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精品]关于菊花白锈病传染途径及防治措施.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06153978
  • 上传时间:2021-10-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4.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关于菊花白锈病传染途径及防治措施随着我国花卉事业的蓬勃发展,商品性花卉在国际上的交流和销售也口益频 繁有些花卉病害也随之传播、蔓延开来今年,在沈阳地区的“日本多头小菊” 上和“四季菊”上发现了一种以前从未发生过的新病害根据病株症状和病原菌 鉴定结果为堀氏菊柄锈菌(puccinia horiana p.henn.)引起的菊花白色锈病该病为检疫性病害,其传播迅速,危害严重,给生产及观赏造成极大的损失 国内仅在上海曾有发现,且仅见于从口本引进的菊花打插苗中,系由引种时插穗 带病所致菊花白色锈病在沈阳发现,且危害中国菊花品种确为首例该病在国外早有发现,病原已确定,但其侵染途径、发病规律灯可能涉及所 在地的生态条件或工作方法不同,故结论有所不同,而国内尚无次方面的报道 本次试验进行了该病病原菌的鉴定,对其侵染途径,发病规律作了初步的研究, 希望对有效地防治该病有所帮助1 .症状观察及描述在观察中发现,此病一幽主要危害菊花叶片,发病初期栽叶背上出现白色的细小斑 点,逐渐扩大并在其上形成疱状突起,即冬饱子堆饱子堆逐渐增大,并由白色 变为浅黄褐色直径2—5mm,每片叶背面生有抱子堆2〜140个叶片正面病斑 稍凹陷,浅黄色至黄绿色,有少数叶片的病斑上也生有小块的白色胞子堆。

      饱子 堆的生长不受叶脉限制病情严重时•,泡子堆互相愈合,造成叶片早期枯黄、脱 落,以致植株死亡2 .病原菌鉴定从“ 口本多头小菊”和“四季菊”病株上分别取样,用水作浮载剂制片,在10 倍显微镜下观察两个样品的饱子均为双泡,分隔处微有缢缩,淡色,棍棒形至 梭形,顶圆形或尖突,基部狭窄,平滑,柄不脱落,用接目测微尺测法,量撤了 50个“多头小菊”上的抱子长、宽及尾长,数据如表(一)所示计算得泡子 大小为 38.1-41.6X11.7^13. Oum,尾长 36.4~42.2um根据田间病株的症状及病组织中所观察到的抱子形态及大小与文献记述的菊花 白色锈病的症状及病原一致因此,在沈阳地区发生的菊花新病害确定为菊花白 色锈病C表(一)序号长度(格)宽度(格)尾长(格)141.23.324.31434.11.23.244.11.34.1551.14.2641.54.3741.25.284.71.34.893.61.23.11041.13.2 II4.11.25.2124.31.24.213415.6144.31.13.2153.81.24.2164.71.23.8173.61.33.6184.11.54.31951.23.9203.81.24.5214.11.35.12241.14233.21.82.82441.34.7254.313.726414.1274.61.25.2283.81.23293.71.34.9304.11.34314.11.43.63241.34.2334.21.43.53441.43.3353.81.25.2363.91.64.2374.11.24.3383.51.43.8394.61.23.6403.41.44.6413.41.53.2424.51.33.7433.51.24.5444.51.54.2454.81.35464.51.42.4474.71.54.1484.11.34.2493.51.33.5503.91.14.2注:1.1计算公式:平均值:如3 .接种实验:3.1接种材料与方法:3.1.1供试材料:供试菊花品种为“荷兰白”和“地被菊”,供试菌原为从“日本 多头小菊”病株上挑取的小块锈泡子病菌。

      3.1.2方法:(1) 侵染途径测定:采用菊花叶片正面和背面分别接种作对照2) 发病规律测定:“荷兰白”用培养皿内的离体叶片和水培植株的叶片分别接 种作对照;“地被菊”用培养皿内的离体叶片,水培植株的叶片和盆栽植株的叶 片分别接种作对照3) 接种方法:将叶片用酒精棉球擦洗正反两面,清水冲洗干净后,用解剖针 挑取直径1mm左右的饱子堆,涂抹于叶片正面或背面,每片叶片涂两块水培 植株和盆栽植株外罩塑料袋保湿96小时,而后每天喷水保湿室内温度为 20-25C,每天观察一•次3. 2接种实验结果与分析3. 2. 1接种后症状观察:(1) 荷兰白:a. 培养皿内的离体叶片:背面接种的叶片于接种后第14天,在叶背出现病状 接种的饱子堆旁边长出白色点状的小突起,即饱子堆其周围及叶片其他部位出 现园韵状病斑,颜色浅于叶色,对着光照可发现暗斑第15天,病斑呈现出浅 黄色,其上也长出白色突起而后,饱子堆逐渐增大,增多,最后由白色变为浅 褐色,生长不再明显饱子堆直径0. 5^2. 0mmo接种后第17天,叶正面与背面 病斑相对应处出现浅黄色病斑,稍凹陷第25天,叶正面病斑上长出白色疱状 突起,即冬抱子堆正面接种的叶片上泡子堆逐渐腐烂,而在接种后第16天,于叶背面长出白色疱 状突起。

