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苗进)试论沈从文小说中的城乡对峙.doc
11页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 题 目 试论沈从文小说中的城乡对峙 姓 名 贺苗进 教育层次 本科 学 号19 省级电大 陕西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分 校 榆林 指导教师 白海龙 教 学 点 清涧 目 录一、截然相反的环境描写…………………………………………………………(4) (一)美丽宁静的“桃花源” …………………………………………………(4)ﻫ (二)污秽肮脏的城市…………………………………………………………(5)二、大相径庭的城乡文化 …………………………………………………………(6) (一)坚守乡土文化……………………………………………………………(6)(二)重识都市文明……………………………………………………………(6)三、迥然不同的人性……………………………………………………………(7)(一)淳朴善良的乡下人 ……………………………………………………(7) (二)人性沦丧的都市人 ……………………………………………………(8)四、作者对待城乡的态度………………………………………………………(10)(一)审美的眼光观湘西………………………………………………………(9)(二)批判的语气贬都市………………………………………………………(10)参考文献…………………………………………………………………………(11)ﻫ试论沈从文小说中的城乡对峙10秋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贺苗进内容摘要:沈从文是现代文坛上唯一用笔来体现中国汉民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相碰撞的另类作家,同时,他又是一位高产出、高质量的小说“生产者",他在卷帙浩繁的小说中借助湘西小说中人物的光辉形象表现了他对乡土文化的坚守和欣赏,而从寻求文化理想到彻底认识都市文明实质后的失落和痛苦促使他对城市文化的否定.在城乡对峙中,沈从文寻找到了情感归宿,建立了自己的审美价值追求,从中显现出他的独特品格。
关键词:沈从文 人性 城乡对峙 坚守乡土文化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文坛默默无闻的“乡下人"到三十年代北方文坛最为活跃的领军人物、京派小说的代表作家;从四十年代末期被扣上“反动作家"“落后作家"的帽子而尘封文坛到八十年代被作为“出土文物”名声再隆,再至九十年代他的作品风靡海内外并被称为“二十世纪中国仅次于鲁迅的文学大师”,这个具有传奇般人生的人物就是沈从文,他的风雨人生路是一部独具一格的传奇,一曲高亢的劲歌.沈从文这位曾被“中国现代文学史”拒之门外的作家是如何被文坛、被读者大众欣然接受的呢?这是有源可溯的,主要是他作品的独特风格吸引了大众的心理,迎合了读者的口味诗歌史上陶诗以清新自然的田园风格、与世无争的浓郁气息和作者刚正不阿的精神占据了文学史上重要的一席,一直被我们后人喜爱、崇拜甚至模仿那么,在小说史上,也存在一位“陶式"小说家,在举国混乱不堪、狼藉遍野的旧中国的大背景下,居然营构出理想中的桃花源——湘西一隅,这里没有剥削,没有倾轧,只有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之美、人与人之间的友善情谊、互助互励,这些湘西小说占了他全部著作的相当比例事实上,沈从文另一部分关于城市的小说也具有相当份量,不容我们忽略. 沈从文自称是一位生活在城市的“乡下人",在湘西人眼里他是一个返乡的城市人,在城市人眼里他是一个省亲的乡下人,这样的身份是非常暧昧的,而这种暧昧的创作中就体现了“城市”与“乡村”的纠缠不清。
