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系列之地方政策篇.pdf
6页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系列谈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系列谈————地方兼并重组整合政策的比较地方兼并重组整合政策的比较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 范小强上期我们谈到全国性的煤炭资源整合与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进行了两次 有关政策文件主要是:《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8号, 以下简称国发[2005]18号文)、《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 号, 以下简称国发[2005]28号文) 、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整合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6〕108 号,以下简称国办发〔2006〕108 号文) 、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若干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10〕46 号,以下简称国办发〔2010〕46 号文) 本文主要结合第二轮兼并重组整合文件, 对已经开展的或正在开展的典型地区进行对比分析典型地区兼并重组整合的政策比较典型地区兼并重组整合的政策比较省 /区代 表 性 文件兼并重组目标兼并重组主体要求实施的阶段性效果山西山 西 省 人民 政 府 关于 加 快 推进 煤 矿 企业 兼 并 重组 的 实 施意见 (晋政发[2008]23号) 、山西省 人 民 政府 关 于 进一 步 加 快推 进 煤 矿企 业 兼 并重 组 整 合有 关 问 题的通知到 2010 年底,全省矿井数量控制目标由原来 的 1500 座 调 整 为1000 座,兼并重组整合后煤矿企业规模原则上不低于 300 万吨/年,矿井生产规模原则上不低于 90 万吨/年,且全部实现以综采为主的机械化开采。
各市保留矿井数量分别为:太原市 50 座,大同市 71 座,阳泉市 50座,长治市 95 座,晋城市118 座,朔州市 65 座,忻州市 63 座,晋中市 110座,吕梁市 100 座,临汾市 127 座,运城市 18 座1、大力支持大同煤矿集团、山西焦煤集团、阳泉煤业集团、潞安矿业集团、晋城无烟煤集团和中煤平朔公司等大型煤炭生产企业作为主体;允许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公司、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等省属煤炭生产经营企业作为主体兼并重组整合地方中小煤矿,建立煤源基地2、现已具备 300 万吨/年生产规模,且至少有一个 120 万吨/年机械化开采矿井的地方骨干煤炭企业,由所在市人民政府申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也可作为兼并重组的主体3、其他作为兼并重组整合主体的地方骨干煤炭企业(矿井),由各市人民政府提出,原则上应有一个生产规模在 90 万吨/年及以上矿井作支撑,兼一是产业水平明显提升矿井数由 2008 年底的 2600 座减到 1053 座,70%的矿井规模达到 90 万吨/年以上;二是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办矿主体由 2200 多家减少到了 130 多家;三是办矿机制明显优化形成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国有、民营并存的以现代企业制度运行的办矿格局。
