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应对市场变化的整合趋势.pdf
4页中国计量- g 法( 2 0 0 5 ·昆明) 论文集 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应对市场变化的整合趋势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景晓东黄光明 “十一五”期间,计量事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依法实施行政许可,充分利用计量资 源,确保法制计量和普遍服务的实施,推进计量检测市场稳步开放,促进有效竞争市场格 局形成是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事业单位的改革正在稳步推进,作为承担国家计量法定任务主体的法定计量 检定机构,如何面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步进行调整,或者说从深层次上进行体制改革, 是我们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下面就法定技术机构如何应对市场的变化谈谈我个人的意见: 一、我国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产生的历史背景及所面临的问题 我国的计量技术机构在5 0 年代开始建立,1 9 8 5 年《计量法》颁布后,我国的法定计量 检定机构体系才逐步建立起来初步形成了我国的量值传递体系,为统一全国的量值,促 进全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 完善.特别是加入W T O 后,原有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设置和运行体系与当前的经济发 展存在着许多的不适应:所面临的问题一是受政府行政部门地区分割的影响,众多的机 构设置,导致一方面是检测资源的建设重复,另一方面是政府投资分散,导致高端技术保 障能力匮乏。
难以形成检测共享的管理体系二是由于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 体制改革导致我们的法定技术机构在市场经济中定位模糊,职能不清,公益性技术服务 和市场中介服务二者兼而有之很多技术机构单单依靠法制任务难以维持生计,迫于生 存压力,进入市场,又受到多方面的制约,结果是法制任务管不到位,在市场中又放不开 手脚 就我国区县一级设置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单就完成法定任务来讲,现有的大部分 机构人员冗余,涉及到一些简单的工作计量器具,几乎所有的法定技术机构都能开展;一 旦涉及到检测技术含量高,检测设备相对昂贵的检定项目,则不是因机构资金匮乏,就是 因人员素质问题而无法开展能干的大家都上,结果导致检测设备的利用率降低,资源的 极大浪费;而部分技术含量高,或资金需求大的项目又由于受到人员素质、资金等条件的 一1 5 6 - 中国计量论坛( 2 0 0 5 ·昆明) 论文集 限制,无法保证法制任务的完成,强检的覆盖率和强检率很难保证,一方面是低端资源的 浪费,另一方面又是高端资源的不足,进而降低了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的技术支持 同时,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的加快,计 量器具在技术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从模拟显示发展到数字显示,从手动、单点到自动、多 量程、多功能、计算机化。
因此,检测内容和复杂程度的增加、证书的信息量、检测使用的 时间、人力资源、工作环境要求都比十几年前技术含量大大提高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战 略要求计量工作要贴近经济、贴近市场,逐步向测试、工程计量参数测试等方面转 向,对技术含量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尤其是大批外资及外向型企业的出现,使社会计量 校准、检测需求势头呈增长趋势,作为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如何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是 我们急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二、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发展设想 1 .准确定位计量检定机构职能、任务 正确定位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是实现量值传递和进行计量检定等技术工作的重要保 证,是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计量工作实施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的技术保障另一方面政 府计量行政部门应引导计量资源进行整合,更好地适应市场,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服务 根据《计量法》对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有关条文,可以理解为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准 确定位应该是:政府行政执法中实施强制检定、市场监督的技术支持机构承担为社会提 供公益服务把计量的量值传递系统作为强制管理,则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又是具体实 施单位从这个意义上讲,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应该是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财务上严格实 行收支两条线。
