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赠地学院:析美国高等农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里程碑.doc
6页1赠地学院:析美国高等农业教育与职业 教育的里程碑[论文摘要]19 世纪中后期兴起的赠地学院开创了美国高等农业教育乃至整个高等教育的新纪元,也是美国著名教育政策法规的成功范例之一研究和探索这一成功范例及其对美国高等农业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对我国高等农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与借鉴 [论文关键词]赠地学院美国高等农业教育职业教育 一、赠地学院产生的时代背景 1.农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 北美独立战争的胜利使美国人民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走上了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812 年以后,美国人口数量由于移民的大量迁入而急剧增加,疆域不断扩大,国内外对棉花、烟草、玉米等农产品的需求量大增但这一时期美国的农业生产非常落后,美国历史学家在说明这一时期美国农业的发展状况时尖锐指出:“19 世纪初叶(美国)殖民者在粮食种植、收割和脱粒技术方面比《圣经》时代好不了多少”①当时掌握实用农业技术的专业人才严重缺乏,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远远落后于西欧各国,耕种还普遍使用人力、畜力等简单的机械,严重地制约了美国农业的健康发展当时,由于“西进运动”的兴起,农业耕地面积不断扩大,迫切需要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采用新的农业机械和实用农业技术,以便大幅度提高农业的产量和效益,推动美国经济健康发展。
2.高等教育扩张的需要 1860 年以前,美国 264 所院校中,私立大学有 247 所之多,但无论是美国东部2早期欧洲移民所建的大学,还是建国后新建的教派学院和非教派学院,大多与社会现实脱节,不能培养实用的人才,远离社会,超然世外,可以说是社会生活中的“一潭死水”即使到了 1862 年,学院数量少、学科分散、影响面小,且没有一所学院能够培养合格的农艺师、机械工或商人,难以满足工农业生产的需要为此,许多有识之士呼吁联邦政府改革传统高等教育,采取有效措施资助各州创建新型的、面向产业阶级的、收费低廉的高等院校, “这种新式大学比起旧式大学,更着重于实用的目的——发展农业及工艺教育,培育美国资本主义急剧发展时期所需要的专门人才”②教育史家特纳(JonathanB.Turner)和国会议员莫雷尔(JustinSmithMorrill)则是那时呼吁联邦政府创办这种新型技术学院的先驱人物 3.文化传统的影响 考察赠地学院产生的原因,除了经济影响,文化传统对教育的作用也不可小视滕大春在《美国教育史》中指出,正是“富有特色的美国文化为新型的美国教育奠定了基础”美国文化传统中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实用主义的价值取向,多样性的特点以及不断创新的精神等都影响着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对赠地学院的产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美国建国后,实用主义逐渐被国民所接受,进而深入到国家的政治、经济、道德和教育等领域,成为其民族精神和社会心理形成的思想源泉高等教育则表现为反对欧洲传统的教育观和知识观,奉行民主、自由、多元的实用主义哲学;把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出注重实干、不尚空谈的特性正是这些新生国家精神与实用主义价值取向,使得高等教育在较短时间内发展迅速,形成了独具美国特色的赠地学院 与欧洲大陆的国家相比,美国历史较短,缺少漫长而沉重历史传统的束缚,在制度上拥有较大的灵活性,变革和创新就更容易实现与固守传统、反对变革的欧3洲不同,美国人崇尚进取、追求创新恩格斯写道:“美国是一个新世界, ‘新’不仅是就发现它的时间而言,而且是就它的一切制度而言;这个新世界由于藐视一切继承的和传统的东西而远远超过了我们这些旧式的、沉睡的欧洲……在美国,一切都应该是新的,一切都应该是合理的,一切都应该是实际的 ”正是这种勇于创新的传统,使得美国高等教育在短时间内迅速超越了其他各国,探索出赠地学院这种独具美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模式 4.《莫雷尔法》的直接推动 莫雷尔是美国佛蒙特州的众议员(1855~1867 年)和参议员(1867~1898 年)。
