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三单元+《阁夜》+同步练习1.doc
4页《阁 夜》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岁暮阴阳催短景 景:景色B.天涯霜雪霁寒宵 霁:雪止C.三峡星河影动摇 星河:天上的群星D.人事音书漫寂寥 漫:徒然、白白地解析:选 A A 项, “景” ,同“影” ,日光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夷歌数处起渔樵(数词,几,几个)众数虽多,甚未足畏(名词,数目,数量)B.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名词,几率)范增数目项王(副词,屡次)C.岁暮阴阳催短景(名词,指晚上)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名词,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D.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形容词,阴冷)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副词,暗中,暗地里)解析:选 B B 项, “则胜负之数”的“数”为名词,命运3.名句默写1) ,天涯霜雪霁寒宵杜甫《阁夜》)(2)五更鼓角声悲壮, 杜甫《阁夜》)(3) ,夷歌数处起渔樵杜甫《阁夜》)(4)卧龙跃马终黄土, 杜甫《阁夜》)参考答案:(1)岁暮阴阳催短景 (2)三峡星河影动摇 (3)野哭千家闻战伐 (4)人事音书漫寂寥二、诗歌鉴赏4.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野 望杜 甫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注] 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1)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两项是( )A.首联中的“白雪”与“清江” B.颔联中的“诸弟”与“一身” C.颈联中的“供多病”与“答圣朝” D.尾联中的“出郊”与“人事” E.尾联中的“时极目”与“日萧条” 解析:选 DE 古诗中的对仗,要考虑到词性、平仄等因素A 项中“白雪”与“清江”词性相对,色彩“白”与“清”相对,名词“雪”与“江”相对;B 项中“诸弟”对“一身” ,数字相对;C 项中“供多病”与“答圣朝”动宾结构相对D 项中“出郊”是动宾, “人事”为定补,不对仗;而 E 项的“极目”与“萧条”词性不对, “极目”为动词,“萧条”为形容词2)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答: 参考答案:首联以景写情,三城边防堡垒白雪皑皑,传达忧国之情,看到送别之地,流露思家之情。
颔联接着第二句,通过写兄弟远隔,自己孤身飘零,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及自己的悲苦之情颈联暗接全诗第一句,写自己年老多病、无以报国,表达无奈和郁闷之情尾联下句直接表达对家国之事的忧虑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独 坐[注]杜 甫悲愁回白首,倚杖背孤城江敛洲渚出,天虚风物清沧溟服衰谢,朱绂负平生仰羡黄昏鸟,投林羽翮轻[注] 这首诗作于 764 年秋,当时杜甫漂泊西南,在严武幕府中任节度参谋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悲愁回白首,倚杖背孤城” ,表明诗人此时已入暮年,愁绪满怀,他背对孤城,倚杖而坐,孤单落寂B. “江敛洲渚出,天虚风物清” ,写水势变小,江中露出了小块陆地,天空高远,气候清爽,令人心情愉悦C. “朱绂” ,指古代礼服上的红色蔽膝后多借指官服,诗中指做官,和“白首”一样都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 D.诗中写“江” “天” “沧溟” ,交代了所处环境,视野开阔,意境雄浑,有别于诗人一贯的沉郁顿挫风格E.这首诗写了作者秋日独坐所见之景及其丰富的内心感受,景中寓情,情中有景,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解析:选 AE B 项, “令人心情愉悦”理解有误;C 项, “都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分析有误;D 项, “有别于诗人一贯的沉郁顿挫风格”分析有误。
2)尾联写了怎样的景象?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参考答案:第一问:黄昏之际,归鸟投林、羽翼轻盈的景象第二问:既含有诗人对倦鸟归来的羡慕,又饱含人生暮年漂泊孤独、仕途失望、思乡盼归的隐痛三、语言表达6.请根据下面的例句,运用比喻仿写句子山水田园诗是乡村牧童的一支短笛,清新而幽雅,绿林、青山、落日、孤烟,尽收眼底边塞诗是大漠沙场的一弯冷月,奇瑰而雄健,黄沙、雪峰、烽火、弓刀,豪情填膺李白诗是 杜甫诗是 参考答案:(李白诗是)倚天长啸的一柄长剑,逸兴遄飞,蜀道、飞瀑、美酒、芙蓉,纵情山水杜甫诗是)幽咽泉流中的一弦琵琶,忧愤而慷慨,风急、猿哀、浊酒、涕流,肠系黎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