这些机构首重的是社会效益,而不应以经济效益为目的 为社会提供检测、校准服务的中介机构与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有着本质区别.这些机 构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以经济效益为目的 2 .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改革模式 现行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模式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政府对企业大包大揽在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既要保证对企业的有效管理和指导,又要给企业自主管理的权利 现行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既要从事法定任务,又要为企业提供计量检测校准服务这 就要求我们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一部分,需要按照市场化的模式来运作,其中,一部分从 事法定任务,另一部分要逐步走向社会 一方面,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作为政府进行计量监督的技术支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 一1 5 7 - 中国计量论坛( 2 0 0 5 ·昆明) 论文集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准确定位法定计量技术机构的职能和任务根据法定任务量和法定 计量技术机构的执行能力来设置机构的数量和规模,核定人员和经费机构设置的依据 来源于本地区经济规模、市场规模,来源于强检项目的多少、强检计量器具的多少 处于监管地位的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还要明确一点就是:搭建一个监督管理的网络平 台,真正提高监管水平确保重点能够突出,管得少,但要管得好。
在这种情况下,促使现 有法定技术机构的整体规模逐渐缩小通过整合调整,一是可以使从事法定任务人员的 综合素质及技术水平得到提高;二是政府可以集中财力,加大投资力度,改善现有法定技 术机构仪器设备落后的局面 另一方面,要为企业提供计量检测校准服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计量检测市场是客 观存在的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企业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经济实体,企业可以根据自 身管理的需求和规模来确定内部计量器具何时需要检测、校准以及检测、校准的时间间 隔并且也可以确定检测、校准的计量器具需要合格性的判断还是具体的实测数据这就 构成了一个检测、校准的市场空间 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均允许并鼓励各类、各行业检测机构在经过 相应的资质认可后进人检测、校准市场我国加入W T O 所承诺的服务市场的开放的期限 只有半年的时间,因此我们必须加快培育我国计量检测校准市场,引导并鼓励各行业计 量技术机构进入计量检测、校准领域一是要求我们有计划的停止对非强检项目的授权, 促使承担非强检项目的机构申请校准实验室认可,成为第三方中介服务机构;二是对现 有区县技术机构加强服务意识的宣传,帮助他们通过资质认定,为现行法定技术机构部 分进入检测、校准市场奠定基础。
这样就意味着现行的规模庞大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要拆分,一部分作为社会中介服 务机构,应逐步采取与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脱钩和自负盈亏的方式,但站在构建和谐社会 的高度来考虑,对于分离出的部分,应给予必要的扶持,作为过度期,应允许在法定计量 检定机构内部建立一所两制,但内部要严格区分 另外,作为检测市场主体的技术机构的自律,以及其资质的有效认定问题都是在培 育计量检测市场时需要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认真考虑的 三、未来计量检定机构的发展趋势 前面谈到现有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要进入市场,受到多方面的制约,更与自身扮演的 角色不匹配,但现有的财政拨款又难以维持庞大机构人员的生计,又不得不走市场这条 一1 5 8 - 中国计量论坛( 2 0 0 5 ·昆明) 论文集 路,政府不可能也不必要用纳税人的钱去维持一个独立而庞大的技术体系,而只能建立 一个基本而适中的技术体系来支撑法制计量管理工作 在国际和国内经济发展大潮的推动下我们既要保证法制计量和普遍服务的实施, 又要促进有效竞争市场格局形成,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应对市场变化整合的趋势越加明 显,计量行业势必出现:一是法定技术机构逐渐分化,法制任务更加明确,强检项目会相 应减少。
法制计量与工业计量的界限将更加清晰,校准和检定的概念在操作层面上将进 一步明确区分法制管理的内容将缩小,涉及的领域将扩大,与此相应的承担法制任务的 法定技术机构将少而精;二是行业现有计量检测机构以及合资、独资、民营的计量检测机 构将成为市场主体,并给检测市场带来供给,如电子部五所赛宝计量检测中心利用自身 的行业优势得以发展并壮大;三是从法定技术机构剥离出的自负盈亏部分,通过市场机 制促成他们的合作或联合,从而形成检测、校准集团,彻底与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分离,最 终使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真正成为实质意义上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 四、结束语 新的经济发展观强调,要逐步走向以人为本的科学、持续、协调全面的发展模式,计 量事业的协调发展问题在未来几年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十一五”规划需要遵循中央提 出的“科学发展观”,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分析国民经济新的发展模式,社会结构的变迁 以及世界计量发展的新趋势,明确计量事业未来的发展道路,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合 力共同为计量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强国战略的实施做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