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教育强县.doc
17页创建教育强县 建设幸福陆河——汕尾市陆河县申报广东省教育强县自 评 报 告陆河县人民政府2015年2月6日近年来,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积极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通过强化政府责任、深化教育改革、优化师资队伍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了教育跨越性发展,形成了“学前教育普及化、义务教育均衡化、高中教育优质化、中职教育特色化、社区教育本土化”的教育新格局一、基本情况陆河是“中国青梅之乡”、“中国建筑装饰之乡”、“中国农村水电之乡”、“广东省林业生态县” 、“广东省教育收费规范县”、“广东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先进单位”、“广东省双拥模范县”,县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3万,常住人口22万人,下辖8个镇、127个村(居)委会,是全省16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陆河教育事业蓬勃发展2012年启动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工作以来,全县教育事业实现优质、均衡、协调发展2012年,比省定目标提前一年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截至2015年2月,全县8个镇全部通过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目前,全县有小学60所、教学点9个,在校学生21694人;初级中学13所(含1所九年制学校),在校学生14786人;高级中学2所,在校学生10184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在校学生2438人(其中非全日制238人);幼儿园21所,在园幼儿9570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4人;县残联下属公益性残疾人保健中心1所,在保残疾儿童20人;8所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全县各级各类教育呈现出协调、均衡、优质发展的良好态势,初步建立起人民满意、和谐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学习体系二、主要做法和成效(一)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促进教育优先发展陆河县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优先发展地位,不断强化政府办学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把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全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全面推进创建教育强县工作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2012年年初,我县被市委市政府列入全市第一批创建广东省强县的县区,成为全市教育“创强”的排头兵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班子会议,研究部署“创强”工作,提出了“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奋战三年,在汕尾市率先实现教育强县,争当全市教育发展的排头兵”的目标为确保顺利推进“创强”工作,建立了“一把手负总责”的组织领导机制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的决定》和《陆河县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工作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明确提出了“创强”的工作时间表和路线图,成立了“陆河县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工作领导小组”,由书记担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直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小组成员,负责统筹推进全县教育“创强”工作,确保“创强”目标不变,力度不减,责任不松,标准不降,把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完成情况纳入镇党政领导落实科学发展观政绩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免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县政府连续三年把“加快教育强县建设”列为每年要办好的十件惠民实事之一,建立了报告、通报制度和督查考核制度,与各镇签订了《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责任书》每月对教育“创强”工作落实情况进行通报,通过目标倒逼进度,时间倒逼程度、督查倒逼落实县人大、县政协每年都把教育“创强”工作列为视察、调研范围各镇也相应成立了教育“创强”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委书记任组长,全县上下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的教育“创强”工作领导机制,为“创强”工作目标如期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2.确保投入,保障到位我县建立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将义务教育经费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一是确保义务教育预算内财政拨款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2012-2014年,我县财政经常性收入分别为33854万元、35377万元、4174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29%、4.5%、18%;义务教育预算内财政拨款分别为18368.3万元、22241.5万元、26650.7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35%、20.77%、20.43%二是小学生均教育事业费、生均公用经费实现逐年增长2012-2014年,小学生均教育事业费分别为3391元、4351元、5882元,分别增长40.37%、28.28%、35.18%;生均公用经费分别为887元、1087元、1745元,分别增长30.24%、22.57%、60.47%。
三是初中生均教育事业费、生均公用经费实现逐年增长2012-2014年,初中生均教育事业费分别为3228元、4756元、6669元,分别增长29.43%、47.34%、40.22%;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分别为1397元、1801元、2530元,分别增长38.36%、28.90%、40.44%四是教师年人均工资实现逐年增长2012-2014年,我县教师年人均工资分别为32659元、38725元、48959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89%、18.57%、26.43%创建教育强县,经费投入是保证,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短缺根据测算,要实现“创强”目标,我县需要投入资金3.5亿元如何破解这道难解的“考题”、完成创强目标,是摆在县委县政府面前的首要问题县委、县政府拓宽思路,采取了三方面措施:一是财政保障县财政坚持政策上优先向教育倾斜,优先保障教育经费,确保教育经费及时到位二是采用“七个一点”,拓宽资金筹措渠道七个一点”即:省、市补助一点,县里投入一点,帮扶单位支持一点,镇、村筹措一点,社会捐助一点,学校节约一点,建设方垫付一点三年来,我县累计投入教育“创强”资金3.5亿元三是“以奖代补”在教育“创强”过程中,县财政2012-2014年共安排“创强”资金1500万元,视创强进展情况下拨到镇,安排每个镇10万元工作经费,对通过“教育强镇”督导验收的镇奖励50万元,对提前通过“教育强镇”督导验收的镇奖励70万元。
