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物地质资料数字化工作指南.doc
29页实物地质资料数字化工作指南(讨论稿)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二〇一四年十一月目 录第一章 总则 1一、制定目的 1二、适用范围 1三、名词术语 1四、引用文件 2第二章 工作原则 2第三章 工作方法 3一、岩心扫描数字化 3(一)准备工作 3(二)工作环境及设备状况检查 4(三)扫描参数设置 4(四)图像扫描 5(五)图像处理与编写岩心扫描记录表 7(六)岩心相关资料录入 9(七)质量检查 9(八) 编写钻孔岩心扫描工作小结 9(九)网络发布及应用 10(十)数据备份 10二、标本照相 10(一)准备工作 11(二)工作环境及设备状况检查 11(三)标本摆放 11(四)相机参数设置 12(五)标本拍摄 12(六)图像处理 13(七)质量检查 13(八)标本图像备份 13三、光薄片显微照相 13(一)准备工作 13(二)工作环境及设备状况检查 14(三)图像采集 14(四)图像保存 15(五)质量检查 16(六)数据备份 16附表 172第一章 总则一、制定目的在《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技术要求》(DD2010-05)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实物地质资料数字化工作流程、方法与规范,指导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与保管单位开展实物地质资料数字化工作,建立数据库,提高馆藏资源的管理水平与利用效率,为建设数字实物地质资料馆提供数据支撑,为地质调查、科研、教学、科普等提供网络服务。
二、适用范围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和保管单位开展岩心(含矿心、下同)、标本及光薄片的图像及显微图像的扫描(或照相)工作;因此本指南中“实物地质资料数字化”特指岩心、标本及光薄片表面或显微图像的获取工作三、名词术语(一)实物地质资料数字化将地质工作中形成的岩心、标本、光薄片等实物,通过仪器扫描、数码照相等方法,转化成计算机可存储处理的文字、图像、三维仿真模型等信息,对信息进行处理,以数据库的形式进行存储,利用输出设备和系统进行信息展示的过程二)岩心扫描数字化岩心扫描数字化是指利用岩心扫描设备,获取岩心的表面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处理、存储和管理,建立岩心扫描图像数据库,利用图文管理系统,形成附有岩心图像的钻孔综合柱状图三)标本照相标本照相是指利用数码照相设备,获取标本表面图像信息,并对图像信息进行处理、存储和管理,形成附有标本图像的电子文件四)光薄片显微照相光薄片显微照相是指以实物光薄片及其相关资料为基础,利用透反射偏光显微镜和与其配套的数码照相系统进行图像采集,并结合相关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存储和管理,形成附有光薄片图像的电子文件四、引用文件DD2010-05 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技术要求GB/T 18894-2002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 11821-2002 照片档案管理规范SY/T 5368-2000 石油行业岩石薄片鉴定标准第二章 工作原则实物地质资料数字化工作须遵循以下原则:1.一致性。
