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黄帝阴符经 试译.doc

18页
  • 卖家[上传人]:世***
  • 文档编号:178727893
  • 上传时间:2021-04-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9.50K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黄 帝 阴 符 经 浅 解 朱 景 宽 前 言3000年前,殷周时期面世的【易经】,是中华文明之元典黄帝阴符经】是继之而来的第二部中华经典(历史上也有人称其为“赞【易】之书”)后世诸如【老子】、【易传】、【庄子】、【孙子兵法】、【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无不汲取和发展了【黄帝阴符经】的内涵精髓通俗且浅白地讲,阴者,阴暗也符者,符合也阴符经”亦即“暗合之经”言本经之所述,无须张扬争辩、明词夺理,实乃完全可以阒然无声,暗合乎自然之理也黄帝阴符经】言简意奥历代版本不下百种,注家也不少,有太公、鬼谷子、张良、诸葛亮、李荃、朱熹等等,遍及儒、道、释各家(惜许多注本均已绝世)此【浅解】集本人多年的学习感悟;参考历代注家之长;采用经文448字之版本;用现代语言;分三章并分别冠名以:神仙抱一演道章、 富国安民演法章、 强兵战胜演术章; 以解之才疏学浅,此【浅解】实乃抛砖引玉之作矣 2013年9月23日 卷一 神仙抱一演道章 (129字)经文:观天之道, 执天之行,尽矣。

      解释:观察、研究天道,也即自然客观运行的规律依照这个规律去办事,这就极尽正确的了古人是如何认识天道的呢?【系辞上传】云:“一阴一阳之谓道”说卦】云:“立天之道,曰阴与阳”中国古代哲学以阴阳为基石,以变易为核心的观点,在【周易】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种中国特色的古代哲学观点,符合自然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实际易经】和【易传】这两部旷世之作,合之称为【周易】经文: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解释:因为天道规律是以金、木、水、火、土这五行结构及其相生相克的演绎作为表述规律内容的工具的所以,透彻理解、熟练掌握、运用五行结构知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必定正确无误,事业必定昌盛 【黄帝内经】云:“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 五行(五运)者,何以五贼相称呢?现择其两个理由以述之其一,金、木、水、火、土这五行(五运),既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而又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克者,杀也,故贼也!其二,【尚书.洪范】云:“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

      古人将“凡是具有寒润下行功能的事物,都归之为水性;凡具有暑热炎上功能的事物,都归之为火性; 凡具有生发疏达功能的事物,都归之为木性;凡具有坚燥清肃功能的事物,都归之为金性;凡具有长养万物功能的事物,都归之为土性”(【周易与中医】 常秉义)而五音(角、徵、宫、商、羽)、五色(青、赤、黄、白、黑)、五味(酸、苦、甜、辛、咸)等乃皆一一相应于五行(木、火、土、金、水)之属性老子】云:“五色使人目盲,驰聘田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方,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聋”可见,阴阳五行之气若正不压邪,必将成盗人魂魄之賊了!经文: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解释:将五行及其演绎的規则熟记于心,运用于分析、研究天下各类事物的运行规律,并按其规律妥善安排人类自身的生活和劳作,则整个时空变化关系就必定都能了如指掌,春夏秋冬这四时之化和由此而产生的天下万物之变就如同亲身参与一般清晰、明瞭所谓万化,即万物之渐变, 四时(春夏秋冬)之演化矣经文:天性,人也解释:天的属性,也象人一样俗语云:“三月天,小孩脸”苏轼的词作《水调歌头》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正是华夏文化所强调的“天人合一”观点的反映。

      经文:人心,机也 解释:“ 心之官则思 ”人的思想、理念,是产生行为动机的缘由 何为“机”哉?【说文】云:“主发谓之机”其意为:箭在弦上,必须拨动弩机才能发射之,弩机是射箭的枢纽机关矣由此类推,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是需要有一个类似为弩机的枢纽机关来统揽全局的它能起到一触即发、纲举目张的作用这是事物发生的充要条件、最关键因素只有触动了这个“机”,事物才会发生,不触动这个“机”,即使其他的条件再充分,也不能引发事物的发生经文:立天之道,以定人也解释:要确立天道,稳定人心,使人的思想都落实到“观天之道,执天之行”的境界上来,由此,产生符合天意的动机在【说卦】一文中,和“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相承接的是“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可见,天道、地道、人道,此三才之道是贯通的天道既立,则人道之立,亦可定矣《行为科学》告诉我们,人的行为源于其动机,动机又源于其对某种物质或精神的生理或心理需要人的需要一般是分层次性的,从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到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直至最高境界的自我成就需要只有一门心思地追求合理的乃至高尚的需要,才能产生合理、高尚的动机此即是立天道,定人心之举了。