他的小说多通过对湘西乡村世界的挖掘,回归来对精神堕落的“城市”生命形态进行批判,而在两者的交错中沈又向我们显现了现代化进程中精神优越的“乡村”必然被精神衰败的城市所取代的趋势一、 截然相反的环境 意境,在我国小说中的引用并不多见,但沈从文注意到了意境独有的诱人审美效果,造境也就成了他小说创作的自觉努力自然景物的描写作为意境构成的一个重要方面,沈从文在小说中采用了大量的篇幅对自然环境进行描绘,但他并不只是为描写风景而挥洒笔墨,而是借助自然环境来表达他的情感在小说中,富有“原生态”魅力的自然景象让城市的肮脏相形见绌,城市的污秽又让湘西的原始风貌成为人们神往的仙境一)美丽宁静的“桃花源"ﻫ 沈从文的湘西题材小说中,寻找不到丝毫矫揉造作的人工雕饰,而像一幅幅山水泼墨画,我们看到的是浑然天成的自然美景;又如一曲曲余音袅袅的田园牧歌,我们听到的是只有湘西才能传出的天籁之音;还似一首首真挚纯情的诗,吟出了只有湘西才能散发出的韵味这种美首先体现在对湘西自然环境的描写有诗云:“边城胜景令人醉,疑是身在画中游”. “一切总永远那么静寂,所有人民每个日子皆在这种单纯寂寞里过去一分安静增加了人对于“人事”的思索力,增加了梦.在这小城中生存的,各人也一定皆各在分定一份日子里,怀了对于人事爱憎必然的期待。
①边城中的湘西自然风光是那样诱人,民情风俗是那样淳厚,它的静谧安宁,俨然一片桃花源:耕桑自给,怡然自乐,无处不呈现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理想化境界这种理想化的社会往往是人类在乱世之中所寻求的一种寄托和想象,是在黑暗中对曙光的渴求,这类境界在中国有《诗经》中的“乐土"或陶公的“桃花源",在西方则有“理想国"、“乌托邦",他们都以各色面目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浪漫主义在文学常林之中被公认为最具有自然情结的文学,自然是家园,现实是浊世,是排污场,在沈从文小说中,形成了一种回归自然、文明批判的经典模式,他把“自然"安放于乡土湘西,把“文明”置放在城市在沈从文笔下,紧紧地将人与自然搂抱在一起,消除了人与自然的敌对或冷漠的异他或异己关系,重建一种和谐的、快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借助家园、人情让人与自然的交往中获得享受和自然的态度正是作者的这种浪漫主义情怀,把世界诗意化、理想化了这里的湘西是没有受到现代文明浸染的具有原生态特质的圣地,有着未经污染的自然山水风光和朴素原始的风土人情,处处保留着古朴、醇厚的道德精神,弥漫着健全生命的活力只有湘西才凝聚了这种“天地之大美”,山美、水美、人情更美,边城可作为这种世间之美的一个典范.《边城》中,作者描写了湘西茶峒的青山绿水、古朴醇厚的世俗风情,意境清雅,色彩鲜丽,这里是美丽圣洁、原始的“世外桃源”,似乎又是一个具备了“白云无心而出岫,清波无意而淡荡”的仙境风貌。
(二)污秽肮脏的城市 沈从文的小说并非完全描绘人世间所具备的美,在他的都市小说中,毫不留情的用现实主义手法刻画了社会中真实的存在 在湘西环境中我们读出了美,但在他笔下的都市却处处表现出一种令人作呕的肮脏从小说的命名即可看出作者的态度,例如《腐烂》,其中有关环境的描写:“晚风带着一点儿余热从××吹过上海闸北,承受了市里阴沟脏水的稻草浜一带,皆放出一种为附近穷苦人家所习惯的臭气……这些人皆得皱着眉毛,用柔软白麻纱小手巾捂着鼻孔,一面与同伴随意批评市公安局之不尽职,以为那些收捐收税的人,应当做的事都没有做到,既不能将这一带穷人加以驱逐,也不能将一带龌龊地方加以改良.一面还嗔恨到这类人不讲清洁,失去了中国人面子”,一切环境的描写渗透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用肮脏污秽来概括沈从文笔下的城市的环境可以说是恰如其分从环境描写的角度充分察觉到作者的厌恶情绪,对城市的蔑视、不满充斥在字里行间.ﻫ 大多数的作者都非常关注环境的渲染,对环境的描写不是无意识无目的的,在一些城市作品中,沈将人、事有意置于一种特定的自然背景下如《八骏图》,他用了大量笔墨描写大海及海边的自然风景但“作者的职志并不在海,而在借海增浓悲哀的分量”。