人民群众是“创强”最大的力量源泉我们积极召开各级各类动员会、座谈会,印发公开信、宣传手册,树立宣传牌县委书记、县长亲自“上阵”筹资,带队拜访外出乡贤,造访企业家等,广泛宣传发动,以“创强”建设幸福陆河的真情感动人心,以“创强”造福后代的善举凝聚民力,使全县上下形成了“关心创强、支持创强、参与创强、实现创强”的良好氛围广大群众和乡贤纷纷捐资捐物支持“创强”螺溪镇外出乡贤、深圳广田集团总裁叶远西先生捐资1500多万元,重建螺溪小学教学楼和综合楼,修建了运动场,铺设了塑胶跑道水唇镇外出乡贤彭伟苗先生捐资400万元新建水唇镇中心小学、范振声先生捐资600万元建设仑岭中学综合大楼据统计,三年来全县共募集“创强”资金1.2亿元二)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教育优化发展1.突破瓶颈,整合优化教育资源我县是山区县,学校零散,规模较小,设备设施简陋,学校发展不平衡,办学效益不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把抓好学校的布局调整作为创建教育强县的基础工程来抓一是正确处理学校布局调整和社会稳定的关系,积极稳妥地做好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学校布局调整,涉及面广,群众关注程度高为了切实做好布局调整工作,我们组织镇村干部、教师进村入户,通过召开村委会、村(居)民代表会、家长会、外出乡贤代表会等,大力宣传学校布局调整的重要性,广泛征求推进布局调整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消除群众的思想疑虑,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让党政的科学决策变成群众的需求。
二是统筹规划,适当保留,有序推进经过反复调研,制定了《陆河县学校布局调整总体规划》《陆河县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实施方案》,从县情实际出发,采取“一镇一策”“一校一案”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和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2012年以来,全县共撤并23所(个)生源枯竭、办学条件差的薄弱学校和教学点,教育资源得到了进一步整合和优化2.抓住关键,改善优化教育环境在稳妥推进学校布局调整的同时,我们全力抓好标准化学校建设,提升办学水平,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一是全面实施校舍安全工程自2008年实施校安工程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领导机构,制订了《陆河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2008-2012年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积极筹措资金,按使用需要和项目类型分步推进各成员单位紧密配合,协同联动,加强技术指导,严格监督检查据统计,全县投入校安工程建设资金2亿多元,拆除D级危房30幢,面积30000㎡;加固和维修C级危房68幢,面积90000㎡;新建校舍20幢,面积110000㎡目前,我县校舍安全工程已全面完成,校(园)舍实现100%楼房化,全县校园面貌焕然一新,有力推动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二是积极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
在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过程中,我县以加快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为重点,着力改善农村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使全县中小学校、教学点的教育教学设备设施建设达到标准化学校标准要求2011年以来,全县共投入资金1.5亿元用于标准化学校建设, 73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通过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督导验收,标准化学校覆盖率为100%,8个镇中心幼儿园全部通过规范化幼儿园督导验收,规范化中心幼儿园覆盖率为100%三是办好中心校我们以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为出发点,把中心校办成全镇的教学改革中心、师资培训中心、资源共享中心、教学研究中心、教学管理中心,促进中心校与面上小学、教学点的协调发展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育内涵发展近年来,我县注重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建设,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实现教育强县、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增强教育发展后劲的“固本强基”工程来抓1.实施安教工程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教师安居工程”建设力度据统计,全县共建起“教师安居楼”“教师公寓”“教师廉租房”“教师周转房”30栋,解决教师住房1000多套为切实落实“两相当”政策,我县建立了教师工资、社医保经费保障机制,全县教师工资福利待遇逐年提高。
2012-2014年,我县教职工年人均工资分别为32659元、38725元、48959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89%、18.57%、26.43%,高于同期公务员30300元、36020元、45603元的年人均工资按省政府有关实行农村山区教师岗位津贴的规定,我县制定并落实了山区教师岗位津贴,全县农村山区教师岗位津贴分8档,月补贴为500-1000元2.启动奖教工程我县是全省建立县级教育基金会的两个县之一,基金会本金达4500万元我县出台了《陆河县奖教奖学方案》和贫困家庭学生扶助规定;每年“教师节”举行隆重的庆祝大会,进行奖教奖学,表彰支持教育的单位和个人三年来,共拨付奖励资金750万元,有力促进全社会尊师重教氛围的形成全县镇级以下共设立奖教奖学基金24个在注重对教师进行物质奖励的同时,县镇两级党政尤其重视提高教师的政治待遇,给予更多的精神激励近三年,全县有33名教师当选为省、市、县、镇党代表,56名教师当选为省、市、县、镇人大代表,6名教师当选为省、市、县政协委员3.开展强师工程一是抓好师德师风教育县教育局下发《关于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的通知》(陆河教字〔2013〕125号),在全县中小学扎实开展以“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为主要内容的师德师风建设,促进了良好师德师风的形成。
二是抓好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建立了校(园)长“选拔、管理、考核、奖惩”机制,实行“竞聘选拔、持证上岗、目标管理、任期考核”三是抓好教师的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每年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2012-2014年,县财政拨付教师培训经费分别为190万元、230万元、300万元,教师年培训经费为教师年度工资总额的1.51%、1.52%、1.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