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地域文化论文《文化风情.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466618973
  • 上传时间:2023-12-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5.39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课程论文课程名称:地域文化(本)分校(工作站)开放学院大众科培教学点专 业 会计学(本科)学号 学生姓名2015年1月文化风情一一汉中摘要自古就被称为“天府之国”和“鱼米之乡”的汉中,以其特别的地理位置 和历史文化因素,形成了它特别的江南韵味它有别与关中和陕北地区传统的 三秦文化,“秦风楚韵”是它典型的文化特征,其中汉中便是陕南文化的代表, 它虽同为陕南,却又大不不相同,从而更加增添陕南独特文化的魅力汉中是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两千多年来,历史曾在这块土地上上演了一幕幕威武雄 壮的话剧,也留下了众多举世瞩目的文化遗存汉中的地理位置独特,使汉中 成为历代军事重镇汉中的文化和历史悠久而厚重,使汉中在全国众多的历史 文化名城中独具魅力关键词:汉中地理位置 文化 历史一、汉中的地理位置汉中位于陕西省南部的秦岭巴山之间,北倚秦岭,南临汉江,属汉江上游 区东与城固县为邻,南以汉江与南郑县分界,西与勉县接壤,北与留坝相连 南北长三十七公里,东西宽二十二公里,总面积五百三十八平方公里地势南 低北高,依次为平原、丘陵和山地南部的平原是汉中盆地平原的一部分,占 全市总面积的三分之二,海拔约五百到七百米。

      北部的丘陵和山地,占全市总 面积的三分之一汉中因汉江得名作为行政建制名称,始于秦据《史记秦本纪》载:“秦 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公元前 312 年),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设 郡治于西城(今陕西安康)东汉将汉中郡由西城迁治南郑从此,南郑成为汉 中的附郭首县直到 1954 年,汉中的行政首府一直设在南郑南郑的名称起于西周据《水经注》载:“南郑之号,始于郑桓公桓公死于犬戎,其民南奔,故以南郑称.汉中为物产丰富、“四塞险固”之地北有秦岭屏障,南有巴山横亘,汉江 贯穿其中,栈道辐辏,形势险要,可“前控六路之师,后据两川之粟,左通荆 襄之财,右出秦陇之马”这里进可攻,退可守,历来为兵家争夺之要地自汉 代以来,便以引人注目的声名载人史册,湛称历代军事重镇二、汉中的文化发展未来凝聚城市的力量将不只是经济,而是文化能够掌握知识与保持文化 风貌的城市,就能比其他城市更繁荣发展据理论研究,汉文化的伟大凝聚力和强大推动力也正是如此汉水流域的 经济与社会发展必然与这种凝聚力和推动力相生相长,并肩而行汉水位于陕 西西南角,被誉为“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此地为中国版图几何中心,是 地球上同纬度生态最好的地区,余秋雨赞誉之为“中国人的老家”,易中天考证 之为中国最早的“天府之国”。

      汉中是汉文化的根汉中历史悠久,是汉家的发祥地,自公元前 312 年秦惠文王首置汉中郡, 为秦 36 郡之一,迄今已有 2300 多年的历史公元前206 年,汉王刘邦以汉中 为发祥地,筑坛拜韩信为大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逐鹿中原,平定三秦, 统一天下,成就了汉室天下四百多年,自此,汉朝、汉人、汉族、汉语、汉文 化等称谓就一脉相承至今三国时期,汉中是魏蜀两国兵戎相见的主战场汉中为物产丰富、“四塞险固”之地北有秦岭屏障,南有巴山横亘,汉江 贯穿其中,栈道辐辏,形势险要,可“前控六路之师,后据两川之粟,左通荆 襄之财,右出秦陇之马”这里进可攻,退可守,历来为兵家争夺之要地自汉 代以来,便以引人注目的声名载人史册,湛称历代军事重镇汉中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最佳历史文化魅力城市,文化积淀厚 重,其历史文脉可以凝炼为四大特色:栈道文化、两汉三国文化、红色抗战文 化和地域民俗文化1、栈道文化 汉中是闻名于世的栈道之乡,褒斜栈道是中华栈道的发祥 地早在三皇五帝时代,褒谷就是川陕间的交通要道在汉代,由汉中至关中 的栈道有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和子午道;汉中到四川的栈道有金牛道和米 仓道;汉中到甘肃的栈道有白水道。

