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中班科学课《花的礼物》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
2页幼儿园中班科学课《花的礼物》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花的礼物》科学课的学习,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观察力,掌握以下知识:1. 学习什么是根、茎、叶和花;2. 花的颜色、形状和气味的不同;3. 探究花朵在自然中的生长和变化过程;4. 培养幼儿对自然的热爱和认识2. 教学内容• 花的组成• 花的颜色、形状和气味的多样性• 花朵在自然中的生长和变化过程3. 教学重点• 花的组成• 花朵在自然中的生长和变化过程4. 教学难点• 花的颜色、形状和气味的多样性5. 教学准备• 《花的礼物》科学故事书• 大理石花瓶、新鲜鲜花、干花、假花等• 活动室内各种花的图片和实物• 盖有透明塑料薄膜的小水杯、开花植物,如水仙、铁线莲、报春球、仙人掌等6. 教学过程6.1 花的传递(1)老师手捧花朵进入教室,为幼儿们制造“惊奇”效果,吸引幼儿们的注意力,然后告诉幼儿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非常神奇的东西——花”2)老师询问幼儿们是否喜欢花,幼儿们称赞花很美,老师继续问“你们知道花从哪里来吗?”,引导幼儿回忆以往的观察经历,提出猜测,引发合理的探究3)老师通过科学故事书《花的礼物》烘托花朵的神奇,讲解花是什么,由哪些部分构成,通过对根、茎、叶和花的具体讲解,让幼儿清楚地认识到花是植物的一部分。
6.2 花的颜色、形状和气味的多样性(1)幼儿自愿上台描述所带花卉的颜色、形状和气味,老师引导幼儿关注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导致的花冠、花瓣、花萼等颜色、形态和气味变化2)通过展示各种花的图片和实物,让幼儿互相交流感受、品尝花的气味,了解花朵的多样性,培养幼儿对花卉世界的爱好和探究兴趣6.3 花朵在自然中的生长和变化过程(1)幼儿们用小水杯种植水仙、铁线莲、报春球等开花植物,观察和记录种植过程中植物的生长变化,提高自然观察力2)老师讲解花的生长过程,并引导幼儿们思考与实际物理环境的关系,借此增进理解和认识6.4 学习评价(1)老师让幼儿和讲述课堂学习内容,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花的构成、颜色和变化过程,提出有关问题,进一步发掘幼儿的思想2)通过发放小卡片,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随想随记,以此反思花的多样性、它们存在的意义以及与自然的互动,分析课堂教学的质量7. 教学反思经过本堂课程的教学,幼儿们从花的颜色、形状和气味的多样性中,获得了多方面的感受,了解到花在自然中的生长和变化过程,并通过实际情景的创造,生动形象地认识到了花的,形式,组成和自然生态表现,给了幼儿们丰富而深入的幼儿科学体验在本教学中,老师采用了一系列不同形式的授课策略:科学故事书的使用、实物图片展示、自主探索和群体互动等。
这些策略促使幼儿们在知识的吸收,思想的发展、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都有了积极的提升当然,存在一些仍需改进之处,例如教学内容需要科学、合理的准备,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策略的适宜,都是提高教学质量与教育效果的必要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