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驴饲养管理技术规程.pdf
5页B 42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 798—2006 驴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2006-11-11 发布 2006-11-20 实施 DB13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食品伙伴网 DB13/T 798—2006 I 前 言 本标准由河北省畜牧兽医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藁城市畜牧水产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鲍永志、何晓中、赵锁林、张建设、任二华 食品伙伴网 DB13/T 798—2006 1 驴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驴养殖场环境、引种、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兽药使用、消毒、饲养管理、废弃物处理、 资料记录各个环节应遵守的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驴的饲养和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 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 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6548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范 GB 16549 畜禽产地检疫规范 GB 16567 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 GB/T 18407.3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畜禽产地环境要求 GB 18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NY/T 388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NY 5027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 NY/T 5151 无公害食品 肉羊饲养管理准则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种畜禽管理条例》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 《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 《药物饲料添加剂使用规范》 3 驴场环境 3.1 场址选择 3.1.1 驴场环境应符合 GB/T 18407.3 的规定。
3.1.2 地势高燥,避风向阳,排水良好,土地清洁无污染 3.1.3 驴场周围 1 km 以内无化工厂、采矿场、皮革厂、屠宰加工厂等污染源 3.1.4 水源充足,水质符合 NY 5027 的要求 3.1.5 交通便利,距公路、铁路、城镇、居民区 1 km 以上 3.1.6 驴场周围设围墙和绿化带 3.2 驴场布局 3.2.1 驴场内设办公生活区、生产区、无害化处理区生产区设有精料库、干草棚和分群栏等设施办 公生活区、配种室设在上风向,兽医室、隔离室、无害化处理区应设在下风向 3.2.2 净道和污道应分开 3.3 驴舍建设 3.3.1 驴舍建设包括种公驴舍、种母驴舍、育成驴舍、妊娠驴舍、产房 3.3.2 要求驴舍干燥、向阳、通风、采光良好、冬季防寒、夏季防暑 3.3.3 地面平整、便于清粪和冲洗消毒 3.3.4 驴舍内应设食槽、驴床、粪沟、清粪走道、添料走道 3.3.5 驴舍长度以实际养殖数量每头 0.6 m~0.8 m的标准调整驴床长度 1.0 m~1.4 m,成年驴舍面 积 2.2 m2/头~3.5 m2/头,怀孕或哺乳母驴 3.2 m2/头~4.5 m2/头,成年驴运动场面积不低于 10 m2/头。
4 引种 4.1 引进种驴及商品驴应严格执行 《种畜禽管理条例》 的规定, 种驴要符合本品种特征, 并按照 GB 16549 和 GB 16567 的规定进行检疫 4.2 购入种驴应在隔离舍观察 15 d 以上,经检疫合格后,方可转入生产群 食品伙伴网 DB13/T 798—2006 2 5 饲料及饲料添加剂 5.1 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应是农业部《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所规定的品种,药物饲料添加剂 的使用应按照农业部《药物饲料添加剂使用规范》执行 5.2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卫生指标应符合 GB 13078 的规定 5.3 驴的营养需要量可参见表 1 表 1 驴的营养需要量 项目 饲料中粗饲 料近似值 (%) 每千克饲料中 含消化能(MJ) 可消化粗 蛋白质(%) 钙 (%) 磷 (%) 胡萝卜素 (mg/kg) 成年驴维持营养 