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2年叶圣陶教育小说的意义探寻新编.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象****善
  • 文档编号:244101863
  • 上传时间:2022-01-2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4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叶圣陶教育小说的意义探寻叶圣陶教育小说的意义探寻 摘 要:作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的叶圣陶一生创作无数,尤以教育小说为优,甚至有学者评价其教育小说开时代先河,具有巨大的教育效果在叶圣陶十年的任教生涯中,他将执教和创作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代表之一本文以叶圣陶的教育小说为切入点,重点探究了叶圣陶教育小说具备的意义,以期为我国文学创作和教育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叶圣陶 教育小说 时代特色 教育意义 思想研究 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现代文学作家和教育家,长年的教育教学生涯让他对中国教育事业有了更为独到的见解,对中国的时代背景有了更为深刻的领会,对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教师和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特点等有了更为明确的了解,为此,他以教育界为题材创作的教育小说更是将中国的教育现状展现得淋漓尽致,为当时所无人匹敌本文拟就叶圣陶教育小说的现实教育意义进行探寻,再一次说明其作品蕴含的文学价值和教育价值 一、叶圣陶教育小说蕴含的时代意义 五四运动爆发以来,社会上思潮涌动,德先生和赛先生(即科学与民主的召唤)使得我国爆发了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但是尽管如此,中国被列强欺压、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局面仍旧未得到及时缓解。

      五四运动爆发到 1924 年间是叶圣陶教育小说的早期创作阶段,主要通过刻画生活细节揭露当时教育的黑暗和腐败其中,饭是一部有代表性的小说,文中讲述了小人物吴先生乞讨的艰难以及其揭露上司腐败欺压学生的恶劣行径,将吴先生丧失社会理想、好无骨气的行为和其身为教员那仅存的些许良知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另外,小说中描写的学生遭遇水灾的情形又进一步刻画了农民始终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艰难困境和社会现实,催人深思1 尽管叶圣陶本人没有参加革命,但是五卅运动的惨状给他的心灵带来了极大触动,他开始拿起艺术的武器与这一系列不平等做抗争,这一时期的教育小说大部分均是取材于当时混乱的社会背景,如李太太的头发讲述的就是大革命期间,受革命阴云影响,女校长剪头发前后的主要心理变化,将革命洪流带给百姓的艰难困苦刻画得入木三分,具有强烈的时代印记,跳动着强烈的时代脉搏 倪焕之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教育小说,它创作完成于 1928 年,是叶圣陶一生中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主要讲述的是知识分子求学的艰难历程,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前后呼应矛盾曾经评价这部小说是扛鼎之作,具有极大的历史空间小说开篇提及倪焕之和蒋冰在初见面就谈到袁世凯称帝,小说末尾倪焕之病逝,时间是 1927 年的春天,由此可以推断小说的跨度是从 1915 或者 1916 年初到1927 年初,将近十一年。

      这十一年正是我国民国初年最为动荡的时期,而且作者将每一个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如张勋复辟、五四运动、北伐进军等都和小说中的人物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了当时的生活现状2 与此同时,倪焕之的性格特征及其发展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内容特色和阶级斗争的激烈首先,上中学的倪焕之因革命浪潮影响毅然决然剪了辫子,但是之后却陷入了长久的迷茫与无措当中,但是在痛苦之后他没有继续无限制消沉下去,而是在做了小学教员后怀着满腔救国热情投身革命,他的性格也因此发生变化,由之前致力于改革变为谋划各类改良方案,采用进步的思想与恶势力作斗争随后,辛亥革命的失败预示着资产阶级美梦的破灭,而倪焕之改良方案的失败也在预料之中,因为就连当时的救国领袖孙中山都在急于思索国家的未来和出路但是令人感到滑稽的是,倪焕之改良思想的破灭竟然是受到所谓的开明绅士,学校校长蒋冰如与封建恶霸相斗不敌的影响这不得不说明当时封建帝国势力的根深蒂固,也从根本上阻挠当时国家改革目标的实现革命性与妥协性始终无法善终,这才是本质原因,甚至于倪焕之标榜文明的婚姻也无法逃脱封建束缚,这种内心深处向往的理想家庭终究为时代所无法接纳,只不过是倪焕之内心的泡影 帝国主义入侵之后,叶圣陶的作品也都以此为创作题材,紧扣时代脉搏,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例如一篇宣言、寒假的一天等收入在四三集中的佳作,均是以帝国主义入侵为时代背景创作的,旨在激发人民的民族危机意识,唤醒时代变革之声。

