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2018.docx
24页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2018 )医疗急救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是科学的,符合当地 实际的,盘活了医疗急救资源,提升了急救能力和水平下面是小编 整理的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欢迎大家阅读 !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为了保障公众生命健康权益,规范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提高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能力和水平,及时、有效抢救急、危、重患者,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 条例本条例所称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是指院前医疗急救机构按照调度机 构的调度,在将急、危、重患者送达院内医疗急救机构救治前开展的 以现场抢救、转运途中紧急救治和监护为主的医疗活动以及与院内医 疗急救机构的交接活动本条例所称调度机构,是指受理院前医疗急救呼叫、调派院前医疗 急救机构提供服务的机构本条例所称院前医疗急救机构,是指符合国家和本市规定的条件, 从事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医疗机构本条例所称院内医疗急救机构,是指具有急诊抢救能力,接收、救治院前医疗急救机构转运患者的医疗机构第三条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是政府举办的公益性事业,是基本公共服 务和城市安全运行保障的重要内容。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工作的领导, 对全 市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实施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服务规范、统一监督管 理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研究建立符合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特点 的管理体制,明确划分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责任,并将院 前医疗急救服务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区人民政府按照全市统一规划,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院前医疗急救机 构设置规划的组织实施第五条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事业纳入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规划,持续保障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事业发展投入,保障本 行政区域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需要相适应第六条 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主管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工作, 负责组织、协调、监督管理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活动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在区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业务指导下,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活动进行 监督管理发展改革、财政、规划、国土、人力社保、民政、公安、交通、教 育、通信管理等部门按照各白职责,做好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相关工作务规范和收费标准,持续提供院前医疗急救服务院内医疗急救机构应当配合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做好转运急、危、重 患者的交接工作。
第八条单位和个人应当尊重、配合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开展院前医疗 急救服务,白觉维护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秩序第九条 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应当开展医疗急救公益性 宣传,普及医疗急救知识,提高社会医疗急救意识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将医疗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作为地方课程专题教育内容,在专业组织的指导下,开展适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的针对 性培训,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白救、互救能力第十条鼓励单位和个人通过公益捐赠、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院前 医疗急救服务,支持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事业第十一条鼓励医学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急救和 急诊医学相关研究,提高医疗急救和急诊医学科学技术水平;鼓励院 前医疗急救服务使用先进医疗科学技术本市倡导中医药诊疗技术和方法在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中的推广和应用第二章服务机构第十二条 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市规划、国土部门应当根据本市医 疗机构设置规划,综合考虑城乡布局、区域人口数量、服务半径、交 通状况和院内医疗急救机构分布情况、 接诊能力等因素,编制本市院 前医疗急救机构设置规划,统筹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及其急救工作站的 布局,并向社会公布第十三条设置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及其急救工作站,应当符合本市院 前医疗急救机构设置规划。
现有的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及其急救工作站设置不符合规划的,由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按照规划组织调整第十四条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及其急救工作站的建设应当符合统一 的标准具体标准由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根据国家标准和本市实际情 况制定第十五条 院内医疗急救机构的名录、地址、急诊抢救能力等信息, 由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定期统计、更新,并向社会公布第十六条在有突发事件或者其他公共安全应急需要的情况下,全市 院前医疗急救机构、院内医疗急救机构及其人员和急救车辆, 应当接 受政府或者有关行政部门的统一指挥调度第十七条 调度机构应当与110、119、122等城市公共服务平台建立 联动机制,共同做好突发事件和其他公共安全应急处置工作第三章服务规范第十八条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制定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规 范和质量控制标准,并向社会公开;市、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对 院前医疗急救机构执行服务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的情况进行日常监 督检查和定期考核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定期组织急救业务培训第十九条 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专用呼叫号码为 120999为市红十字会履行救护、救助、救灾职责的呼叫号码市红十 字会可以协助政府提供部分院前医疗急救服务。