      为此,当眼不视邪色,耳不听邪声,口不言邪事身正影不歪,让心灵充满阳光 经文:天发杀机,移星易宿解释:老天充满勃勃生机,使整个天体、星宿都一直孜孜不倦地按照自己的运行轨迹各自移易不息天体运行的这种孜孜不倦的天象,给人类建功立业、发展创新予以极大的精神启迪,故【易传】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所谓杀机者,实为生机也无阴不能生阳,非杀无以卫生”矣经文:地发杀机,龙蛇起陆解释:大地一片生机勃勃,“春雷惊百虫”,促使大大小小、林林总总、各类各物在生存、进化、发展中纷纷争奇斗妍、各显神通易传】云:“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经文:人发杀机,天地反复解释:人类在求生存、图进化,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改造人类自身的革故鼎新实践中,涌动着沧海变桑田,“天翻地覆慨而慷”的浪潮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每一次大的乱、治螺旋式循环演绎,真乃犹如天地反复之壮观景象矣经文:天人合发,万变定基解释:天,则迅雷烈风,人,则奋发图强,当天时、地利、人和形成合发之势时,必将使千变万化的大自然、人类社会又定格到一个崭新的发展台阶经文:性有巧拙,可以伏藏解释:人的品性有聪慧和笨拙之分,聪慧和笨拙可以有意识地不予表露出来大智如愚,大巧若拙。

      而拙者若善于伏藏且不亦巧哉经文: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解释:人有二耳、二目、二鼻孔、一口及下身二窍,合九窍与外界感知最多,也即外邪最易入侵的是目、耳、鼻这三个主要的感觉器官其視、听、嗅觉,根据人的意愿,可以让它发挥作用,也可以禁止它发挥作用正如【吕氏春秋 贵生篇】所云:“耳、目、鼻、口,生之役也耳虽欲声,目虽欲色,鼻虽欲芳香,口虽欲滋味,害于生则止在四官者不欲,利于生者则弗为由此观之,耳、目、鼻、口,不得擅行,必有所制即其动其静,均以利生为本也经文: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解释:木生火,然火旺成灾必酿为祸害奸臣贼子伏藏于国中,一旦时局动乱,必将反戈一击,造成国家政权加速溃败真乃“火生于木,焚木者,火也奸生于国,溃国者,奸也”人心也内存正邪之火,若正不敌邪,邪念亢奋,欲火丛生,则玩火者必自焚矣堡垒总是最容易从内部被攻破的经文:知之修炼,谓之圣人解释:知道了以上的道理,加强对自己的思维认知修炼,就可以称他为道德高尚,聪明睿智的圣人了上古有真人,中古有至人、圣人、贤人此【黄帝内经】之所载也但在儒家的文献中,也常将上古的伏羲、黄帝、炎帝等称之为圣人大学】中所标榜的三纲 (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 八目 (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应是古代圣人们修炼的内容和目标了 卷二 富国安民演法章 (98字)经文:天生天杀,道之理也解释:一切事物均是有生必有灭的,这是自然规律告诉我们的道理南宋永嘉名人夏元鼎云:“气应黄钟,万物萌动,此天生也律中夷则,万物收敛,天之杀也老子】曰:“名可名也,非恒名也”凡有形之物,必定有生也有灭,豈能恒常!经文: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解释:世界上万物都是依赖天地、大自然的恩赐而生存、生长的万物又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生活资料和伴侣而人也成了影响世上万物生存、延续所离不开的因素了盗者,实为赐给、索取也经文:三盗既宜,三才既安解释:天地(自然)、万物、人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处理好了,则天、地、人(三才)之间的各自位子也就摆正了各自安居其位,人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就有了可靠的基础保证经文: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解释:所以说:“要适时地劳作,索取自然界所賦给的生活资料,才能使自己的身体得到合理的养育和调理实施符合“三盗既宜”的和谐互利的动机,不违时令、也不过分地向大自然索取,则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均按正常规律持续运行,各安其所,就不会造成不良的生态环境后果。

