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课标名师命题】高三化学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验收试题(6) 新人教版.doc
7页新课标名师命题】2012届高三化学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验收试题(6) 新人教版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高三一轮复习化学单元验收试题(6)【新人教】 命题范围: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Ⅰ卷为选择题,共64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36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可用到的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S 32 K 39 Fe 56 Si 28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氟的含氧酸不可能存在,但是自1971年两位美国科学家斯图查尔和阿佩里曼成功地合成次氟酸后,这种观点强烈地动摇了他们在0℃以下将氟从细冰上面通过,得到了毫克量的次氟酸已知次氟酸的分子组成与次氯酸相似,且次氟酸与热水剧烈反应,生成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的溶液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次氟酸分子中原子间以共价键相结合 B、次氟酸分解会产生氟气 C.次氟酸与热水反应可能有H2O2生成 D、次氟酸的酸性可能比次氯酸强2.有一种白色粉末由等质量的两种物质混合而成,分别取适量该白色粉末置于三支试管中进行实验。
(1)逐滴加入6molL-1盐酸,同时不断振荡试管,有气泡产生,反应结束后得到无色透明溶液 (2)加热试管中的白色粉末,试管口有水滴凝结 (3)逐滴加入6molL-1硫酸,同时不断振荡试管,有气泡产生,反应结束后试管口还有白色溶物下列混合物中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是 ( ) A.NaHCO3、AgNO3 B.BaCl2、MgCO3 C.NH4HCO3、MgCl2 D.CaCl26H2O、Na2CO33.多硫化钠Na2Sx(x>2)在结构上与Na2O2、FeS2、CaC2等有相似之处Na2Sx在碱性溶液中可被NaClO氧化为Na2SO4,而NaClO被还原为NaCl,反应中Na2Sx与NaCl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6,则x的值是 ( ) A、5 B、4 C、3 D、24.碘是一种与人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元素,已知碘单质能溶于NaOH或KI溶液,反应方程式分别为:I2+6OH-=5I-+IO3-+3H2O(HIO不稳定,易发生歧化反应)和I2+I-=I3-,溴化碘(IBr)是一种卤素互化物,具有与卤素单质类似的性质,下列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有: ( ) A.IBr加入Na2S溶液中产生淡黄色浑浊: 2IBr+ S2-=2I-+2Br-+S↓ B.少量IBr加入KI溶液中: IBr+I-=Br-+I2 C.IBr加入NaOH溶液中: IBr+2OH-=I-+BrO=+H2O D.IBr加入AgNO3溶液中: 3IBr+5Ag++3H2O=3AgBr↓+2AgI↓+IO3-+6H+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铝制容器可盛装热的H2SO4 B.Agl胶体在电场中自由运动 C.K与水反应比Li与水反应剧烈 D.红磷在过量Cl2中燃烧生成PCl36.海洋中有丰富的食品、矿产,能源、药物和水产资源等(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从能量转换角度来看,框图中的氯碱工业是一个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量的过程 B.过程②中结晶出的MgCl26H20要在HCl氛围中加热脱水制得无水MgCl2 C.在过程③⑤中溴元素均被氧化 D.过程①中除去粗盐中的S042-、Ca2+、Mg2+、Fe3+等杂质,加入的药品顺序为:Na2C0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过滤后加盐酸7.将一定量的由Na、Na2O、Na2O2组成的混合物与足量的水充分反应,收集到一定体积的混合气体,将混合气体通过放电后恰好完全反应,则原混合物中Na、Na2O、Na2O2物质的量之比为 ( ) A.1:1:1 B.1:2:1 C.2:3:1 D.3:2:18.氨(NH3)是一种无色、极易溶于水的气体。
在实验室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混合物可制取氨气,则该实验可选用的制取装置和集气方法正确的是 ( ) A.用启普发生器制取,用排水法收集 B.用启普发生器制取,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C.与加热分解KClO3制氧气的装置相同,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D.与加热分解KClO3制氧气的装置相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9.密度为1.45g/cm3的硫酸溶液中,逐滴加入BaCl2溶液,直到沉淀完全为止,已知沉淀的质量与原硫酸溶液相等,则原硫酸溶液的浓度为 ( ) A.29.6% B.42.1% C.14.8mol/L D.8mol/L10.将氯化铝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的沉淀物中含铝元素的质量与溶液中铝元素的质量相等,则原氯化铝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可能是 ( ) A.1:3 B.2:5 C.1:4 D.2:711.向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2S和SO2的水溶液各两份中,分别通入Cl2和O2一段时间右图表示通入 的气体的量与溶液PH关系的曲线图,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 ) A.曲线b表示向H2S水溶液中通入O2 B.曲线b表示向SO2水溶液中通入O2 C.曲线c表示向H2S水溶液中通入Cl2 D.曲线d表示向SO2水溶液中通入Cl212.在地壳内,深度每增加1km,压强约增加25250~30300kPa,这对固体物质的平衡会发生较大的影响。
