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129].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534639959
  • 上传时间:2023-11-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9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能力目标     1、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情感目标     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     1、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2、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 教学方法     诵读法 、品读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其中有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像三国时曹操击败袁绍的官渡之战,孙刘联军大败曹操的赤壁之战,东晋谢安、谢石、谢玄等人使北方前秦苻坚统率的百万大军感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淝水之战,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而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之间的长勺之战尤其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称赞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长勺之战是“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

      今天我们学习《曹刿论战》这篇课文就是谈论长勺之战的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理解在长勺之战中,弱小的鲁国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齐国,曹刿的战略思想是什么,它对我们有哪些启发二 、解题①《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情况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孔子写的鲁国历史《春秋》所编由于《春秋》记事过简,近于大事年表,一般人难以读懂,而《左传》叙事较为详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又为《春秋》作了较为详备的注释,所以后人又称《左传》为《左氏春秋》《左传》保存了重要的历史史料,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同时,它又善于剪裁,叙事清晰,描写人物生动,又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② 关于历史散文体例     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     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

          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体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 ③课文谈论的是古代战争故事这次战争发生的时间是春秋初期,交战双方是强大的齐国和弱小的鲁国交战地点是鲁国的长勺,所以史称长勺之战发生战争的原因是齐襄公时,政令无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避难后来齐襄公被公孙无知所杀,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王位,称为齐桓公后来鲁国也送公子纠回齐国争夺王位,结果被齐桓公打败,齐桓公逼鲁庄公杀掉公子纠鲁庄公十年(前684年)齐桓公又借口鲁国曾经帮助公子纠与他争夺齐国君位,再次举兵攻鲁,两军战于鲁国长勺,结果弱小的鲁国战胜了入侵的强大的齐国三、整体感知1、给下面的字注音:刿(guì) 又何间焉(jiàn) 鄙(bǐ) 弗敢专也(fú) 小惠未编(biàn) 玉帛(bó) 小信未孚(fú) 公与之乘(chéng) 辙(zhé)夫战(fú) 轼(shì) 旗靡(mǐ)2、引导学生对照注释疏通,提出问题理清课文大意,复述课文内容 (1)这篇文章有几条线索?(2)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1)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2)本文虽短,但能紧扣题旨“论战”,运用对话的形式,有条不紊,逐层展开,阐明曹刿是怎样论战的全文共三段,每段为一部分  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可分两层:  第一层(从开始到“乃入见”)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  第二层(从“问:‘何以战?’”到段末)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第二段,叙长勺之战的全过程全段32字,以写鲁方之战术决策为主  第三段,写曹刿论述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胜的原因可分两层:  第一层(从开始到“故克之”)以“夫战,勇气也”为根据,提出要选择“彼竭我盈”的时机发动反攻的观点,回答了为什么等待“齐人三鼓”而后“鼓”的问题  第二层(从“夫大国”到段末)以“大国难测,惧有伏焉”为根据,提出作战中必须时刻注意判断敌方意图的观点,说明了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之后才认为可以追击的原因3、重点词句(1)加点词的古今义:①肉食者鄙 ②又何间焉③牺牲玉帛 ④大小之狱(2)判断句式:有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译为“……是什么”和“……不是什么”例如:忠之属也(3)省略句式:有的省略主语,有的省略宾语,有的省略介词等等,翻译时要补出来 例如:可以一战(4)倒装句式:按照现代汉语的常式是主-谓-宾顺序,但有的文言句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情况,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的顺序。

      例如:“何以战?” 战于长勺(倒装)4、重点句子:①肉食者谋,未能远谋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④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四、分角色朗读五、布置作业     1、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如巨鹿之战、马陵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官渡之战、城濮之战等 请收集一些这方面的文章阅读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牺牲玉帛           小大之狱 作出牺牲           越狱逃跑    虽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属也    以情动人           忠于人民     参考答案: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狱:案件;监禁罪犯的地方     情:实情;感情 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忠诚六、 背诵课文七、 板书设计肉食者鄙爱国热情曹刿论战问战参战评战三问三答民政治远见公将鼓之公将驰之未可齐师败绩遂逐齐师军事才能攻击追击勇气惧伏彼竭我盈辙乱旗靡大谋略过人远谋八、 《曹刿论战》教学反思可取之处: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由于顾及学生在译读先秦史料文章有一定的难度,于是首先注重文言现象的把握,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尤其注意理解词语古今义的差别。

      此外,在具体感知内容的过程中,以提问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关注曹刿在整个论战过程中的智慧表现,感受先民寓于战争中的智慧不足之处:教学过程中,仍然有许多知识点未能提及,如赏析本文的语言精练特征,探究本文为“论”战为何表现为记叙文记事诸此知识点在时间充裕的前提下宜被提及。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