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的基本技术.docx
2页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的基本技术 抛绣球技术教学素材 绣球一般由彩绣做成,是中国民间常见的吉祥物在中国古代,有些地方有一个风俗,当姑娘到了婚嫁之时,就预定于某一天(这一天一般是正月十五或八月十五)让求婚者集中在绣楼之下,姑娘抛出一个绣球,谁得到这个绣球,谁就可以成为这个姑娘的丈夫当然,姑娘一般会看准意中人,把绣球抛到他身上,以便他捡到在很多地方,抬新娘的花轿顶上要结一个绣球,意图吉庆瑞祥 壮族传统体育项目—抛绣球 抛绣球是壮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传统体育项目它的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当时用以甩投的是青铜铸造的古兵器“飞砣”,并且多在作战和狩猎中运用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的提高,飞砣也逐渐发展成现在的绣花布囊即绣球绣球是姑娘们用手工做成的彩球,以圆形最为常见,也有椭圆形、方形、菱形等绣球大如拳头,内装棉花籽、谷粟、谷壳等,上下两端分别系有彩带和红坠人们在茶余饭后互相抛接以娱乐身心,起到沟通感情的作用随着历史的发展,后来逐渐演变成为壮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方式 抛绣球是广西壮族人民在歌圩开展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每年春节、三月三、中秋节等传统佳节,壮族人民都要举行歌圩。
在歌圩中男女青年相邀聚集在地头、河畔,他们分成男女两方,拉开适当距离,互相引吭高歌,用歌声来表达问候和增进了解,歌词内容广泛,涉及理想、情操、农事等对歌有问有答,丝丝入扣,声音此起彼落,娓娓动听,姑娘们情不自禁地拿起手中精致的绣球,向意中人抛去,小伙子眼疾手快,准确无误地接住绣球,将它欣赏一番后,又向姑娘抛回去经过数次往返抛接,如果小伙子看上哪一位姑娘,就在绣球上系上自己的小礼物(例如银首饰或钱袋),抛回馈赠女方,馈赠愈重说明小伙子对姑娘情意愈深姑娘接住小伙子的礼物时,若收下,就说明她接受了小伙子的追求这时,两人或继续对歌表达情意,或相约到僻静处聚会 抛绣球的另一种民间形式是男女分为甲、乙两队,甲队选出两名歌手抛绣球至乙队并唱一首壮歌,乙队接到绣球后派两名歌手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球送还甲方,并回歌一首,如此循环往复参加“送球”、“还球”的歌手一般都是七步成诗的民歌高手另外还有一种形式就是在场地上立一高10m左右的木杆,杆顶钉有中间挖成圆洞的木板,男女分列两旁,将球投向圆洞,以穿洞而过者为胜 抛绣球作为壮族人民的传统体育活动,在广西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有一定的社会性、民族性、实用性及趣味性,这无形中增强了此项目的吸引力,而美丽的绣球和其乐融融的歌声更使人有一种心动不如行动的感觉。
抛绣球技术动作简单,易于掌握,它能促进人们的友谊,起到以球传情、以球传神的作用,其中的奥秘是不可言喻的,只有加入这项活动中才能体会到它的魅力所在抛绣球不但具有社交娱乐的作用而且能锻炼人的体力、意志,提高人的灵敏性和身体素质,能培养果断、坚毅、自信和积极向上的高尚品质和情操 绣球传说 广西靖西一带乡村青年男女成群结队在山野间对歌时,随手摘下山间花草,用藤扎成花球,抛给意中人,而后演变成绣有莲花,鸳鸯等爱情吉祥物的绣球关于绣球,在壮乡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说的是在800多年前的靖西县旧州古镇下的一个小村庄里,居住着一户贫穷人家贫穷人家的儿子阿弟爱上了邻村的姑娘阿秀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页 共2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