      这些栈道中以兴修于西汉中叶的褒斜道最 为有名,“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成语就源于此千里栈道是我国历史上的一 项伟大工程,是汉中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结晶,它的深远价值可以跟塞北长城相 媲美2、两汉三国文化汉水是中国的一条文化大河,汉水流域是汉文化的发 祥地,汉文化正是三国文化的源头刘邦以汉中为基地,建立西汉,是名副其 实的西汉王朝发祥地这一历史文化地位,不仅激励着汉中人奋发向上,开拓 进取,并诞生了以张骞、李固为代表的一批中华英豪,而且吸引了韩信、张良 曹操、刘备、诸葛亮等一大批政治家、军事家在此金戈铁马,建功立业,使得 两汉三国时期的汉中在中华文明史上留下了光彩夺目的篇章直到今天,汉中 的古两汉三国文化遗址——古汉台、拜将坛、饮马池,在东亚文化圈和世界华 人之中,仍有极高的知名度,是汉中最宝贵的历史文脉资源3、红色抗战文化上个世纪的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汉中有众多的革命 志士响应并投身其中,从这里走出了何挺颖、陈锦章、陈浅伦等革命英烈1932 年,红四方面军来到汉中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在城固、西乡、南郑、宁强 和镇巴等地现在都还有很多的革命遗迹抗日战争期间,爱国将领杨虎城、著 名书法大师于右任以及蒋介石、李宗仁等政治军事人物都曾在这块土地上留下 足迹。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汉中成为抗日的重要后方基地,西北联合大学、 黄埔分校等大批高等院校和文化团体相继迁来汉中,汉中成为当时全国三大文 化中心之一,成为仅次于陪都重庆的军事、文化及战备后方4、地域民俗文化汉中地处我国地域文化的南北交汇带,民间文化带有 浓厚的楚、蜀、秦文化烙印民间戏剧既有洋县秦腔又有汉调桄桄;民歌既有 带川味的镇巴民歌,又有兼具川甘味的宁(强)留(坝)勉(县)山歌;民居 既有宽廊大院、门悬木雕的明清古居和羌藏风情的青木川碉垒式大院,又有城 固韩家祠堂的独门小院和具有苏杭风情的青砖波形墙建筑群,还有城固古路坝 和褒城天主教堂等西洋式建筑;民间工艺有南郑高庄的棕箱、黄官的藤编竹器、 高家岭的土陶瓦罐、勉县新铺镇的绣花枕头和留坝的龙头拐杖;民间艺术有洋 县的社火芯子、城固的高跷和龙江的女子草龙等;还有如羌族特色的宁强饮食、 西乡回民和镇巴苗民独特的民风民俗等等,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民俗文化汉文化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尤其是汉代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已成为我 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底色、立身之本汉中的经济发展,两汉三国文化是其魂,秦巴水韵是其神汉文化给人 以精神价值,秦巴水韵是生态接近天然森林生态的绿色农产品,使其绝对差异 化而彻底有别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城市。

      汉中作为汉文化的魂,今后的经济建设,都应该围绕汉文化的主题进行 深度的开掘,把汉中建设成为全体汉族人的老家,汉族人的精神家园,使个性 鲜明的汉中,屹立于中华的城市之城成为真正的魅力之城汉中是进取的汉中,宽容、博大是其魂山水、生态是其神也许 就是汉文化的精髓所在三、汉中的历史典故在汉中这块古老而神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众多英雄豪杰、文人骚客或 用剑用笔,演绎了几多威武雄壮、可歌可泣的历史活剧刘邦就国汉中 汉元年(前 206)正月,项羽封刘邦为汉王,辖巴、蜀、汉 中之地,都南郑(今汉中城)四月,刘邦率军南达汉中,在此招纳贤才,设坛 拜韩信为大将军;而后依韩信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一举平定三秦萧何 留驻汉中,发展农桑,收汉中、巴蜀之粮,供刘邦军用,保证了与楚争雄的胜 利张鲁以五斗米道治汉中 东汉初平二年(191),益州太守刘焉派督义司马 张鲁与别部司马张修攻占汉中二张在此传播五斗米道后张鲁杀张修,改汉 中郡为汉宁郡,以五斗米道为治,创建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政教合一”政权 形式,不置长吏,设置义舍,“立行宽惠,百姓亲附”,关陇等处难民纷纷迁来 汉中建安二十五年(215),曹操亲到汉中征张鲁,张鲁降。