      退耕还林,乃“三盗既宜,三才既安”之英明决策矣经文:人知其神之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解释:凡人只知道对大自然出现的一些奇异现象感到神奇,却不知道对大自然表现出来的看似平常而实际上满含深奥道理的现象感到神奇而给以研究树上苹果落地,何等平常,然牛顿却从中悟出了地球引力的物理定律可见,平凡之中蕴藏着不平凡的道理啊经文: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解释:地球绕太阳一周,约 365.25 天月亮绕地球一周,约30 天,分大月、小月其实,包括天体与自然界运行的诸多现象,同样都是有定数、有规律的遵循这些规律,神圣的生命现象出现了,继而,经过漫长的进化岁月,地球上高等智慧生物——人类诞生了如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这些神明人祖,也在人类发展史的不同时期脱颖而出这其中的变化机理和奥妙,天下凡人都不得而知生命的生成,乃宇宙之圣功也传说中率原始人类部落群走上人类进化、发展的康庄大道的有巢氏、燧人氏、女娲、伏羲氏、神农氏等,不愧为神明人祖呵宇宙约诞生于200亿年前太阳系及其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距今34亿年前,地球上已存活有150万种生命体考古发现,距今170万年前,在我国云南省元谋县,出现了最早的中国人祖(学术上称为元谋人)。

      而据史料记载,伏羲氏、神农氏这些让后世膜拜敬仰的神明人祖,似应显身于约5000乃至6000年前的中国原始社会晚期经文: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解释:有识之士认识了这个机理,就会恭顺客观规律而践行之,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而那些不学无术,鼠目寸光之辈只贪眼前蝇头小利,破坏了三盗之间的平衡与和谐关系,必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直至自取灭亡易经】 剝卦第二十三 上九爻 爻辞云:“碩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剝庐” 无怪乎“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了 卷三 强兵战胜演术章 (221字)经文:瞽者善听,聋者善视解释:瞎子目无所见,心专于耳,故耳特别聪,聋子耳无所闻,心专于目,故目特别明一心不二用,专心致于一,就可使获取外界情报信息的能力超乎常人地提高军事行动讲究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所以就非常需要这种超人的获取情报信息的能力了经文: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解释:可见,残缺了一种感觉器官,能使健在的另一感觉器官的功能大为提高这种情况延续的时间越长,其效果越明显这种超人的获取信息情报的能力抵得上十倍的军力持续地发挥这种能力甚至当得上万倍军力中国乃信息战理论之鼻祖也。

      经文: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于目解释:意识源于物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年大唐华北电力试验研究院内蒙分部(呼和浩特)招聘笔试高频考点题库考试试题.docx 2025年黑龙江齐齐哈尔克山县嘉暖热电有限公司招聘公笔试高频考点题库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年配电安规通用部分(重点人员)模拟(100题)【含答案】.docx 2025年“才聚齐鲁成就未来”山东省国控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笔试高频考点题库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年贵州汇智达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高频考点题库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年“才聚齐鲁成就未来”山东黄金集团井下技能工人招笔试高频考点题库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年重庆市合川瑞山中学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年行政执法资格认证通用法律知识考试复习题【含答案】.docx 2025年辅警考试模拟试题(100题)【含答案】.docx 2025年安徽铜陵县枞阳县供销投资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笔试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年重庆市辅警考试模拟试题(100题)【含答案】.docx 2025年重庆市大足区国衡商贸股份有限公司招聘劳务派遣制笔试高频考点题库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年《物业管理师》三级模拟试题(110题)【含答案】.docx 2025年青河县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招募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年成都市西体路小学校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docx 2025年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招聘考试笔试试题.docx 2025年成都市青白江区九所学校招聘教师考试笔试试题.docx 2025年成都市海滨小学校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docx 2025年成都市郫都区教育局下属学校招聘教师考试笔试试题.docx 2025年佛山市南海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试题.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