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六书_性质及价值的重新认识_李运富.pdf
12页六书” 性质及价值的重新认识李运富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提要 “六书” 的性质属于古代小学教育中的一门教学科目 , “六书” 之名是对该科目知识内容的概称 六书” 的具体内容涉及汉字的形体来源、 理据构造、 类聚关系、 用字法则等, 构成汉字基础知识的教学体系, 但不是单一理论的类型系统 六书” 长期被看作六种造字方法或六种结构类型, 这不符合 “六书” 的原始功能在学术史上 , “六书” 引起汉字理论的各种专题研究, 从而产生 “六书学” 六书学” 不等于 “六书” , 它偏离了 “六书” 的教学领域, 或出于误解, 或出于借题发挥 六书” 所选择的知识要点和拟定的名目非常适合基础教育的需要 , “六书” 的主要价值不在理论方面而在教学领域现代的汉字教学存在诸多偏误, 回归或借鉴传统 “六书” 可能是一条很好的出路关键词六书识字教学体系六书学结构类型造字法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有形符号, 也是学习汉语的重要媒介在基础教育的语文教学中, 汉字从来都是不能忽略的, 而从古至今的汉字教学又都与“六书” 密切相关, 所以“六书” 的性质及其与汉字教学的关系值得深入研究一“六书” 本义古代把有关汉字的知识概括为“六书” , 作为小学的教学科目之一 。
《周礼·地官·保氏》 说 : “保氏掌谏王恶, 而养国子以道, 乃教之六艺: 一曰五礼, 二曰六乐, 三曰五射, 四曰五驭, 五曰六书, 六曰九数 ” 正如“五礼” “九数” 是关于礼制和算术的几个方面的内容 , “六书” 也是关于汉字的几个方面的知识所谓“五” “六” “九” 等都是各自领域的几个重要知识点或重要技术项目, 而不一定是该领域的全部知识、 全部技能, 更不会是系统的理论这是由小学教育的对象和目标所决定的小学的教学内容一为基础, 二要实用, 三得容易接受, 所以必须选择某些浅易实用的知识或技能并概括为“五 ” “六 ” “九” 个名目, 以便指称和授受这跟 “四书五经” 的概称法道理一样东汉许慎对 “六书” 的教学性质和具体内容作了如下说明:周礼, 八岁入小学, 保氏教国子, 先以六书一曰指事, 指事者, 视而可识, 察而见意①, 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 象形者, 画成其物, 随体诘诎, 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 取譬相成, 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 会意者, 比类合谊, 以见指扌 为, 武信是也; 五曰49世界汉语教学 第 26 卷 2012 年第 1 期①《说文解字·叙》 原文作 “视而可识, 察而可见” , 此据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 改。
转注, 转注者, 建类一首, 同意相受, 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 假借者, 本无其字, 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说文解字·叙》 )许慎的说明只是概括性的提示, 并非概念定义根据许慎的提示, 结合汉字学知识系统和小学汉字教学的实际需要, 我们认为 “六书” 涉及汉字知识多方面的内容 1. 1 汉字形体的来源这由前两书体现一曰指事指事者, 视而可识, 察而见意, 上下是也 ” 讲的是汉字形体的来源之一: 人为规定的指事标志指事标志的规定要让人一看就能识别, 仔细考察就能体会出意图这是从制定符号的要求和效果上对“指事” 的说明例如“上下” 古文作“丄丅” , 甲骨文作 “” , 其中古文的长横和甲骨文的曲线象征参照物, 相应的竖线或短横指示方位在参照物之上或之下, 表示参照物的属于象征性标志, 指示方位的属于指示性标志, 统称为 “指事” 标志凡指事标志都是人为规定的符号, 这种符号虽然区别性较低, 但在早期汉字的形体构拟时无法缺避, 不限于纯粹由指事符号构拟的汉字, 非指事符号组构汉字时也往往需要指事符号的参与远古陶器、 岩石上刻绘的“文字” 中有许多这类指事性符号, 可为明证二曰象形象形者, 画成其物, 随体诘诎, 日月是也。