保持实物地质资料原有的信息不变,图像尽可能的与实物地质资料的原始面貌一致;岩心图像的长度应与岩心实际长度一致,图像在钻孔柱状图中的位置应与岩心的深度值一致,依据岩心深度值依次拼接图像,不允许图像重叠或移位;标本图像是完整的正片图像,图像端正,定向标本的图像应与其方位一致2.清晰性在1∶1显示状态下,岩心和标本图像的主要矿物、结构、构造等地质特征清晰;在放大一定倍数显示状态下,光薄片镜下图像的矿物成分、含量、显微结构构造、次生变化等地质特征清晰3.完整性各种图像信息应配套相关的纪录性或说明性材料,纪录性材料用于纪录图像文件名称及对应的实物名称或编号,说明性材料用于说明扫描或照相的方式、方法、问题及处理方式等信息第三章 工作方法一、岩心扫描数字化岩心扫描数字化工作的流程是:准备工作→工作环境及设备状况检查→扫描参数设置→图像扫描→图像处理与编写岩心扫描记录表→岩心相关资料录入→质量检查→编写钻孔岩心扫描工作小结→网络发布与应用→数据备份一)准备工作1.根据馆藏岩心的种类、数量等情况合理安排扫描工作计划,一般以钻孔为单位进行扫描,一个钻孔为一个扫描批次在开始岩心扫描前,要将扫描过程中需要的材料准备齐全,需要准备的资料包括:钻孔原始地质编录表、钻孔柱状图和《岩心整理登记表》(见附表1)。
2.只有整理完成后的岩心才能进行扫描,在扫描前确保岩心清洁、干燥,各回次岩心长度值准确二)工作环境及设备状况检查岩心扫描前应仔细检查工作环境,工作室内无强磁场,无腐蚀性气体,远离火(热)源,温湿度适宜,室内光线柔和不得将仪器置于振动、潮湿和阳光直射的地方检查岩心扫描仪、计算机系统等设备工作状况良好三)扫描参数设置1.计算机启动后进入扫描系统,打开扫描仪及白光扫描照明灯,为保证扫描图片的质量,扫描前仪器应适当预热2.选择扫描方式,扫描方式包括白光平动扫描和白光滚动扫描白光平动扫描采集岩心上表面信息(如图1),完整岩心和破碎的岩心均可进行白光平动扫描;白光滚动扫描采集圆柱状岩心360°的外表面信息(如图2),岩心为完好的圆柱体3.设定扫描岩心的长度、宽度、对比度、亮度及扫描仪分辨率扫描的岩心每格最大长度为100cm,岩心宽度一般为3~28cm,对比度和亮度建议使用默认值;分辨率通常使用200~400dpi,重要层段的岩心采用400~600dpi,特殊层段的岩心采用600dpi以上的分辨率图1 白光平动扫描图像效果图2 白光滚动扫描图像效果(四)图像扫描1.白光平动扫描(1)调整扫描仪的白光灯架,使之与镜头的行进方向垂直。
2)将岩(矿)心盒放置到扫描平台,使岩心盒与镜头的行进方向平行(见图3)3)为便于后期图像裁剪,要对岩心进行简单的整理与整饰,使岩心断面对接整齐,整个格内的岩心在一条直线上;同时尽可能使岩心标识较少或地质特征明显的一面朝上4)利用扫描升降控制按钮和标配的定焦尺调整扫描镜头位置,使扫描镜头对焦岩心表面如果扫描起伏不平的岩心,以其平均高度为准5)启动平动扫描程序,扫描过程中要注意所采集图像是否清晰完整,色度是否正常,否则要重新设置或采集6)扫描完成后,按照自定义的路径,将原始图像存入相对应的文件夹里,文件夹命名为“档号+案卷题名+钻孔编号”,如“000231甘肃大桥金矿ZK7101”原始图像以JPG格式存储,原始图像的命名与岩心箱号相同图3 岩心白光平动扫描示意图2.白光滚动扫描(1)调整扫描仪的白光灯架,使白光灯架与镜头行进方向平行(见图4)调整胶辊的宽度以适合岩心的滚动,或宽或窄都会影响岩心的匀速转动2)将岩心平放在扫描仪的两个胶辊上,利用标配的定焦尺测量岩心与镜头之间的距离,调整好焦距3)启动滚动扫描程序,输入扫描长度等信息,开始滚动扫描4)滚动扫描单次最大扫描宽度一般为20厘米,如单根岩心较长时,为确保采集图像完整需多次扫描。