90~100 8.37 7.0 0.27 0.18 3.7 妊娠末 90 d 65~75 11.51 10.0 0.45 0.30 7.5 泌乳前 3 个月母驴 45~55 10.88 12.0 0.45 0.30 6.3 泌乳后 3 个月母驴 60~70 9.36 11.0 0.40 0.25 5.5 幼驹补料 0 13.19 16.0 0.80 0.55 -- 幼驹补料(3 个月) 20~25 12.14 16.0 0.80 0.55 4.5 断奶驴(6 个月) 30~35 11.72 14.5 0.60 0.45 4.5 1 岁 45~55 10.88 12.0 0.50 0.35 4.5 1.5 岁 60~70 9.63 10.0 0.40 0.30 3.7 6 饲养管理 6.1 原则 6.1.1 驴场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患传染病者不应从事饲养工作。
6.1.2 规模养殖应按驴的性别、年龄、个体大小、采食快慢以及性情不同,分槽定位,防止互相争食 6.1.3 饲料要多样化,营养丰富全面,适口性好,并符合 NY/T 5151 的规定 6.1.4 饲喂要定时定量,少喂勤添,草短干净,饲养管理程序和草料种类不能骤然改变 6.1.5 适时饮水,慢饮而充足,并保持适当温度,冬季饮水温度要保持在 8℃~10℃ 6.1.6 细心观察驴群健康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6.1.7 严禁同其它动物混养 6.1.8 场内兽医不准对外从事驴的诊疗活动,驴场配种人员、种驴不应对外开展配种工作 6.1.9 定期清洗消毒饮水设备 6.1.10 每日清扫驴舍卫生,保持料槽、水槽等用具干净和地面清洁 6.1.11 定期刷拭驴体、修蹄,适当运动,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6.2 种公驴 6.2.1 种公驴单圈饲养,4 岁后开始配种 6.2.2 注意保持种用状况,适当运动,防止过肥 6.2.3 合理安排配种计划,使用适度控制交配次数,每天 1 次,每周休息 1 d 6.2.4 要保证配种期种公驴的饲料营养水平,减少粗饲料比例,加大精饲料比例,使精饲料占总饲料量 的 1/3 到 1/2。
配种任务大时,增加鸡蛋、虾皮等动物性饲料每天喂给食盐 30 g~50 g,贝壳粉、石粉 或磷酸氢钙 40 g~60 g,日粮中钙、磷比例维持在 1.5:1.0~2.0:1.0 6.3 繁殖母驴 6.3.1 空怀母驴 6.3.1.1 配种前 1~2 个月提高饲养水平,喂给充足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饲料 6.3.1.2 保持母驴膘情适度 6.3.1.3 配种前 1 个月,对母驴生殖系统进行检查,有生殖疾病及时治疗 6.3.2 妊娠母驴 6.3.2.1 母驴达到 2.5~3 岁时开始配种要做好发情鉴定,适时配种 6.3.2.2 母驴妊娠 7 个月后,要加强营养,增加蛋白质饲料喂量,选用优质粗饲料,保证胎儿发育和母 驴营养需要 6.3.2.3 妊娠后期适当调配母驴日粮,饲料种类要多样化,补充青绿多汁饲料,减少玉米等能量饲料 6.3.2.4 不饮冰冻水,每天适当运动 6.3.3 哺乳母驴 食品伙伴网 DB13/T 798—2006 3 6.3.3.1 母驴分娩前,对产房清扫消毒,保持温暖、干燥、卫生 6.3.3.2 母驴分娩后,给饮温麸皮水或小米汤及时对母驴外阴等部位消毒 6.3.3.3 幼驹出生后,及时清除幼驹鼻内粘液,断脐,消毒断脐处。
6.3.3.4 母驴分娩后 1~2 周内, 控制草料喂量, 10 d 左右恢复正常 保持哺乳母驴饲料中充足的蛋白质、 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补饲青绿多汁饲料,促进泌乳保证母驴充足饮水 6.4 驴驹 6.4.1 出生后及时吃到初乳 6.4.2 驴驹出生后及时卡耳标 6.4.3 幼驹出生后 15 d 训练吃草吃料,1 月龄后逐渐增加补喂量补喂时间与母驴饲喂时间一致 6.4.4 发育正常的幼驹 6~7 月龄即可断奶 6.4.5 驴驹 1.5 岁以后,公母分群饲养驴驹 2 岁以后对无种用价值的公驴进行去势 7 兽药 7.1 根据当地流行病学制定适宜的免疫程序,选择具有正式批准文号的疫苗 7.2 商品驴育肥后期使用药物治疗时,必须严格执行休药期 7.3 不应在肉驴体内埋植或在饲料中添加镇静剂、激素类违禁药物,不得添加农业部《禁止在饲料和动物 饮用水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中规定的违禁药物 8 消毒 8.1 环境消毒 场区、道路和驴舍周围环境定期消毒废弃物处理区、排污管道出口每月消毒一次消毒池定期更换 消毒液 8.2 驴舍消毒 定期对驴舍采用喷雾、火焰、熏蒸消毒,空舍后应彻底冲洗、消毒 8.3 人员消毒 工作人员、外来人员进入场区应按规定消毒。
8.4 用具消毒 饲槽、水槽、料车等饲养用具应定期消毒 9 废弃物处理 9.1 不准出售病死驴 9.2 因传染病和其他需要处死的病驴,应在指定地点进行扑杀,尸体应按 GB16548 的规定处理 9.3 驴场污染物排放应符合 GB 18596 的规定 9.4 驴场废弃物应实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10 资料记录 引进、购入、配种、产驴、生长、饲料、防疫、消毒、疫病防治、出售、种驴系谱及生产性能档案等 记录要及时、准确、完整 食品伙伴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