      刘备自立汉中王 东汉建安二十三年(218)刘备率兵夺得汉中地次年七 月,刘备在沔阳(今勉县)设坛,自立汉中王诸葛亮据汉中伐魏 蜀汉建兴五年(227),丞相诸葛亮上《出师表》,出屯 汉中,以此地为根据地,演武耕战,劝士休农,创制木牛流马,八年间,先后 六次出兵伐魏(史称“六出祁山”)然未遂其志,身死五丈原,归葬勉县定军 山姜维据汉中及陇南伐魏 蜀汉后期,姜维继承诸葛亮遗志,经营汉中及陇 南,曾先后九次出兵,北伐曹魏,互有胜败姜在汉中实行“敛兵聚谷”以御 敌,终因朝政昏聩而失败这些历史使汉中在全国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中独具魅力,留下了丰厚的历 史文化遗产同时又带动了汉中旅游业的发展,增强了汉中旅游的吸引力四、汉中文化艺术2013 年末,全市拥有剧场 7 个,公共图书馆 11个,图书总藏量 79.16 万册; 广播及电视发射台 7 座,拥有发射机 36部,电视人口覆盖率 99.05%,广播人口 覆盖率 97.44%在汉中,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汉调桄桄、端公戏、洋县悬台社火、镇巴民 歌等汉调桄桄、洋县悬台社火艺术、洋县架花焰火技艺、镇巴民歌、洋县佛 教音乐、龙亭蔡伦造纸传说故事 6 个项目入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 名录项目。

      大型情景歌舞集成剧《秦巴山水间》,于 2011 年在第六届陕西省艺 术届荣获歌舞类演出一等奖及多项艺术创作单项奖文物遗址武侯墓 位于勉县城南 4 公里的定军山下,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军事家、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的长眠之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公元 234 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曹魏时,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 原军中,蜀汉朝廷按其遗命,归葬于定军山下诸葛亮生前辅佐刘备建立了蜀 汉政权,官至丞相武乡侯,死后谥号“忠武侯”,千百年来,人们尊称其墓地 为“武侯墓”墓区占地 360 余亩,自公元263 年刘禅下诏近墓修庙,经历代 修葺,现为三院并联的围垣大院墓庙北枕山梁,南面汉水,依山就势,尽显 传统风水理念和陕南园林特色武侯墓庙建筑以墓冢为中轴,沿轴线依次为山 门、献殿、大殿、坟亭、墓冢、崇圣祠、万古云霄堂,南北两院及厢房对称分 布尤为珍贵者为现存汉柏22 株,汉桂两株,皆荫翳挺拔,将墓区装点的高古 清幽古汉台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 AAA 级旅游景区,位于汉中市东 大街楚汉相争时期筑建,史载,公元前 206 年,刘邦为汉王时,建都南郑(今 汉中城),刘邦驻汉中发迹而定鼎,遂定国号为汉,他曾驻跸的宫廷被称为汉台, 人们仰其历史久远,又称其为古汉台。

      宋以至民国时期,汉台为汉中府所在地, 现存的高台建筑作为府署官员的娱乐场所,号为汉郡之胜1958 年,汉中市以 古汉台为馆址,建立了汉中博物馆,现为国家二级博物馆馆内建筑主要依托 古汉台原有的建筑风格和布局,由自南而北逐级升高的三个院落组成,自上世 纪 70 年代开始,相继修建了石门十三品陈列室、褒斜古栈道陈列室、东西华亭、 北大门仿古建筑群,重修了望江楼、桂荫堂,整修了庭院园林,形成了以明清 建筑以主的园林式风格拜将坛 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 AAA 级旅游景区,位于汉中市南 一环路始建于公元前 206年,是汉高祖刘邦“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 (《史记•淮阴侯列传》)拜韩信为大将的古坛场遗址是汉王朝的发祥地,亦 是不拘一格重用人才,得人才者得天下的历史物证拜将坛历经二千多年的风 雨洗礼,得到过多次修缮,有史记载的有明代正德,清代嘉庆,明国三十二年 和解放后的 1985 年以及 2007 年由政府斥资修缮现占地面积50500 平方米, 其中景观面积 43500 平方米,形成以拜将坛遗址为核心,以仿古寨门、棋盘广 场、亭台水榭、烽火哨台、汉代画像石刻等仿汉建筑群与园林景观谐美配置, 是中外游人寻古览胜于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优秀旅游景区。

      武侯祠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 AAA 级旅游景区,位于勉县城西 3 公里处的 108 国道边始建于蜀汉景耀六年(263),是全国众多武侯祠当中建 祠最早且唯一由皇帝(蜀后主刘禅)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