市红十字会提供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应当按照全市统一的规划设置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及其急救工作站, 遵守统一的服务规范,并接受卫 生计生行政部门的统一监督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恶意拨打、占用急救呼叫号码和线路第二十条 调度机构应当根据人口规模、急救呼叫业务量,设置相应 数量的专线线路,保证急救呼叫畅通,并配置专门的调度人 员24小时接听急救呼叫调度人员应当掌握医疗急救知识、院前医疗急救机构设置基本情况 和院内医疗急救机构接诊能力,及时接听急救呼叫,询问并记录 患者信息,根据国家和本市有关标准进行分类登记处理对急、危、 重患者,按照就近原则迅速派出院前救护车;对非急、危、重患者, 告知其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解决急、危、重患者的具体标准,由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制定患者及其家属或者现场相关人员应当配合调度人员询问,如实提供 患者病情、位置、联系方式等信息第二十一条 院前医疗急救机构的急救人员应当及时接听派车, 在规定时间内出车;及时与患者及其家属取得联系,询问病情、指导 白救;按照医疗急救操作规范对患者实施救治,并将患者及时转运至 院内医疗急救机构;按照规定标准收取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费用,不得 因收费问题延误救治。
第二十二条 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应当根据患者情况,遵循就近、就急、 满足专业需要、兼顾患者及其家属意愿的原则,将患者及时转运至具 有相应急诊抢救能力的院内医疗急救机构患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由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决定送往相应的 院内医疗急救机构进行救治:(一) 病情危急、有生命危险的;(二) 疑似突发传染病、严重精神障碍的;(三) 其他法律、行政法规有特别规定的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和急救人员不得为谋取本单位利益或者个人利益,违反患者转运原则患者转运的具体办法由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制定第二十三条 患者被送达院内医疗急救机构前,调度机构和急救人员 应当与院内医疗急救机构进行沟通,将患者有关情况提前告知拟转运 的院内医疗急救机构,院内医疗急救机构应当做好接诊准备患者被送达院内医疗急救机构后,急救人员应当与接诊医生、护士交接患者病情、初步诊疗及用药情况等信息,并按照规定填写、保存 病情交接单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协调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和院内医疗急 救机构建立有效衔接机制具体办法由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制定第二十四条 院内医疗急救机构应当设置专线,并保持 24小时 畅通,保证与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调度机构、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及时 沟通院前医疗急救相关信息。
院内医疗急救机构应当坚持首诊负责制,不得拒绝接收院前医疗急 救机构转运的急、危、重患者确因特殊情况需要转院治疗的,应当 由首诊医生判断转运安全性,并联系接收医院,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 提下转运至其他院内医疗急救机构第二十五条 院前医疗急救机构不得擅白停业、中断提供院前医疗急 救服务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因故停业、中断提供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应当 至少于停业、中断服务前两个月向原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 计生行政部门报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采取必要措 施确保该区域内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不受影响第二十六条 院前医疗急救机构、院内医疗急救机构应当做好医疗急 救信息的登记、保存、汇总、统计、分析等工作,并按照规定报送市 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具体办法由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制定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院前医疗急救信息平台,实现全市院前医疗急救信息共享互通第二十七条 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 根 据区域人口状况、交通状况和院前、院内医疗急救机构分布情况,合 理确定院前救护车配备数量,报市人民政府批准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应当建立院前救护车定期查验和报废制度,保持车况和车载医疗设备、物品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确保车辆处于正常待 用状态。
第二十八条院前救护车应当统一喷涂院前医疗急救标识和呼叫号码,安装符合国家标准的标志灯具和警报器, 不得用于院前医疗急救 服务以外的其他活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规定擅白配置、使用院前救护车提供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不得设置、使用标志灯具、警报器院前救护车应当安装计价器,并在明显位置粘贴价格公示,标明收 费项目名称、标准及价格举报第二十九条 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应当为有需要的急、 危、重患者提供 搬抬服务,患者家属和现场相关人员应当予以配合第三十条 每辆院前救护车应当配齐包括驾驶员、医师、护士、担架 员等急救人员,具备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搬抬服务的能力第三十一条从事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工作的医师应当依法取得医师 执业资格,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一) 临床类别急救医学专业;(二) 临床类别非急救医学专业的医师,应当在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指定的机构接受急救医学专业系统培训或者专业进修,并经考核合 格中医类别医师应当按照其执业范围从事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工作从事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工作的护士,应当依法取得护士执业资格 驾驶员、担架员应当经过院前医疗急救机构组织的急救技能培训并考 核合格第三十二条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可以聘用医疗救护员按照国家相关 规定开展辅助性医疗救护工作。
医疗救护员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经培训、考核合格后,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院前医疗急救机构聘用医疗救护员, 应当审 核其职业资格,并进行岗前培训、考核;未经考核合格的,不得聘用本市医疗救护员职业资格管理和聘用、培训、考核的有关规定,由 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会同市人力社保行政部门制定第三十三条 市发展改革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市 人力社保行政部门,根据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成本和居民收入水平等因 素确定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收费项目和标准,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适 时调整,并向社会公布本市将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产生的医疗服务费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报销范围具体办法由市人力社保、卫生计 生行政部门会同市有关部门分别制定第三十四条患者及其家属应当按照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收费标准支 付费用患者及其家属因白身原因拒绝接受调度机构已派出的院前救护车提 供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应当支付已经发生的院前救护车使用费第四章服务保障第三十五条院前医疗急救机构、院内医疗急救机构及其急救人员依 法开展院前医疗急救活动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扰、阻 碍其正常工作第三十六条院前救护车执行院前医疗急救任务受法律保护,并享有 下列权利:(一) 依法使用警报器、标志灯具;(二) 使用公交专用车道、消防车通道、应急车道;(三)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受行驶路线、行驶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