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pdf
30页1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包括两大块: 植物:1 我们知道的植物2 观察一棵植物3 观察叶 4 这是谁的叶5 植物是“活”的吗6 校园里的植物 比较与测量:1 在观察中比较2 起点和终点 3 用手来测量 4 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5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6 做一个测量带7 比较测量带和尺子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安排了两个单元的内容 “植物”单元,将引领学生认识自己身边的各种各样的植物,尝 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观察植物的叶子的形状、 大小、 颜色及其变化 “比较与测量”单元,让学生在亲身观察和动手测量中,感知物 体有大小及形状的不同认识一些测量工具,体验不同工具的测量方 法以及准确性 学生情况分析: 作为刚跨入小学学习生活的一年级学生,对全新的课程充满了好 奇和渴望,这也为上好科学课带来了契机加上本册教材安排的内容 贴近学生生活,相信他们会倾注更多的热情来学好这门课程大多数 学生会喜爱科学,特别是男生,对于科学实验课充满了期待但由于 之前没有系统的接触过这门课程,缺乏相应的学习方法,课堂主动参 与思考性也会不足,今后要在这几方面多多强化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知道身边常见植物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简单分类以及 用途。
让学生在观察中感知不同植物的叶子的大小、形状及颜色的不 同 2.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认识一些简单的比较与测量的方法,了 解生活中常用的尺子、体温计、温度计、卷尺、卡尺等不同的测量工 具学习制作测量纸袋,学习用测量纸带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2.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3.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4.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5.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 工, 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 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6.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 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究欲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 处的意识 3.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 3 我们去探索,科学不迷信权威 4.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 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5.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 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知道身边常见植物的名称, 了解它们的简单分类以及 用途让学生在观察中感知不同植物的叶子的大小、形状及颜色的不 同 2.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认识生活中常用的尺子、体温计、温度 计、卷尺、卡尺等不同的测量工具,初步了解它们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 1.学习制作测量纸袋,学习用测量纸带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在科学实践活动中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 发 现和提出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以及和同学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课时:13 课时 4 教学进度安排 周周 次次 具体教学内容安排具体教学内容安排课时课时 1 植 物 学生入学教育1 1 2 1.我们知道的植物1 3 2.观察一棵植物1 4 3.观察叶1 5 4.这是谁的叶1 6 国庆放假 7 5.植物是“活”的吗1 8 6.校园里的植物1 9 比 较 和 测 量 1.在观察中比较1 10 期中考试 11 2.起点和终点1 12 3.用手来测量1 13 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1 14 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1 15 6.作一个测量纸带1 16 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1 17 期末测评1 5 1.1.我们知道的植物我们知道的植物 教学内容:我们知道的植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植物,使学生初步具有研究植物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观察活动中认识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搜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搜集、整理、交流资料,认识自然界里的植物是 多种多样的 教学难点:怎样观察、描述植物 教学准备:课件、一些植物图片、绿植等 课时:一课时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认识书上图上的植物 1.我们已经知道自然界中生长着许许多多的植物, 人类已经发现 的植物有 30 多万种 2.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 (学生分组交流自己知道的植物,展示 自己的小成果) 3.找找课本大图中哪些是植物?个别同学说说,其他同学补充 4.塑料花是植物吗?学生讨论交流,老师引导学生明白:塑料花 不是植物 二.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1.课前同学们采集了一些植物,搜集里一些有关植物的资料,下 面在组内给同学介绍一下 2.选择组内你认为最有趣的资料或采集的植物介绍给大家 三.认识校园中的一些植物 1.我们校园中也有各式各样的植物,看一看你们认识哪些? 2.校园中的植物,在冬天哪些是落叶的?哪些是不落叶的? 四.拓展活动 课外选择一种方法种植一种植物,通过画画或拍照的方法记录它 的生长情况。
