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从《诗经-郑风》看新郑建设中文化支撑.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08924590
  • 上传时间:2021-11-0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0.5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从《诗经?郑风》看新郑建设中文化支撑摘要:《郑风》涉及古代花草树木,婚姻习俗,河 流域文明,古人的生命情怀以及“仁”的思想提出,道家思 想的孕育以及交通商业贸易等等各个方面,这一切融合起来 彰显了新郑深厚的文化鹿蕴展望2014年,不难发现新郑 的发展有着丰富的古代文化支撑关键词:《郑风》;新郑;文化;经济 《诗经》中的《郑风》是产生在郑州市辖区溱洧河流域 的民间歌谣,是东周至春秋之间的作品作为河南省会的郑 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其拥有着底 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郑人东迁后,在今新郑建都,将这 种先进文化带到了东方,并很快和溱洧地区优美的自然环境 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和当时列国不同的生活情调溱洧文化 千年前的繁华古城溱水、洧水是中原古代两条有名的河流溱水源出新密 东北部东南至新郑县洧水汇合,也就是今天的双洎河同历 史上那些著名的大河一样,溱洧浸满了历史变迁的苦难与血 泪,滋润着新郑这片古老土地,成就了这方土地上的特殊文东迁后的郑国,是一个带着先进文化,如旭日东升,文赋纷华的新兴国家,一片繁华景象《郑风》中主人公的市民身份,以及其中所呈现出的开放风气和先进文化,使之得 到印证。

      《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 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切都!有女同行,……”即为贵 族青年男女的恋歌,城市市民生活的一隅《子衿》“挑兮 迗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是有关城阙的最 早记载《出其东门》中“出其东门,有女如云描写了 城东的繁华景象历史只是对过去的大笔泼墨,而诗歌是对 过去的细处描摹文化是一种无形存在,是一种生活方式 《郑风》正是以诗歌形式和丰富的情感内容,展示出春秋时 郑国作为新兴城市的文明风尚,展露出璀璨的文明之光郑韩古城地望的发掘以及出土的各种历史遗存也证明 郑国在当时的地位当时郑国的影响很大,不仅韩国迁后, 人们仍将韩国的都城称郑,而且连现今河南省会郑州得名, 也同郑国有着直接联系今郑州市区在古代即为郑国地域, 隋朝史称郑州一千五百年后的1954年,郑州成为河南省 会今天,溱洧流域已不仅是《郑风》的产生地,更是中华 文明的孕育、发展和壮大的核心地区,承载着三皇时代、五 帝时代、夏商周三代以及封建百代的文化它像一朵盛开的 奇葩,绽放在中原大地上,直到今天仍盛开不谢爱情之歌一一千年前的生命传唱水是文明的摇篮,而爱情——这一生命的永恒的主题,又常常依伴着河流。

      溱洧不仅是历史之河、文明之河,而且 是诗歌之河、艺术之河、爱情之河《诗经》中的婚姻习俗受当时社会制度、风俗习惯等的 约束,与后世受封建礼仪、三纲五常等众多禁忌下的扭曲变 态不同,呈现出坦荡直率、大胆纯真的特点《周礼》规定: “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着不禁;”奔者不禁 竟来自官方法律条陈无怪《有女同车》男子对女子钟情, 就大胆表白,不妨视为先民的火热情书;《褰裳》中对情人 语带戏谑中近于满不在乎的语气;《子衿》中女子的大胆告 白,一日不见如隔三日的坦率倾诉;更具代表性的便是《溱 洧》中初具规模的男女幽会,竟是集体性质的爱情活动男 女爱情,本为人之本色这种大胆纯真的态度,自非后世所 可以想见当然除了婚外爱情诗以外,也有婚内夫妇之间的 诗篇像《缁衣》中为丈夫缝补操劳的妇人,洋溢着家庭的 温馨;《遵大路》则是弃妇的不舍与对“二三其德”的丈夫 的谴责;《出其东门》中丈夫对婚姻忠贞不二的表白,若是 女子对婚姻忠贞不二的表白,一定是正常的,而这里一男子 的大胆表白恐怕连现在也有些难以适应不可否认,《郑风》提供的丰富的爱情婚恋模式在中华 传统文化上对中国爱情诗文的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此外, 其在婚恋制度上的率性恣肆,朴实天真,既于了解周代婚姻 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也可窥视上古婚姻的遗风遗俗。

      花草精神 人与自然的和谐之光《郑风》中的诗人们往往借香草美花或比兴,或抒情,让自然中的花草等植物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婚恋、祭祀等联 系起来,挥毫出一幅幅先民与自然和谐亲密的优美画卷在 这里,“花草精神,水月的颜色,都是诗意,诗境的范本 (宗白华《美学散步》)这里有“颜如舜华”的美人,有鲜艳欲滴的茹令,有肌 肤若“荼”的妇人云集,有上巳之日,手执兰草的男女,有 互赠芍药的恋人芍药一名最早见于《郑风•溱洧》:“维 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芍药”芍药又名江蓠,古代情 人在将离时互赠此草,表示彼此即将离别而最有名的芍药 诗句莫过于姜夔的《扬州慢》中:“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 谁生时至今日,一提起芍药,人们便会想起扬州芍药, 殊不知郑人在两千七百多年前已经识得其绰约风姿,娇艳红 颜三月正值寒冬刚去,阳春到来之际,万物复苏,三三五 五的男男女女,说说笑笑,手执兰草袪除不祥迟迟春光, 万人空巷,人山人海,戏鱼弄花,看云卷云舒,听莺歌燕舞, 春花烂漫的溱洧河畔,互赠芍药,以结情好《郑风•溱洧》 将这生动热闹的场面活现出来由于兰长在水边泽畔,清幽 高雅,虽处幽涧,仍暗自散香,深得后世文人雅士的赏爱 从屈原香草自喻到孔子“芝兰当为王者香”,乃至后世历代 诗人,赞美兰之清雅高洁的不计其数。

      其甘处幽僻,暗香浮 动的品格,不愧为“花之君子”《郑风》中《有女同车》、《山有扶苏》、《东门之令》以及《溱洧》各篇出现的舜、桥松、荷花、茹令、兰草、芍药 等众多香草,虽未与人品形成某种程式化定式,无疑其以花 比人,或以人比花影响了屈原之香草美人意象今天,花草 中有我们先袓的爱情见证,有绵绵不绝的忧愁,又有无可奈 何的壮志未酬,有对故土的炽热情怀,更有我们先人久咏不 衰的爱国之情,花草文化汲取了两千多年传统文化孕育而 成或许《郑风》之“花草”也可顺古老的溱洧河流而下, 成为今日新郑的一段佳话我们不难看出,《郑风》涉及古代花草树木,婚姻习俗, 河流域文明,古人的生命情怀以及“仁”的思想提出,道家 思想的孕育以及交通商业贸易等等各个方面,这一切融合起 来彰显了新郑深厚的文化底蕴当历史的车轮进入21世纪 后,要充分展示新郑文化的魅力,发挥新郑文化的潜力、增 强新郑文化的吸引力,才能形成推动新郑崛起的新动力参考文献:[1] 程俊英.诗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 8[2] 刘玉娥.溱洧之歌:《郑风》与《桧风》[M].郑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9[3] 杨景龙.试论《诗经》作品的意境[N].集宁师专学报,2001-06-23 (2)[4] 徐光春.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N].河南日报, 2007-2-7 (8)。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