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算与点钞技术授课计划.doc
14页实验实训项目教案授课计划教学计划规定总学时数34理论学时2本学期安排学时数32理论学时2实践学时32实践学时30周次讲 授 内 容 (章、节、题目)学时数备 注第2-4周项目一-------手按式点钞技术6第5-7周项目二-------手持式点钞技术6第8-11周项目三-------珠算加法8第12-14周项目四-------珠算减法6第15-17周项目五-------小键盘计算技术6实验(实训)项目教案实验实训项目名称手按式点钞技术项目编号1学 时6课 型实验□ 实训□ 其它□实验实训目 标1.掌握手按式点钞技术的姿势、要领;2.快速、准确地运用手按式点钞技术进行点钞实验、实训室及器材点钞纸、蘸水盒、腰条实验实训内容、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备 注点钞又称票币整点,它是经贸类专业的学生应该学习的一项专业技术,也是从事财会、金融、商品经营等点钞作为整理、清点货币的一项专门技术,它对于为社会经济担供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以及各项金融服务的银行来说尤其重要点钞方法主要有手工点钞和机器点钞两种一般企事业单位使用的主要还是手工点钞方法常见的手工点钞方法不手持式和手按式点钞方法,各自又有单指单张和多指多张。
1. 坐姿坐净会直接影响点钞技术的发挥和提高正确的坐姿:直腰挺胸,身体自然,肌肉放松,双肘自然放在桌上,持票的左手腕部接触桌面,右手腕部稍抬起整点货币轻松持久,活动自如2. 点钞的基本程序A拆把把待点的成把钞票的封条拆掉B点数手点数,脑记数,点准一百张点钞比赛中往往是差错大于或小于一百张或假币挑出或并记下来扎把把点准确无误的一百张钞票墩齐,用腰条扎紧盖章在扎好的钞票的腰条上加盖经办人名章,以明确责任3. 点钞的基本要求在人民币的收付和整点中,要把混乱不齐,折损不一的钞票进行整理,使之整齐美观四、整理的具体要求平铺整齐,边角无折同券一起,不能混淆券面同向,不能颠倒验查真伪,去伪存真剔除残币,完残分放百张一把,十把一捆扎把捆扎,经办盖章清点结账,复核入库为达到上列要求,应做到以下几点1. 操作定型,用品定位点钞时便和印泥,图章,腰条等按使用的顺序固定位置放好,以便点钞时使用顺手2. 点数码相机准确点钞技术关键是一个准字,清点和记数的准确是点钞的基本要求为点数准确,一要精神集中二要定型操作三要手点,脑记,手,眼,脑紧密配合3. 钞票镦齐钞票点好后必须墩齐后(四条边水平,不露头,卷角拉平)才能扎把。
4. 扎把捆紧扎小把,以提起把中第一张钞票不被抽出为准5. 盖章清楚6. 动作连贯五、单手按式—单指单张点钞法1.将钞票横放在桌面上,正对自己;用左手无指,小拇指按钞票的左上角2.用右手拇指托起部分钞票的右下角,右手食指捻动钞票,每捻动一张,左手拇指即往上推动送至左手食指,中指之间夹住,即完成了一次点钞动作,以后边连续操作六、手按式―多指多张点钞法(三指三张点钞法)多指多张与单指单张点钞法前两步骤相同第三步应为;用右手拇指托起部分钞票的右下角,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失捻动粗钞票,第捻动粗一次(三张),左手拇指即往上推动至左手食指,中指之间夹住七、让学生单独演练,并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指导,用2课时实训单指单张操作,用2课时实训双指双张及三指三张、多指多张法点钞八、对学生操作进行全面指导,学生最容易出错的是夹纸、按不稳等问题,对此要多次示范并进行指导学生课外学习引导及作业布置授课日期课后反思实验(实训)项目教案实验实训项目名称手持式点钞技术项目编号 2学 时6课 型实验□ 实训□ 其它□实验实训目 标1.掌握手持式点钞技术的姿势、要领;2.快速、准确地运用手持式点钞技术进行点钞。
实验、实训室及器材点钞纸、蘸水盒、腰条实验实训内容、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备 注1、手持式单指单张点钞法:要领:左手持票,手心向下,拇指按住钞票正面的左端中央,食指和中指在钞票背面,与拇指一起捏住钞票;左手无名指自为卷曲,捏起钞票后小拇指伸向钞票正面压住钞票左下方;左手中指稍用力,与无名指、小拇指一起紧卡钞票;左手食指伸直,拇指向上移动,按住钞票的侧面,将钞票压成瓦形;左手将钞票从桌面上擦过,钞票翻转,拇指借从桌面上擦过的力量将钞票撑开的扇面并斜对自己面前;右手三个指头沾水,用拇指尖向下捻动钞票右下角,食指在钞票背面配合拇指捻动;用右手无名指将捻动的钞票往怀里弹,边点边记数;点钞时注意姿势,身体挺直,眼睛和钞票保持一定距离,两手肘部放在桌面上2、手持式多指多张点钞法 要领:以右手拇指肚放在钞票的右上角,拇指尖超过票面,点双张时拇指肚捻1张,拇指尖往下捻第2张;点3张以上时拇指均衡用力,捻的幅度不要太大,二、三指在票后配合拇指捻动,四指向怀里弹,弹的速度要快点数则从左侧看,这样看的幅度大,看得清楚3、让学生练习,进行一一指导4、定时练习、比赛,激发积极性5、对学生进行分组测试不统一指定方法,学生自己选择方法)。