其中国有企业办矿占 20%; 民营企业办矿占 30%; 混合所有制 的 股 份 制 企 业 办 矿 占50%四是行业贡献率继续提高随着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 晋 政 发[2009]10号)国有重点煤炭集团公司保留矿井 133 座并重组整合后企业生产规模应不低于 300 万吨/年,所属矿井至少有一个规模不低于 120 万吨/年,通过严格的检验资质并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予并公告4、大同煤矿集团:大同矿区、轩岗矿区、朔南矿区、河保偏矿区;山西焦煤集团:西山矿区、离柳矿区、乡宁矿区、汾西矿区、霍州矿区、霍东矿区、岚县矿区和石隰矿区;阳泉煤业集团:阳泉矿区、东山矿区;潞安矿业集团:潞安矿区、武夏矿区;晋城无烟煤集团:晋城矿区;中煤能源平朔公司:平朔矿区合工作的推进,成效不断显现 2010 年, 煤炭销售收入5441 亿元,比上年增 长44.48% , 比 2005 年 增 加3706 亿元,增长 2 倍多; 全年利税实现 1136 亿元,比上年增长 35.24%,比 2005年增加 784 亿元, 增长 2 倍上缴税费 816 亿元,比上年增 加 224 亿 元 , 增 长37.84% , 比 2005 年 增 加623 亿元,增长 3 倍多,上缴税费占全省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 45.08%,比 2005年增加 20 个百分点。
河南河 南 省 人民 政 府 关于 批 转 河南 省 煤 炭企 业 兼 并重 组 实 施意 见 的 通知(豫政〔2010〕 32号) 、河南省 人 民 政府 印 发 关于 加 强 煤矿 安 全 生产 若 干 规通过兼并重组,充分利用大型煤炭企业在管理、技术、资金和人才等方面优势,逐步形成以大型煤炭企业为主的办矿体制,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煤炭整体开发水平到 2010年年底,全省要力争建成3个年产5000万吨的特大型煤炭企业;省骨干煤炭企业控制的煤炭资源量占全省占用煤炭资源量的 85%以上,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 75%以上;单个矿井生产规1、中平能化集团:平顶山矿区、韩梁矿区、临汝矿区、禹州矿区、郏县矿区;2、河南煤化集团:永夏矿区、鹤壁矿区、安阳矿区、焦作矿区、济源矿区、新乡矿区;3、义煤集团:义马矿区、陕渑矿区、新安矿区、偃龙矿区、宜洛矿区、汝阳矿区;4、郑煤集团:新密矿区、登封矿区、荥巩矿区、新郑矿区、三李矿区;5、神火集团:永夏矿区、禹州矿区;6、 省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可利用自身技术力量优势,兼并重组中小煤矿7、年生产规模 100 万吨以上的煤炭截止 2011 年9月底,河南各产煤省辖市、县(市、区)和省骨干煤炭企业基本完成了兼并重组工作任务,272处矿井复工复产;全省498处兼并重组小煤矿中,除部分小煤矿已经签订关闭退出协议不再进行资产评估和证照办理外,实际参加兼并重组的332处小煤矿的资产评估和证照办理等工作已经基本完成,166处矿井关闭退出。
定 的 通 知豫政〔2010〕 17号模不低于 15 万吨/年企业可兼并重组中小煤矿各产煤省辖市具备兼并重组主体资格的煤炭企业原则上只允许兼并重组本辖区内的中小煤矿,并可根据本实施意见确定的兼并重组原则和全省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规划兼并重组相邻相近的中小煤矿8、兼并重组主体企业在所兼并重组煤 矿 中 所 占 股 权 比 例 不 得 低 于51%内蒙古内 蒙 古 自治 区 人 民政 府 关 于印 发 自 治区 煤 炭 企业 兼 并 重组 工 作 方案 的 通 知( 内 政 发〔2011〕 32号)内 蒙 古 自治 区 人 民政 府 办 公厅 关 于 加快 推 进 煤炭 企 业 兼并 重 组 工作 的 通 知( 内 政 办发[2011]99号)1、 产能规模 “十二五”末期,全区原煤产量控制在 10 亿吨,其中 120万吨及以上井工矿、 300万吨及以上露天矿产能占总产能 70% 2013 年底,全区煤炭生产企业最低生产规模 120 万吨(有条件的地区,可提高到 300 万吨) 生产规模在 120 万吨以下的煤炭生产企业全部退出市场2、企业数量2013 年底,全区地方煤炭生产企业数量控制在 80—100 户3、 装备水平。
“十二五”末期,全区煤炭生产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4、 安全水平 “十二五”末期,全区原煤生产百各盟市根据下达的煤炭企业控制指标,综合考虑煤炭生产企业资产状况、生产规模、管理水平和产业化发展等条件确立兼并主体其中,原煤生产能力在 500 万吨以上的企业,或已拥有至少一处井工矿单井规模在 120 万吨及以上、露天矿单矿规模在 300 万吨及以上,且三年内未发生 10 人以上重大事故、资产优良的企业,可优先作为兼并主体鼓励区内有条件的大型国有企业参与兼并重组正在实施万吨死亡率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贵州贵 州 省 人民 政 府 办公 厅 转 发省 能 源 局关 于 加 快推 进 煤 矿企 业 兼 并重 组 工 作指 导 意 见的通知 (黔府办发[2011]47号)到 