      第25天,叶正面也长出白色饱子堆饱子堆直径0. 2^2. Omrnob. 水培植株的叶片:背面接种的叶片栽接种后第22天,叶背出现白色饱子堆 直径0. r2.0mmo第23天,叶正面与叶背面饱子堆相对应处出现浅黄色病斑地32天,叶正面病斑上出现白色抱子堆直径0. TO. 3mm,正面接种的叶片均 没有感染发病2) 地被菊:所有的叶片在接种后均未感染发病3. 2. 2侵染途径和潜育期:“荷兰白”在培养皿内的离体叶片和水培植株上的叶片均是在叶背面首先感染发 病,且接种方法为涂抹法,说明抱子是由叶背面的气孔侵入的培养皿内的离体 叶片的潜育期分别为14天和16天而水培植株的为22天,说明潜育期在不同 的湿度条件下有所不同该温度下(20、25 C )的实验结果与u R. Zandvoort, C. A. M. Grocuegen and J.C.Zandoks"报道的实验结论(见表 (-))相似表(二)实验温度 T(C)10172130潜育期 days (天)13121229天未发病3. 3. 3影响发病的因素:(1) 温度:不同温度下,潜育期不同(见(表二)),故发病时间不同2) 湿度:湿度大,有利于病菌泡子萌发及侵入叶片,故发病快。

      如培养皿内 湿度较大,故叶片发病快3) 通风条件:不同的通风条件,病情发展方式不同空气流通性好,饱子成 熟后随气流飞散,侵染新的叶片,发病面积大,泡子堆多生于叶背,如田间病株; 反之,由于空气流通性差,泡子成熟后在原处继续侵染,穿透叶片,在叶正面长 出较多的泡子堆如培养皿内的离体叶片4) 品种:不同品种抗病性不同,如“荷兰白”表现感病,而“地被菊”不感 病,表现免疫4. 发病原因浅析及防治方案设计:4.1发病原因浅析:“日本多头小菊”植株普遍发病,病情严重,根据文献及实 验结果说明,系由国外引进插穗带菌而入所致与之相隔30多公里的“四季菊”, 仅有少数植株发病,病株附近的植株并未发病或病情极轻;棚内通风良好,土壤 干燥,不具备自然发病的条件,故推测是由别处飞来的病菌胞子传染所致,但泡 子来源尚需调查4. 2防治方案设计:此病菌多发生在叶背面,棚内菊花植株长势好,高1.2米左右,喷洒药剂不能彻 底防治,故应做好打插前母株的消毒处理工作打插后以预防为主,发病后要及 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具体方案如下:(1) 选无病的植株作繁殖材料,歼插浅蘸取250ppm的氧化萎锈灵消毒2) 利|植地要求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土壤肥沃,通风透光。

      3) 植株密度适当,不过量施氮肥4) 发现病叶,立即摘除烧毁,开花结束后,消除病株5) 发病期间,可喷洒1: 1: 200波尔多液,每隔10~15天喷1次,粉 锈宁、新星、百菌清等药剂也能起到暂时抑制作用6) 冬芽假植时,用46. 1 C的温水浸5分钟,可完全消毒,对其生育无 妨碍5. 结束语:在该实验中,得到了田秀玲老师的悉心指导,在此表示感谢参考文献:1、 张中义 观赏植物真菌病害 中国农业出版社2、 金波 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 中国林业出版社3、 徐明慧花卉病虫害防治金盾出版社4、 欧阳铁、吴帮承观赏植物病害 中国农业出版社5、 J. S. W. Dickens Treatment of Chrysconthemum Stools against white Rust (puccinia horiana P.Henn)plant pathology 1978.27 118^1196、 R. Zandvoort on the incubation period of puccinia horiana Nethland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 74(1968), 128^130.。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