在系统考察联邦政府通过赠地资助各州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莫雷尔于1850 年向国会提交了一项议案,建议联邦政府以赠予各州联邦公地的方式来鼓励每个州建立至少一所新型大学这样的大学讲授“农业和机械工艺……以便提高产业阶级的通才教育和实用教育,也应开设其他科目,包括军事战术课程”该法被称为《莫雷尔土地赠予法》,简称为《莫雷尔法》(MorrilAct) 1862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该法,规定:第一,联邦政府在每个州至少资助一所高等院校从事农业和机械工程教育;第二,按照 1860 年国会规定的议员分配名额,联邦政府根据各州的议员数,按每个议员 3 万英亩的标准向各州赠予国有土地或等额的土地期票;第三,出售这些土地的收入,10%用于购买校址用地,其余用于设立捐赠基金,其利息不得低于 5%;第四,这笔捐赠基金如果 5 年内未能用于兴办上述学院,须全部退还给政府凡是依照该法建立的学院就叫做赠地学院(LandGrantedCollege)1890 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第二个《莫雷尔法》,该法规定:联邦政府对依靠联邦赠拨土地建立起来的赠地学院提供年度拨款,以保证这些新型的技术学院具有充足的财力得以正常运行。
两个法规的颁布掀起了大规模的赠地学院运动联邦政府共建立了 69 所赠地学院并资助一些大学推行农业和机械4工业教育,大大促进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目前,著名的康奈尔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都是在赠地学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二、赠地学院的功能与模式 1.模式灵活多样,适应发展需要 1862 年以后,绝大多数州按要求相继建立起农业和机械工程学院,也有的州把赠地资金用于改造老大学,开展农业和机械教育在课程设置上,根据《莫雷尔法》的规定,凡接受赠地的高等院校的学生,无论哪个专业,都必须接受农业教育,学生们只有学习一些农业知识才能领到毕业证书因此,老大学增设农业系,讲授农业化学、农业机械、土壤分析、园艺学、昆虫学等1875 年,堪萨斯州赠地学院开设的课程包括农庄、养殖场、木工、家具制造、造车、漆工、铸工、制衣及雕刻,也开设电报学、铜板印刷、照相术等课程,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赠地学院在教学方法上也表现出较大的灵活性,在教学之余经常组织各种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寒暑假参加生产实践此外,赠地学院教学期可长可短,不仅开设正规班,还为社区居民开设补习班,也向妇女开放1890 年通过的第二个《莫雷尔法》规定,南部 17 州必须革除歧视黑人的积习,黑人也拥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否则要为黑人设置水平相同的农工学院。
赠地学院除了给大学生授课外,还加强研究种子改良、研造肥料和机械化农具,并通过农业实验站,加强农技推广农技推广工作是政府扶持和支持农业发展职责之一,由联邦、州和县农业推广站组成农技推广体系推广内容包括农业技术服务、家政和四健会(四健会也称 4-H 俱乐部,是美国农业部的农业合作推广体系所管理的一个非营利性青年组织,创立于 1902 年,其使命是“让青年人在青春时期5尽可能地发展他的潜力”, “四健”代表健全头脑、健全心胸、健全双手、健全身体)农业技术服务组织成年男子学习最新的农业技术知识,推广新良种、新耕作方法和其他先进技术;家政则组织妇女学习编织、料理家务、美化环境等;四健会组织青少年学习和实验有关农业的科学知识,培养他们对农业科技和生产活动的兴趣在科技推广服务中,政府与赠地学院建立了密切合作机制,从科学研究、应用开发、情报传播、项目审定到基层的技术服务和实践指导,赠地学院都发挥了主要作用 2.培养农业技术人才 根据《莫雷尔法》,凡接受赠地的高等院校的学生,不论专业,都必须接受一些农业教育据统计,1862~1870 年,共有 30 个州先后接受了此法,各赠地院校培养出了一批农业科学技术人才,且各农业院校的学生 3/4 来自农村,毕业后又回到农村去工作。