      二、叶圣陶的教育小说蕴含的思想及现实意义 叶圣陶曾经说过,自己做了十多年的教员,对于教育界的情形更为熟悉,但是这种熟悉却让他感觉心灰意冷为此,他的小说多数都是揭露中国教育事业的黑暗,将批判的矛头直指当时的旧社会3 叶圣陶的作品充盈了对人物内心世界的解剖,从小说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态度是极为冷峻的,目的就是深刻揭露国民素质中隐含的劣根性例如,潘先生在难中就是叶圣陶描写小市民的灰色人生最有力的代表作小说的创作背景是二十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作者在小说中极为细致地刻画了一个典型的小市民分子“潘先生”文中讲述了潘先生虽然是一名为当时社会所难得的知识分子,却在战争中一味躲逃奔命,毫無对战争的思考和立场其中,作者在描写潘先生为了逃命跑到了帝国主义羽翼“庇佑”下的租界,便深感脱离困境,随后日日乐哉悠哉,毫无对国家危亡的痛惜之情时,运用了大量讽刺的口吻,将潘先生苟全性命于乱世,只为保住饭碗不惜抛弃妻子的卑鄙行径刻画、暴露无遗战乱结束之后,尽管潘先生心中时常浮现国土被践踏,国人被欺凌,饿殍遍地,妇女被奸淫,各地村舍房屋被毁之殆尽的情形,但是他依然谄媚地为军阀奉上亲笔题写的匾额,还为其大量书写标语,以“表彰”军阀统治者们的功高越牧。

      这足以让读者同作者产生共鸣,对潘先生的麻木不仁唾弃不已这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正揭示了当时社会小知识分子的软弱无能,作者是在对这个社会进行批判 另外,在他的作品里,他不止一次地抨击了学校教学设备的破败、教师的不负责任、办学人的腐败不堪等如校长中深刻揭露了教师毫无职业道德,置学生于不顾,有的打牌,有的赌博,有的甚至去勾引妇女,整个学校变得乌烟瘴气;前途中严肃批判了那些办学人拿学生缴纳的学款去充当军饷,军阀混战导致教师失业,疲于奔命他塑造了一个个灰色人物,即看似不愿做亡国奴,却又毫无民族忧患意识,精神上的示弱使他们换取的只是军阀的一丝丝可怜的假意的同情和老百姓无言的鄙视正是借助这种辛辣的嘲讽和批判使当时的社会现实跃然纸上,是那样的鲜血淋淋4 但是在批判的同时,叶圣陶也加入了光明的一部分,他们是一些有理想、渴望有所作为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他们的心里,抗争始终才是寻找出路的王道,如“郭先生”“王咏沂”“丁雨生”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生活在那样一个社会,我们却完全有理由对未来充满期待 结语 叶圣陶的教育小说意义非凡,从中我们可以明白,如果不改变社会的现行错误制度,想要搞好教育事业是很难的,要想让人民走出黑暗,就必须同恶劣势力做艰苦卓绝的斗争。

      叶圣陶的作品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爱国立场,表明了他将和劳苦大众一起反对恶势力的决心,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庆厚.从爱与美的追求到困惑中的张望论叶圣陶的教育小说D.扬州大学,2008. 2李俊杰.是教育还是革命论叶圣陶的个人经验与倪焕之的关系J.宜宾学院学报,2015(5):17-25. 3王佳丽.“当理想主义碰到唯物史观”论叶圣陶教育小说中知识分子的生存境遇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25(4):79-81. 4韩曦.父母的教育观念是影响儿童个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读叶圣陶的小说低能儿的启示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5,7(2):51-53.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