学生课外学习引导及作业布置授课日期课后反思实验(实训)项目教案实验实训项目名称珠算加法项目编号3学 时8课 型实验□ 实训□ 其它□实验实训目 标1.理解珠算加法的口诀;2.能运用加法口诀打百字;3.各种趣味加法;4.利用加法口诀熟练进行加法运算实验、实训室及器材算盘、各种练习题实验实训内容、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备 注1-4学时:一、介绍珠算的起源及发展;用算盘作工具进行的数值计算叫“珠算”算盘和珠算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伟大创造,它在唐、元、明期间鼎盛一时,在计算技术上占统治地位电子计算机(器)不能替代算盘,我国古老的珠算之所以能永葆青春,说明其具体深刻的科学内涵和强大的生命力,也说明人们对珠算的价值有了新的认识和评价令人可喜的是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将中国的珠算作为“新文化”引进,如日本规定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都要学习珠算美国地20世纪70年代末把珠算“新文化”从日本引入美国,并在加利福尼亚成立了“美国珠算教育中心” 二、算盘的结构(一)、算盘的种类 七珠圆珠大算盘和五珠菱珠小算盘(二)、五珠菱珠小算盘 珠为菱形,有一颗上珠,四颗下珠,体积小,便于握盘移动运算,珠距短,手指拨动算珠的幅度小,运算速度快,使用时响声小。
算盘的结构:1、框:就是算盘四周的木框2、梁:就是连接在左右边框上的一条横木,与上下边平行3、档:就是连接上下边框并穿过横梁的若干细杆,起串连算珠和表示不同数位的作用4、珠:也叫“算珠子”,梁上部分的叫上珠,梁下部分的叫下珠5、计位点:就是梁上每隔三档标有一个圆点6、清盘器:是改进的五珠小算盘新加的它在算盘的左上端,作用是提高清盘速度7、垫脚:装在算盘左右两边的底面,共四个作用是使算盘底面离开桌面一定距离,当需计算算盘下面的数字时,推拉算盘防止算珠被带动三)珠算的特点1、珠算以靠梁的算珠表示数2、算盘的每一档表示一个数位3、布数前不能有任何算珠靠梁4、珠算在进行加减运算时极为快捷方便5、珠算乘除运算采用大九九口决,既准确又可靠6、珠算计算采用“五升十制”三、介绍拨珠指法 用大拇指、食指、中指三根手指拨珠双合双分双上双下扭进、扭退四、数码字的的书写与更正方法(作介绍并进行示范)五、打算盘的要点(一)打算盘的姿势 坐要端正,腰要直,脚要踏实,头稍低下,视线落在算盘下边与练习题交界处,靠翻动眼皮与眼珠的运动看数拨珠,头不能左右摆动肘部摆动的幅度不宜过大,上身与桌沿的距离约10厘米,算盘中部与身体中心一致。
计算资料放在算盘下面,使用五珠小算盘时,左手握住算盘的左端,边打边向下移动算盘,以防止错看、漏看数字或看重、看串数字这样才能加快速度,提高质量二)看数、记数、写数 打算盘是眼、脑、手的有机结合,用眼睛看数是第一环节,看数的目的是反映给大脑,大脑支配手去拨珠这就要求看数要准,看一遍就记住,做到眼看与手动并进初打算时可分节看数,从左到右三位一节,熟练之后再边看边打,不要看一个数拨一个珠,或看完一个数后再拨珠看数时切忌念出声音,当熟练到一定程度时,可在单行看数的基础上练习并行看数,如一目双行,一目三行等等,做到眼到数出,随即拨入盘中三)定位与清盘衡量打算盘水平的高低,主要指标就是准与快计算结果的准确与看数、记数、拨珠有关,而计算效率的快与慢虽然也与看数、记数、拨珠有关,但还与写数、定位、清盘有关,定位与清盘在整个计算过程中所占的时间越少,计算效率就越高 六、基本加减法运算规则:个位固定,数位对齐,从左到右,同位加减基本功:一练眼,看数清;二练脑,心算精;三练指,拨珠灵学生课外学习引导及作业布置授课日期5-8学时:七、加法运算1.加法口诀(1)直接加法:一上一二上二三上三四上四五上五六上六七上七八上八九上九练习题见教材(2)补五加法:一下五去四二下五去三三下五去二四下五去一练习题见教材(3)直接进十加法:一去九进一二去八进一三去七进一四去六进一五去五进一六去四进一七去三进一八去二进一九进一进一练习题见教材(4)破五进十加法:六上一去五进一七上二去五进一八上三去五进一九上四去五进一练习题见教材八、让学生练习三盘归、七盘归、九盘归;九、练习从1加到36、100及书上课后练习;十、各种等级题练习学生课外学习引导及作业布置授课日期课后反思实验(实训)项目教案实验实训项目名称珠算减法项目编号4学 时6课 型实验□ 实训□ 其它□实验实训目 标1.理解珠算减法的口诀;2.能运用减法口诀打百字;3.各种趣味减法;4.利用减法口诀熟练进行减法运算。
实验、实训室及器材算盘、练习题实验实训内容、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备 注一、介绍珠算减法口决1、直接减法 一去一 二去二 三去三 四去四 五去五 六去六 七去七 八去八 九去九练习题见教材 2、破五减法 一上四去五 二上三去五 三上二去五 四上一去五练习题见教材 3、直接退十减法 一退一还九 二退一还八 三退一还七 四退一还六 五退一还五 六退一还四 七退一还三 八退一还二 九退一还一练习题见教材 5-6学时:4、退十补五减法 六退一还五去一 七退一还五去二 八退一还五去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