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随着农业教育课程的发展,一些农业大学的研究生院也建立起来了这些研究生院的培养目标是工农业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教育对象是中下层阶级开设的专业课程包括农业、机械制造、生物学、专业动物学、农产品加工学、农村建筑学和农村经济学等,也包括工艺、军训,甚至古典学科,但古典学科已失去了昔日的支配地位,实用科学受到推崇,钻研理论而鄙视生产的大学传统被改变 “赠地学院通过培养大批实用的、经济发展所急需的科学技术人才,为美国工农业现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 3.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 赠地学院根据所在州的实际需要,广泛开展实用性科学研究,及时有效地解决所在州各类企业面临的实际技术问题美国国会 1887 年颁布的《海奇法》规定,每个州在赠地学院领导下建立农业实验站,进行农业科学原理及应用方面的研究与实验实验站还设立分站、实验农场及各种研究中心、研究室,从事农业科学研究,6回答农民提出的各种问题研究项目以与本州农业生产有关的应用研究为主,如佛罗里达菠萝的病虫害与改良问题、得克萨斯牛群的喂养问题、路易斯安娜甘蔗的新品种培育问题等等由于实验站是政府资助的,因此其研究成果向所有的农场主公开,免费向农场主提供最新的科技成果。
这对促进美国科技进步起了重要作用,研究成果使每年农产品的价值有了千百亿元的增加 美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突出特点是从法制上建立了农业教育、科研、推广三位一体的结构体系1914 年国会通过了《史密斯和勒沃尔法》,即《合作推广法》,要求各州立大学建立农业推广中心,由州立大学代表政府负责农业推广工作这一法规的执行奠定了延续至今的美国赠地学院教学、科研、推广三位一体合作推广体系的基础到 1920 年,美国已经建立了一个相当完整而庞大的农业教育、研究与推广体系,组织机构包括联邦、州、县三级的农业推广站和实验站 在联邦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鼎立相助下,各农业实验站取得了惊人的研究成果:1890 年,发明了波尔多液,使蔬菜和水果的产量提高了数倍;1903 年,实验成功了防治猪霍乱的疫苗;1915 年,发现了维生素 A 和 B;1919 年,又发现了维生素C;19 世纪下半期,化肥和农药也试制生产出来,20 世纪初已达到批量生产的程度;20 世纪初,玉米远系杂交试验成功,新的杂交玉米良种使玉米产量在美国以及全世界增加了 1 至 2 倍,同时,小麦、水稻、高粱等的新品种也先后培育了出来由于农业教育的普及推广,从内战结束到 1900 年,大约有 12000 多项农业技术发明取得了专利权。
4.服务当地工农业发展需求 赠地学院根据地方工农业和公众事务的实际需要,设立一些“短期课程”,推广农业科技与机械工艺知识,建立农业实验站,提供各种社会服务,开创了高等教育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新风 720 世纪初,曾建立在赠地学院基础上的威斯康星大学所开展的社会服务工作给州政府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它的“巴布科克测试法”一项科研成果就为州的牛奶加工业节省了数亿美元该校校长范海斯(CharlesR.Vanhise)在概括“威斯康星思想”(WisconsinIdeal)时指出:“州立大学的生命力在于它和州的紧密关系中,州需要大学来服务,大学对州负有特殊的责任教育全州男女公民是州立大学的任务,州立大学还应促成对本州发展有密切关系的知识的迅速成长州立大学教师应用其学识专长为州做出贡献,并把知识普及于全州人民 ”①“威斯康星思想”的出现,在一定意义上可以作为大学真正与生产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大学直接为社会服务被正式确定为继教学与科研之后的第三项主要社会职能的标志从此,大学不仅为社区普及农业科学知识,也提供有关卫生、经济、管理与教育等方面的咨询,真正成为州的“智囊” 三、赠地学院的贡献与影响 首先,开创了政府以法律手段调控高等教育发展的先河,成为政府干预高等教育发展的范例。
《莫雷尔法》的颁布打破了联邦政府不过问教育的传统,联邦政府通过赠地、拨款的方式向州提供资助,各州根据具体情况结合联邦政府的指令创立适合本地区特点的赠地学院重要的是,它把美国联邦政府根据当时具体情况制定的优先发展高等农业职业教育的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