老师引导学生掌握步骤方法,学生分组交流自己准备种 什么,打算如何去做 五.作业设计: 课外选择一种方法种植一种植物,通过画画或拍照的方法记录它 的生长情况 6 2.2.观察一棵植物观察一棵植物 教学内容:观察一棵植物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与技能: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过程与方法:1 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 外部形态特征 2 在教师引导下,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3 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科学情感、态度:1.对常见植物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能认真 观察、认真记录 2.体会植物是有生命的,要爱护植物 教学重点: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教学难点: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教学准备:凤仙花、记录单、植物拼图、课件 课时:一课时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教师导语:星期天,维尼熊去植物园游玩,植物园里的植物 真多啊!(板书:植物)小朋友,我们跟维尼熊一起去看看,他看到 了哪些植物? 2.在游玩中,维尼发现了一种不认识的植物,怎么办呢?小熊维 尼决定好好观察这棵植物,回去问问见多识广的跳跳虎 二、观察一棵植物 1.整体观察植物 拿出教师准备的一盆大的凤仙花,学生观察说说看到的情况。
在 学生的交流中呈现植物的结构:根、茎、叶 2.观察植物的茎和叶 (1)为了观察得更仔细,小熊维尼决定走近这棵植物的茎和叶 走近了我们除了可以用眼睛观察,还可以用什么来观察?(在交流中 板书:鼻子、手,同时强调要轻轻摸) (2)学生观察茎和叶 (3)交流观察到的信息 (在交流中强调说的习惯和听的习惯 三、画一棵植物 过渡:听了大家的观察交流,觉得我们班的小朋友很厉害如果 把这棵植物画下来,再去问跳跳虎,肯定能认出这是什么植物怎么 画呢?我们先来看看科学记录单吧! 7 1.教师示范科学记录单的使用 1)请学生拿出科学记录单,教师在展台显示科学记录单 2)老师指导学生填写姓名、日期 2.指导画一棵植物 1)教师示范画植物的顺序、方法在示范的过程中,强调边观察 边画,顺序是:茎叶根 2)观察植物的根,指导画根 3.交流评价画的植物 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围绕科学记录的真实性进行研讨和评价 四、小结 过渡:你的介绍,看了你们画得画,认出了这棵植物,原来它是 凤仙花!(PPT 出示) 发现大家这么厉害,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考考大家,你们能接 受挑战吗?(投影逐块展示拼图) 1.请两位学生分别来拼两种植物的拼图,并找出根、茎、叶。
2.这是两棵大树,如果我们要去观察拼图中这样的大树,我们可 以怎样去观察呢? (PPT 播放其中一棵树的远景、 近景、 茎叶的特写 ) 3.结束:今天小朋友们在课堂上表现得很棒,我们一起认识了植 物上有根、茎、叶,我们还学习了科学的观察课后大家去校园里找 找植物,用今天的方法去观察它 五.作业设计:画一株植物,要具有根茎叶结构 8 3 观察叶 教学内容:观察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引导学生知道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叶在形状、大小、 颜色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 2 引导学生知道植物的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 过程与方法: 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 语言进行描述 2 通过观察、比较各种各样的叶,认识到植物的叶具有相同和不 同之处 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植物的叶表现出探究兴趣 2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 3 认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重点: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 变化也会死亡 教学难点: 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学生准备:校园中各种形状的叶,一根长有叶芽、嫩叶、老叶的植 物枝条,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课件 课时:一课时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出示几片叶柄、叶片、叶脉都比较清晰完整的叶的图片, 让学 生说说图上是什么叶,学生能说出最好,说不出时可直接告诉学生 2.提问 “这些叶是什么样的?都有什么特点?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学生会发现叶都有叶片、叶脉和叶柄具体名称不作要求) 3.提问: “是不是只是一片叶是这样的呢?你们有没有在其他叶 上见过这些部分?” 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叶具有相同的结构,为后面 的“画一片叶”打基础 二、观察各种各样的叶 1.出示需要观察的各种叶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认识这些叶, 知道它们的名称 2.接着出示各种叶,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名字,和图片做比较,判断 9 这些是什么叶 3.知道了叶的名称后,让学生观察、比较各类叶的不同之处在 观察之前, 教师应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通过看、摸、闻等方 法比较叶在颜色、大小、硬度、形状、厚度、气味等方面的不同之处 4.观察之后,全班交流,对观察结果进行总结和整理 交流过程可 以围绕“叶是什么颜色的?”“叶的大小如何?”“叶的形状是什么样 的?”等问题进行。
5.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给叶排序来认识叶的大 小通过比较、描述,学生发现叶的颜色大多数是绿色的,但也有其他 颜色 学生通过发现叶的大小不同,形状多种多样,从而感受到叶的多 样性叶的形状只要求学生能用“像什么”来表述即可 6.教师组织“猜叶子”的游戏教师或者学生描述叶的特点,让 其他同学猜一猜这是什么叶比如描述“这个叶的形状是椭圆形的, 轮廓像锯一样,这是什么叶呢?” 游戏后,教师可以进行总结,“我们 能猜对叶子,是因为不同的叶的形状和其他许多方面是不同的” ,帮助 学生更充分地认识叶 三、观察同一棵植物的叶 1.先出示采自同一根植物枝条上的嫩叶和老叶,让学生比一比, 判断它们是不是同一种树叶 2.提出观察任务“它们有哪些不同?”给每个小组提供一根枝条, 让学生对这根枝条上不同生长阶段的叶进行比较 (学生自然而然就 会关注到颜色浅、比较小的是“小时候”的叶,颜色深且比较大的是 “长大后”的叶,教师可以顺势告诉学生,“我们通常把这样的叶分别 称为嫩叶和老叶” 叶是有生命的,从叶芽开始,会长大、会死亡 四、画一片叶(活动手册) 1.先让学生说说需要画出叶的哪些部分 2.画法需要教师指导,先画叶片、再画叶柄,最后画叶片上的叶 脉。
教师在示范时, 可以手持一片叶,边观察边画,学生跟随模仿学 生画完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交流, 让其他同学来猜猜画的是哪一片 叶 五、拓展 做叶画在课堂上展示几幅叶画图片, 最好是实物作品让学生 在课后进行作品可做展示 10 4 这是谁的叶 教学内容:这时谁的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 2 能说出周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