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礼仪小故事.docx
5页古人礼仪小故事古人礼仪小故事1: 曾子避席曾子避席出自《孝经》,一个特别闻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微妙的理论,用来教育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谐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教师孔子是要指引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马上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尊敬敬地答复道:我不够机灵,哪里能知道,还请教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特别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教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教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教师的敬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许多人都向他学习古人礼仪小故事2: 杨香扼虎救亲 杨香是一个十四岁的女孩有一天,她跟着父亲杨丰到田间去收割庄稼两人刚走到半路上,突然跃出一只大老虎,咬住杨香的父亲便往回跑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她临危不惧,一心只想着被老虎拖走的父亲,而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她拼死奔上去,抓住老虎的颈部便往死里掐起初,老虎用力反扑,可杨香硬不松手,老虎慢慢元气大泄,磨着牙齿,最终断了气杨香的父亲最终脱离了险境,免于老虎的损害 后人为赞扬杨香写文记曰:杨香,年十四岁。
随父丰往田中获粟,父为虎曳去时香手无寸铁,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踊跃向前,扼持虎颈,虎磨牙而逝,父因得免于害古人礼仪小故事3: 程门立雪 杨时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接着求学 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当时很出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年后程颢去世,又接着拜程颐为师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遇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0xx年)一同前往教师家求教当他来到教师家,见教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搅扰,怕影响教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当教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教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 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古人礼仪小故事4: 千里送鹅毛 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护,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奉献天鹅 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
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翻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稀里糊涂,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连声说:难能珍贵!难能珍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这个故事表达着送礼之人诚信的珍贵美德今日,人们用千里送鹅毛譬如送出的礼物薄弱,但情意却异样深厚古人礼仪小故事5: 公元前521 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 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时机,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其次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连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尊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
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答复: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窍不通,特地向教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恳切,便具体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恳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的确是我的好教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古人礼仪小故事6: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教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倾听教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探望,每次探望教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敬重进门后,往往拉着教师枯瘦的手,静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当支配。
古人礼仪小故事7: 孔融(153208 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闻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特别机灵,而且还是一个注意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时时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望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当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协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今,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第5页 共5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