② 让人情的乖戾与自然美相对照,来完成作品再现人性扭曲的主题.这种城乡环境比较中,体现出作者丰富的思想和追求,他笔下的湘西是一种心理上的、艺术化的湘西,是被象征化了的、心灵化了的乡土,并以此种方式抗拒着城市的存在状态作者试图对理想湘西的追求来解构现代城市的病态他这种苦心孤诣的追求既属于当时,也属于现在,更属于未来,若放在更广阔的背景下,将会更加明了二、 大相径庭的城乡文化 沈从文作为一个有着深厚乡土生活基础的“都市闯入者”,为了寻求心理平衡,获得文化优越地位,采取了两种方式:一是将自己的劣势转化为优势,换句话讲就是以湘西世界的淳朴、静美来与都市文明对抗;二是将都市人的优势转化为劣势,猛烈抨击都市的一切生存方式因这种心理动因而产生的以乡土为本位的文化观,不可避免地隐含了一种反文明、反进化的倾向,而对乡村及都市两种文明的评价因囿于道德而缺少一份历史理性所以沈从文坚持“以乡村改造都市”的主张,虽然是夸张的想象,是不符合现实的一)坚守乡土文化 湘西地处川、湘、黔三省交界处,地理位置的闭塞和险恶导致了它的闭关自守,生产力的低下、远祖的原始遗风、神秘的巫楚文化甚至一些愚昧的迷信色彩形成了湘西人特有的既拒外又向外的矛盾文化心理。
一方面,湘西人对抗外来文化的侵入,产生了强烈的排他性意识.如《三三》中三三对城里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排斥,暗笑病态的城里“白面”先生对乡村的无知,拒绝与他交往另一方面,湘西人又有着理智的向外消融的心理沈从文首先是以湘西人的姿态闯进中国文坛的,他的第一个中篇《龙朱》,塑造了一个湘西“自由王国”完美无缺的“王子"形象龙朱“美丽强壮象狮子,温和谦驯如小羊,是人中模型、是权威、是力、是光③他是苗家青年男女的仰慕对象,是沈从文的“自画像”龙朱形象折射出沈从文作为湘西人强悍自信的优越感和隐忍谦让的自卑感.优越感是拒外排他心理的外化,龙朱因为太完美而不能享受应享有的爱情,但他深信自身的完美,时常顾镜自怜,保持应有的矜持;他喝斥矮奴,是因为矮奴卑琐;“这人是兽中之狮”,是十分强悍的然而,龙朱又是孤独的,没有人敢奢想与他平等相处,他不得不忍受着难耐的孤寂;矮奴能尽情享受爱情,而他不能,他是自卑的龙朱渴求理解、向往爱情,具有向外消融的心理,进而衍生为隐忍深切的自卑感当他实在无法再忍受寂寞时,他不得不放下原有的矜持,凭藉一向不齿的矮奴之力找到心仪已久的爱情,这是他向现实的屈服.沈从文借龙朱形象表现了他出于捍卫的忠诚而固守湘西本土文化,同时又由于清醒认识到湘西本土文化的瑕疵而加以扬弃的矛盾尴尬心理。
这种心理深深的渗透出他对故乡的眷眷之情,即使是原始还是野蛮也不能掩饰他对故土的欣赏和得意ﻫ (二)重识都市文明 湘西人拒外又向外的矛盾文化心理使沈从文陷入难以自拔的文化迷惑之中,于是他萌生出向外界寻求文化的理想当他得到“五四”新思想的活水的灌注后,毅然踏上寻找文明的征程,欣然脱去“乡下人”的外衣,穿上城市的“西装革履”,这才发现都市的现状也并不像他想象的那般圣洁,同时,拒外的心理也使他不可能消融于都市.相反,“乡下人”心态,使他更真实更清醒地看到了都市文化的种种龌龉,在这种文化的巨大落差中终于找准了自己在文化中的视点 这些都市人与湘西人形成强烈的对比都市的女人缺乏湘西女人的美与爱、活力和自然,都市女人涂脂抹粉、妖娆妩媚,不愿洗衣做饭,整天无所事事,只是看戏打牌、调情打闹,过着靠男人养活的寄生虫生活.都市文明之下的“男人们”则是懦弱、无能、虚伪、无聊的庸人,一个个道貌岸然,实质猥琐卑劣,做一些虚幻的梦,说一些空话,有着高傲的神情却掩藏着空虚的灵魂 沈从文对自己长期生活在现代文明的都市给自己造成的人生伤害同样进行了痛苦的陈述:“血管里流淌着你们民族健康的血液的我,二十七年的生命,有一半是为都市生活所吞噬,中着在道德下变成虚伪庸儒的大毒,所有值得成为高贵的性格,如像那热情、勇敢与诚实,早已消失殆尽,再也不配。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