” 讲的是汉字形体的另一个来源,而且是主要的来源这就是描摹客观事物的形体而产生象形性的汉字符号例如“日月”的古文字形() 就是描摹圆形的太阳和半圆形的月亮而成 画成其物” 可以是单体, 也可以是复体; 可以是实体, 也可以是虚体; 可以是静态, 也可以是动态凡有形可象者都可以通过描摹而转化为字形符号这种 “画成” 的字形符号跟艺术性的 “图画” 相似甚至同形, 但目的和功能不同, 因而本质也不同一般认为“文字起源于图画” , 如果这个“图画” 指的是创造文字的描摹方法或者指起源阶段跟图画近似的象形文字, 那无可厚非; 倘若指的是艺术性图画, 那就难以成立事实上 “书画同源” , 其形体都源自客观事物, 文字与图画是兄弟关系而非父子关系多姿多彩的客观事物不仅是美术绘画的无穷资源, 也为汉字形体的构拟提供了蓝本②“指事” 符号和 “象形” 符号是汉字形体的两大来源, 也是唯二来源后来多种功能的汉字形体组合或形体演变都是以这两个来源的形体为基础的所以告诉小学生汉字形体的这两个来源, 就等于掌握了所有汉字的形体值得注意的是 , “指事” 和“象形” 就形体的创制来源而言, 同时也对应于构字功能( 作为构件的功能) , 即人为规定的“指事” 符号在作为构件构字时具有 “指事” 功能( 象征或指示) , 描摹客观事物的“象形” 符号在作为构件构字时具有 “象形” 功能。
但 “指事 ” “象形” 并不整体对应作为记录单位的“字符” 的结构类型, 因为含有 “指事” 构件和 “象形” 构件的字可能属于多种结构类型就是说 , “指事” 可以产生 “指事字” ( 独体标志字、 标标合体字) , 但不等于“指事字” ( 指事构件跟别的构件组合成的字不宜称为指事字 ) , “象形” 可以产生“象形字” ( 独体象形字、 形形合体字) , 但不等于“象形字” ( 象形构件跟别的构件组合成的字不宜称为象形字) 1. 2 汉字的结构类型这由 “会意 ” “形声” 二书体现三曰形声形声者, 以事为名, 取譬相成, 江河是也 ” 这是就汉字的结构而言的, 即一59李运富 : “六书” 性质及价值的重新认识②关于象形与图画的关系, 以及象形、 图画与汉字起源的关系, 详参李运富( 2006) 个字符的形体由具有什么功能的构件构成 以事为名, 取譬相成” , 虽然字面上有许多不同解释, 但大都认为是由一个表义的构件和一个标音的构件组成的合体字( 义音合体字) 如 “江、 河 ” , “水( 氵) ” 是表义的构件 , “工、 可” 是分别标音的构件 “四曰会意会意者, 比类合谊, 以见指扌 为, 武信是也。
” 这也是讲汉字结构的, 一般认为“比类” 即比合两个以上的构件形体组合成新字形 , “合谊” 即会合构件之义 , “以见指扌 为” 即体现出新字形的构造本义, 这样的“会意字” 在结构上就属于“义义合体字” 如“武” 比合 “止 ” “戈” 两个构件, 会合 “止( 趾) ” 的行走义和“戈” 的武器义, 以体现出扛着武器行走的“威武” 本义 信” 字比合 “人 ” “言” 两个构件, 会合“人” 义和“言” 义, 体现出人言求信的“诚信” 本义形声 ” “会意” 抓住了汉字的主要结构类型, 在小篆阶段, 掌握“形声字” ( 义音合体字)和 “会意字” ( 义义合体字) , 就可能掌握 90% 以上的汉字如果加上讲形体来源时包含的部分对应类型 “独体标志字” “标标合体字” 和“独体象形字” “形形合体字” , 那汉字的基本结构类型就都提到了, 其他结构类型虽还很多, 但大都是基本结构类型的变化, 构字量也较少, 对小学生可以暂时不讲 1. 3 汉字的类聚群分这由 “转注” 一书体现讲解了汉字形体的来源和主要结构类型后, 学生已经认识了相当数量的汉字汉字数量一多, 就需要类聚群分, 否则一盘散沙, 仍然难以掌握。