5)扫描完成后,将多次扫描的岩心图像进行自动或人工拼接,拼接完成后将原始图像以JPG格式存入相对应文件夹里 图4 岩心白光滚动扫描示意图(五)图像处理与编写岩心扫描记录表1.白光平动扫描(1)扫描完成后,将单箱的岩心扫描图片按回次进行裁剪,并以回次进行命名录入数据库录入数据库图片文件命名规则:以“回次”汉语拼音首写大写字母“HC+回次号”组成,如“HC1、HC2”等当一个回次的岩心图片由多张组成时利用加后缀名的方法加以区分,如“HC5-1”代表第5回次的第1张岩心图像,“HC5-2”代表第5回次的第2张岩心图像2)利用裁剪工具进行裁剪, 裁剪后图片录入数据库时系统会自动生成裁剪后原始图像文件夹和裁剪后压缩图像文件夹裁剪后原始图像用于存档,裁剪后压缩图像用于网络发布及数据浏览裁剪后压缩图像名称与裁剪后原始图像名称一一对应3)岩心扫描记录表的填写在岩心扫描图片过程中同时要填写岩心扫描记录表(见附表2)内容包括:岩心箱号、格号、入库图像文件名、回次号、起始深度(m)、实际岩心长度(m)、备注岩心箱号:即为岩心箱的流水号格号:裁剪岩心在岩心箱中的格号入库图像文件名:以“回次”汉语拼音首写大写字母“HC+回次号”组成。
回次号:岩心所在回次的标号起始深度:每一张图片所对应的起点深度实际岩心长度:实物入库岩心图像的长度由于扫描过程中会有阴影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实际裁剪的图像会较实际岩心短1-2cm备注:对个别岩心图像的特殊处理进行的说明2.白光滚动扫描(1)为确保图像完整、真实,要对图像进行纠斜、亮度、对比度、饱和度的调整等操作2)滚动扫描图像处理的关键为图像的准确拼接,拼接方法如下:a.自动拼接:使用系统拼接工具实现图片拼接拼接后图像效果与实物比对无明显拼接痕迹b.手动拼接:首先在两张图片的相对应处找到岩心的相同特征点,对扫描过程中的单幅图像上下移动,使特征点移动到重合的位置,再进行拼接对于部分特征点不明显的岩心,为保证图像端正,扫描前可事先在岩心上画一条平行于轴线的直线,在拼接时确保几张滚扫图像中的直线拼成为一条直线将拼接成功的图片保存于指定文件夹图片命名以“箱号+格号+块号”几部分组成例如:005-03-2,即为第5盒第3格的第2块岩心滚扫图像六)岩心相关资料录入根据钻孔野外记录表或钻孔柱状图中的岩性分层及岩性描述信息,将已扫描入库钻孔的分层地质信息录入到数据库中1.录入分层及岩性描述信息:主要包括分层深度、岩石名称和岩性描述。
若有原始的电子文件,则可以直接导入,若原始资料为纸质文件,则要人工录入并进行自查、复查及抽查,以保证录入资料的准确性2.补充岩性花纹:系统中自带的岩性花纹不能满足需求时,需要利用系统中自带的岩性花纹编辑软件,按照国际标准的岩性基本花纹绘制所需要的岩性花纹,补充到岩性花纹库中七)质量检查当完成了一个钻孔的岩心图像采集、裁剪、入库、录入岩性描述后,按照自检、复检、抽检的三级检查方式进行检查并填写《钻孔岩心扫描工作质检记录》(见附表3)八)编写工作小结一档岩心扫描工作全部结束后,需编写钻孔岩(矿)心扫描工作小结(见附表4)编写的主要内容包括:档号、钻孔名称、案卷题名、起始孔深、终止孔深、扫描类型、分辨率、总回次数、扫描原图、裁剪图片、入库图片的数量和占用空间及扫描说明扫描说明主要是对钻孔岩(矿)心在扫描过程中做过一些特殊处理或与实际岩心有不符的情况的说明例如:①本钻孔××回次至××回次岩心较混乱,无法分辨②××回次岩心长于本回次采取岩心**米③因客观扫描图片质量效果稍差④××回次的图片上有做为标识的标签或胶带等异物等九)网络发布及应用岩心数字化网络平台及应用系统是岩心图文浏览的主要部分,是岩心扫描图像对外展示的主要方式。
各种信息录入完成后,系统可自动生成岩心图像、岩性花纹、岩石名称和岩性描述一一对应的效果图必要时可人工设置基本绘图参数使柱状图显示效果更美观十)数据备份扫描完成后需要进行数据备份,数据包括扫描所形成的原始图像数据(包括扫描的图像、岩心扫描记录表、钻孔岩心扫描工作小结)和岩心图像数据库的数据,备份的方式主要为硬盘备份和光盘刻录两种,一般情况下将同一钻孔的所有数据硬盘备份1份,光盘刻录1份,并在光盘盒上贴标签,注明文件目录每完成一档岩心的扫描,应及时将扫描图像信息及产生的相关资料移。









![2019版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