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探析.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09721423
  • 上传时间:2021-11-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8.39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探析   摘要: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历史以及现状证明,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只有从招生考试管理体制、考试形式和考试内容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才能完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关于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目标管理体制的改革应切实确立招生单位和导师在硕士研究生选拔和培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考试机构提供专业化的考试服务,政府部门负责宏观调控和监督;考试形式应改变目前每年一次的“初试+复试”两阶段考试为一年多次初试,成绩几年内有效,考生携初试成绩到招生单位申请复试的两段制考试;考试内容方面,初试为全国统一命题科目考试,由考试机构主办,重在测试考生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培养潜能和专业基础知识,复试的基本要求由各招生单位自行确定,最终录取应根据考生的初试成绩、复试成绩、大学本科成绩、科研成果或论文等综合评定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考试制度,考试改革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经历了招生制度的探索、建构、调整和发展阶段,各阶段的招生政策和方式与我国当时政治、经济和教育的发展是同步的,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目前,我国正处在各项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亟待解决。

      硕士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其招生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为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理念、思路和操作原则,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本文在全面回顾、总结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历史的基础上,结合现状,探讨未来十年我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改革的思路和路径  一、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历史[1]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1-1980年这一阶段为制度的探索期,在该阶段,考试的政策不稳定、多变,以学校自主考试和选拔为主  1951年,教育部颁布了第一个硕士研究生招生办法,通过个人申请、学校推荐招收了500人195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式从推荐选拔过渡为个人申请、学校(或单位)推荐、招生单位自行考试1956年,教育部明确规定硕士:研究生考试科目为政治理论、外国语、1-4门专业课,试题、考试方式、专业课的考试科目均由招生学校决定这种方式一直延续到1962年  1963年,为提高硕士研究生的招收质量,教育部明确提出要严格入学考试,其中政治理论、外国语(英语、俄语)开始实行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基础课、专业课由招生单位根据专业性质自行确定,同时明确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考试主要测试考生对基本理论掌握的程度及应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1964年起,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的科目中又增加了语文科目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工作被迫停止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1978年恢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国家第一次将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初试、复试均由招生单位自行组织命题和考试1979年,国家取消复试要求,并明确规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为政治理论、外国语、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5门,为闭卷笔试,由招生单位自行命题  第二阶段:1981-2000年这一阶段为制度的建构期,在该阶段,考试改革的设想多,但实施少,考试形式以初试全国统考+复试招生单位自行考试为主  198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颁布,《条例》明确规定我国学位分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此后,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逐步规范化,新政策不断出台,其中比较大的改革措施有:198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中政治理论、外国语由原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改为教育部统一命题;1983年,考试时间由过去的不固定调整为每年的2月底,各招生单位在初试的基础上进行复试,复试科目、形式和试题由招生单位决定,部分学科和专业进行综合考试试点,并对综合考试的范围、命题原则等做了明确要求;1984年,增加了硕士研究生班招生和招收委托培养硕士研究生;1985年,增加了推荐免试入学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增加了在职人员单独考试。

        20世纪80年代,我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改革的设想多,但由于没有专门的考试机构管理和研究考试,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缺乏科学的、系统的理论指导,考试各环节的操作仅凭经验,特别是命题环节,由于缺乏教育测量理论的指导,试题编制不够标准化和规范化而考生人数的大幅增加,对考试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要求越来越高,亟需专门的考试机构来管理考试在这种情况下,原国家教委决定,从1989年起,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统考科目及部分专业基础课的命题、试卷印发以及分数统计分析工作由国家教委考试管理中心(现为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这样,硕士研究生招生试题在质量和规范化、标准化方面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这一阶段为制度的发展期,在该阶段,考试改革措施多,初试增加了全国统考命题科目,在提高筛选效率的同时,国家把握人才选拔的基本标准  20世纪90年代后期,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2002年,报考人数达到62.4人,较前一年增长了35%,由于硕士研究生考试既有全国统考科目,又有招生单位自命题科目,报考人数的迅猛增长给考务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为缓解这种压力,同时提高招生质量,教育部在2003年采取了多项改革措施,其中包括初试考试科目由五门减少为四门、扩大研究生院的招生自主权、34所高校自行划定进入复试的最低分数线等。

      从2006年开始,教育部加快了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步伐,提出“十一五”期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重点是:推荐免试生制度改革、复试制度改革和初试制度改革其中推荐免试生制度改革的措施是,增加具有推荐免试生资格的高校数量,同时扩大招荐免试生比例复试制度改革的措施是,扩大复试权重,复试考生数量可增至招生名额的150%,同时增加复试在录取中的比重初试改革的具体措施是,整合优化初试科目,减少招生单位自命题科目从2006年起,教育部又连续4年增加统考和联考科目12门,将招生单位自命题科目的试卷种类由2.5万种减少到目前的2万多种,招生单位的考务管理压力有所减轻,试卷的科学性、公平性和有效性增强  纵观新中国成立后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60年的历史,可以看出,考试招生管理体制在60年间基本没有变化,考试招生方式经历了个人申请与学校推荐的面试、招生单位自行考试、全国统考为主推荐选拔为辅三种方式的迂回改革在发展进程中,一些好的设想和改革措施虽生命力短暂,但对当今的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仍有借鉴意义,如20世纪60年代中期对考生中文语言能力的考查,80年代初期在个别学科和专业进行的综合考试的试点,80年代中期探讨的两段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改革的设想。

      这些设想和改革在今天看来显然是一种比较科学、合理的模式和措施,也符合《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理念和思路,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二、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的现状  我国现行硕士研究生招生实行“初试+复试”的全国统一选拔制度,其中初试以全国统一考试(包括联合考试形式)为主,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的推荐免试和部分高校为符合特定报名条件的在职人员单独组织的考试为其辅助形式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包括联合考试)的考生,初试成绩必须达到教育部统一划定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包括总分分数线和单科分数线),才能参加招生单位组织的复试考核和考察各招生单位的录取原则一般为,对考生的初试成绩、复试成绩按权重相加,得到入学考试总成绩排序,然后根据招生计划指标额度,按照排名先后进行录取考试每年举办一次,成绩当年有效  初试考试内容为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其中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为必考科目,全国统一命题;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根据学科专业设置不同的考试科目,目前全国统一命题科目有23种,招生单位自命题科目约有2万种  这一招考制度的管理与实施分三级:教育部代表政府意志主管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制定招生工作的方针、政策、规定和方法,下达招生计划,规定考生的报考条件、考试科目、考试时间、录取原则等;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省级招生办公室)负责教育部招生工作政策的落实并协调监督本辖区招生工作;招生单位(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具体实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

      上述招考方式及管理体制体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国家统一管理与招生单位自主选拔相结合国家统一管理除上述宏观政策和原则外,还具体表现在对单独考试、推荐免试的招生单位及招生限额的控制,对统考命题科目及招生单位五条件使用的控制,对复试分数线的控制等;招生单位的自主选拔更多地体现在复试阶段,但是进入复试的考生必须达到国家统一划定的复试分数线以上  按照现代大学制度的管理理念,招生单位应是招生管理权力与责任的主体,应根据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和生源市场的需求制定招生计划,自主选拔人才,进而按照自身专业特色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硕士研究生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国家统一管理是必须的,但是管什么、管到什么程度确是需要认真思考的,目前,这种以政府为主导的“大一统”的考试招生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本该属于招生单位的权限,也削减了作为硕士研究生培养主体的导师的发言权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