盘(D3w) 94 Z90靠上断层面83 Z85 ②下盘(Clh) 337 Z74 有牵引构造四、实习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