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隋唐生活习俗.docx
4页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隋唐生活习俗隋唐五代时期发达的城市,黄河流域有长安、洛阳、 太原、开封、定州、滑州、兰州,长江流域有成都、 江陵、荆州、潭州、越州、扬州,沿海一带有登州、 杭州、泉州、广州、交州,西北有凉州,西南有桂 林长安是隋唐两代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 也是发达的商业城市长安城内东西14条大街,南 北11条大街,划出108个坊,其中东市和西市各占 两坊之地,长、宽各约1000米市内有两条南北大 街和两条东西大街,相交成“井”字形,四面立邸, 中间则是各类行业的店肆,同类行业的店肆往往集 中于同一区域东市有220行,西市则有西域以及 波斯、大食商人,是对外贸易中心,发达程度不减 东市乡村百姓大多聚族而居小农家庭习惯于组成三 代小家庭,每户平均人口基本保持在5—6 口之间 同姓宗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仍起重要作用尽管 分户析产,但同一宗族仍有公认的长辈族长,协调 族内事务和调解纠纷白居易诗:“一村唯两姓,世 世为婚姻亲疏居有族,少长游有群”(《全唐诗》 卷四三三,白居易《朱陈村》),就形象地描述了当 时常见的家族式村落唐代婚姻形式与礼俗基本与前代相同受士族 崇尚婚姻的影响,唐代社会上层极重择婚时的门当 户对。
旧的士族以门第自高,互相结为婚姻,门第 低的人家,往往要付出很高的“陪门财”唐朝人的 贞节观念比较淡漠,妇女离异后再嫁也不受舆论指 责,公主再嫁者23人,其中三嫁者4人,民间拘束 就更少了隋唐时期,人们的主要食物在南方为稻米,北 方为粟麦北部畜牧地区则以羊肉、牛肉、马肉为 主食这一时期,人们通常栽培和食用的蔬菜已达 数十种菠菜等外国蔬菜也陆续传入中国并进入当 时的食谱中国原有的枣、栗、桃、樱桃、李、梅、 杏、梨、橘和岭南的荔枝、香蕉等果品,均被大量 生产和消费核桃、石榴、葡萄等从汉代以来传入 的果品被进一步推广五代时又有西瓜从西北地区 传入中原酒类仍是最重要的饮品,唐代在谷物酿制 的曲酒之外,又增加了葡萄酒贞观十四年(640年), 唐军灭高昌,将葡萄良种和酿制葡萄酒的方法引入 内地,葡萄酒很快传播开来隋唐以前,饮茶主要 流行于南方地区自中唐开始,饮茶风气逐渐在北 方普及,并流传到塞外游牧民族地区研究茶的学 问也应运而生湖北天门人陆羽(约733—804年)研 究茶的起源、性状、品质、产地、种植、采制、烹 饮、器具以及饮茶方法,撰写成《茶经》一书,是 我国第一部有关茶的专著隋唐时期的服饰有官服和民服、男衣和女装之分。
官服等级森严,皇帝之服有大裘冕等14种,太 子之服有衮冕等6种,皇后之服3种,皇太子妃之 服3种百官之服一品为衮冕,二品为冕,三品为 毳冕,四品为绣冕,五品为玄冕,六品以下至九品 为爵弁服色皇帝用赤、黄,三品以上用紫,四品 用绯,五品用浅绯,六品用深绿,七品用浅绿,八 品用深青,九品用浅青平民百姓多为白衣唐代 女装无论贵贱大都由衫、裙、帔三大件组成上面 衫子的下摆系在裙腰中,裙子多半肥大,裙长掩地 肩上披帛,称为“帔服”,飘垂在腰间由于受胡风 影响,贵妇人还时兴袒露装,衫裙宽松富丽,袒胸 露乳唐代室内家具最有特色的变化是椅子椅子自 汉代从西域传入,初称“绳床”,坐位和靠背上有绳 子编成的垫子,四脚很低演化到唐代,取消了绳 垫,四脚变高,成了常用坐具,它使人们生活习惯 由过去的席地而坐改为垂足而坐唐代家用瓷器日 益丰富,唐三彩瓷器中有很多适宜于民间的家用器 皿金银器使用也开始增多,尤其是唐后期,中上 层人家使用金银器皿较为普遍隋唐五代时期,普通民众的宗教信仰除祖先崇 拜、佛道崇拜之外,还信仰多种自然神灵,宗教活 动的内容和方式丰富多彩,表现出若干新的时代特 征每个家庭都将供养、祭祀祖先置于宗教信仰活 动的中心地位。
佛事活动有写经、刻经、造像、建 庙、修石窟、斋僧,各种法会也时常举行这些活 动,有的以个人或家庭为单位进行,有的以集体的 方式举行主张修身养性、采饵服丹、修炼长生不 老之术的道教,在中上层社会人士中比较流行摩 尼教和景教信仰者主要是西域胡商和一些少数民 族,汉族人信仰的不多民间巫观风俗非常流行, 其中占卜、禳灾之风尤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