于是“转注” 成为学生必须学习的知识 转注者, 建类一首, 同意相受, 考老是也 ” 意思是根据意义归纳事类, 根据形体统一部首同一事类或同一部首中的字意义相关, 内含相同的意义要素, 可以辗转贯注, 彼此系联, 所以叫做 “转注” 这是古代童蒙教科书中最基本的文字类聚方法 : “建类” 是基础, 通常把同一事类、 物类、 义类( 词义近同或反对) 的字编排在一起 ; “一首” 是辅则, 可以随机将义符相同近或声符相同近的字编排在一起如 《急就篇》 开头说 : “急就奇觚与众异, 罗列诸物名姓字, 分别部居不杂厕, 用日约少诚快意勉力务之必有喜 ” 作者把不同单字有意识地按姓名、 衣服、 饮食、 器用等分类组织, 并编排成韵语, 或三言, 或四言, 或七言, 朗朗上口, 有助于儿童识记其中许多意义密切相关的字, 部首( 偏旁) 也往往相同, 于是自然类聚:烝栗绢绀缙红纟 然, 青绮绫縠靡润鲜绨络缣练素帛蝉, 绛缇絓釉丝絮绵 ……袍襦表里曲领裙, 襜褕袷複褶袴裈襌衣蔽膝布母纟 尊, 针缕补缝绽纟 失缘 《仓颉篇》 虽已失传, 据考证 “其例与急就同” ( 孙星衍 《仓颉篇序》 ) , 也在许多地方把意义相关部首相同的字类聚到一起, 如 《阜阳汉简》 中的 《仓颉篇》 残卷:黚黶黯黮黝黭黤 ……捣挈携控抵扜拘这种按义归类或据形系联的文字类聚方法, 就是“建类一首, 同意相受” 的“转注” 。
可见 “转注” 强调的是字际关系, 是字群的类聚, 而不是个体字符的讲解 《说文解字 》 “凡某之69世界汉语教学 第 26 卷 2012 年第 1 期属皆从某” 的 540 部类, 就是用“转注” 方法“据形系联、 分别部居” 的结果③需要注意的是 , “六书” 中面向小学的 “转注” 虽有“分别部居” 的思路和局部类聚的实例, 但无论是“建类” 还是 “一首” 都是不完整的, 而且也未必叫做 “类” 和 “首” 许慎《说文》 的 540“部” 和每部立 “首” 的类聚框架应该是“转注” 的学术提高 , “其建首也, 立一为耑, ……毕终于亥” 是 《说文》 特有的许慎对小学 “转注” 这一类聚方法的解释实际上是借用了《说文解字》 的部首构架, 现见材料还难以证实 《说文》 之前已有严密的“建类一首” 的文字类聚, 当然也有可能 《说文》 以前确已存在 “建类一首” 的文字类聚或编排方法, 只是有关材料失传了汉字具有多方面的属性, 因而利用汉字的属性来类聚群分的方法也多种多样 六书”介绍的 “转注” 法只是其中一种, 它利用的是汉字的形义关系, 把具有相同形体和相关意义的字归纳为一类, 有利于学生 “据形系联” , 系统掌握相关字形和相关意义。
1. 4 汉字的记录职能这由 “假借” 一书体现学习汉字的目的不在掌握字形, 而在通过字形来记录和反映语言汉语的基本单位是单音节词项, 也就是负载某项意义的单音节形式一般而言, 单音节的个体字符在构形时应该跟汉语的某个单音节词项对应但汉语的词项是开放的, 无法穷尽的, 人们不能为每一个词项都构造一个对应的字符, 所以为了满足记录汉语的需要, 必须尽量扩展已有字符的记录功能 假借” 就是使用汉字时扩展已有字符记录职能的好办法 本无其字, 依声托事, 令长是也 ” “本无其字” 的词项可能是一个单义语素, 也可能是一个多义语素中的某个义项形式为了便于表述和理解, 可以暂时忽略语音形式而把词项直接称为义项借用本来具有固定义项的字符来记录另一个同音或音近的义项, 这些义项之间可能具有引申关系, 也可能毫无关系后人把 “假借” 限定为意义无关联的借用, 未必符合“六书” 原意例如“令” 字,构形理据对应于 “号令” 义, 而使用中可以记录意义有关联的长官义( “县令” ) , 也可以记录意义无关联的美善义 ( “令爱 ” ) ; “长” 的构形本义为长短之“长” , 而使用中可以记录意义有关联的生长之 “长” , 也可以记录意义关系不大的长官之 “长” 。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