2013 年底, 全省煤矿企业集团控制在 200 个以内小型煤矿采煤机械化和掘进装载机械化程度到 2013 年底分别达到 45%和 70%以上,到 2015 年底分别达到55%和 80%以上2015年全省煤炭产能 3.0 亿吨、 原煤产量 2.5 亿吨支持符合条件的国有和民营煤矿企业成为兼并重组主体,支持具有经济、技术和管理优势的企业兼并重组落后企业,支持优势企业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鼓励优势企业强强联合,鼓励煤、电、化、运一体化经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努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兼并重组企业应在被兼并企业注册地设立子公司正在实施以 2010 年 10 月 16 日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若干意见的通知》为标志,掀起了新一轮全国性的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大幕在国办发〔2010〕46 号文发布之前,山西和河南等省的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已经启动或者接近尾声以国办发〔2010〕46 号文的发布时间为分水岭,对此前后的地方煤炭企业间重组方案进行比较,亦有重大意义一、兼并重组目标设置方面的不同1、兼并重组目标完成的时间不同山西和河南省目标定位的截止时间是 2010 年底; 而内蒙古和贵州目标定位的截止时间是 2013年底,甚至“十二五”末期由于山西省的煤炭资源整合及兼并重组起源于 2008 年 9 月,内蒙古和贵州的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方案分别发布于 2011 年 3 月和 2011 年 4 月,三省区距离目标完成时间都在一年以上;唯独豫政〔2010〕32 号文发布于 2010 年 2 月,距离目标完成时间不足一年2、兼并重组的预定目标不完全相同山西省最具特色,通过急剧减少矿井数量和大幅提高矿井生产规模及重组后煤炭企业生产规模,达到减少煤炭开发主体,组建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目标。
河南省主要围绕大型煤炭企业数量、骨干企业控制的煤炭资源量及产量、单井生产规模等指标设定内蒙古主要围绕生产规模、企业数量、装备水平及安全水平设置;贵州省主要围绕煤炭企业集团数量、小煤矿的机械化程度及煤炭产能等指标设定在减少煤炭企业数量方面,四省区面临同样的任务,国办发〔2010〕46 号文要求山西、内蒙古、河南等重点产煤省(区) ,要坚决淘汰落后小煤矿,大力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促进煤炭资源连片开发;贵州、云南等省,要加大兼并重组力度,切实减少煤矿企业数量二、兼并重组主体确定方面1、对兼并重组主体的经济性质要求不同山西和河南如出一辙,直接规定省六大集团为兼并重组主体,由于对待民营资本不够热情,山西的兼并重组之路曾引发广泛讨论相比之下,内蒙古和贵州并没有在政府文件中表现出对国有资本的明显偏袒2、 从对兼并重组主体应具备的生产规模上的不同可以明显感受到省区煤炭资源的赋存度差异山西对于地方骨干煤炭企业成为兼并重组主体在生产规模方面的要求是具备 300 万吨/年生产规模;河南要求年生产规模 100 万吨以上;内蒙古将原煤生产能力在 500 万吨以上可以企业优先作为兼并重组主体的条件之一 与此相对照的是湖南省支持和鼓励年产能 15 万吨及以上的煤矿企业作为兼并重组主体企业。
我国煤炭赋存的差异之大可见一斑3、兼并重组主体企业的公开性不同山西和河南在文件中已经将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确定为主体企业,实际上已经公开,但是内蒙古和贵州的兼并重组实施方案中有确定兼并重组企业名单的环节,但是兼并重组企业名单部没有主动公开笔者通过网络搜索,仅仅发现贵州省安顺市发布的第二批兼并企业名单公示,却没有发现第一批兼并主体企业名单那国办发〔2010〕46 号文规定:矿区兼并重组方案和兼并重组主体企业名单要报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安全监管总局、能源局、煤矿安监局备案如果兼并重组企主体企业名单没有在政府网站公开或以其他方式公示,不利于其他企业对于主体企业是否具有兼并重组资格的监督,或许使人产生暗箱操作的疑虑4、对于兼并重组后的煤炭企业规模的要求不同山西省规定:到 2010 年底,省内煤矿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