如:CaAl2Si2O8+Mg2SiO4 CaMg2Al2Si3O12 (钙长石) (镁橄榄石) (钙镁)石榴子石 密度(g/cm3) 2.70 3.22 3.50 则在地壳区域高压条件下,有利于 ( ) A.钙长石生成 B.镁橄榄石生成 C.钙长石和镁橄榄石共存 D.(钙镁)石榴子石生成13.下列物质中所含指定的微粒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是 ( ) A.常温常压下,2.2g 14CD4所含质子数 B.常温常压下,46g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混合气体中所含氧原子总数 C.标准状况下,11.2LH2O含有氢氧键 D.1.0L 1mol/L氨水中,NH3H2O的分子数14.从下列事实所列出的相应结论合理的是 ( ) A.SO2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是SO2电解质 B.常温下白磷可自燃而氮气须在放电时才与氧气反应说明N的非金属性大于P C.某无色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溶液一定有NH4+ D.某溶液中加入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或HCO3-15.氧族元素包括氧、硫、硒、碲、钋等,右图为氧族元素氢化物a、b、c、d的生成热数据示意图,下列关于氧族元素的说明正确的 ( ) A.含有18e-的两种氢化物中只存在极性键 B.氢化物的沸点大小是H2O<H2S<H2Se<H2Te C.a所对应的氢化物是H2O D.每1mol H2S分解会吸收20KJ的热16.甲试管中盛有0.5mol/L Na2CO3溶液10mL,慢慢往试管中加入1mol/L的盐酸7.0mL;乙试管中盛有1mol/L的盐酸7.0mL,慢慢往试管中滴加0.5mol/L Na2CO3溶液10mL,那么甲、乙两试管中产生的CO2物质的量大小关系为 ( )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无法确定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36分)17.(8分)将固体CaC2O4H2O放在一个可称量的容器中加热灼烧,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测得数据如下:温度/℃253257001160固体质量/g1.4601.2801.0000.560 根据计算推理,完成下列填空:(1)写出325℃ 和700℃时固体产物的化学式: 、 。
2)写出325℃ ~ 700℃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计算出1160℃时,反应所得产物的摩尔质量: 18.(10分)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曾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利用NaHCO3、NaCl、NH4C1等物质溶解度的差异,以食盐、氨气、二氧化碳等为原料制得NaHCO3,进而生产出纯碱以下A、B、C、D四个装置可组装成实验室模拟 “侯氏制碱法”制取NaHCO3的实验装置装置中分别盛有以下试剂:B:稀硫酸;C:盐酸、碳酸钙;D:含氨的饱和食盐水、水 四种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g/100g水)表0℃10℃20℃30℃40℃50℃60℃100℃NaCl35.735.836.036_336.637.037.339.8NH4HCO311.915.821.027.0—①———NaHCO36.98.19.611.112.714.516.4NH4Cl29. 433.337.241.445.850.455.377.3(说明:①>35℃NH4HCO3会有分解) 请回答以下问题:(1)装置的连接顺序应是 (填字母)。
2)A装置中盛放的试剂是 ,其作用是 3)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D温度在30℃~35℃,原因是 4)反应结束后,将锥形瓶浸在冷水中,析出NaHCO3晶体用蒸馏水洗涤NaHCO3晶体的目的是除去 杂质(以化学式表示)(5)将锥形瓶中的产物过滤后,所得的母液中含有 (以化学式表示),加入氯化氢,并进行 操作,使NaCl溶液循环使用,同时可回收NH4C119.(10分)现正开始使用一种安全气袋以防止汽车撞车时在驾驶室的人因向前冲撞发生意外这种气袋内装有一种能在高温下分解出气体的混合物例如有一种配方为: 61%—68%NaN3(叠氮化钠)、0%—5%NaNO3、0%—5%陶土、23%—28%Fe2O3粉、1%—2%SiO2粉、2%—6%石墨纤维这些粉末经加压成型后,装在一个大袋子里,袋子放在驾驶室座位前撞车时,约在10毫秒(10-3秒)内引发下列反应: 2NaN3=2Na+3N2(365℃分解)反应在约30毫秒内完成,袋内充满N2气而胀大,阻止人体前冲。
在以后的100~200毫秒内气体“消失”,所以不致使人反弹,同时袋内的钠变成氧化钠1)你认为完成上述引发分解、生成气体的“消失”、钠变成氧化钠过程各需上述配方里哪些物质和起什么作用 2)若气袋内放300g NaN3,在充满氮气时,袋内气体体积为(1大气压,300K) L 若袋内气体压力达到4大气压(此时为350K),则袋内气体体积为 L3)配方中Fe2O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